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从益州开始 > 第三百五十四章 效命

三国从益州开始 第三百五十四章 效命

作者:南山野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9: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早数年,从左栋于信处,初闻蒲涟之子蒲元之名,刘釜即有怀疑,其人莫不是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匠工蒲元?

无论是《太平御览》,或姜维之著《蒲元传》、《蒲元别传》,陈寿之《三国志·后主传》中,皆为此间人物推崇至极,以为蜀汉“大国工匠”,言之熔金造器,特异常法。

记载中,蒲元于蜀汉时,于斜谷之地,为诸葛亮造刀三千口,以誉为“神刀”,其之锻造,以为当时之蜀汉之军标配。

且蒲元不仅仅擅早军械,匠法想通,于农器亦有涉略,以杜佑之《通典》,张澎之《诸葛武侯文集故事制作篇》皆有详述,其中“木牛流马”当为其人实创。

至去岁时,蒲元入蜀,与其父同为安夷官寺做工,而后收到蒲家父子精心打造之刀剑,刘釜方晓名不虚传!

此间蒲元,乃是未来的“刀神”蒲元。

仅是去岁至今岁暮春,于旁者匠工辅助下,采安夷、羊山、采山多地矿藏,以为熔炼锻造,蒲氏父子即锻造长刀两千口,以为数年之最!

另有甲三百副,前番全部装备安夷军,此亦为安夷军能于平孟氏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之关键。

对于蒲氏父子,刘釜自是敬重有加。

器具者,以为成事之关键,此间包括蒲氏之匠工,亦为另一打助力。且只有将军械诸事,牢牢掌控己方之手,方不会受制于人,更可供养大军。

而在见未来之神匠下拜,刘釜忙伸出双手,以将之扶起,感怀道:“君与蒲公早数年入蜀,以为县寺效力,今次能得速而平叛者,除将士外,君与蒲公等,功劳以为最尔!

此中之于功劳,不知挽救多少汉军性命,我之于所为,与此相比,不甚言谈,君勿要多礼!

匠营初设,后续诸事,劳君与诸君等多矣。且见君之年纪,与吾相近,又得蒲公真传,将来必名扬天下……”

为刘釜赞扬,拉着漆黑的双手,蒲元激动不已,平添了几分忐忑,显黑的两腮,微微泛红。

这便是斩万之叛军,以平南中,世人皆知之的平南将军,大汉名士?

而今之于面前,毫无架子,真如邻家之兄长,以嘘寒问暖尔。

吾蒲元多受之恩,家眷亦因之相助保全,如阿翁之言,此恩当以报也!

其人匠工技艺皆传承于其父,但人性格耿直,言语无忌,否则当日也不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但看刘釜之温和,蒲元心中便因见平南将军的紧张之感,幸在渐渐消失,感动之余,后急忙再下拜,回道:“诚谢将军认可,蒲元必为将军死效!”

待见如此,刘釜忙再将之扶起,道:“君等之于相助,釜铭记于心。不需君与诸君之死效,愿平安无忧以督造,助大军以保家卫国,安定天下,此当为功勋也!”

与蒲元相聊不久,刘釜没有冷遇他人,迅速见礼其余诸匠,其一为成建者,擅长督造弓箭,另一为朱悦者,擅造盔甲,与蒲涟一样,皆属于大匠行列。

早先于府中,刘釜就已经浏览过匠籍,上有于个人容貌年纪叙述,加上他记忆超群,过目不忘,遂于每个人都能叫出名字,并说明其中家庭情况,让人皆有种受到重视之感,以为效命。

尤其成建,年亦过五旬,当日本为吕氏效力于哀牢,以作督造军械。因吕氏一破,其亦被俘,但名声于外,第一时间进入刘枫视线。

后得刘枫,包括孟达三次相请,舍不得家眷,不愿迁来滇池,为刘釜效力。再遇到了刘枫这个同样性格直爽之辈,二话不说将之及全家绑了过来,便是于数日前在匠营安家,且因之技艺,被评为大匠,成建也无多少好脸色。

随即看到家人皆于身畔,加上军匠营之所,安生环境不错,于大匠者,更有丰富财物供给,待遇于吕氏中相比,丝毫不低,成建抵触心里稍减。

而今之见刘釜这位比吕氏族长名气还要大之人,与之不仅亲自相见,恭敬有加,嘘寒问暖,但问之家庭,并以解决子孙入学,为吏诸事,这让便是年过半百的成建老眼即有泪花。

“罢了罢了,吾等匠工,本于大族人物眼中,多以为贱业尔!能得此间刘将军如此恩遇,家庭之于无忧,吾便以安生,拼着这把老骨头,多做一些弓弩如何?”

军匠营的其他匠工,尤其非安夷之地走出之匠工,多者比成建感触还要深。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可与儒家抗衡之墨家即不断衰弱,伴随着的工匠地位之下降。

汉之于国朝,以农立国,以士治国。

而今,刘釜不仅重新正视他们这群匠工身份,便是尊重。

随后,在一应匠工的围绕下,刘釜参观了匠营内的锻造之所。先是在看了蒲氏父子负责的刀剑之铸造地后,他来到了成建负责的造箭之地,心态上的改变,让成建一改平日之严肃,非常详细介绍起了弓箭建造诸事。

当下之于工器,便是匠工技艺,多源于《考工记》所书,成建却之不亏为弓器大家,从稳定性和射程多方面出发,于弓箭方面多有改良,刘釜甚至还看到了“瞄准器”。

这让刘釜不得不感慨,蜀地人才济济,猛将、谋士、匠工者,无有缺乏,可叹益州牧微弱,不会用人,致使大量人才流失,亦无发挥能力之舞台。

他刘釜于南中,自当聚才而用之。不愁才人不多,而愁不能尽其用也。

在面对刘釜称赞时,成建连连摇头,道:“老朽之以技艺,不过拾人牙慧而已。若论弓箭之长,不论南中,即是蜀内之地,当以郭达郭君之为先也!”

郭达?

《四川通志》有载言:昔武侯南征,命郭达造箭于此,其炉犹存,故名打箭炉。时有青羊绕山而行,夷人不敢轻至。

传闻郭达为造箭神手,一夜打箭三千,此中所记或有夸大,但也恰恰说明,郭达于箭矢方面之能力。

今为成建推崇,可见传言非虚。

此中人杰,亦当聚之于手下匠营。将来行兵士,弓箭为利器,自不可缺也!

刘釜战于旁侧,趁机问询道:“不知此间郭君何在?成公可能引荐一二?”

成建面带微笑,颔首道:“将军有命,吾自当从尔。君之当下居于临江,吾与之书信一封便是!”

刘釜深深一礼,道:“便有劳成公!此外,我上次偶得几幅弓弩建造图纸,还想请成公参详一二!”

随之,亲卫两两幅图画,得到了成建手中。

成建见罢,双手颤抖,即是一双老眼瞬间瞪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