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二十七章 趁机扩张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二十七章 趁机扩张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翌日。

《申报》的一篇文章,在沪市造成很大的舆论影响。

“一家叫做‘王氏车行’的黄包车行,因为老板突然要加租,车夫们表示抗议。这家车行的老板不仅不收敛,反而指使属下殴打车夫们,最终造成两人被殴打致死、多人受伤的惨剧。”

一时间,舆论大震。

这个时代死两个底层人士,其实算不得什么!

重要的是,有没有人为这两个底层人士呐喊,有没人为底层人士伸张正义。

无疑,《申报》作为沪市最著名,也是全部最著名的报纸之一,一经报道,那便是影响非常大。

这也是为什么,高探长最后钱也不敢收了的原因。

“真是荒唐啊荒唐,加租就加租,还把人给打死了,这些奸商!”章其华看着报纸上的新闻,愤怒的说道。

昨晚,陈光良找到他时,他二话不说就拨通了《申报》两位友人的电话。

这也是为什么,《申报》记者第一时间能赶到现场的原因。

说实在的,章其华在长江车行采风的二十多天时间,还真是被陈光良给利用了好几次。

上次在高探长面前狐假虎威,这次又是章其华帮忙找记者干涉。

陈光良说道:“因为制度不全,才是根本原因,若是工务部重视‘黄包车夫’这个群体,就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避免黄包车车牌集中在大车行、不许车行随意加租等措施.....便可以改善。”

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所以有什么话都会交流。

章其华点点头,说道:“小陈你说的很有道理,光靠你这样的好老板来照顾这些黄包车夫,是远远不可能改善情况的。下个月,我便打算正式发表文章,希望引起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吧!”

陈光良佩服的说道:“章教授忧国忧民,启发民智,我深感敬意。”

章其华摇摇头,如果说一开始他是为了‘名’,那么接触这个群体后他多了一份‘同情和感触’,而发生昨晚的事情后,他却产生了一种悲哀的情绪。

所谓的‘名与利’,此时已经不是他想要的,他只想把这个群体让社会重视起来。

“对了,小陈.....我这里还有一千大洋的存款,打算借给你做生意,记得以后还我就行!”

陈光良先是心中一喜,毕竟这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他一直念叨着交通科那边的合作呢!

不过他随后诚恳的说道:“章教授,你已经帮我太多了,怎么还能让你拿钱出来!”

章其华拍拍他的肩膀,说道:“你也帮了很多车夫!更何况,这钱是我借给你的,打个借条给我就行。”

他虽然只是一名大学教授,每月薪水240元,但出身家庭也有一定的地位,更何况他时常写点东西发表,也是一笔收入。

所以金钱对他来说,没有那么的重要,更何况他看好陈光良的发展。

“行,那按照规矩,我给你三毛利。”

“少来,我不成了放高利贷的。”

见此,陈光良也不好再说什么。

实际上,高利贷可没有如此客气;

就是现在的银行贷款,也是年利率高达20%左右。

时代不一样,这个时代的银行就是在抢钱。

快到中午。

章其华很爽快的将1000大洋,从银行中转给陈光良的名下。

陈光良也写下正式的欠条,约定好一年后偿还,分息不收。

这一刻,陈光良才感受到,有几个贵人实在是太好了。

当然不可否认,这些‘贵人’也是他凭本事得到的。

如果没有《骆驼祥子》的大纲资料,他根本不会交到章其华这样的知识分子做朋友;如果没有好的经营手段和见识,李超也不会选择做他的合伙人。

所以,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

拿到钱的陈光良,第一时间来到交通科,由李超的引荐,见到交通科的科长史密斯。

在办公室里,由李超陪同兼翻译,和史密斯展开合作谈判。

史密斯是一个英国人,长得牛高马大,留着络腮胡,眼里充满着金钱的味道。

千里当官只为财!

万里当官更为财!

殖民地或租界的洋人官员,哪一个不是为了财,哪一个不想发财?

“陈先生,我可以给你24块大照会的牌照,你只需要购买24辆黄包车,便可以马上投入运营。至于具体的分成,你可以说说看?”

陈光良当然明白,史密斯的话里透露着——一切必须要以他们的利益为主,否则凭什么找你合作。

“史密斯先生,贵科上次收缴了二十四辆黄包车,再加上原业主现在因为官司缠身,我想先买下这批车。”

李超麻烦翻译给上司听,还解释一下原业主为什么官司缠身。

史密斯听到死人,并没有愤怒,反而很平常的说道:“既然如此,这批车就以1000大洋的价格卖给你吧!”

事前,陈光良已经得知,这24辆黄包车都有七八成新,真实价值在1200大洋左右。

史密斯的开价,倒没有狮子大张口。

当然,他在乎的是分成。

陈光良说道:“可以.....如此一来,我打算将40%的股权作为交通科的参股,另外10%作为史密斯先生的个人参股,剩余的50%则是我的。”

史密斯闻言后,并没有马上同意,而是说:“你拿旧车的成本,当成新车的成本入伙,是不是这样?而且,就算你拿新车做成本,也应该我们一共是60%。”

24张牌照就算3600大洋,那陈光良是将24辆黄包车估价了2400大洋入股,而且还算经营管理的付出。

陈光良很正大光明的说道:“史密斯先生,优秀的管理和经营,才是这个项目长期丰厚回报的根本。举个例子,我们第一批黄包车.....所以,这24辆车加牌照估值6000大洋计算,我可以让他10个月时间赚回本,平均每个月可以获得600大洋的利润。而你们原本是一次性卖出.....”

交通科倒卖牌照,那是一次性买卖。

如今由陈光良打理,则是长期收益。

两者之间的孰好孰坏,史密斯没道理不明白!

史密斯笑道:“好,这样的合作我很高兴.....这个事情,我让李超和你配合。”

其实,他刚才也就是试试,能给他们总计5成的利润,已经非常好了。

就是给4成,他也会同意,毕竟他们不可能直接参加经营。

但他没有想到,陈光良很懂事的将一成股份,单独给他名下。

是个人才!

“好的”

陈光良也是很高兴,这笔生意谈成,他虽然只占5成股份,但是却真正打入交通科的关系网。把这个项目列为‘D项目’,每个月定期给股东分红,届时还不讨得史密斯这个洋人的欢喜。

他刚刚特意将月利润说低,也是考虑到‘D项目’可以多支付一些‘运营费’,当然实际上肯定盈利会更理想的。

走出交通科,陈光良马上对李超说道:“我那5成中,给你留了半成,算是管理费。”

其实,是好处费。

李超马上拒绝道:“这我怎么能拿,这次交通科已经够占你便宜了!”

在他看来,交通科本来只能做‘一锤子买卖’,现在却可以插手黄包车的经营,已经是陈光良的付出体现。

陈光良却认真的说道:“拿着吧,你不拿,我反而不好意思,本来你也在参与管理的。”

他拿4成半,也没有什么不好!

而且陈光良现在最重视的不是‘利益’,而是‘交情’,因为在这个年代,存交情比存利益好。

李超见状,也不再拒绝。

当天,陈光良心情很好,一口气扩张了一倍的规模,简直是如同做梦一样。

A项目3辆、B项目6辆、C项目12辆、D项目24辆,长江车行已经拥有45辆黄包车,成为一家真正的车行。

ABC三个项目中,真牌照只有三分之二;但D项目,全部是真牌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