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从益州开始 > 第四十四章 定计

三国从益州开始 第四十四章 定计

作者:南山野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9: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郑度当下正值年轻,史上其选择入仕,大体也是在刘璋成为益州之主后,方始。

因之刚直,加上不重名利的性格,时值刘备入蜀,也不过一州从事。

但刘釜非常清楚,此间郑度决不可小觑!

毕竟于史书评语中,郑度可是一名通军略、且又足智多谋的筹画师。其之能力,当直接比肩曹操当前帐下首席谋士戏志才!

而对的戏志才描述,有人言:戏志才不死,郭嘉不出。

在郑度方面,后因之存在,力劝刘璋阻止刘备入蜀,使得刘备惊恐,投向刘备的法正感到威胁,便直接证明了其厉害之处!

可惜郑度蹉跎一生,前半生内未逢明主,后半生郁郁寡欢,连三国史书上记载其人的笔墨也寥寥无几。

他刘釜来了,已经开始改变自己的命运,又能否改变郑度的命运?让之在东汉末年大放异彩、助他一臂之力?

刘釜这般神情激动的模样,外有迟迟没见松开的模样,此被张松看在眼里,其面色略显古怪,轻咳道:“季安,吾知汝与君陌一见如故,但还是请先行入宴吧!”

郑度的脸色微红,也有些尴尬。

任谁被一个刚刚见过面的人,大庭广众之下,抓着手不愿放去,心里都会有些惶惶不安吧!

一些人多还会将之往“好男风”处想去……

“请子乔见谅,亦请郑君海涵。实不相瞒,初见郑君,吾便觉得有些眼熟,故有些失礼!”

刘釜道歉的模样非常诚恳。

而郑度也不会是真的生气,张松这个旁观者更不会如此。

故而,大家哈哈两声,这事也就算是揭过去了。

与宴之后,三人谈的也就自然许多。

三人皆从过名师,于学问方面的谈话,属于能聊到一块,还不会冷场的那种。

而为了迎得郑度的“心”,外有能把张松的关系更拉进一些,刘釜有意无意的将一些超脱时代的认知、道理,加到自己的对话之中。

使之言语间,更多了几分深意。

效果很快拉满了!

不仅是相识一段时间的张松,还是和刘釜初次相见的郑度,皆对之敬佩不已。

“刘君比吾尚幼,但与学问方面,吾自愧不如。”郑度抿了一口酒水,非常光棍的承认道。

张松笑着补充道:“若是下次有人寻吾争辩,吾自当寻季安助阵。对了,君陌也当拉上!”

刘釜心里却是在默默吐槽,他此时之所以能表现的如此“优秀”,可是站在华夏数千年来,无数人的肩膀上。

三人的谈话内容,在融洽的氛围中,不觉间转移到了南中夷人问题上。

张松先一步说起了刘釜打算以身犯险之事,多是担忧刘釜的安危,当然不乏对刘釜此行的泼冷水。

“诚如上次我与季安讨论般,只要本地大族合作,郡府以利诱之,以力破之,再行府君治理之策,进而瓦解大的夷人部落,分化小的夷人部落,南中之乱自不会发生。

可叹所有人都不是一条心。

季安此行真若成行,或有非常大的压力!

吾虽会在府君面前继续支持,但还是希望汝能慎重。”

张松的这番话,已是真真切切的为朋友考虑了。

刘釜心中有些感动。

很难想象,就是这么一个能对认可的朋友,交心相谈者,最终会背叛旧主。其实,不止是他,而如法正等益州不少官吏亦选择如此做。

产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只有一种,益州刘璋当时是多么的让下属失望啊!

刘釜的心里叹了口气,刘璋的过往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若真想成事,决不能优柔寡断……

一旁,郑度一直听着张松诉说,心里对南中的局势自有自己的一份见解。但看刘釜有说话的样子,便把到嘴的话咽了下去,凝神听取刘釜的话语来。

而有张松在,又有郑度在,刘釜未将其于半日前,对景毅的建议未做什么隐瞒,恰需二人参谋参谋。当然,这也是向二人表达信任的一种方式。

“刘君这‘以夷治夷’策,可谓上佳!”郑度赞道,他本意是向郡府提出一策“攻夷计”,能让南中的大族不得不参与进来。

可刘釜此法,只要成功实行,即能间接的抛开南中本地大族势力,甚至能在除掉官寺外,形成可利用的“卫南中”力量。

在郑度想来,收益最大者,则是南中百姓和本地官寺。

欲行此事,深入夷人内部,也成为了必行之举。但这么做,也就意味着拥有更高的风险。

这位刘君,还真是敢为!

而张松对刘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即想到了后续办法,亦有些佩服,更对刘釜直言此事,大有触动。

“季安主意已定,吾便不再劝说什么了。只是此行凶险定然徒增,那些本地大族若是知晓季安汝之想法,定会从中破坏。最重要的,便是保密。

此外,吾手下尚有仆从数人,全借由季安,为汝保驾护航!”

郑度心中其实不完全认可张松的想法,他不觉得人该见危而退。否则,真若那般,又有什么信仰?

尤其如刘釜这般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南中百姓和平生活,解决南中夷人危机的行为,在郑度的心里,更是大写的“义”字。

也就在这一刻,郑度对张松,于心间浑然不觉的升起了小小的间隙。

瞥了眼刘釜,郑度心道:“刘季安心怀百姓,为蜀地和平,吾该帮衬一二才是!”

毕竟从这短短的几个时辰相处来看,刘釜这位声名大起者,无论品德,还是行事,还是很合他意的。

其人正直,说话不喜欢拐弯抹角,摸着下巴的短须道:

“刘君心系百姓,而愿将自身置于险徒,吾亦钦佩。如此,刘君若行之,吾手下亦有仆从二人,愿使之护刘君安危。

此外,针对夷人部族,吾有三计,但愿到时能助得刘君一臂之力!”

刘釜目光明亮,起身向二人一揖,而后向郑度道:“不知郑君有何高见?釜洗耳恭听。”

(作者前一章排版的时候,把两个郑氏人名弄错了,在此致歉,已修。

另外借机在正文说明下,本书很多人名是在正史里面记载的,《三国演义》可能并未见,如上文的戏志才,但这些人才能属实了不起,不知道但有兴趣的书友可以翻阅资料看看。

作者满怀着敬意,非常希望能用自身有限的笔力把这群人刻画出来,放到我的故事里,让之在东汉末的这个大时代下,释放他们应有的光芒。

而在写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亦满怀着激情和敬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