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将军烈 > 第374章 进爵江陵县男

大唐将军烈 第374章 进爵江陵县男

作者:最后的烟屁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3: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半月后,皇帝派来宣旨的太监到了,此人乃是后来权倾朝野的大宦官鱼朝恩,此时的鱼朝恩还只不过是一个小太监,在宫中没什么靠山。【全文字阅读】

鱼朝恩带来了皇帝的旨意,根据朝廷与吐蕃使团达成的和谈条款,唐军要退到牦牛河(今通天河)以北。

当鱼朝恩念道这里的时候,营帐中几乎所有的将领都愤怒至极,一个个脸色涨得通红,赵子良甚至直接站起来,双目通红大怒:“退到牦牛河以北?从大非川打到这拉楚河畔,我军一路上战死近两万将士,仅出现高原反应而死的将士们就多达三千多人,朝廷一句话就让这些忠臣烈士白死了?”

赵子良一发怒,一股冲天士气瞬间铺面而来,小太监鱼朝恩吓得脸色一白,连连后退,好不容易站稳,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浑身大汗,他咽了咽口水,强打起精神装作硬气说道:“赵将军,这可不关奴才的事啊,奴才只是一个宣旨的,这可是圣上的旨意,赵将军难道想抗旨不遵?”

鱼朝恩这句话更像是火上浇油,赵子良一个箭步跨过去揪住他的衣襟吼道:“圣上、圣上,你们这帮狗才把什么事都往皇帝身上推,如今朝中奸臣当道,皇帝被人蒙蔽了圣听,赵某相信奸臣进谗言,是绝对不会把这么一大片土地让给吐蕃人的!”

皇甫惟明也是伤心得很,死的这近两万唐军将士大部分都是他的陇右军,他何尝不觉得痛心?但忠君的思想还是让他保持了清醒,见赵子良这幅失态、要吃人的模样,连忙起身劝道:“赵将军不可造次,无论如何这都是皇帝的旨意,身为臣子,我等只能奉诏撤到牦牛河以北!”

赵子良通红的双目暗淡下来,抓住鱼朝恩衣襟的手也慢慢松开了,鱼朝恩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慢慢回落,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裤裆竟然湿了,这让他羞愤欲绝,他竟然被赵子良吓尿了。

鱼朝恩的脸色马上变得极为难看,他加紧双股,唯恐被别人发现,立即咳嗽两声道:“奴、奴才还没有念完,陛下有旨,封陇右节度使、检校司农卿皇甫惟明为西平县男,封西海郡都督、太守、大斗军使赵子良为江陵县男,与吐蕃方面交接又皇甫惟明全权负责,赵子良于十日内启程赴京面圣述职,西海郡事务暂由兵马使、大斗军副使刘贡接掌”。

皇甫惟明没有为难鱼朝恩,毕竟鱼朝恩只是一个宣召的小太监,接了圣旨之后就安排手下去给鱼朝恩准备帐篷和饭食酒肉。

看着赵子良有些失魂落魄的模样,皇甫惟明很理解赵子良的心情,在这一刻,他心情和赵子良是一样,拍了拍赵子良的肩膀道:“赵将军,任何事情不会朝着我们想象的方向发展,尽管我们要后撤,但我们至少保住了牦牛河以北到大非川这大片土地,有了这么一大片缓冲地带,吐蕃军再想攻占我方城池就不太容易了,既然圣上让是回京述职,你还是赶紧准备一番!”

赵子良这时也回过神来,大骂一句:“吗的,真是屁股决定脑袋啊!”说完转身就走出了大帐。

马璘、哥舒翰、张守瑜、勃勒罕等人跟着赵子良回到自己营地,消息很快传遍了军营,将士们群情激奋,一个气愤难当,打了这么久,死了近两万人,上面一句话就让把这大片土地给让出来?想想就觉得窝心!

“滚、滚,都给老子滚出去,让老子安静安静!”大帐内传出赵子良暴怒的声音,扈从们和将校们一个个都被赶了出来,外面站岗的兵士一个个吓得噤若寒蝉。

傍晚时分,已经开饭了,却没有一个兵士去排队领取饭食,心情不好,哪里吃得下去,将士们这是对圣旨上面要求撤到牦牛河以北的旨意表示抗议。

出了这种绝食的事情,将校们都被惊动了,勃勒罕马上也跑进中军大帐向赵子良报告情况。

赵子良听了不由一阵苦笑,大骂道:“吗的,这帮小兔崽子的脾气比老子还大,老子想安静的生闷气都不行,操!走,过去看看!”

走出大帐来到伙房处,只见将士们都按照各自的单位编制坐在一起,没有人说话,赵子良一边走一边大骂:“怎么回事?一个个哭丧着脸给谁看?都他吗死了爹娘吗?你,站起来,说,为何不吃饭?”

那被指着的兵士闷声道:“气不顺,心里不舒服!”

赵子良被气笑了,“哟呵,你还气不顺,心里不舒服就不吃饭,你说老子该怎么办?你说,为什么气不顺,为什么不舒服?”

