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体坛之重开的苏神 > 1646章 9.94!烦恼还在继续!未来的两条大路浮现雏形!

张培猛的确是很猛。

前面拉开的优势也比较明显,四点连线的技术也足够吸睛。

导致大家都开始预判,张培猛的未来,可能会更高。

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这么想才奇怪,不过苏神却很期待,劳逸是不是也有突破。

他知道,这种环境下最容易做出激发潜力的事情。

而且这可是劳逸自己认为的最后一次大赛,那么他肯定要撑到最后,不可能放弃。

就让我看看,你还有什么手段吧,大牛。

苏神之所以会这么想,主要是他并没有只被张培猛的表现吸引住,他一直都在分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劳逸身上,这样的好处就是……他可以第一时间察觉到劳逸做出了什么变化。

果然,在其余人都被张培猛的精彩表现完全吸引注意的时候,全场只有苏神一个人注意到了劳逸的“不对劲”。

最大的不对劲,就是在劳逸的启动和加速有些调整回去的感觉。

之前为了优化整个百米的节奏,劳逸其实把整个前程的节奏稍微压了点,这样也是为了让自己极速和极速维持可以更好,后程更加有余力可以冲击。基本上后程选手,都会做这样类似的优化,只是要看你成功还是不成功。

所以如果劳逸还是之前的前程启动加速,那么……其实他不该这个地方只落后张培猛这么些距离。

虽然看起来已经不小,可凡是都是要对比的。

对比一下你就知道,其实张培猛领先劳逸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

而张培猛明明已经完成了四点连线的落地起手式,不该如此才对。

那么只能说明,劳逸这里也提速了。

可他要是启动加速提升了,那么后面怎么办?难道要牺牲后面吗?

其实苏神在期待的,就是这个。

他很想要知道,劳逸这个时候,到底还能玩出什么花来。

如果没有后手,那么劳逸这里其实……就已经是提前透支全程节奏。

等于是“自取灭亡”。

砰、砰、砰、砰、砰。

张培猛开始抬头,状态大好的他其实现在有点过度被自己的身体反应吸引。

只是不断察觉自己的身体能量和余量,比之前要好多了。

这种变化,让他对于自己的全程都充满了信心。

后面肯定也可以跑得不错。

恰恰是这样,他就有点忽略了劳逸到底在什么地方。

这样的变化感,让他下意识就认为,自己已经是变强了,劳逸不可能再追上自己。

如果他仔细点,注意力从自己现在的身体感觉移出来一些,那就肯定可以发现……其实自己明明都跑得这么好了,自己都自我感觉良好了,可事实上拉开劳逸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砰、砰、砰、砰、砰。

四十米。

张培猛感觉到因为启动加速更好,力线更加通透,其实一直到途中跑开始抬头,都有连锁影响。前面三十米的力道更足,爆发更强,余力更多,那自然会让途中跑也跑得更好,速度相对来说更快。

因为你想要在途中跑把速度加起来,其实能跑出多高的质量,你的加速区怎么样,至关重要。

加速区不够,你的途中跑自然会不够劲,进入极速的时间也会变向减弱和稍微延长。

加速区越快,你的途中跑也越好发挥,即便你是后程选手,也同样如此。

加速区跑得一塌糊涂,还想要打开十秒,历史上估计也只有上一世被苏神在帝都世锦赛带乱了步伐的博尔特,可以做到了。

其余的人,几乎没有这个可能。

所以,张培猛现在自信满满,他认为自己肯定可以提升,途中跑也可以跑得更快一些。

四十三米,四十五米,四十七米……

劳逸其实一直都在盘算进入极速的时机。

他知道自己想要反败为胜,前面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原本张培猛就走了偏向前程的步频流派,自己一个后程步幅流这里天然吃亏。

所以,他其实一直都在等时间。

稳住节奏,等进入极速区,再和前面领先的张培猛,一较高下。

两个人其实都对于对方的技术特点,比较熟悉,都是一个队伍的队友,再加上也对决过这么多次,想要不熟悉可能都有些困难。

两个人为了这次唯一的奥运A标参赛名额。

早早就开始团队的针对性工作。

你张培猛按照自己的特点提高,按照劳逸的特点进行针对,那么……

劳逸那边又何尝不是呢。

马上。

马上了。

四十九……

好,开始!

