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青天侠义传 > 第12章 .落幕(9)

青天侠义传 第12章 .落幕(9)

作者:烟水晶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展昭和白玉堂昨夜大醉而归,第二天一直睡到快中午了才醒,因此他们错过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在包拯陪着八贤王进宫见了李夫人的第二天上午,皇上的圣旨又到了,宣包拯和公孙策进宫。

传旨的内侍见到包拯就满脸堆笑,暗中透露说皇上的心情非常好,看样子宣他们进宫一定是有好事,也许就是论功行赏也说不定。

包策二人不敢怠慢,急忙用最快的速度跟着传旨的内侍进了皇宫。这段时间频繁出入宣德殿,他们两个人对这条路已经十分熟悉了。两人进门的时候,果然看见大宋天子赵祯满面春风地端坐在大殿之上。看见他们两个进来,还没等二人行礼,赵祯就吩咐免礼赐座。

看着二人坐下,赵祯甚至还让人给他们两个上了茶。就好像今天并不是天子召见,只是老友谈心一般。两个人对视了一眼,都在对方的眼中察觉到了一抹诧异。就算昨天李萍的态度让眼前棘手的事情终于落幕,这小皇帝也不应该如此开心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赵祯并没有让他们两个人猜测多久,很快他们就从赵祯嘴里听到了事情的最新进展。原来昨日午后包拯出宫之后,八贤王就亲自去了佛堂见到了刘太后。他与刘太后商议之后,果然像李萍所料想的那样,刘娥答应了李萍的要求,李萍不要太后的尊为,刘娥也不能继续住在皇宫里。

太后和李夫人双双出宫。刘娥进入大相国寺清修,李萍带着时日无多的寇珠,由大太监陈琳率领着一干伺候的内侍宫女,出了皇宫,入上清宫安置。移宫的日子已经定下,直等到太后寿辰之后,襄阳王世子赵卓从上清宫搬出来,离开京城之后,就给刘太后和李夫人搬家。

听到了最终的安排,包拯和公孙策的心中同时产生了一种惆怅的情绪。这个案子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好像并没有任何一个当事人成为赢家。所有人都似乎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是好在,赵祯到底没有失去两位母亲对他的疼爱之情。也许这算得上是这件事中唯一值得高兴的事情吧。

讲完了对两位母亲的安排,赵祯又跟包拯提起了要对当初死在玉辰宫的内侍秦凤加以表彰,为他修建一座忠烈祠。同时又将郭槐正式移交给了包拯,让他最后处理判罪。

包拯听到这个吩咐之后,忍不住皱了皱眉头,急忙站起身来,正色道:“皇上当初封包拯为龙图阁学士,代为审理此案。但是臣只有审案的资格,没有判罪的权利。国家法度不可混乱,还请皇上收回成命,将这个差事交给开封府尹去做。”

赵祯面带微笑地看着包拯的举动,心中更觉得满意。他从御座上站起身,慢慢来到包拯的面前,端详着包拯严肃的神情,笑道:“包拯,你这个人心思缜密,聪明机变,却难得有一颗无畏强权的赤子之心。朕很欣赏你,想要让你为朕所用,替朕看着这大宋的锦绣江山,你可愿意?”

包拯看着赵祯脸上略带激动的笑容,不由得心中激荡不已,急忙郑重地答道:“臣,万死不辞!”

“好!”赵祯大笑三声,激动地道,“好!包拯!你好!”

说着,赵祯来来回回地走了好几步,甚至走到了大殿的门口,才快步走了回来,盯着包拯的眼睛说道:“包拯,朕有心让这江山稳固,让百姓安居乐业。可是这不容易啊,就算是有你这句万死不辞,我们君臣要面对的局面,也不容易啊。包拯,你懂不懂?”

包拯目光微动,踌躇片刻,突然郑重地点了点头,“陛下你说的,我都懂。其实此番自京城去到襄阳,再转回京城,这一路上所见所闻,所感所知,心中也有十分的感慨。皇上,臣有一事要向皇上禀告,但是要请皇上先恕臣狂悖犯上之罪。”

包拯话音未落,旁边公孙策心中就是一惊!这个包黑炭,他到底要说什么?莫非是疯病又犯了,又想起了逞能,忘记了危险吗?

公孙策急忙起身,刚要开口阻拦,却已然来不及了。赵祯盯着包拯的眼睛,郑重地道:“你说,无论你一会儿说出什么,我都不会问你的罪。”

包拯深深点了点头,答道:“陛下,臣要参一个人。”

“哦?”赵祯眉头一皱,“谁?你要参的是什么人?”

包拯正色道:“襄阳王,赵珏。”

“是朕的皇叔?”赵祯微微一愣,“你要参他什么?”

“阴谋乱政,意图谋反。”

“大胆!”赵祯眉头一皱,厉声喝道,“包拯,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包拯面色不改,眼神直盯盯地注视着赵祯,一字一顿地道:“陛下,臣很清楚。”

“诬告皇亲国戚,可是诛九族的死罪!包拯,你有证据吗?”

“没有。”

“什么?”赵祯没想到包拯如此坦白地承认他没有证据,竟然愣了一愣,“没有证据就是诬告,包拯,你疯了吗?”

