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将军烈 > 第303章 调任河西

大唐将军烈 第303章 调任河西

作者:最后的烟屁股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3: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饭桶、废物,真是废物!盖嘉运这个混账,好好的战略要地石堡城竟然在他手里被吐蕃人夺走了,现在好了,吐蕃人以石堡城为前进据点,发动了全面进攻,夺走了我河西大片土地,这个盖嘉运真是该死,该死啊······”。

玄宗在丹陛之上背着手来回走去,怒气冲冲的样子让朝臣们吓得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出一下,唯恐皇帝把怒火迁怒到他们身上,要知道匹夫一怒最多是血溅五步,而天子一怒,则是伏尸百万啊!

只见朝臣当中有人动了动身体想要站出来说话,这时却听见有人咳嗽两声,正想站出来说话的人扭头一看,看见咳嗽的人竟然是太子李亨,于是明白了李亨的意思,没有再站出来。

别人不敢出声,一个个都战战兢兢的,但是李林甫却不能不站出来,因为盖嘉运是他的人,盖嘉运出了这等事,他这个宰相必须得站出来替盖嘉运说话,否则手下人会怎么看他?而且此事也只有他李林甫能够站出来说话,其他人或不敢或不愿,甚至还有人落井下石,刚才太子一系的朝臣就是想落井下石的人。

李林甫走到丹陛之下向玄宗行礼说道:“陛下息怒,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再生气也是于事无补,气坏了陛下的身子就得不偿失了。盖嘉运丢了石堡城确实该死,老臣倒不是想替他开罪,现在的问题不是如何处置盖嘉运,而是想想如何处置河西的烂摊子,如今吐蕃大军占据了河西大片土地,如果朝廷不及时作出部署,只怕连河西走廊都会被吐蕃人截断,届时安西就会与朝廷失去联系,这才是最严重的事情!”

李林甫的话音落下后,很快便有其他朝臣站出来附合李林甫,户部侍郎王鋐站出来道:“陛下,李宰辅所言不错。河西之事关系重大,涉及全局,一定要尽快拿出一个处置的办法出来才是!”

在王鋐之后,又陆续有其他一些大臣站出来力挺李林甫。

玄宗听了这些大臣的话。稍稍消了一些气,停下来指着李林甫怒道:“你说,你有什么办法?”

李林甫虽然还算镇定,但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这······陛下。老臣无能,暂时还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

七十八岁的信安王李袆站出来道:“陛下,老臣以为如今盖嘉运已然丧失斗志,胆气已失,不能再让他坐在河西节度使的位置上了,否则局面只会更糟,当务之急是要重新任命一个有才干而且熟悉河西事务、清楚目前局势之人接替盖嘉运主持河西大局,并命令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全面配合,一定要打击吐蕃人的嚣张气焰,将他们从河西赶出去。最好是能夺回石堡城,就算一时之间无法夺回石堡城,也要把防线推进到石堡城一线!”

玄宗听得连连点头,“老王爷说得不错,果然是老成持重!那以老王爷之见,何人可以当此重任?”

李袆行礼道:“既然陛下信任,老臣就举荐一人,河西节度副使、都知兵马使、肃州都督王倕待在河西多年,熟悉河西事务,与吐蕃人多次交战。应该担此大任!”

节度使、节度副使、甚至是都知兵马使,这些职务的权利虽然很大,但都只是临时性职务,并不入官制品级。王倕真正入品的是肃州都督这个官职,而盖嘉运虽然是河西节度使,但他的入品官职却是凉州刺史,盖嘉运之前在安西时的本身官职安西副都护。

李林甫虽然心急河西节度使一职被夺,但盖嘉运是他的人,盖嘉运犯此大错。他李林甫也是有一些责任的,就算心急丢了河西节度使这个位置,但此时他也不敢站出来说话,只能闭口不言,至于太子一系,李亨此时也不想得罪李袆这个老王爷,因此也没有妄动。

就见皇帝当即下旨道:“很好,那就马上拟旨,任命王倕接任河西节度使、凉州刺史!至于盖嘉运······”

这时李林甫立即站出来道:“陛下,盖嘉运此次虽然犯下大错,丢了石堡城和大片河西之地,但盖嘉运此人在安西和北庭多年,戍边有功啊,还请陛下看在他过去功劳的份上,免去他的罪过,让他卸甲归田吧!”

太子一系的人虽然很想落井下石,打击李林甫一系,不过没有太子的示意,且李林甫自己也站出来让盖嘉运解甲归田,如此处理盖嘉运虽然轻了一些,但也算是拿掉了李林甫一条重要的臂膀,因此他们也没有人站出来表示反对。

玄宗见状当即下旨:“传旨将盖嘉运押解回京,至于如何处置,朕自有决断!”

众臣纷纷道:“陛下英明!”

