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体坛之重开的苏神 > 463章 下压式“七宗罪”?嗯,从现在开始没有了

“都做好了准备吧。”苏神道:“这次我们也不用拼命,大家就放松点就行,千万不要受伤。”

“没问题。”湖凯等人都点头回应。

这是真旳没有问题,经过2个月的集训,接力的整体默契和水平,相比雅典,只能说……

120%更上了一个台阶。

而且更不要说大家还有各方面的增强,这一个接力测试,讲真的,才是万众期待。

兰迪他们架设好了高速摄像机和分析设备,然后招手示意,可以开始。

这就是专业,复合型团队做了很多以前不做,或者做得没有那么细致的工作。

看到袁郭强这么自信满满,余位力也是有些被勾起了好奇心,目光盯着赛道,相当期盼。

赛道上,第一棒杨耀竹,第二棒湖凯,第三棒苏神,第四棒赵昊焕。

这是眼下排出来的最强棒子。

“各就各位。”

“预备。”

嘭——————————————————

杨耀竹在第一道拿着接力棒,采取蹲踞式静静踩着起跑器,提臀起跑。

他的拿棒手法已经彻底固定下来,采取了新模式,不再是以前那种想怎么拿就怎么拿。

每一步交接, 下一棒会握在接力棒什么位置,都是一清二楚。

枪响启动。

张培猛在场边认真关注着第一棒, 因为他知道, 如果自己未来可以顶替上去, 一定是在第一棒和第二棒。至于为什么不是后面,那是因为……

现在傻子都知道了, 在国内的话,没有人可以撼动赵昊焕和苏神后两棒的地位。

除非他们受伤,否则, 别人都没有机会。

因为世青赛张培猛是第一棒,因此他额外关注的也是第一棒。

他想要在未来接替杨耀竹的位置。

第一棒,也就是杨耀竹这个棒次,应该是眼下四个棒次里面最开始被腾出来的。张培猛做事目标性现在很强,这种大环境下, 让他不得不摒弃掉以前那种“眼高手低”的情况, 一切都从实际出发。

而和他有同样目标的“苏神系”成员, 也不少。

几乎都看着第一棒, 心中隐含期待。

杨耀竹的启动比较流畅, 不过依然不是顶尖,他是后程流,也的确是到不了启动顶尖。但没有关系, 因为第一棒的距离给他的比较长,要大于100米,所以还是有实际的后程爆发空间。

张培猛看着, 估计自己到时候和杨耀竹比起来的第一棒优势在什么地方。

杨耀竹蹬足出去,虽然技术动作还是“传统系”, 可做得很扎实, 而且天赋过硬,就是加速区还是一步抬头起跑,这个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修改了。时间太短,只能尽可能做能够提高的东西。

到了加速区过去后, 杨耀竹的实力才渐渐体现, 速度加起来后,他强大的后程能力,可是原本的国内第一人。虽然100米的最强后程给赵昊焕拿走,可是……200米, 最强后程还是他。

湖凯都没有压过他。

凭借强大的后程加速和圆周形摆臂新技术,他在弯道上的表现更加稳定, 起码就连湖凯看着都不能不说……跑得好。

几乎没瑕疵。

砰、砰、砰、砰、砰。

后面几十米,你可以看到杨耀竹的速度彻底起来,和前程类型不同,这里他一点都没有掉速。

甚至因为耐力好,还可以增加容错率,让湖凯即便是提前起了,也能够有余力追上,平稳交出接力棒。这也是安排他在第一棒的关键,就是为了避免问题,一下子打击军心。

关键的地方来了,这就是杨耀竹他们四个人接力队员,这几个月的主攻项目。

交接棒手法。

尤其是第一棒和第二棒,全都从立棒式变成了下压式。

这是为了和后面进行统一,因为苏神和赵昊焕也是用的这个技术动作,这是为了统一性。而且下压式虽然在传棒时间(0.48 -0.08)不如上挑式的传棒时间(0.46 -0.06),通过接力区的时间也更短,启动也更快。甚至空跑训练都证明了上挑式时间更短,那么为什么要选择下压式,就是因为……谷咦

稳定。

而且从生理角度上来说,也占据着优势,比如上挑式的最佳生理角度是在40~45度,最大不超过50度。而下压式的最佳生理交接角度是在50~60度。所以单纯从生理角度和肌肉生理特性来说,这是个无法修改和避免的优缺点,压下式更加容易在传接棒之间获得距离优势。

