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沉纱 > 楔子

沉纱 楔子

作者:九爵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3: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隆昌二十四年,秋。

大靖朝恭帝及皇后遇刺而崩,同时,本朝唯一皇子的太子翎携妹长晋公主珏亦不知所踪。

一时之间,朝野上下哗然一片,大靖王朝顿陷无首急危之境。

幸有大柱国定边候陈暮云兵符在侧,亲率都云十二骑坐镇朝堂,混乱局势才稍显安定。

然,国不可一日无君。

历时二十四天持续不休的争论之后,以宰相张仁良为首的中枢文官势力最终占据了上风,一致推举年仅六岁的襄王世子李勋为储君,并由太皇太后亲颁懿旨,封宰相张仁良临危王,代为摄政。

对此,即便是身为大柱国的陈暮云也无可争议。

已记不起从何时起,皇族一脉便逐渐开始凋零。到了恭帝这一代,三十八年仅育有二子,其中一子夭折,仅剩的大皇子李云翎自幼受到恭帝倾力栽培,纵怀经略之才,如今却沓无音讯已近一月,虽已经过各中明察暗访,但迄今为止,所有探子均是回过来四个字“一无所获”。眼见着各方势力蠢蠢欲动,边陲敌军虎视眈眈,若再等下去,恐怕最后输掉的是整个江山。

而在皇族的后生晚辈中,也唯有襄王世子李勋与恭帝血缘最亲,算起来也是半个根正苗红。

即便他心里都清楚,宰相张仁良明面上拥立世子李勋不假,而封王摄政的背后则是要堂而皇之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这个时候,除了他,只有宰相张仁良能身居此位,以震朝纲。

走出了高悬着光明浩然的宣和殿,抬眼看了看山雨欲来的天色,陈暮云掸了掸身上可有可无的灰尘,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看来老天是真的要亡大靖李朝啊。”

年愈七旬的陈暮云早已没了揽权之心,只不过沐浴皇恩多年,到了此时也不由得一声感慨。

他自是十分清楚,即使改朝换代,也不能一朝无君。在大局所趋之下,为了天下苍生,他唯有留下一声颇具遗憾的冷哼。

次日,一代战神,国之脊梁大柱国陈暮云一身素服入朝堂,卸剑甲,献帅印,请辞告老,颐养天年。

帝允之,赐黄金百两,良田千亩,加封永乐候,永享爵位。

本以为一切尘埃既定,喧嚣归寂。

然而在数日后,江湖中一道不胫而走的消息再度掀起来轩然波澜。

“太白易轨,紫微星暗。仙兵将世,剑名凝霜。”

这句不知出处的坊间谣言本无足轻重,可又有人道,此字乃道门祖庭龙首山大天师李从简布三十六道场,亲笔所断,便不得不让人深思。

终于,有心之人在一上古奇人九爵上人所著的《山海志》之中看到了一句话:

“凝霜者,天降奇兵,得凝霜者得天下”。

此话一出,朝堂震怒,天下鼓噪。

是夜,朝廷连下三道圣旨急招天师道大天师李从简进京面圣,其余龙首山弟子均以不臣谋逆之嫌关入天牢。

整个乾阳,乃至整个大靖顿然陷入一片动荡之中。

……

梧州城,坐落于淮水以南,武川以东。是大靖王朝中部的一座名城。

尤其是到了这落叶缤纷,万物更替的八月,方圆千里内尽显萧黄之色,唯独这梧州城的八角山成了少有的赏花之所。

有诗曰:人间六月芳菲尽,梧州春色始盛开。说的便是这座八角山。

八角山并不是高山峻岭,却因地势起伏,八峰环绕而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坐于八角山青云峰的青云观是武川一带著名的道家福地,观内掌教明松道长嗜桃如痴,在青云观后山栽满了桃树,更是举桃为诗:“清濯山泉洗长空,粉面桃海映小楼。”一时也称佳话。

此时正值正午时分,天空中长虹似练,碧空如洗。而登八角山的来往游人更是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苍茫的人海中,一窈窕女子身着红裙,面遮薄纱,却是无心观景,一路匆匆飞步拾梯,她的目的,是这重重楼阁之上的青云后院。

女子本无名无姓,因始终着一身红衣,被江湖人称为红姑娘。明面里,红姑娘只是江南望河之畔,十里花船中的第一花魁,实际上,她却是是江湖第一隐门——清音阁中排行第五的杀手。因其平生杀人无数,铁面无情,在江湖上早已被冠以女罗刹之名。这样的人,本该神色冷峻,行事傲慢,而能有此番的慌张神色,想来是遇到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

待红姑娘步入青云观后院,一个小道士即刻迎了上来,对着红姑娘施礼道:“红施主,公子已等候多时,还请随我来。”

她微微点了点头。

红姑娘跟着小道士,穿过青云后院,直至院落边角处的一座拱形小门才停了下来。

小道士道:“红施主,公子就在里面,小道也就只能送到这里了。”