反击!!!

劳逸在进入极速区后,整个人突然爆发极速,光是这个其实没有什么好稀奇,六秒爆发和六秒定律,其实眼下二沙岛的人,就算是三线小队员,都没有一个是不明白。

这几乎是进入二沙岛的必修课和标志之一。

你看看,张培猛自己不也进行了极速爆发吗?

况且他的极速爆发,还因为四点连线的攻克,加速区更加有力顺畅,使得极速爆发似乎也更强力了些。

难道是要在这里下手?

可张培猛的极速因为技术点的攻克,变得更快了,这里下手不是失算了吗?

当然……不是。

劳逸其实在看到顺腿枪张培猛完成了四点连线的技术难关,他就已经是在刚刚对坐休息的时候,聊到了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张培猛竟然搞定了四点的力线贯穿,那么极速区和途中跑提升,几乎是必然的事。

这都属于是四点连线完成后的福利延伸。

短跑项目技术,从来都是连锁反应,并不是孤立,何况还是这种比较有难度的技术点。

好处太少了,那才不正常。

所以劳逸的选择是……

硬刚。

“嗯?大牛这里是要硬刚吗?现在这么做,可不是明智之举啊。”文勇毅道。

“太着急了啊。”梁佳宏也微微摇头道。

对比劳逸的队内人缘,张培猛这边的确比不了。

可现实在这里,大家也要承认,不会自欺欺人。

硬刚?很符合你的性格,可是现在你这么做不合适了。

张培猛也发现劳逸似乎要硬刚,内心快速闪过念头,虽然他很佩服劳逸这个老对手的勇气,可是勇气归勇气,并不是有勇气竞技比赛就可以改变差距。

这是现实世界,不是热血动漫。

极速区,就彻底让你面对现实吧。

可跑着跑着,张培猛发现了一些不对。

明明自己应该在极速区拉开差距,用自己因为四点连线变得更好的加速,进一步推动极速区提升才是……可为什么。

背后这个钉鞋声,依然在紧紧尾随自己呢?

这……不对啊。

当然不对,起码按照张培猛的想法,肯定是不对的,可在劳逸自己这边,他却拿出了自己的真本事来。

股直肌顿时拉伸,同时结合膝关节的屈曲以及髋关节的伸直进行。

这是干什么?这是为了让自己的身体进行更多的……

有效牵张啊。

如果骨盆向前倾斜,那么随着大腿的往回拉,这个拉力将被补偿。所以,有效的股直肌拉伸必须要做好骨盆的固定,特别是腹直肌,使骨盆保持后倾。

这也就是所谓的骨盆固定对股直肌拉伸的重要性。

短跑运动员因为要大量训练,所以当大腿直肌屈屈过度时,特别是当髂腰肌受力太多太频繁,屈髋功能就会降低,这个时候股直肌会过度代偿屈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腿前侧有一块明显的肌肉在拉扯着。

这样一来,很自然你的牵张反应就会下滑和下降。

可道理现在在二沙岛很多人都明白,可能做到的,却寥寥无几。

那么劳逸是怎么做到的?

甚至做到了增强身体的牵张反应来增加身体的推动力呢?

答案其实不是什么特别神奇的东西和多么先进的技术点。

答案其实就是……

苏神看着劳逸的表现,嘴角不禁挑起,低声道:“用超强的核心作为修复和稳定的基础么?”

