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体坛之重开的苏神 > 935章 技术大改第一人,冬训大测即将开始

二沙岛。

除了一波“福布斯风波”之后。

苏神接着回来就是继续训练,等待这次集体出关大考。

尤其是有了60米的基础后,怎么把“信用卡着地”技术融入100米,就感觉好了很多。

剩下的两个月,他认为自己肯定可以做好。

甚至是完全贯通。

在实战中,随意施展出来的程度。

刘祥的水平,也在大幅度回升当中,这就是早点做手术的好处,现在就已经是大半年的恢复了。原本的时间线上,到了12月底才开始,其实就白白浪费了接近半年。有了这半年的时间,和苏神系以及拉尔夫.曼的全力帮助,刘祥的速度,恢复很快。

起码,是孙海瓶他们之前不敢预计的速度。

原本的时间线上,刘祥会在2009年9月复出,虽然第一场就跑了13.15s的好成绩,可是其后就进入了不断地下滑中。很显然,这是因为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所导致,一整年的7枪,除了13.15s其余的成绩为13.75、13.45、13.82、13.50、14.02、13.66。

也就是说除了第一枪的13.15s,其余的平均成绩为13.70s。

这个成绩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糟糕的平均水平上。

但是因为13.70s在亚洲比赛里面,都不能称王称霸了。

可是第一枪的刘祥,还是在身体状态恢复了一段时间后飚出了13.15s的好成绩,这个成绩在亚洲已经是绝对的霸主成绩。因此只要好好调整,这次多了半年以及苏神系的全力体系科技支持,他只会更好,不会更差。

这个时候,之前打基础的训练,都开始体现出来了效果。

到了4月份的时候,刘祥已经是恢复到了13.30s的最好成绩上,平均成绩也可以到13.50s了。而13.30s,在亚洲已经是很强的水平上,这个速度下去,用拉尔夫.曼的话来说就是:

绝对可以赶上今年的世锦赛。

绝对可以在世锦赛之前,恢复状态,调整到OW级别。

而且这还是在调理好,不是强行上场的情况下的成绩,孙海瓶完全没有想到,在专项训练这么少的情况下,却可以反过来提高这么快。甚至因为拉尔夫.曼自己就是跨栏的世界纪录曾经保持者,所以他也可以身体力行给刘祥提出不少的小经验和小窍门。

这一点是孙海瓶所不能比的。

孙海瓶现在也学乖了,老老实实在二沙岛啃书,然后老老实实跟着拉尔夫.曼学习真正的科学跨栏体系和教学运用。

这心一沉下来,的确是感受到了切切实实的提高。

孙海瓶可能自己都没有想过,自己的会这么快接受了苏神系的改造。

一切都没有刻意为之。

就是日积月累,就转变了过去。

现在再回想一下,立刻可以感觉到自己曾经的知识体系贵乏,以及训练的不科学性。

这在“苏神系”乃至是二沙岛,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

要是你科学训练不给力,成绩不够好,那么只能说明要不你偷懒了,要不就是……你的训练还不够科学。

不仅仅是恢复性训练,还有刘祥的技术衔接改造方面,也正好通过这一次,进行一次大改造。

比如技术环节与技术细节,更好的衔接起来。

比如如何形成一个传导更加通畅的动力链。

比如如何通过技术环节减少能量的流失。

否则用苏神系的话来说就是:你就算是单项技术再好再牛逼,也还是白白损失了不少能量。

这就是你跑得慢的原因之一。

再者。

刘祥的技术动作,很多都不完整不体系,只是依靠自己的天赋足够高硬顶,正好这一次,也可以借这个机会,重新构造一下,让他未来的技术环节更加紧密,更加流畅丝滑。

比如这个时间线上,由拉尔夫.曼早早就提出的让刘祥开始训练的————七步上栏技术。

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七步上栏的是芬兰选手布吕加雷。

这位北欧飞人之所以敢吃“螃蟹“,是因为他的身高达到了2米04。身高腿长的布吕加雷用八步上栏甚至感到“憋屈“,因而发明了七步上栏,这一新技术助其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赢得110米栏季军,并在1986年首届世锦赛上以13秒46夺得银牌。但是这个技术在当时看起来,只是特殊性的个人技术改变,并不具备推广意义。真正得到重视,还是在21世纪之后,比如罗伯斯他们开始也是八步上栏,其后因为七步上栏的渐渐科学化数据化精细化,他们都换成了七步启动。

一般身高腿长且爆发力强的的采用七步,中等身材则用八步。

刘祥被拉尔夫.曼测试了自己的身材比率后,后者很确定的告诉刘祥,他具备这么改的生理条件。而且只要这么改了,刘祥前面几个栏的速度不足问题,就会得到质变,甚至是极大的改善。八步改七步的优点非常明显,拉尔夫.曼道:“减少了一步,如果按照以往的步频,这肯定会缩短时间。此外,新技术也有利于重心前移。因为七步上栏的这一特点,它的后蹬力就要大于八步上栏,它的向前性就要比八步更好,攻栏的时候就更为主动。”

