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219章 财团的雏形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219章 财团的雏形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3:16: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5月初旬。

陈光良、刘鸿生在徐州签署一份‘贾汪煤矿’新股权合同。

在新合同中,由陈光良、刘鸿生共出资80万注入贾汪煤矿(主要用于偿还债务),各占股30%;贾汪煤矿原来的股东,以贾汪煤矿入股,占股40%(谢蘅窗也是股东之一)。

新的股权结构敲定之后,意味着要重新组织生产,故向银行借贷30万大洋,重启煤矿。

与此同时,在管理结构上:

聘请沪宁、沪杭两路管理局的督办章笃诚为董事长(为取得铁路上的运输便利,借助章的地位);

聘请顾介眉为总经理,此人是会计专家;

聘请戴霖书为副总经理,此人是原来的管理;

聘请江山寿为技术总工,此人是刘鸿生的堂女婿,但却是美国矿业大学的硕士,且不仅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拥有多年的办矿经验,故‘任人唯才’也是被陈光良认可。

在很短的时间里,贾汪煤矿便重组成功,无疑让人振奋。

陈光良担任了一个常务董事,刘鸿生也是常务董事,实际上贾汪煤矿就属于他们两人的合作。

搞定这件事情后,陈光良也是第一时间回到上海,并没有停留太久。

此次投资贾汪煤矿的四十万大洋,他是从银行借贷的,就用的煤矿股权作为抵押,说白了就是靠信誉贷款。

因为有了‘贾汪煤矿’的合作,陈光良和刘鸿生也是冰释前嫌。

听闻陈光良会有数艘新船开辟两条‘新航线’时,刘鸿生立即邀请陈光良考察‘中华码头’,争取到合作。

陈光良也欣然答应考察!

在董家渡的中华北栈(码头)上,刘鸿生为陈光良做了介绍:

“陈先生,我们中华码头公司由三座码头组成,分别是中华北栈、中华南栈、周家渡。其中周家渡和北栈两处码头为煤矿码头,南栈为杂货码头。”

“我们的码头吃水深,能停靠万吨洋轮。南栈码头建有三层钢骨水泥仓库1座和其它仓库11座,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除招商局外,我们是最大的华资码头公司。”

陈光良犀利的说道:“洋商码头的管理,以及海关优势,是很明显的!”

他不会轻易将业务交给中华码头,此次考察也只是正常的考察码头。

刘鸿生马上说道:“我们是挂的英商牌子,请英商壳件洋行为业务代表,洋人霍金斯为码头经理,所以洋人码头有的特权,我们也是有的。例如‘关栈’我们也有.”

所谓‘关栈’便是洋人的特权,规定货物进了关栈,不用马上纳税,只需要卖出去后再纳税。

这就给了很多人的资金空间,所以很多货主选择‘洋栈’的原因。

挂英商牌子,自然也可以建关栈。

除了这些好处外,还有‘洋栈单’信誉好,可以方便向银行抵押,周转方便;码头容易遭恶势力打劫,但挂洋商的牌子,恶势力却怕洋大人;洋人管理好,招商局也是找的洋人做码头经理;洋人和海关等单位打交道更方便,洋人招揽业务更有优势.

“好,到时候我们会考虑南栈的!”

刘鸿生虽然知道是客套话,但也笑着说道:“多谢陈先生”

不过刘鸿生心中也是佩服陈光良,投资实业比他还雷厉风行,最近一年时间,又是投资制糖,又是投资航运,个个都是大手笔。

陈光良来到愚园路东段,视察‘东方报业大厦’的进度,陪同他身边的是长江地产副总经理陆元台。

截止到目前(1931.5),长江地产在愚园路、南鲸西路、威海路的住宅业务,都已经全部结束;威海路的‘春天里(20幢洋房)’,也在上个月全部交付完毕。

至于销售资金,基本上也已经收回,仅愚园路的少部分住宅,还有一点‘分期款’。

当然,长江地产现在收租物业也有一些零散的,包括当初愚园路的‘三个代建项目’,一年可收租约2.5万大洋;以及长江地产在愚园路、南鲸西路都自留了一部分物业,不过租金不多,主要用于员工宿舍。

