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从益州开始 > 第二百九十四章 震慑

三国从益州开始 第二百九十四章 震慑

作者:南山野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9: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泠苞兵分两路,取卑水、台登两地时,法正亦然亲自率部到达了汉阳城外。

孟氏于朱提的惨败,直接加剧了犍为属国内部夷帅的担忧,如留在汉阳的夷人及孟氏部卒,见汉军抵达,城下迎风飘扬的旗帜,无不惊慌失措。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南广、平夷、朱提,此三处要地,短短一月多的时间即为汉军拿下。即是在这等作战下,汉军精锐之兵,以一当十的战力已经深入人心。由此,直接勾起了许多人,于过往南中叛乱结果的记忆。

每一次,无不是汉军赢得最终胜利。

于是,尚未战起,汉军亦未兵临城下前,一种绝望心情就充斥在守卫汉阳的叛军身上。

蒋肆正是滇池孟氏,以使数月前,来夺取汉阳的滇池本地人。

二十多日前,他同守卫朱提的孟方有信件往来,相互约定以抵抗前来平叛的汉军,以形成阻击汉军南下滇池的第二道防线。

之前数日内,附庸孟氏的僰人主将,即为抵抗汉军之第一道防线丢失,让大家的心情都有些沉重。

但后来事情的发展有些出乎预料,汉军几乎没有停歇,以极快的速度到达了朱提,二话不说就展开了进攻。

这一出击,打得孟氏附属之部,措手不及。

随即,汉军主将,采用夜袭、滋扰等多重手段,于之在进攻朱提的三两日时间内,轻松拿得此城,大将孟方战死。之后,汉阳紧邻百里之地的平夷,同样为汉军轻松所获,汉阳各地夷帅连救援都来不及。

作为四月前,就来到汉阳,杀了汉阳令及一些不听话的汉吏,以驻守此地的薛肆第一次赶到了害怕。

于此,汉军将领法正的大名也传到了叛军耳中,但是孟氏派往前线的一些夷帅,多是牢牢记住,期待本部人马,别遇到法正军。

薛肆同样如此,他在得知孟方死讯那一刻,一边闭城不出,一边向牧靡求援。奈何由牧靡方向,只收到了一个消息,让之继续坚守。为防永昌之地,孟氏至少在来年前,无法分兵相助。

薛肆见信,破口大骂,但当日能被叛乱的孟氏,以之与孟方,联合本地蛮夷,攻入犍为,自有几分实力。

遂而,心中虽是期许汉军不要那么快的进攻汉阳,但在行动上,却是收拢朱提逃出的残部,监视汉军动作之时,不忘加固城墙,以被即将到来之战,愿能坚守到来年初的孟氏援军。

这不,一大早,听说驻守在朱提半月之久的汉军,不知不觉,甚至连出城的斥候都未来得及送回消息前,就已到了城下,薛肆感觉自己的魂都丢了。

他从温暖的床榻之上走下,仅匆匆穿了半甲,拎着长刀于几名亲卫的掩护下,踏上了城池。

汉阳平日不见战事,与南中的大多数城池一样,都是依山傍水而建。但于高度上,汉阳城的高度,远比朱提要矮上一些。

即是这些时日内,薛肆强令本地夷人,还有混居之汉人,将城池加高了一些,且堆满了石块等抛掷物,可大敌当前,尤其看向城下百丈之外,手持兵器、整齐队列的汉军,亦是难掩惊慌后的苍白脸色。

他们便是四倍于汉军,但面对计策百出的汉军之将,以及战力比蛮夷高上太多的汉卒,就是守城之胜算,总感觉连四成都没有。

“将军,汉军看来是打算以强攻,正于城外伐木,就地取材制造云梯等物。而今城内,吾部联合召集来的各路夷帅,有四千之众。今次前来之汉军,根据方才斥候所探,不过一千出头。

是继续坚守城内,还是趁机率精锐之部,外出正面一战,以打击汉军攻来主力,请将军决断!”

汉军刚至,战机尚存,副将成昌年纪尚浅,一身胆气,其本人亦未与汉军作战,见主将之犹豫,故单膝跪地请命道。

但可见平日有些城府的主将薛肆,于城上不少部将惊讶目光中,有些火爆的一脚踢倒了成昌,怒道:“汝可是想害死吾?汉军长于群战,于城外更是备有军阵,便是吾四千人同时出城迎敌,恐也是羊入虎口。

唯有凭城池之利,或能坚守对敌。

只待牧靡援军至……”

但看薛肆话没说完,刚刚被提到的成昌站了起来,目中蕴含绝望,又藏着几分坚毅,直视薛肆,语气无畏道:“将军,汝还觉得孟氏会有援军乎?其上次所言,吾等都知晓,那不过是搪塞之语。只怕孟氏早就放弃吾等,只愿吾等能于汉阳多消磨一些汉军力量。

于吾等之性命,其丝毫不在意。

若是现在,吾等往城外与汉军作战,尚有一丝打乱之胜算,自有更多兄弟可活下去。但若汉军攻城之后,一旦城破,吾等手上皆沾满汉吏之血,岂能活尔!”

这完全是破罐子破摔了!亦是搏命之举!

但周围夷帅听去,又觉得大有道理,皆忍不住看向薛肆。

薛肆双眸危险的眯了起来,他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即便能突围出去,可他的家在滇池,那里尚有他之家人家族。如此犹如抗命之举,只怕死罪同样难逃,甚是会连累家人。

所以,抛开苟活之意,他别无选择在,只有按照孟氏嘱托去办,相信孟氏。

而战时之下,成昌之出言顶撞,令他颜面扫地,薛肆心有怒气,冷冷道:“以下犯上,来人,将之给吾关进去!

全军之部,按照先前之议,稳步固守,违令者斩!”

……

汉阳城内,一所大户宅舍里。

数人正聚集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什么。

这几人皆身着大汉短衫,围拢在案几之畔。

其一人坐于主位,年过四十,国字脸,下巴留着短须,目中带着三分疲惫,七分坚定,向左右手两人道:

“子贡,汉军已至,吾等当按照与法君之约定,于今夜实施了!

且吾生为汉吏,来此汉阳,死后亦为汉吏,只求能助大军平叛,恢复吾大汉官寺,兴吾大汉之土。

若是吾此番不幸身亡,吾之妻儿,但请汝与庆安多多照看才是!”

此人正是原汉阳县寺主簿徐复,汉阳令被叛军所杀后,薛肆等人为了维护本县安宁,且想借助县吏之手,以行治理。看中汉人识文断字之能力,遂将徐复等数人集中起来,且将之携来家眷严加看管。

这样的日子过去有四个月之久,想到死去同僚之面孔,隐忍之余,直叫徐复生不如死。

半月前,与徐复有过交集,一名于汉阳做生意,又于本地夷帅有交集的商贾找上门,徐复终于看到了将本地起叛之部一网打尽,恢复汉寺,为昔日同僚报仇之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