李袆又道:“陛下,虽然任命王倕为河西节度使、凉州刺史,但王倕本身乃是文人出身,身边缺乏悍将和精通军略之人,麾下的将校又都是庸碌之辈,这次河西大斗军使****战死,大斗军缺乏猛将坐镇,老臣举荐左神武军将军赵子良出任大斗军使一职辅佐王倕,另外,去年武举会试上榜和殿试中进士者还有不少没有实缺,这次河西各军、守捉、城、镇等将校折损严重,不如从这些还滞留在京的武举上榜者和进士们挑选一些优异者一并前往河西赴任,交由赵子良一起带走,至于如何安排他们,等他们到了河西再由王倕安排!”

玄宗听了李袆的话,不由看了看赵子良,见他闭目养神之外,脸色没有任何变化,沉吟片刻说道:“赵卿才接手左神武军三个多月,现在就掉走他,是不是太仓促了一些?”

李袆道:“陛下,如今一切以河西大局为重,且赵将军是难得的将才,与其把他留在京城浪费青春年华,还不如让他前往边疆为陛下开疆拓土!”

玄宗本身很舍不得把赵子良派出去京城去,似这等猛将留在身边才能让他感觉自己的皇位安稳一些,就算出什么事情,有赵子良这等猛将在身边可保无虞,不过听了李袆的话之后他又有些心动,毕竟开疆拓土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可以说是最高成就了,如果真能开疆拓土,把赵子良派出去也未尝不可。

思索一会后,玄宗有些举棋不定,看向众臣问道:“诸位卿家以为信安王之建议如何?”

赵子良在很多朝臣、勋贵子弟和皇亲国戚眼中就是一个搅屎棍,是一个十足的祸害,以赵子良在京城的所作所为,动了他显得自己小家子气,而不动他又会处处被他找麻烦,很多朝臣对赵子良是没有到生死敌人的地步,却又恨得他直牙痒痒。

听李袆说要把赵子良调到河西去跟吐蕃人打仗,这当然好了,最好是赵子良在于吐蕃人的战斗中战死,许多朝臣当即纷纷站出来表示赞同,就连李林甫此人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此前,李林甫想要整死赵子良,却因为赵子良格尽职守,又严于律己,让他抓不到把柄,他又三番五次想要把赵子良排挤出京城,都被皇帝舍不得而回绝了,现在出了河西这件事情,又有老王爷李袆力荐,赵子良被调到河西很可能被皇帝同意。

信安王李袆不仅是一代名将,而且是唐朝宗室,是现在硕果仅存的唐朝宗室老一辈人物,李袆是神武军的创建者,是唐太宗李世民曾孙,吴王李恪之孙,张掖郡王李琨之子。他一般不说话,但说法的份量很重,玄宗皇帝对他甚是倚重,现在他说话了,玄宗就不能等闲视之。

大多数朝臣们赞同之后,玄宗经过深思熟虑,询问赵子良道:“赵卿,信安王举荐让你出任大斗军使一职,你以为如何?”

赵子良站出来行礼道:“陛下需要微臣去哪里,朝廷需要微臣去哪里,微臣就去哪里!”

玄宗点点头道:“好,赵子良听旨,命赵子良为河西大斗军使,迁为宣威将军,协助节度使王倕经略河西,十日之内必须起程前往河西赴任!”

说道这里,玄宗又问:“去年武举进士还有多少人没有实缺?”

李林甫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还有九人未安排实缺”。

玄宗当即摆手道:“让赵卿把他们全部带去河西,具体如何安排他们,由王倕决定!”

赵子良和李林甫一起下拜:“臣等遵旨!”

散朝之后,朝臣们纷纷向赵子良拱手表示祝贺,祝贺他外放河西,从此就可以大展拳脚。

赵子良笑脸与这些朝臣们虚与委蛇,心中大骂,你们这些混蛋只怕早就巴不得把老子挤出京城吧?甚至巴不得老子死在河西吧?

赵子良本身是明威将军,不过明威将军是禁军将领军阶,如今外放,迁为宣威将军,军阶是一样的,没有升,也没有降。

回到家中后,赵子良把自己即将外调河西之事与陈清莹等人一说,陈清莹很是平静,没有说多余的话,只是派人替赵子良打点行装,又亲自与聂三娘谈起她与赵子良的婚事,聂三娘最终还是羞答答的答应嫁与赵子良做二夫人,赵子良趁着还有时间,就在家中随便摆了几桌宴席,请了一些相熟的人过来做见证人,聂三娘就这样嫁给了赵子良。

赵子良又去军器监去了一趟,让他们为他量身打造一副厚实的盔甲,盔甲的厚实程度和防御力要超远其他盔甲,因他力量超出了人类极限,所穿盔甲完全可以加厚加重,如此防御力将大大增加,只要不影响行动就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