“不算高端,但是……足够扎实啊。”

是的。

劳逸就是在训练的过程中,因为他要改善自己在途中跑尤其是后面冲刺区整个人弧形扒地的路径问题,开始大幅度强化自己的核心力量。而核心力量是个很奇怪的东西,这个力量目前来说,没有一个上限,他不想其余的肌群力量,太过了甚至会影响整体,但是唯独核心力量……

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越强越好。

不需要考虑对于整个运动和身体的附带和不适。

所谓一个人无论看起来有多么强壮,如果其核心肌群薄弱,那终究只是个空架子。如果核心肌群没锻炼好,其他部位再怎么锻炼,也是空架子。

如果肌肉也要分外功和内功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核心力量就是内功。

而且对比其余的肌肉研究已经是上百年历史,核心肌群和核心力量这个说法,成立的时间很短,甚至上个世纪都没有这个说法普及。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正儿八经的核心力量和核心肌群的说法,是潘嘉比在 1985年首次提出了 Spinal Stability的概念,也就是脊柱稳定性。他认为,脊柱稳定性涉及三方面的问题或系统:被动脊柱骨、主动脊柱肌肉和神经控制单元。此后,1989年米国旧金山脊柱研究所SFSI在其设计的“动态腰椎稳定计划指南”中提出了中位脊柱的问题。

这就是核心稳定性的最早来源。

其后潘嘉比在1992年首次明确提出了核心稳定性的概念,认为人体的核心稳定是一种“稳定人体系统,以使椎间的中部区域保持在生理极限范围内的能力。

因此,核心力量起源于应用在康复领域的人体脊柱的解剖和生理理论的研究。

92年才刚开始在康复领域提出,想要理论传播和转化到实际的运动表现里面,自然又需要时间,所以几乎到了90年代末期,才开始频繁出现这样的训练说法。而且那个时候,都还是一种很前卫很前沿的训练理论和理念。

所以,这个肌肉的“内功”,其实在人类的历史上发展并不长。

发现和理解很很晚。

之前的运动员,几乎都不太明白这个概念,自然不会刻意运用,主观调动。

所以核心力量,他不像其余的肌肉群,太过了肯定会影响整体的发挥,不管是手臂,大腿,还是肩膀等等,甚至太过头还会影响到运动表现,要不然运动员也是要尽可能在不影响自己运动表现的基础上来增加肌肉。当然我们国家以前太瘦了,在挂上来肉量之前,不用考虑。

可欧米运动员却没有这个问题,早早就有些过度,甚至肌肉练过头的例子。

比如90年代滥用类固醇,导致个个都肌肉过于发达,甚至影响到了关节发力和爆发。

比如现在的小鹰国选手哈利.艾基尼斯.阿里耶提,这都是肌肉过头的典型。

当然你要是挂肌肉可以不影响你的运动表现,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天赋。

在腘绳肌没有受伤前的布雷克,其实有点这个意思。

不过还是最终毁于一旦,败在了自己天生就不够强健的腘绳肌短板上。

所以肌肉和运动表现需要权衡和平衡,这是现在运动的一个共识。

唯独只有……核心力量核心肌群。

建议不断加强。

从不见有人说你的核心肌肉太强了,太过了,这种说法。

不管是运动员还是普通人都是核心力量,越强越好。

所以核心力量才在现代越来越被提及,越来越特殊。

不过核心力量你想要提升,也不是个容易的事情,这可以说是最难提升的一部分肌体力量。

甚至练得多,收获却比别的肌肉群更少。

但这对于整个二沙岛训练最为拼命刻苦的劳逸来说,似乎……

并不是个事。

以前甚至都是要提醒他,不要训练过度,让他一身的“刻苦基因”,无法全力展现。

现在好了。

在训练中发现了核心力量的奥秘后,在询问了苏神之后,劳逸开始疯狂硬怼核心力量。

因为他知道,别的力量其实过犹不及,练多了反而有反效果。

只有这个方面。

可以不断训练,不断提升,不用担心过头这个问题。

即便是核心训练最为痛苦,最为复杂,收益可能也最不明显,但当苏神告诉了劳逸这个核心力量的特殊性后,他立刻就亮了眼睛,终于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拨开乌云见明月。

