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从益州开始 > 第二百五十章 传道

三国从益州开始 第二百五十章 传道

作者:南山野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9: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釜夫妇回到住舍时,泠苞确在客舍。

先一见礼后,他忙回到内宅换了身常服,方出来相见。

面对刘釜,泠苞先是祝贺刘釜大婚,继而感谢了相赠的宅院等诸等接济之恩。

闻言,刘釜一直从容微笑应对,并表示两者是为友邻,泠家但有所需不妨直言。

在相互歉辞后,泠苞谢绝了刘釜的挽留,准备回家,当被刘釜送出院,他出言问道:“敢请教季安,吾等何时出发?”

刘釜注视着泠苞那双布满沧桑的眸子,思衬道:“六日前,我已向州府通报了子美之事,如无意外,子美将为我副将。只待州府命令下来,先定于十月初十,我等再从成都启程。

这几日间,子美可以携家眷熟悉下本地环境。另有我等院舍不远处的学舍,另计划于今岁十月十五会开课。所请之先生,多为我刘氏家学中的一些儒生,另有成都一些名师。

子美这两日亦不妨携子女去往登记一二,书舍每日会免费提供一餐,相关束脩,我刘氏自免之。”

这是免费供子女上学之待遇!

泠苞明白,刘釜其中所言,是将之子女以刘氏子女的地位看待,旁舍邻居多无这般优渥。

事关子女上学这等大事,无论古今,父母甚为看重。泠苞于家中近两载,于子女要求严格,自是希望其能好生进学。

而刘釜之言,没法让他拒绝,只是此间恩惠被之铭记于心。

“苞谢君之慷慨!”

泠苞不擅表达谢意,一揖后,与刘釜相别回家。

注视着泠苞消失在巷口后,刘釜重新回到院舍,此时厨舍的饭香传来,让之胃口大动。

在同景文茵一道吃过饭食后,刘釜同景文茵休息小半个时辰,连案几上堆满的简牍都来不及看,至下午时,自要去拜访先生任安。

按照郑虎从任安随行侍者口中打听得知,任师于成都停留不会太长时间,即会返回任庐。

其人于昨日中午来成都,先是被益州牧刘璋请到了州府做客,后至黄昏,方赶来刘宅。

显然,任师来成都,应不仅仅收到他的请柬而来相贺,更有同刘璋商谈之意。

而任安早不好于仕途,能亲来面见刘璋,只会为了一件事,蜀地教育事业。

这些年来,不仅是益州,整个大汉,在战乱、瘟疫、蝗害等多方面不利因素作用下,官学早就荒废,世人想寻一片净土,安心进学何其难也!

便如二十年前,即光合和元年(178)为汉灵帝创建的鸿都门学,在渐卷入政治漩涡后,今又如何?

而如任庐这等各地私学,参差不齐,招收学子有限,何以传播圣贤之意?

所以,荆州刘表方邀请颍川司马徽等多地名士,齐聚襄阳,共建学舍,这也让刘表的名望到达更高的高度。

益州于此,显然是落后了,且导致大批益州士子流失。作为益州教育事业领头人的大儒任安,自不愿见此,方亲来面见益州牧刘璋……

刘釜与景文茵共乘马车,赶往任安停留的舍肆途中,即在思索,刘璋会如何对待任安的请求?

联系益州现状、刘璋无大远谋的个性、还有他为任师弟子,又与刘璋无法弥合之间隙……刘釜可以确定的是,先生任安此番多半无功而返。

又想到先生任安,以近八十的年纪,为蜀地教育之事,来回奔波,他心亦难安。

刘璋或不愿扩充本地学序建设,但他刘釜愿意,更愿意继承任师之志。

横渠先生留下“横渠四句”,载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大丈夫生于汉末,何不为此努力?

城西舍肆。

昨夜的一场小雪,在白日日出后,尽数融化消散。

任安一早起身,于院中健身片刻后,便于书舍就读。及至早饭后,携弟子仆人去摆放多年不见的成都诸友。

待至下午,他从老友家中归来时,刘釜夫妻于此已然等候了半个时辰。

看到二人见礼,任安面色慈和道:“今日天寒,汝二人定是一早便去拜访亲眷,现在这般马不停蹄地赶来看望吾,当真是劳累了。阿凌,马上去给煮些姜汤来!”

待说道一会话,还未来得及认识随任师前来的几位师兄弟,任安让刘釜往他书房一叙。妻子景文茵则是由今随任安来往成都、负责照顾的孙女任彤相陪。

来到这地舍肆内,为任安专门布置的书舍内,于任安的示意下,刘釜坐在了下首案下。

任安同样坐下,手放在旁边的简牍上,看着刘釜道:“汝何时启程,离开成都?”

刘釜身体前倾道:“回任师的话,釜打算十月初十启程。”

任安颔首道:“此去南中,为平南中之乱,安稳南中地方,职责重大,汝自身也当注意安全,亦要不忘平日学习。吾将于后日返回任庐,汝吾下次见面,不知期也!”

刘釜心有戚戚,此往南中,无论平叛,还是后续之治理,恐需两三年时间。在见过景毅这般恩主的病故后,他最怕别离。如先生任安,年纪渐大,两地相距路远,往不好的地方想,他与任师,以后还没有再相见的机会,皆是难说。

刘釜叹道:“谢任师关心,弟子不能于身边侍奉,任师亦当不能太过操劳才是!今来成都,任师何不多停留两日?弟子好陪任师看看成都景色。”

任安摇头道:“吾知汝亦忙也,且汝今岁春末时,赠予之书册,尚未摘录完毕,吾有忧心,当亲自照看才是。”

察觉到任安语气虽是开怀,但眉目间的那丝愁云却是怎么样也掩饰不住,刘釜待之话毕,即出言道:“请恕弟子胡乱猜测,任师今来成都,可是想请刘使君兴建官学,聚拢益州士子?但刘使君,或以财政无力、战乱未平而拒绝了任师之言?”

任安陷入了沉默,随之,他面色转而忧郁,长叹道:“子敕昨夜还言汝,聪慧仁义,谋略非凡,有王佐之才,可惜生不逢时。

此中事,果然还是被汝猜中了!

使君无意,士子流落,吾又奈何?”

刘釜抬头,扬了扬眉头,起身一揖,道:“世人言之,任师为往圣继绝学,益州人何不敬之。刘益州不为任师所言而动,弟子不才,但自遵任师之意,今继任师之学,当将学问传授下去。

且南蛮夷人,亦是我华夏之民,若来日弟子再平南中,请诸师兄弟前往传授教学,还请任师首肯!”

任安看着面前躬身的刘釜,想到那句“为往圣继绝学”,他心有感怀,自己为蜀地教育劳苦半生,死后可得世人如此之赞乎?

他起身走进,双手将之扶起,郑重道:“子曰:有教无类。

汝之所言,有何不可?

便使吾任庐子弟同去教学,传播圣人学问,吾心甚慰!

季安,能得汝为吾弟子,知吾之意,是吾任定祖之幸也!”

见刘釜恭敬受教的模样,任安话语一转:“今随吾来者,有汝师兄杜琼、杜微、何宗等人,其皆有心于仕途,能力不凡。

吾记上次吾任庐子弟多随汝后,于巴西为吏,多有感言。

今次,便使此中诸人,于汝随行南中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