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从益州开始 > 第五百二十四章 相左

三国从益州开始 第五百二十四章 相左

作者:南山野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9: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曹操的声音,逐渐为倾盆雨水覆盖,透过舍门看向外面之地面,很快汇集城水滩。

而以曹操之言,早得讯息之司马懿,无多大反应,舍内杨修与大将典韦,皆以暗自对视,又迅速移开目光。

宛县,为南阳中枢所在,数年前,南阳战生,刘表之子刘琦,受命率大将甘宁、黄忠,关键时刻,识破贾诩之计,导致朝廷部先期准备功亏一篑。

后期朝廷大部,凭借绝对势力,以曹洪,夏侯渊等将为先锋,大司空曹操亲自于阵前指挥,另有荀彧和荀攸、郭嘉之谋。

连番战下,如宛县等多地,为曹操控制。

作为将来夺取荆州之前哨,南阳,含宛县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

宛县守卫大将,乃是徐晃,另有荀彧从许都遣部支持,将近两月之战下,便以甘宁之部,迟迟难以攻入。

此时,凉州羌乱刚为刘釜平定,以刘釜于关凉威望加强,曹操正感心烦意乱之时,忽然得晓宛县失守,其中心情,可想而知。

良久,曹操说了句让杨修、司马懿等人惊叹之言。

“南阳战事,一直由文若负责。

公明守卫宛城,亦数稳妥之辈,有周亚夫之风!

甘兴霸之部,再如何迅猛,以刘琦于南阳之兵,另有荆州局面,便是兵围七日,亦难兵取。

何况仲康方为吾所遣,再率部往南阳,于此关键时刻,宛城竟失也!

以此观之,只怕仲康身边,有敌军之奸细,唯以知战情耳!”

过往间,以论内部有敌人奸细,曹操常笑而无视,甚为笃定,以定人心。

这次明确提出,不仅是对徐晃身边将领之怀疑,更有对许都朝廷内部,以司空府内部,产生了怀疑。

曹操既然提出,显然是决心调查此事。

司马懿往策探头,不时打量曹操脸色。

至于杨修,则是垂首看着脚边,不知思考什么。

曹操正巧转头,盯向了司马懿,道:“仲达,于此如何看待?”

司马懿躬身一礼,抬头大方从容,言语坦荡道:“曹公之言,吾以认同!

荀令君调兵遣将,于南阳局势,同徐将军多做沟通。

不论甘兴霸在同张绣,各率万人,分取冠军、育阳之地,待受徐将军三次阻击,到达宛城时,兵力本就不足。

其又如何料定,宛城守军于南就聚方向之薄弱。

并以主动抓住此中时机,相互配合,以让徐将军难以顾忌,进而从东城方向,与宛县城内之应,破城而去。

此中计划之巧妙,绝非偶然,乃以必然。

此中之参与,并与敌将沟通者,以吾之见,不但朝廷内部,有泄密之众,但以南阳本地大族,如宛县大族,这些年来,以朝廷于之恩惠,并未说服!”

司马懿这话一出,杨修眉头率先一蹙,张了张嘴,复又沉默,只是多了看了眼前侧的大司空曹操。

而以司马懿之心,将朝廷之可能内奸,不断引到了许都朝廷和大将徐晃身边,更代入南阳大族,难免让杨修想到了多年前的兖州名士惨案。

那次兖州名士遭遇曹操杀害,加上勾连之徐州之祸事,让陈宫等人,无不背离,以视曹操为此生必杀之敌。

现在司马懿主动提及南阳世家,依照杨修于曹操之了解,在以宛县失守后,还真有可能怪罪,甚至会有几个倒霉蛋,撞到刀刃上。

但从朝廷大方向来看,欲要进一步夺回宛县,控制好南阳地区,南阳地方大族势必依靠,尤其当下朝中重臣中,可有不少南阳士人。

真要惹到了南阳士人,甚至波及到了颍川士人,只怕朝中会率先乱起来。

司马懿智谋非凡,更以自幼聪慧,同龄之下,其兄司马朗亦难比较,这么简单之道理,司马懿焉能不知?

而以司马懿本人,前番三次,拒绝大司空曹操所召,未于郡府任上。在同司马懿交往中,杨修亦能看出,司马懿当下以年轻,当属忠于汉室。

今次主动提及南阳世家,很难不引起杨修之怀疑,便是司马懿本人莫不是想借机激发大司空曹操与南阳士族之矛盾?

其中之行,最终会让曹操于朝廷之把控大幅度下降,更将影响许都朝廷之稳定。

杨修甚至想到了一个很不可能之可能,面前的司空府从事司马懿,莫非已经投了益州牧刘釜?

这种可能,微乎其微,不可计算,以司马氏之名望,真若如此,只怕会名誉扫地,但司马懿暗藏之目的,由不得让人不去多想。

曹操似乎没有怀疑司马懿之念,而以认真沉吟,后看向了杨修:“德祖,汝认为呢?”

杨修沉默太久,但曹操并未忽视。

以舍内二人,皆属于朝廷中的中流砥柱,加上其人能力,曹操以之问询,算是常规行为。

杨修从沉思中回转过来,一礼道:“修之见,与仲达略有不同,宛城之失,多有内因。但时下,曹公以北征,当以安定, 以南阳、颍川,更是如此。

尤以人心,不可乱也!”

杨修没想着顺司马懿之意,去以说服,而是从曹操自身考虑问题。

既处于许都朝廷之中,便当为朝廷尽心尽力。

外面传闻虽多,就是益州牧刘釜前番之言,环绕耳边,但杨修行为之上,依旧选择帮助好曹操,稳定汉廷事务。

在安定大汉事务,并以行匡扶汉室之上,杨修同荀彧等人一样,以曹操之人格魅力,行为处事,依旧认为,大司空曹操,才是能将大汉当下的这盘散沙,重新聚回来之人。

面对两个不同方向,不同叙述之策,曹操并没有当即做出什么指示,也没有单独留下司马懿问话什么的。

待杨修与司马懿离开后,典韦想许多年前一样,老老实实守于门外,曹操则是于案几处,分别为荀攸、荀彧、程昱、徐晃等人写信。

写完之后,叫来记吏,以发往各地。

这时候,正好从阳乡处理完军务的军事祭酒郭嘉归来。

郭嘉一回来,就为曹操带来了个好消息,即是宛县失守之失落,也被一扫而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