青云桃海不愧被称为梧城八绝之一。

红姑娘甫一推开小门,一片沁人心脾的桃香春色扑面而来,忽而一阵清风拂过,一望无尽的千万树桃花竞相起伏,恍若大海波涛,汹涌澎湃,望着、望着,她竟有些痴了。

桃海深处,摆着一张石桌,两张石凳,透着丝丝的凄冷孤独。

错乱缭绕的桃枝间透出几分浓淡不匀的迷离日光,洒在了石凳上一袭绣着金丝龙纹精致白衣上,长袖衣摆似水倾泻而出。恍惚里,仿佛一道清流淌入眼帘。

飞花如雨,漫天零落。

他身姿孤傲,雍容而坐,脸上带着一截半面铜具,却让人分不清他是喜是忧。

红姑娘犹豫了片刻,屈身走至他的跟前,对他微微行礼:“公子!”言语里说不出的恭敬,仿佛是源自骨子里那种对神的虔诚。

自打她记事起,她便一直跟着眼前这位公子,他教她武功,教她做事,带她进入了清音阁。忽忽十余年过去了,她已经从一个小丫头成长为一个大姑娘,可公子依然是公子,从未有过任何改变,声音未变,形态未变,就连那双眸子也从未变过。

只可惜,公子从来都戴着一面半截青铜罗刹面具示人,便是红姑娘,也从未见过公子的真实面目。

这时,公子倒了两杯酒,一杯拿在了手上,另一杯推到了红姑娘的跟前,道:“有些日子没来此地了,这明松道长的桃花酒可还是这么的香醇可口?”说着,将手中的酒杯一举扣在了嫣红的嘴唇上。

公子永远都是如此自得其乐,抑或是这个天下已经再没有能够令他动容的事。他也永远都不会过问任何事,因为不需要问,那些人便会主动告诉他他想知道的和他不想知道的。

红姑娘没有去动那杯公子递上来的酒,只是从红袖中掏出了那只鎏金密卷,放在了石桌上,退下三步,忽然却欠身跪了下来。

公子的嘴角淌露出一丝悠然的笑容,他放下了酒盏,抬眼望向了红姑娘。

那么耀眼,夺目。

红姑娘的头压得越发低垂,小心翼翼地说道:“红娘此番大意,受人暗算,致使阁中红线被利用,还请公子责罚!”

公子依然兀自品酒,仿佛全然没有听到红姑娘的请罚,也没有翻动桌子上的折子,只是孤独地坐在那里,嘴角露出恬静的笑意,尽管隔着一层厚重的面具,却依旧能感受到面具背后那双眸子所散发出来的那股深入骨髓的冷冽。

周遭逐渐陷入了一片可怕的静谧之中。

直至杯酒饮罢,公子才缓缓开口,打破了这久违的沉寂。

他温婉说道:“此间事我已知晓,只不过区区散布了几个字而已,也并非你的本意,如何怪你?”

“是!”红姑娘胸中长气微吐,如蒙大赦,眉头这才稍稍舒展开来,她轻言诺了一声,缓身站了起来。

顿了一顿,红姑娘小心抬眸看着公子,见他没有丝毫怒意,这才壮起胆子,轻声道:“如今关于此剑的消息已是人人皆知,整个江湖均已闻风而动,我等接下来当如何处之?”

一杯酒再度遁入了公子的口中,片刻后,公子嘴角微扬,竟兀自打开了那盏卷轴,上写有十六个字:“太白易轨,紫微星黄,神兵将世,剑名凝霜。”而秘卷右下侧落款,正是龙首山天师,李从简。

这封引动整个江湖风起云涌的密卷,公子瞧了半眼,不过信手反复,付之一笑。

未等红娘反应,公子却已抬起眼眸,娓娓言道:“相传天地初开,自成一剑,正烙凝霜,反刻“天命”,八千年方出世一次,得之者可脱胎换骨,逆天改命,借天地之气运,扭不世之乾坤,说起来,倒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材地宝。”

只听公子忽然话峰一转,扭头瞧向了红姑娘,道:“不过,相比较而言,我倒是对那个散布消息的人极为兴趣?”

红娘闻言,面色微白,忽的跪下身来,恭声应道:“回公子,此人名叫唐隐,武功极高,我在此人之下怕是过不了半招,而且来历极为神秘,我事后曾动用阁中一切力量彻查此人,却一无所获。而奇怪的是,此人却好似对我阁中事物一清二楚。那日于红船之上,那厮顺走了我的令牌后,便当即找到了阁中分部,并以我的名义发布了消息。”红娘说到此处,越说越恨,不禁咬牙切齿,好似恨不得要将那唐隐生吞活剥了般。

公子闻言,微微笑了声,打断了红娘的心思,道:“你虽久于江湖,可此人之心智,能耐非你所能企及,此事你无需继续追究。”

红姑娘神色微凛,只当是公子怕她吃亏,感激之情不禁更甚。但瞧公子再度又自斟自饮了一杯,继续赏着他的桃花,品着他的美酒。

过了片刻,公子突然拿出了一块黑色令牌来,丢给了红姑娘,道:“倘若下次再遇到这位唐隐的时候,亲手把这个令牌递给他便可。”

令牌约手掌大小,通体墨黑,上系红绳,延边雕镂着精致莲纹,中间刻着一只凶煞麒麟,背面则用细书铭刻着一个令字。光是第一眼看上去,便令人心生层层凉意。

红姑娘接过那冰冷的令牌,定睛看了看,不由得心中大惊。

身为阁中杀手,她自然知道这清音阁令的分量,更别说,这是排在清音九令之首的麒麟令。

持此令,意味着可以号令整个清音阁。

只不过公子的话,红姑娘素来言令即从,不敢多加发问,也不敢犹豫半分,她快速将令牌小心收入袖中,随即瞧了公子一眼。

但见公子微微点了点头,红姑娘心中会意,缓缓站起身来,轻步退了下去。

公子的嘴角依旧袒露着深长的笑容,直到把壶中的最后一口酒喝完了,他才把目光看向了零零碎碎的天空,悠悠地笑了起来:“是该好好下一盘棋了,唐隐,你可千万别叫我失望才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