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从益州开始 > 第四百五十一章 孔融

三国从益州开始 第四百五十一章 孔融

作者:南山野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9: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少顷,天子刘协又以仔细思衬与小女之言,不觉自嘲一笑。

权臣当道,便如明日正旦将要发生之事,真能扭转乾坤乎?

不尽然也!

料想许都之地,尽为曹贼附庸,兵权旁落。

孔少府有意,但思实情,会不会因他之事,而害了此中忠正之臣?

泱泱大汉,朝中多以挂名,自建安元年至今,他这个天子,一步步沦为曹贼傀儡,每次思及,可不愧对列祖列宗?

他心中感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义也!

但因正直之属,会以越来越少,谁又可用之?

“益州刘季安,九江刘玄德,荆州刘季玉,亦或江东孙伯符?

其中人杰,又有几人,真正心向朕焉!

若真有匡扶刘汉,诛杀奸逆,以行再兴,朕禅之若何!”

怀中抱着小女,俯视许都的满城烟火,刘协眉头又以皱起,低声呢喃道。

孔府。

孔融望着手中密报,额头上,同样泛起深深皱纹。

近两年,大司空曹操行事,越发肆无忌惮。天子刘协再无处事之机,就连往外祭拜皇陵,也被不允。

此本与礼法不符,更是视君臣于无物。

且自当年天子扬言杀之,再有衣带诏事发罢,百官之首,掌握朝廷军政大事之曹操,再无觐见天子,并于司空府,私设“小朝廷”,以治理天下之事。

其之所为,是以更进一步,孔融素以礼法为标准,为人刚正不阿,一件件事,以为亲历者,愤恨之语,长于曹操书信或以当众讥讽。

然其中之事,皆为曹操忍让下来。

这还是那个多疑之曹孟德乎?

非也!

其之行为,是于对他孔融愤怒之积蓄。面上笑意连连,而于心底,不知何时会于之发难。

孔融有种急迫,更有种决绝。

若不能活着,为天子,为大汉做一些什么,只怕以后就没有机会了。便是后世之人,会如何看待?

以他孔融任职许都,以为奸逆之附庸乎?

名者,重于泰山也!

那就生前立命,死后立名。

昔年,适逢朝中党锢之祸,他年十六,为救名士张俭。后以事发,一门争死,郡县不决,后以朝中所判,其兄孔褒因此而死,孔融心中一直心怀愧疚,更生对贼臣之憎恶。

今日,汉室倾覆,正是他孔融舍生取义之时。

但在事前一日,岁初之夜,是于当下,一封传来的信报,却如一盆冷水,泼在了计划周全的孔融身上。

大司空曹操是于三日前,连夜从青冀交战前线,赶回许都,以主持正旦大朝会。

这则消息没有保密的必要性,加上司空府之特意传送。

毫无疑问,今夜之内,许都定然人尽皆知。

这绝对是曹操故意之事。

孔融甚至能够想象得到,明日商议好的一同发难之人,会有多少临时退却。

而如到来的天下群雄之于使臣,除刘玄德遣使孙乾拜访外,到时下竟无一人到来,多以担心祸事上身也!足见曹贼威势,以震慑世人。

孔融心意喟叹,放下手中书信,但目色之中,无有放弃,乃是充满了决断。

他望着暗下来的天色,轻轻吟道:“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生于此时,处于当下,何以惧焉!”

明日,他孔融不会退却,是以拔剑。

“主人,门外有人拜访!”

仆人的声音,忽从外面响起,接着将一名刺递来。

孔融看罢,眼前一亮,道:“速请之客舍。”

待仆从离开,孔融沉声自语道:“宗正丞刘曦以为蜀人,刘季安之族父,秦子敕又为益州使。

其得晓许都传闻,而愿于此时拜访,义也!”

到来孔府的,正是在刘曦别后,于驿舍思衬,在收到密信罢,决心亲来拜访的秦宓。

秦宓自晓,当下的他,不仅仅是代表益州,代表益州州府,更以代表益州牧刘釜本人。

无数双眼睛都盯着,其中行事,更会为之解读。

但想到刘釜于之离开前,让之到来许都,勿因行事束缚,便宜行事之权。秦宓心里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为刘釜信任,自要从之名利最大化考虑。

来自许都对刘釜这个益州牧的认可,是重要,但绝非重中之重。

但若能借机,同孔融等人一道,评判曹操,以天下之认可。

继而以另一种方式,为益州牧正名,更以为妥善。同时,借于机会,更能让朝中那些心向汉室之臣、世家大族,以倒向益州牧刘釜,以为将来益州大军来取许都,打下名望基础。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那就是他秦宓怕不怕死!

刘曦之言,只是由最大方面进行可能。

但于接下来之行事,他秦宓因此触怒曹操,身死之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而今既然来了孔府,秦宓以实际行动,表明他为汉室兴亡不怕死,以益州牧刘釜之忠,亦不怕死。

舍身而去忠义,为他秦宓所欲也!

何况,既然选择代表益州牧加入这个战团,更以益州士人领袖身份,秦宓深知其中代表之意义。

若曹操真敢杀他,那激怒的是益、交之地,激怒的益、叫之地士人,另有益州牧,益州万万之大军。

曹操于此,不仅要承担来自益州攻势,若多方面势力由此联合,他将不得不退兵,以保卫后方。群雄若真能借此联合,放眼天下,大势终会落于益州牧刘釜身上,则汉室可兴也!

秦宓亦感,其死得其所。

在到来孔府前,秦宓就已思考了其中厉害。

遂连夜,手持刘釜早早于孔融书写之信件,而来拜访。

被孔府仆人请到客舍片刻,年近五旬的孔融,就出现在了面前。

这是秦宓第一次见到孔融,但在蜀内时,他就为之知晓甚多,更以崇敬其人高风亮节。

“蜀人秦宓,见过孔公!”

秦宓忙起身行礼道。

孔融面露笑容,回礼道:“世人传言,若问蜀地才子,德行高尚者,秦子敕当为其一。

吾今日之见,以为子敕本人更胜时人之意。

请坐!”

“劳孔公赞誉了!”秦宓不卑不亢,出言回道。

接着,秦宓没有忙着说事,而是将刘釜之信件,先予孔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