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将军烈 > 第704章 高论(2)

大唐将军烈 第704章 高论(2)

作者:最后的烟屁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3: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子良见玄宗和其他大臣都陷入沉思,也停下了说话。qiuyelou玄宗微微颔首,说道:“赵卿虽然是武将,但治国思想却是独树一帜,令人深思、惊叹和敬佩!作为臣子,你认为你应该怎么做,又准备做什么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赵子良道:“陛下,微臣如今身为太尉,太尉的职责是主管朝廷军务,微臣当前要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平定叛乱,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待平定叛乱之后,除了边镇原本就拥有大量军队驻防之外,全国各地因为这次叛军有不少地方官吏、宗室都募兵御敌,朝廷不能让他们一直手握兵权,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必须要把他们手里的兵权收归朝廷掌控,裁撤老弱、适当保留一定的精锐驻防各州府,但统兵大将要由朝廷委派,这是防止地方割据!”

“第三步,在军事上进行改革,如今时代不同了,朝廷原有的军事体制也有些不合时宜,需要适当改革,以适应时代和朝廷的需要,任何军事制度,只要不符合时代,只要妨碍了军事力量的发展壮大,妨碍了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就要进行改革,这个道理也同样适合与政事上,就例如从前我朝实行府兵制,但如今府兵制已经名存实亡,现在正在施行的是募兵制,道理是一样的!”

“第四部,完成军事改革之后,如果朝廷的财政状况和周边局势允许,朝廷应该平定南诏之乱以及重启对吐蕃的战事,南诏原本是我国之领土,不能让他们分裂出去,时间拖得越长,南诏立国就会成为定局,南诏子民的心里就会认定这个事实,以后朝廷再想平定南诏就会越来越困难!”

“第五步,经略吐蕃。吐蕃国乃我朝心腹大患,盖因它占据高原之地利,我朝兵士们不是很适应高原气候,因此我朝想要主动进攻存在着很多困难。天宝初年之时,微臣曾统兵打到了昆仑山口一线,已经占据了吐蕃进出高原的主要通道,如果不是李林甫等人收了吐蕃人的钱从中作梗,让我朝主动退还了大片土地,我朝只要占据着这几条主要通道,苦心经营,等消化掉所占之地,再图进步吞噬吐蕃各地,逐一蚕食,如今只怕已经早就灭了吐蕃国,又何至于让吐蕃国再反攻来威胁我朝?”

“微臣身为太尉,如果能完成这五步,在微臣这一任上也算是给陛下、朝廷和天下百姓们一个交代了。qiuyelou百年之后,后人们提起,也还记得我赵子良,知道我赵某人在这一任太尉的位置上曾经做出过这些政绩,对后世大唐的中兴产生了巨大作用,都能竖起大拇指,这样我赵子良也能含笑九泉了!如果我赵某人在这个位置上尸位素餐、毫无作为,没有做出任何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只知道与同僚争权夺利、明争暗斗,只怕等微臣死了,马上就有人不再记得曾经有赵子良这么一个人,后人如果真有人提起,也会摇摇头说:‘你说赵子良啊,那就是一个无能之辈,占着茅坑不拉屎,有什么用?’有些人名声大得很,但都是恶名,例如李林甫和杨国忠等人,曾经位极人臣、权倾朝野、满朝文武不敢捋其虎须,如今再看看,天下有几人不唾骂他们?如果不是他们,曾经威服四海、国泰民安、国力冠绝天下的大唐王朝又怎么会落到这般田地?”

大殿之上静悄悄的,听了赵子良这些话,玄宗忍不住心想:“大唐在朕的手上登上顶峰,创造了无数丰功伟绩,却又在朕的手上走向衰弱,让安禄山这奸贼坐大叛乱,把原本好好的大唐江山搅得一团乱麻,后人们会怎么评价朕呢?难道朕到老来也要晚节不保?”

想到这里,玄宗的眼神突然变得犀利和坚定,“朕今年才七十一岁,朕还不老,朕要活到九十岁,再给朕二十年时间,让朕重塑大唐江山!”

玄宗知道赵子良在提起李林甫和杨国忠的时候把大唐走下坡路的责任推到了他们身上,故意不提他这个皇帝曾经的怠政和纵容,这是给他这个皇帝留了面子的。

韦见素和房琯听了赵子良的话也忍不住心想:“我如今是宰相,我在宰相的位置要做出什么政绩才能让后人们记得我呢?如果我尸位素餐,等我死后,后人们是不是也不会记得我?提起我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摇头否定我的一生?”