单以数学方式计算:刘祥之前完成110米全程约为41步,假设成绩在13秒以上,每步平均耗时将超过0.3秒,这意味着他少跑一步就至少节约0.3秒。考虑到起跑步频高于栏间步频,且改为7步上栏后每步增加约0.245米长度,也会多耗时间。所以,技术成功转型后,成绩提高0.1~0.2秒相对客观。

但是具体的施展成果,还是要训练才行。

而且现在阶段技术改革,说真的,孙海瓶是不同意的。

这一点他和原本时间线上,一模一样。

毕竟长期用八步的运动员改七步,起跑时需要变换前后脚,这需要加大这条腿肌肉蹬离起跑器的力量和改变多年来已经形成的牢固的动力定型,这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转换期间成绩也许会波动。

这都是刘祥复出“难以承受”的重量。

换句话来说就是……不保险。

当然从纯技术的角度来说,孙海瓶也的确有自己的担忧,例如在他看来看起来“八改七”的话,刘祥190cm左右的身高仍然不够高,一旦改用七步上栏不发稍调整不好就会导致离第一栏太近,同时还会只是他离第二栏有太远。而且短跨界也有“八改七”失败的例子,比如阿兰.约翰逊就是典型。

由于七步上栏对运动员要求极高,而且面临着受伤的风险,因此绝大部分110米栏选手现役均采用八步上栏为主。

而事实上,在刘祥之前只有4人采用过七步上栏的技术。

世界上第1个采用七步上栏的是芬兰选手布吕加雷,他因2米04的身高成为首位尝试八改七之人,随后身高1米92的古巴天才罗伯斯以及身高1米88的米国飞人奥利弗也先后由八改七。刘祥如果做到,那就是第五个。

这绝对还是属于“太过于超前”的理念,因为使用人数太少了。

再说刘祥要是技术改变失败,这个失败的风险,孙海瓶也承担不起。

就这一点,孙海瓶也和拉尔夫.曼表示了自己的意见,后者的回答就要专业很多:

首先是从刘祥的身体比例来看,测试出来,完全符合八改七的身体比重。

其次就是也有比刘祥更矮的选手,八改七成功了,比如米国飞人奥利弗。

其次他认为通过科学增加肌肉力量,刘祥也可以做到。

这里就是分歧最大的地方,孙海瓶觉得几人中虽然奥利弗身高不如刘祥,但米国人格外健硕的身材成了助他成功的关键,他就曾戏言奥利弗的手比刘祥的腿还粗。其次刘祥越发结实、有力量的肌肉成了孙海瓶眼中反倒是成了刘祥的弱点,在他看来刘祥立足于跨栏之巅的优势靠的是灵活性和节奏感,而他结实的肌肉过于强大,可以会变得僵硬,这样的话无疑影响着刘祥最强的本质,也就是跨栏技术的灵活运用。

但这一点,刘祥自己也站出来说了,和原本的时间线刘祥坚决坚持“八改七”一样。

刘祥表示:

自己想要训练更加先进的跑法。

而且他很担心自己伤病后,生理机能相比几年前会有所下滑,这个时候技术的领先,可能会尤为重要。

最后就是这段时间的训练后,他明显感觉到了苏神系那句典型名言————

要用身体来驾驭技术。

以前国内认为的小快灵,其实完全没有科学依据,亚洲人也可以很强大,肌肉也可以很爆发,毕竟我们的睾酮,也是最高的一块。

在这种情况下,刘祥只想要说,他通过自己的冬训,明显感觉到了不同。

他认为自己的身体,足够驾驭这种“新技术”。

他想要的是,在下一个奥运周期再次封王,而不是仅仅复出后拿一个“还不错”的成绩就行。

在这种情况下,刘祥最终还是拗过了孙海瓶,最终还是“八改七”的训练。

由于拉尔夫.曼已经是不断给他加强了身体和受伤部位周围的肌肉强度,只要不跟腱复发,俺么前者认为应该是可以支撑下来的。

至于换脚,苏神也可以给他提供帮助也建议。

虽然他知道,即便是自己不说,刘祥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天赋,换脚成功。

即便是现在刘祥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可苏神对于刘祥的“勇敢”,表示点赞。

不愧是国内的田径扛把子之一。

这点魄力,还是有的。

真正第一个技术大改吃螃蟹的人。

全田径迷怕是都要记住了。

国内顶尖运动员里面。

苏神不是第一个。

刘祥才是。

也是他换脚和技术尝鲜的成功,才给了后面的田径队,铺通了道路。

而除了刘祥,其余的训练,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比如文勇毅摆臂技术的调整。

劳大牛动力链链接优化,躯体的关节刚性强化。

张培勐二档起步 臀大肌核心驱动跑法的修改。

以及赵昊焕和苏神的“信用卡着地”技术大改。

还有湖凯的技术整体推翻改进。

整个二沙岛。

在集体首秀之前,都进入了最后紧锣密鼓的冲刺阶段。

PS:第二更~~~~~~~~~~~求票票~~~~~~~~~~~~

感谢山海经1992大大、草帽顶顶大大、中国中期盟主、冰哥08大大、爱上新大大、乌龙小风大大、三没盟主、书友20170530001643851大大、加泰罗尼亚大大、胖胖哒熊猫大大、黑马洋洋洋大大的打赏~~~~~~小紫感谢诸位咯~~~~~~~~~~Thanks♪(・ω・)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