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从益州开始 > 第四百零九章 受降(下)

三国从益州开始 第四百零九章 受降(下)

作者:南山野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9: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舍内众人,皆以为州府重臣,刘璋之于中风,故主位以刘循就坐。

这也从某种方面,表明了对刘循暂继为益州之主的认同。

几人方一落座,正酝酿从哪里说起下午之议,但看庞羲突然抬头问道:“宾伯(费观)怎还未到来?”

自吴班往前线,费观受命从巴郡调兵归来后,接任了吴班的位子,兼任成都守将,主持成都之地防守要事。

前日广都等地失守,消息传来,也是费观考虑到岳翁刘璋之身体,建议行以相关兵事,于局势稳定起到了巨大作用。

白日间,费观以防守之事,未能参与两方座谈,但以傍晚此事,事关成都命运之内议,费观未有到来,即让人有些说不过去。

为庞羲之问,纪温等人,也都茫然四顾。

今日之事多烦忧,尤其同张松之交锋,让众人将视线都放在“降与不降”的问题上,经过庞羲提醒,才明了费观未知。

上首的刘循有些踌躇,默思片刻,偷偷望了眼下首左侧首位的岳翁庞羲,然后马上坐正身体,深吸一口气道:“不满诸公,吾家姊婿实以有话传来,即方才以令使传送,循不知该说不该说。”

刘循才华确实有之,前数年抵抗张鲁入蜀之战,无论当时刘荣之相佐,便是其本人也表现了相应才能。

然之性格,同其父刘璋一脉相承,遇大事时,多显懦弱。此中性情,实以让州吏难以认同。

刘循之语,不禁让人多想。

见厅舍霎时有些沉默,纪温眯了眯眼,道:“宾伯见识非凡,时以为成都存亡之危也,其有何言传来,公子不妨直接到来,好为吾等参谋一二!”

于此,刘循目中含有悲切,道:“姊婿传言,刘季安之部,得赢益州大势,前番未能成功阻之,至眼下,其人是以无能阻也!

若……若不想成都,及整个益州百姓,于将来,痛恨吾父,当行以开城投降,早以归顺。

如此,百姓或将念吾父之恩义,即是来日,在此庇护之下,刘季安即便入主益州,亦不敢妄为耳!

于此事中,他未能同张君以固守,致使南中军进军顺猛,其亦以为过,遂无面来见诸公!”

费观身为益州牧刘璋之婿,颇受之重视,这些年来,一直是坚守于刘釜早做消灭之策,视之为州府大患。

但凭刘循之言,其人想法转变如此之快,是以让舍内不少人大吃一惊。

可若思衬其之传言,不失为正确抉择。

原本州府之于重吏,还有不少阻挠之人,而费观之言,于此瞬间,一下子将之打回了现实。

归降与固守间,前者占据上风。

庞羲在这时,沉声道:“宾伯既然有言传来,诸君皆说说个人想法,即以吾先开始。吾以为,成都情形如此,难以阻挡,降之非不可为之事,只是其中条件当以讲清楚……”

这边州府正以讨论归降之事,到来驿舍的张松和仲长统,也于案几之畔对坐。

两方各有一杯温茶相候,及仆从退下,门房关上。

仲长统眸光从跳动的灯芯上移开,放到张松脸上,道:“张君下午之言,让州吏多以生畏,现实之下,行以诱迫,只怕州府吏内心多以乱套,三日之内,或有抉择!”

张松满带自信之笑,道:“吾于州府从吏良久,于益州官吏知之甚多,若非如此,不以之弊端相告,他人恐难认清,行以误判。

此也劳得君之配合,反之,但凭吾之所言,旁人少以信赖。

不过,君之所言三日,吾认为不需要,不出一日,即是明日此时,州府定会宣之。

实以,非吾等之功,而以将军之望也!”

张松最后一句话,仲长统非常认同。

形势之下,若无安南将军刘釜之势望,他们如何能这么快,破广都等多地,以兵围成都?

又如何能踏入成都城内谈判,为敌吏以礼相待?

想要于敌人以尊重,即需对等之实力。

安南将军刘釜显然有此实力,并以实力证明,谁能入主益州,并让益州百姓过得更好!

驿舍之谈,并未持续多久,毕竟次日还要同州吏交锋,必须养足精神。

州府之论,则是持续到了深夜,最终还是纪温建议,以匿名票拟方式,做出了选择。

而最终之抉择,不出意外,以向刘釜投降。

到次日天明。

城外南中军大帐内,刘釜即收到了城内传来之信件。

别看当下成都城,固若金汤,但于青衣卫,另有城内一些心向之的大族帮助下,该传的机密情报一样能传出。

从某种方面讲,不止是成都城,州府,乃至于刘璋所辖之地,于刘釜面前,实际就是一个充满无法缝隙的帐篷。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无论官吏,士人,谁又希望在这个漏风的帐篷内居住,何况作为帐篷之主人,刘璋丝毫没有修补之心。

所有人之内心,实际皆以迫切,想要换上一顶新的帐篷,一顶可以为益州,为百姓遮风挡雨的帐篷。

于是,他刘釜来了!

不出张松所料,城外南中军威压下,城内人心慌乱,并爆发了多长混乱之后,在与张松等刘釜使者谈论后,因益州牧刘璋中风不能出面,以刘璋长子刘循宣布,正式向刘釜投降。

时间定在四月十一日。

此间讯息一经从成都城内传出,即往全益州,并于益州之外传去。

带来的影响,自不是刘釜得成都那般简单,而是益州自当日起,将以易主。

从中平五年(188年),刘焉向朝廷建议,立州牧,其人先以交州牧,后改为益州牧,踏入益州以来,刘焉父子于益州主政有十二年之久。

十二年之内,除独守益州之地,借地缘政治关系,取得民生相对稳定外,实际无多拿得出手的功绩。

而在十二年内,甘宁之乱,赵韪之乱,另有同张露、刘表之战,让整个益州每隔一段时间都爆发一场战争,这于益州内部百姓而言,多有苦累。

当下,更是人心多失,以为今日之事。

建安五年,四月十一日。

平旦刚过,成都城门于轰隆声中,缓缓开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