然后就可以尽情挥洒自己“刻苦”在核心力量上,并且乐此不疲。

再然后,就到了现在。

劳逸通过这个看起来“不聪明”的办法,苦修肌肉内功,让自己核心力量终于再次突破。

甚至苏神都有些羡慕,认为和自己有些不相上下起来。

他本来就是走的依靠身体训练来稳定技术点的路子,现在等于完全符合了,尤其是核心力量再次突破之后,不仅仅是原本要攻关的弧形扒地路径问题,大幅度解决,而且他还惊喜的发现,自己好像前程后程整个发力和能量输送,都变得更好。

因此就有了前面,劳逸几乎没有和以前一样压一压启动加速节奏的画面。

这就是因为强大的核心力量能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控制身体加速、减速和稳定,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运动肌肉的感知觉。

那么很自然,他的整体都跟着提高和突破。

同时全面系统的核心力量训练不但能有效预防伤病,降低损伤的严重性,还有助于减少损伤,加快伤后恢复速度,保证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及运动成绩的稳步提高。

也就是你的核心力量越强……

你就越能训练。

越能训练,自然越容易突破。

能练,在运动领域,本身就是一种极佳的天赋属性啊。

劳逸终于在这么多年后,找到了自己的独特突破口,并且奋起而上,将其突破。

所以现在他整个速度都提升了,尤其是“控制身体加速、减速和稳定,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运动肌肉的感知觉”这一点,让他整个身体的控制,大幅度攀升。

极速之下,他硬顶张培猛四点连线后的速度。

就显得……可能起来。

“我,我去,顶住了???”

“没拉开?我靠大牛这么狠吗???”

文勇毅和尹华隆说完,赵昊焕就在旁边跟着沉声道:“身体带动技术么。”

“原来如此。”

苏神虽然一直在说未来短跑是个技术性项目,可任何竞技项目身体都是保障和前提。

这等于是未来,张培猛和劳逸,就是两个路子的探索者。

一个是通过不断加强核心力量,通过身体带动技术,更加侧重身体。

一个是通过技术的不断突破,在保证身体的基础上更加侧重技术。

这……正是苏神想要看到的东西。

砰、砰、砰、砰、砰。

六十米过后,张培猛内心的惊讶重新出现,甚至随着终点的不断接近,他甚至感觉到了一丝丝的惊愕。

一个身位都稳不住了。

七十米之后,彻底进入冲刺区之后,张培猛竟然……没有拉开太多。

这下子,原本以为胜券在握的湖凯,其实有些紧张了起来。

张培猛重新紧迫起来,右侧髋关节的额状轴作伸髋运动,接着使后蹬腿左侧的髋关节充分伸展。

劳逸也不甘示弱,绕垂直轴作前摆侧髋的旋内运动,使自己的步长变大加大,想要在后程打开后,彻底把自己的步幅优势展示。

别看张培猛比他要高不少。

但是……

比步幅。

不好意思。

劳逸才是步幅流。

张培猛是均衡偏前程的类型,现在劳逸就是在不断地技术改动后,尤其是这次核心力量大幅度突破之后,让他前面也可以保证输出和稳定,开始从后程流渐渐变成了均衡偏后程类型。

均衡偏前程VS均衡偏后程。

进入冲刺区之后,张培猛的攻势已经不在,只能是通过固守,尽量稳住自己的基本盘。

反观前面一直被狠狠压着的劳逸,现在终于是渐渐等到了风口,开始扭转攻守态势。

培猛,前面你表演过了。

现在……

轮到我了!

呼——————

劳逸开始吸气。

“把呼吸法融入核心区域,就是你的突破关键。”

这是苏神告诉他的一个办法。

劳逸现在终于是在无数次苦练之后,渐渐可以掌握基本。

对于技术点的领悟,他或许是没有张培猛要好,可是在身体的开发和刻苦方面,他绝对要更胜。

以盆底肌为底、隔肌为顶,核心肌群牢牢包围着自己的脊柱。

而这些肌肉协同作用于稳定脊椎的力量就是我的的核心力量保证!