具体点比如卡尔在1992年就提出过,采取下压式交接棒大概可以每一次交接棒缩短1.0~1.4m。这个说法在04年也有曰本的相关专家泽村得以证实和认证。加上下压式的手部高度正好处于人体视线平视范围最佳位置中,这样就更加容易交接棒,减少失误率。不过缺点是,这样的做法让身体平衡容易在高速运动中失调,造成加速不畅。

而且泽村还提出了下压式的“七宗罪”, 为曰本的“曰式改良上挑式”, 制造舆论宣传度。

这“七宗罪”如下——

第一,下压式不如上挑式向后伸张手臂那么流畅和自然, 并且不易被掌握。

第二,运动员交接棒手臂后伸的同时,因为要保持掌心朝上,容易引起身体前倾,导致接棒后加速度启动受到影响。

第三,交接棒的同时,因为手掌向上,五指张开,动作不容易在运动中掌握。

第四,传棒队员一旦伸直手臂,也会造成其速度影响。

第五,对于运动员的距离判断程度更高,不容易完美完成。

第六,接棒队员因为手臂伸直容易出现跑动中的上下大幅度晃动,如果固定住肌肉,会因为不习惯而影响加速跑。

第七,限制了接棒运动员在接力区的加速,需要限制一定程度的跑动速度。

但其实……

这些都是想当然了,不说未来下压式更容易往推进式这个新兴技术过渡,就算是不过渡,有些说法也是为了宣传“曰式改良上挑”刻意夸大。

随便说几个,比如他说“下压式不如上挑式向后伸张手臂那么流畅和自然,并且不易被掌握”,事实上如果训练熟悉了,自然也就流畅和自然了,运动员就是干这个,吃这碗饭,只要能提高成绩,就算是违反生理的本能,人家可能都给你练熟悉了。再说他光说了“不流畅”“不自然”“不容易掌握”的缺点,却没有说一旦“掌握了”“流畅了”“自然了”又会带来多大的好处。

其次说什么“下压式”容易分散精力,就好像是“上挑式”不分散。

事实上不说交接棒都需要分散,而且就在视野水平线这个角度来说,都是“下压式”更加稳定。否则,“上挑式”也不会那么容易掉棒了。

第六点同理,“因为不习惯而影响加速跑”,那么……“习惯了”不就好了吗。

这些还都是可以修改,可以通过大量训练克服的问题,“上挑式”最大的问题,就是生理角度永远无法做到稳定和缩短交接距离。事实上,这两个东西,就是一个,因为交接棒的距离越长,你的失误率自然也就越高。

再者这些问题到了十几二十年后,早就被人找到了攻克和改良的办法。

比如晃动问题和限制加速跑等等,都被后来的专家们分析解决掉了。

因此,你硬要说的话,苏神现在在队内推广的这套“下压式交接棒技术”其实也不是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通用的“下压式交接棒技术”。而是被他已经改良过,或者是无数科研人员和教练人员改良过的“近乎完美版本”。

如此一来,就算是曰本的“曰式改良上挑”完美发挥,其实也不见得能够占到什么便宜。

更不要说现在的“曰式改良上挑”,其实还远没有到技改巅峰。

这就是科学程度的吊打。

加上未来更加适合技术更新换代,到时候苏神的接力项目野心,也才会昭然若揭。

显然余位力也是个读书人,尤其是对于邻国的技术改动和研究,都是密切关注。

所以自然是看过泽村这个“下压式交接棒技术七宗罪”的说法。

因此看到这里,看到种花家接力队全都换成了“下压式”,余位力开始还有些担心,但很快他就被杨耀竹给湖凯的交接棒过程……瞬间吸引。

“这,这是……”

看到杨耀竹这一棒给出去,居然一点泽村说的“下压式七宗罪”都没有碰到。

他也有些愕然。

到底以前也是国字号运动员,是内行人转成了行政,所以关键的变化点,他一下子就给捕捉到。

“是的,老余,小添和他的团队已经彻底解决了下压式的‘七宗罪’。”袁郭强得意地用手指拍了拍自己交叉环绕的胳膊:“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版本,是真正没有确定的完美式下压。”

“已经没有缺点的那种。”

余位力觉得自己的知识体系,又一次受到了“苏神系”的严重挑战。

ps:第一更~~~~~~完美下压式交接技术,又会带来那些蜕变和火花呢?

技术控福音,数据党必控,尽在《重开的苏神》。(*^▽^*)~~~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