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中华武将召唤系统 > 第六百零二章 全才的王猛

中华武将召唤系统 第六百零二章 全才的王猛

作者:酸奶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1:17:24 来源:蚂蚁文学

当破虏军与草原各族联军在新宁城外鏖战之时,西域都护府和滑州也同样都爆发了惨烈的大战。

在六月一日的上午,大宛国的数百万军队,就同时对西域都护府的霸州和相州展开了进攻,霸州和相州原本都是大宛国的地盘,因为大宛国国王耶曼被刘基生擒,大宛国被迫把这些地盘割让给了破虏军。

大宛国一共割让了其东部地区的十个行省,这十个行省被刘基划分为了五个州,分别为莫州、怀州、雄州、霸州和相州,其中霸州和相州位于西域都护府的最西面,与大宛国紧邻。

面对大宛国的数百万军队,西域都护府境内的西域军团、西疆军团、西昌军团和守备部队,以及虎贲军、玄甲兵、虎豹骑、白马从义和北府兵这五支精锐部队,聚集了重兵,与大宛国的军队,在霸州和相州的境内展开了激战。

霸州和相州的激战刚刚进行了四天的时间,大宛队就损失了九十多万人,而破虏军这边的损失却只有十万余人,不过大宛国这次为了报仇雪恨,一共聚集了二十二个骑兵军团和六十个步兵军团,总兵力高达八百二十万,就算损失了九十多万人,也没有让大宛国参战的部队伤筋动骨,在兵力方面,大宛队依然占据着优势,不过大宛队的优势却越来越微弱了。

青彝族的两百万大军在六月一日,攻入了滑州的境内之后,立即遭遇了东蛮军团、陷阵营和白杆兵的迎头痛击,虽然破虏军这些部队加起来,总兵力只有一百一十八万,照比两百万的青彝族军队要少几十万人,但是破虏军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却都不弱,特别还有两支擅长山地作战的精锐部队,而青彝族的两百万大军却良莠不齐。

青彝族在与白苗族的大战当中,损失非常的惨重,再加上青彝族又把西部省割让给了破虏军,使得青彝族的人口几乎一下子减少了三分之一,只剩下了两千多万。

然而为了防备白苗族与破虏军,青彝族依然保持着一支规模超过三百五十万的军队。

这次青彝族聚集的两百万大军,其中只有八十万是青彝族的正规军队,剩余的一百二十万人,大部分都是临时征调的青壮,甚至还有一部分是女人。

青彝族一直保持着全民皆兵的传统,不过这些临时征调的青壮和女人,在战斗力方面毕竟要差一些,青彝族军队攻入滑州境内仅仅四天的时间,青彝族就损失了大约五十万人,而破虏军这边却只损失了五万余人,滑州境内的局势,已经向着对破虏军有利的方向发展了。

相当于大宛国和青彝族,草原联军损失更大,仅仅前三天就损失了一百五十万人,包括六月三日的晚上,破虏军夜袭当中,草原联军损失的三十万人,这还是在六月四日的白天,草原联军没有再出战,不然草原联军的损失还要增加一些。

六月四日的傍晚,在草原联军营地的一个巨型毡包内,匈奴、鲜卑、契丹、西戎、东胡、铁勒、乌丸这七族的大汗,又齐聚在此,每位大汗的脸上,都显的比较凝重。

西戎族大汗阿日善咳嗽了一声说道:“各位大汗,明天我们各族骑兵出战吗?”

匈奴大汗栾提冒沉声说道:“从六月一日到今天,开战不过才四天的时间,我们整个联军就损失了一百五十万人,我们匈奴族以及依附于我们匈奴的各族,加起来就损失了五十余万,这么大的伤亡,已经让整个联军的士气非常低落,本大汗觉着我们各族对破虏军的进攻还是缓一缓吧!”

鲜卑大汗慕容恪叹气说道:“我们鲜卑族以及依附于我们鲜卑的各族,也损失了大约三十五万勇士,本大汗同意缓一缓。”

契丹族大汗耶律敌烈跟着面无表情的说道:“我们契丹族没有意见,这次与破虏军的战争,我们草原联军可不是唯一的主角,不能单单让我们草原联军来对抗破虏军的主力吧!”

草原这七大强族的大汗,都认为破虏军把大部分主力都聚集在了新宁城这里,才能在短短几天内,就给草原联军造成了如此之大的损失。

西戎族大汗阿日善、东胡族大汗易斯哈格、铁勒族大汗吉日木和乌丸族大汗昭那斯图互相看了看,纷纷表示同意暂缓对破虏军发起进攻,草原联军当中,匈奴、鲜卑和契丹三族的兵力占据了三分之二,既然这三族的大汗意见一致,其他人就是有不同的想法,也基本上影响不了整个草原联军的决策。

开战之后的三个白天,草原联军每天的损失差不多都在四十万人左右,这样的速度,已经把这七大强族的大汗给吓住了,这次草原七大强族联合起来,是为了消灭破虏军这个心腹大患,并不是要与破虏军玉石俱焚,如果按照这样的损失速度,草原联军坚持不了半个月就得全面崩溃。

从破虏军夜袭之后,草原联军连续好几天也没有出战,各族军队一直在修葺营地,一副要与破虏军长期对峙下去的架势。

刘基看到草原联军这个样子,也是乐见其成,破虏军虽然在新宁城这里聚集了近五百万大军,不过其中一大半都是刚刚从北庭都护府各个部落征召的游牧骑兵,这些游牧骑兵战斗力不强,所以刘基认为,只要能在新宁城这里挡住草原联军就可以了。

破虏军这次能不能战胜大宛国、草原七大强族以及青彝族的这个联盟,关键还是得看西域都护府和滑州的战场,这两处战场,破虏军与对方的兵力相差并不算大,另外破虏军还把众多精锐部队,也布置到了这两处战场。