“臣没有疯,臣冒着巨大的危险,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跟陛下禀明此事,并不是为了臣自己。而是为了皇上,为了社稷,为了天下的百姓。”

赵祯深深地看了包拯一眼,冷冷地道:“巧言令色,包拯,你今天必须给我把事情说明白。否则,你这个死罪是逃不过去了。”

包拯脸色丝毫不变,答道:“臣定然会给皇上说明白。这件事要从臣在襄阳的时候说起。”

“等等。”赵祯突然打断了包拯的话,他转头看了公孙策一眼,“公孙策,既然是在襄阳的时候发生的事,想必你也知道。我想听你说说。”

从方才开始,公孙策一直心急如焚。当他听见包拯不知深浅地参了襄阳王一本,甚至直接跟皇上说襄阳王要谋反。这些事他甚至没有跟公孙策说过,原来他们一直是心照不宣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明白,这件事在没有证据之前,就算猜测的再多,也不便拿出来说。可是谁能想到,包拯这个冒失鬼竟然就这么直接说出来了呢?

现在听见赵祯问他,公孙策心知现在不是回避的时候。如果皇上要杀包拯,自己怕是也没有机会活着出皇宫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舍命陪这个疯子好了!

想到这里,公孙策把心一横,答道:“草民遵旨。”

说着,公孙策就将自己五年以来在襄阳城与襄阳王父子斗法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之后又将包拯奉旨到达襄阳之后他们两个与襄阳王之间你来我往的争斗讲的清清楚楚。

公孙策讲了金龙寺的黑衣人,襄阳王府的高手。讲了丐帮分舵的大战和一路护送李萍上京的来龙去脉。甚至说了最后进了京城之后,赵大被杀,李萍被劫,再加上弥漫在京城大街小巷的关于皇帝身世的各种谣言以及他和包拯最后与世子赵卓面对面的对峙。

逻辑清楚,意思明白,如果单从公孙策的描述中看来,襄阳王想要造反的狼子野心可谓昭然若揭。然而当公孙策讲完以后,整个人却没有丝毫的放松。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的指控只是一面之词,依然毫无证据。他们没有抓住任何一个黑衣人,也无法证明京城的谣言跟世子有任何关系。襄阳王是一国王爷,就算是皇上也不能无凭无据就治他的罪。公孙策在心中不住地将包拯从里骂到了外,从金龙寺的第一次见面公孙策就看出来了,这家伙真是个愣头青,自己真是迟早会死在这个混蛋的手里。

在公孙策说话的时候,赵祯一直认真地听着,从未打断或者提问过。甚至在包拯试图打断插嘴的时候,还示意他不要出声。直到公孙策讲完,赵祯才长舒了一口气,定睛看了公孙策一眼,淡淡地道:“公孙策,你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可惜了。”

公孙策心中一惊,刚要答话,却看见赵祯挥了挥手,对包拯道:“公孙策说的话我全都听见了。但是我希望今日在崇政殿里的话到此为止,不能有一个字穿到外面,否则,朕就只能以污蔑皇亲的罪名诛了公孙策的九族。包拯,你听懂了吗?”

赵祯的话好像一道晴天霹雳,让包拯和公孙策两个人都惊呆了。他们双双盯住了赵祯,包拯惊道:“皇上!您这是为何?”

“不必多言了!”赵祯盯着包拯,二人就这样对望了片刻,赵祯突然微微一笑,“今日叫包拯你进宫,是为了加封你的官职。包拯,跪下听封吧。”

包拯不敢怠慢,急忙双膝跪倒。

赵祯朗声道:“除了龙图阁大学士之外,朕还要加封你太子太保的官衔,着你掌管上清宫全部事宜,替朕在宫外照顾娘亲。你可愿意。”

“臣遵旨。”

“另外,朕还要加封你开封府尹,倒坐南衙,替朕掌管东京汴梁的刑狱治安。包拯,还不快点谢恩。”

开封府尹?!包拯心中忍不住巨震,就算是让他猜想一万次,他也想不到皇上会让他去做开封府尹啊。掌管京城治安,如此重要的职务,需要跟很多达官贵人打交道,普通官员根本无法处理。因此自大宋建国以来,这个职务通常都是由皇亲国戚,甚至是储君来做。如今皇上竟然封了包拯为开封府尹,真是让包拯感到了巨大的震动,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赵祯盯着包拯的眼睛,笑道:“那么,你敢不敢做呢?”

包拯眉头一皱,下意识地先看了公孙策一眼。只见公孙策俊俏的脸上神情复杂,目光中似有欣喜,又有不安。包拯沉吟片刻,突然双膝跪倒,淡淡地道:“臣连诛九族的罪都敢犯,还有什么不敢做的。臣,领旨谢恩。”

赵祯满意地点了点头,示意包拯起身。之后,他转向了公孙策,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突然脸色一变,冷冷地道:“公孙策藐视皇亲,出言不逊,殿前惊驾,罪大恶极本该处死。念其聪明好学,颇有才名,又有功名在身,朕不忍杀之。故惩罚公孙策十年之内不得为官,贬其回家静思己过。钦此。”

赵祯一番话说完,公孙策彻底愣在了当场。一双眼睛紧盯着赵祯,大脑一片空白,仿佛彻底失去了神智一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