不但玄宗、韦见素和房琯等人,就连在场的几个武将,也都被赵子良的话引入了沉思。

过了许久,玄宗回过神来对众臣道:“刚才咱们商议的事情就按照韦相的建议办理,去把程元振叫来,让他去给杨嗣昌做监军,今日就议到这里!赵卿,你明日进宫一趟,朕有些事情想听听你的想法!”

“臣等告退!”

十二月十九。

上午,赵子良来到华清宫,在温泉旁的偏殿见到了玄宗和杨玉环,两人披着皮氅坐在暖塌上,腿上还盖着絮被。大殿的中间放着一个烧着木炭的大火炉,火炉的温度让整个偏殿都很暖和,赵子良走进来就如同到了阳光灿烂的春季。

赵子良跺跺脚,抖了抖身上的雪花,站在门口的两个太监立即拿着拂尘为赵子良除去斗篷上的积雪,又为赵子良解下斗篷挂在一旁,把殿门关上了。

赵子良取下头盔抱在腋下大步走过去下拜道:“微臣拜见陛下、娘娘!”

玄宗抬手笑道:“子良来了,快免礼!来人,赐座,给赵卿送一杯姜茶来去去寒气!”

马上有太监答应:“遵旨!”

赵子良起身道:“谢陛下恩典!”

一个小太监很快端了一把小凳子过来,赵子良坐了半边屁股在凳子上,接了宫女端了姜汤,喝了一大口放在旁边矮几上。

这时杨玉环笑道:“今日又不是在朝堂上,子良为何还全身着甲?整日里这样穿着难道不感觉不方便?”

赵子良抱拳道:“微臣是军人,军人就要有军人形象,是为军容!只要不是办私事或在家中,平日在军营和其他任何公众场合都要着甲,无人时或接见下属才能脱去头盔,行走之中预见上级将官要停下站立抱拳行礼,微臣近二十年来都是这样要求自己,也同样以此要求下属部将和将士们这样做,要求将士们始终保持军容整洁!以此来提醒自己和麾下将士们,我们是军人!是有组织和军纪的军人,而不是散漫的平民百姓!”

玄宗听了赞道:“子良深得治军精髓,朝中大将大多不如子良也!”

赵子良听了这话不由苦笑道:“陛下这话说出来,若是让那些军中同僚听见,微臣只怕又有麻烦了!”

“哈哈哈,朕失言了!”玄宗也觉得这话说出来会给赵子良带来麻烦,于是摇了摇头承认了这一点。

杨玉环笑道:“这次子良来京,怎不把新婚夫人也带来?我也已经有一段时日没有见到赵国夫人了,甚是想念呢!”

赵子良连忙道:“劳烦娘娘挂念,微臣替贱内多谢娘娘!前几日微臣动身之时,贱内还向微臣提起说已经有一段时日没有进宫与娘娘说说话了,想要跟着过来,只是微臣接到陛下诏谕启程时很是匆忙,而且又下大雪,道路难行,贱内又怕冷,因此没能跟过来!这段时日微臣的军务也颇为繁忙,没时间陪贱内,她也有些闷得慌,待天气稍稍好转,微臣就派人送她来长安小住,到时候还请娘娘关照一二!”

杨玉环高兴道:“那敢情好!”

这时玄宗开始说正事,从旁边矮几上拿过一份奏章对赵子良说道:“这是出使吐蕃的使臣颜真卿派快马送来的奏章,颜真卿在奏章中说吐蕃人倒是很愿意加大边境交易额度,他们对茶叶、布匹、瓷器和丝绸的需求也很大,因此他们也同意与我朝进行和谈、签订盟约,不过他们还有额外的三个条款,由于这三个条款不在颜真卿可以做主的权限范围,因此才派快马来报!这第一个条款是要与我朝和亲,让我朝选一个公主嫁与吐蕃赞普;第二个条款是公主的嫁妆中要有农事、医药、冶炼、锻造、建造等大量的技艺书籍和匠人;第三个条款是要求额外增加铁器的交易,他们需要铁器!这原本是政务上的事情,不应当说与你这个主管军务的太尉听,不过由于这次对待吐蕃之国策是你先提出来的,因此理应征求一下你的看法和意见”。

赵子良接过奏章仔细看了看,这颜真卿的书法字体还真不是盖的,写得极为漂亮,看起来很是舒心。

看完后,赵子良合上奏章问道:“不知朝中诸大臣是否已经有了定论?”

玄宗道:“大臣们对第一个和第二个条款倒是倾向于同一,都对第三个条款不赞同,认为吐蕃人如果得了大量的铁器,必然会用在锻造兵器甲胄上,军队战力会大幅提升,赵卿怎么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