在运动中,核心肌群通过膈肌吸气,深层肌肉向腹部外周扩张,外部肌肉对深层肌肉的膨胀起到抵抗作用,深层肌肉与外部肌肉的互相对抗,从而产生强大的腹内压力。

从而对脊椎起到保护和稳固作用。

所谓的腹内压力,就是我们的核心力量一种展现。

也是要把呼吸融入核心的一种要点。

现在劳逸做的。

就是这个。

“用通俗的话来说,核心肌群就是一个装满了空气的密闭桶,我们的脊椎位于桶内,桶盖代表着膈肌,盆底肌位于桶底,其他肌肉群构成了桶壁。”

“当腹内压很强也就是核心力量很强的时候,相当于桶内充满了气体,整个木桶像一个整体一般牢不可破。”

……

苏神的话,现在劳逸正在展示,他感觉自己的核心地带开始化为了一个木桶。

原本没有太过保护骨头的下背部脊柱,因为有了强大的空气压力,再加上肌肉本身这个“木桶”封住。就让他这里,顿时更加坚韧,更加在运动中不会摇摆和摇晃。

砰、砰、砰、砰、砰。

七十米只有不到一个身位。

砰、砰、砰、砰、砰。

八十米只有一半身位了。

越来越近。

张培猛简直是怒了,他不相信会这样,在八十米后,他几乎是全力运转自己的臀部肌肉。

这一刻,他似乎也有些明白了,身体本身的重要性到底有多高。

幸亏,他对于大屁股的执著,挽救了他。

让比赛进入八十米后,不至于被劳逸迅速拉近,这个时候两个人的速度都掉了,就看看谁可以坚持到最后。

九十米。

现在张培猛的领先,只有三分之一个身位。

后面,果然还是劳逸的地盘,张培猛的跑法这里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所以他能依靠的,就是他这几年一直在疯狂训练的大屁股。

依靠这个“发动机”,可以爆发出更多的能量,帮他顶住差距。

理论上,臀大肌越长,跑步者将能够产生更大的力量,从而提高冲刺速度。

这可是苏神自己发表在论文上的东西。

张培猛也绝对相信这一点。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九十五米。

劳逸也感受到了张培猛的强烈抵抗,两个人再次在最后杀到了一起。

而且今年,只有一个奥运会的A标名额可以去争取了。

两个人都是退无可退!

要赢!

我,要赢!!!

在最后五米,两个人的内心都爆发了大吼,互不相让,带着强烈的冲击力。

两个人都像是刀片。

狠狠刮着对手,顶开空气,撞破了终点。

呼——————————————————

卧,卧槽。

这也,太激烈了点吧。

这几乎是所有旁观者的心声。

对比前面那一组,这一组更像是真正的搏杀。

两个人精气神,都是明显外放,不留情面。

“多,多少???”

袁郭强第一句话差点都没有说出来,稳了一口气才对着手里的对讲机道。

滋滋——————

几秒钟之后。

对讲里面,传来了大家都翘起耳朵想要知道的成绩。

“9.……94s。”

“风速0.2M/S。”

几乎没有多少风,这成绩不管是谁达到,都是足够强硬。

“另外一个呢。”袁郭强继续问道。

又过了几秒等待,对讲机里面的绿灯亮了,传来声音:

“没有另外的了。”

“都是9.94s。”

“两个人都是9.94s。”

这话出来。

袁郭强和余位力立刻不自觉对视。

似乎都在对方的眼里,看到了同样的一种感情。

这下子,幸福的烦恼。

真是越来越烦恼了啊。

PS:二合一大章到,求票票~~~~~~~~~~~~~~!!!

等下还有哈~~~~~~~~~~~~~~~~~大佬们~~~~~~~~~~~~~~~~~~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