目前虎贲军、玄甲兵、虎豹骑、白马从义和北府兵这五支破虏军的精锐部队,都在西域都护府的境内,陷阵营和白杆兵这两支破虏军的精锐部队,则在滑州的境内,另外按照刘基的命令,在襄州境内的二十五万魏武卒,也即将进入了滑州的境内。

从大晋432年六月四日开始,新宁城这里的战场,突然安静了下来,破虏军和草原联军都紧守各自的营地,谁也不主动向谁发起大规模的攻击,只剩下双方斥候之间的较量。

这几天的大战,刘基一共吸收了一百八十多万点的灵魂值,加上剩余的近三万点灵魂值,,使得刘基手中的灵魂值点数,达到了一百八十六万。

刘基随即首先消耗了六十万点灵魂值,购买了三颗洗髓伐毛丸,其中一颗被刘基赏赐给了武力值到达了107点的陈继昌,而陈继昌在服用了洗髓伐毛丸之后,武力值也增加了一点,成为了破虏军武力值最高的几员猛将之一。

另外两颗洗髓伐毛丸,被刘基分别赏赐给了黄忠和陆文龙,黄忠的武力值达到了99点,陆文龙的武力值达到了98点,按照系统的规则,只要他们服用了洗髓伐毛丸,百分之百可以踏入绝世武将的境界。

黄忠和陆文龙服用了洗髓伐毛丸之后,果然都晋升为了绝世武将,黄忠的武力值变成了101点,陆文龙的武力值变成了100点,因为黄忠和陆文龙都变成了绝世武将,系统紧接着就奖励给了刘基两名顶级文臣。

王导,武力值54、智力值94、统帅值86,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早年便与琅王司马睿,也就是以后的晋元帝,素来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王敦之乱”时,王导拒绝王敦欲废元帝而立幼主的想法,不久王导又受元帝遗诏辅立晋明帝,其后进位太保。

明帝驾崩后,王导与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庾亮不听王导等人的劝谏,执意征历阳太守苏峻入京,致使其举兵反叛,“苏峻之乱”平定后,王导驳斥众人企图迁都的念头,稳定局势,此后联合郗鉴继续执政,虽与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咸康五年,王导去世,年六十四,成帝举哀于朝堂,王导葬礼的规格相比霍光、司马孚,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

王猛,武力值96、智力值97、统帅值94,东晋十六国时期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王猛出身贫寒,隐居山中,贩畚箕为业,其博学好读兵书,善于谋略和用兵。

东晋永和十年,东晋大将桓温进兵关中,王猛往谒,谈天下形势,一针见血地指出桓温北伐只想提高个人威望,并无收复关陇失地的雄心,他拒绝桓温之聘,与苻坚一见如故,论废兴大事,异常契合,苻坚即位,王猛任中书侍郎,曾在一年中五次擢升,官至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封清河郡侯。

王猛在前秦任职十八年,综合儒法,选拔廉明,讲求实效,政绩斐然,在政治上抵制氐、羌权贵,整肃吏治,强化中央集权,任始平令,以明法峻刑禁勒豪强,为京兆尹,在京城一带坚持执法行事,数旬间诛不法贵戚豪强二十余人,百官震肃。

在经济上,劝课农桑,开放山泽,兴修水利,改进耕作,以致田畴开辟,仓库充实,王猛执政期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

在军事上,前秦建元六年,王猛统兵消灭前燕,都督关东六州军事,为统一北方作出重大贡献,因为王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王猛临终犹以前秦内部各族豪酋势力为忧,以东晋为正朔所在,劝苻坚勿进攻东晋,但未被采纳,因而才有了前秦的淝水之败。建元十一年六月,王猛去世,终年五十一岁。

刘基一看顶级文臣王猛的三维值,顿时吓了一跳,王猛的三维值竟然都在九十点以上,简直太牛叉了,王猛不但是一名顶级文臣,也是一名顶级武将,同时还是一位顶级的统兵将领,简直就是全才。

按照目前系统的规则,武力值达到九十点以上,智力值或者统帅值有一个也能达到九十点以上的顶级武将,在服用了洗髓伐毛丸以后,就有百分之九十的几率,可以晋升为绝世武将。

于是刘基赶快又消耗了二十万点灵魂值,从系统那里购买了一颗洗髓伐毛丸,随后就把王导和王猛召唤到了现实世界当中。

王猛在服用了洗髓伐毛丸之后,武力值一下子飙升到了惊人的102点,让刘基感到欣喜的是,因为王猛晋升为绝世武将,系统又奖励了一名顶级文臣。

王敦,武力值82、智力值92、统帅值89,东晋权臣,王敦在西晋官至扬州刺史,永嘉之乱后消灭江州刺史华轶、镇压荆湘流民起义,与堂弟王导一同辅佐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担任大将军、江州牧,封汉安侯,他掌控长江中上游的军队,统辖州郡,自收贡赋,对东晋政权造成极大威胁,晋元帝司马睿重用刘隗、刁协与之抗衡,并以北讨后赵为名将刘隗、戴渊外放,以防御王敦。

永昌元年,王敦以诛杀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康,诛除异己,被拜为丞相、江州牧,进爵武昌郡公,他还屯武昌,后又移镇姑孰,自领扬州牧,太宁二年,王敦再次起兵攻建康,不久病逝于军中,时年五十九岁,王敦死后叛乱被晋明帝平定。

王敦的三维值也相当不错,王敦除了是顶级文臣之外,还是一名一流武将以及接近顶级的统兵将领,系统奖励的王导、王猛和王敦这三名顶级文臣,后面两位都可谓是文武全才,不但可以为刘基出谋划策,还可以到军中担任将领之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