那兵士大声道:“将军,咱们可是死了几万人才打到这里啊,几万人不是几万头牲畜,咱们如果就这么撤回去,这几万兄弟就这么白死了?”

赵子良反问道:“那你说怎么办呢?你想让老子抗命不遵?老子要是抗命不遵,马上就有人宣布我们是叛军,包围这里,把咱们全部剿灭!”

说完这些,赵子良叹道:“将士们,我一直跟你们说,我们是军人,我们的职责是打仗、守卫大唐、开疆拓土,打不打是皇帝和朝中大臣们说了算,如何打是我们说了算,军人首先要无条件服从军令,这才是国家之福,如果军人不服从命令了,这就是国家的灾难!现在皇帝和朝中大佬们说不能打了,让我们撤到牦牛河以北,皇帝和朝廷也有他们的考虑,说实话,我心里也很不爽,死了这么多兄弟,到头来却要把占领的地盘再还给了吐蕃人,我也觉得憋屈,不过有些事情不是我们可以看得见的,实不相瞒,朝廷用于与吐蕃人作战的军费差不多用完了,消耗了无数的粮草和军械,咱们也打不下去了,虽然我们要退到牦牛河以北,但咱们这次也没有亏本不是吗?没什么大不了的,日后咱们再抢回来就是了,只要有我赵子良在,有你们这些精兵强将在,就没有打不赢的仗!好了好了,都吃饭!”

很快有人站起来去找伙夫领食物和汤水,不一会儿工夫,将士们都站起来开始排队吃饭。

次日上午,赵子良把大军留给张守瑜等人统带,自己带着马璘、哥舒翰、高秀岩、勃勒罕等人快马加鞭赶回伏俟城。

回到伏俟城的府邸门前,赵子良刚下马,聂三娘就抱着孩子迎了出来。

“恭迎老爷回府!”聂三娘带着几个侍女道了一个万福。

“行了,都是自家人,就不必客气了!来,让我抱抱霆儿!”赵子良说着就伸手去抱孩子。

“礼不可废!”聂三娘说了一句,还是把孩子递给了赵子良,大家一起转身进了大门。

聂三娘见赵子良情绪有些不好,问道:“怎么啦?战事不顺?”

赵子良逗弄着孩子,回道:“不是不顺,朝廷已经下旨停战了,还让我军撤回到牦牛河以北。另外,皇帝和朝廷让我回京述职,过几天就得启程,迟了又得被御史参上一本”。

聂三娘皱眉道:“你不是才来一年多还不到两年,怎么就要把你调走?”

赵子良苦笑道:“也许是觉得我太闹腾了,到哪儿都不安分,皇帝和朝廷大臣们也很为你夫君操心呐,唯恐我闹得鸡犬不宁!”

聂三娘沉默了一会儿说道:“那奴家让下人们去准备,幸亏取信给姐姐他们了,让他们别来,要是他们刚来又得回去,不是瞎折腾吗?”

走到正堂门口,黑举人努尔迎上来:“主人!”

赵子良拍着努尔的肩膀道:“努尔,准备一下,我们要回长安了!”

“是,主人,早就该离开了这里,呼吸都困难,太难受了!”

五月上旬,朝廷新的任命下来,由刘贡接任西海副都督、太守,赵子良趁着自己还在都督位置上,立即任命哥舒翰为伏俟军使、任命马璘为伏俟军副使、骑将,向王倕推荐由张守瑜为大斗军使、高秀岩为大斗军副使。

五月十二日,赵子良携妻儿家眷和三百护卫启程前往长安,伏俟城北,官员、将校和数千伏俟军、大斗军将士为他送行。

离别总是伤感的,尽管赵子良来河西只有一年多,不到两年时间,但是他在这不到两天时间里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把大部分功劳都让给了手下将士们,在他的带领下,河西军不但打退了吐蕃人的进攻,还发动了大规模反击,蓄积了力量之后又主动对吐蕃人发起了攻击,并配合陇右军对吐蕃作战,取得了大胜,占据了西海周边方圆千里土地,有这件的将军,将士们当然舍不得他走。

一边走着一边给沿途的兵士整理衣甲,走到大军尽头,赵子良停下转身对刘贡道:“刘将军,西海郡、伏俟军就交给你了,死了那么多兄弟,将士们能打下这大片土地不容易啊,军备、防御、兵甲方面万万不可懈怠,不能给吐蕃人可乘之机!”

刘贡在历史上名不见经传,但是他有一个小儿子叫刘怦,今年十五岁,已经表现得不凡,此人日后的名声不小,成为了唐朝一个北方藩镇军阀。

刘贡见赵子良这么说,抱拳拱手道:“将军放心,末将虽然没有为朝廷开疆拓土的才能,但守成还是有余的,万万不可怠慢!”

赵子良又拍了拍哥舒翰、马璘、张守瑜和高秀岩等人的肩膀说道:“某此次上京之后只怕不会再回来了,能帮你们也就这么多,日后主要看你们自己的了,好好干,朝廷之中虽有小人,但大多官员还是好,只要我们身体里的血不曾冷却,大唐就有希望!大家都回去”。

“将军一路好走······”。(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