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竣工,长江地产28名员工的少部分员工,也开始安置到香格里拉饭店的行政管理岗,亦或者经营物业公司。

“东方报业大厦已经基本竣工,7月份可以考虑搬进来。八层楼差不多一共是9000平方米的楼面,东方报业那边说要占四层楼即可,剩余则交给我们来承租。”陆元台开口说道。

虽然愚园路不是什么商业街,但如今也是沪市洋楼最集中的区域,也算够繁华。

所以,陈光良敲定道:“长江地产、长江物业、长江钱庄占一层,环球航运、环球贸易、维他奶占一层,长江出租车、捷瑞煤球、长江车行占一层.2~8层空出来就空出来,不要对外招租,说不定我后续还有什么企业。”

“好”

唯一可惜的是,这里地段不算好,不然这座投资约三十万的商业楼,就可以用于银行大楼。

刘鸿生就在川蜀路那边建了一座八层大厦,用于其旗下的企业入驻,同时也办了一家‘华夏企业银行’。

到底要不要办银行,陈光良一直在考虑中!

他的财富,已经超过刘鸿生这样的实业巨商,甚至超出很多。

像刘鸿生虽然资产可能近千万,但负债也是高达好几百万,一旦遇到1933~1935年的华夏经济萧条(白银外流,到处缺钱),刘鸿生的商业帝国便会摇摇欲坠。

反观陈光良,去年巅峰时期持有1250万的‘现金流’,其后虽然投资很多,但几乎没有什么负债。

说是刘鸿生的两倍财富,都说得过去。

归根到底,地产和金融是最赚钱,实业最占用资金。

好在陈光良投资的实业,赚钱的希望非常大。

仅隔几日后,陈光良召集所有旗下企业的高层,在香格里拉饭店的三楼行政会议室开会。

长江地产的郭德明、陆元台、严宽.长江物业的梁风.长江钱庄的吴新河、胡金顺长江出租车的梁孟起、许业广、郑文生长江车行的何向东环球航运的赵铁毅环球贸易的吴浩.维他奶的陈世源、吴广生、王统照香格里拉饭店的高志超

几十名管理层,汇聚在一起。

陈光良坐在主席位上,认真的说道:

“这次召集大家来,是鉴于我旗下的企业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庞大,我管理起来开始有些吃力。所以,我决定对各家企业的财务进行如下的安排。”

“首先,长江钱庄将在今年完成从钱庄到银行的转变。”

“其次,长江钱庄将马上成为各企业的收支中心,发挥调剂作用,类似托拉斯组织。”

“最后,是关于人事的安排。长江钱庄的会计部主任由郭德明担任,财务部则由吴新河担任,尽快对各家公司的财务进行调研。”

原本,陈光良查账需要一家家去查账,而经过改组后,长江钱庄就可以对各家公司的财务进行监管、调度。

打个比方,陈光良为了投资环球航运,40万美金陆续打入环球航运的账户上。有了‘长江钱庄’这个托马斯组织后,那环球航运的支出,则可以由长江钱庄代为支付。

郭德明首先问道:“只是财务上的关系,称不上托拉斯组织。托拉斯组织包括行政管理、人事调度、资金调拨、物料采购、仓储和运输等没有集中起来,由中枢机构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确实如此。

陈光良则说道:“一步步来,这么多企业的融合,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先在财务上保持统一,后续再徐徐图之。”

他也想建立一个财团,但现有的规模和人才,还不足以支持。

所以,接下来他打算先筹备‘私人银行’,逐步将各家企业的财务关系笼络在一起。

见陈光良如此说,大家也纷纷附和。

随后,陈光良继续说道:“长江钱庄改组后,除了对今天来的企业进行财务统一外,还需要对我旗下的合资企业,包括东方报社、捷瑞煤气、同昌车行、东方煤矿(贾汪煤矿)进行财务监督和调查另外,我们要摒弃旧式账房的体质,采用新式会计制度,充实会计财务人才,这是接下来所有企业都要做的事情。”

“明白”

这次会议对‘长江财团’来说,将是一个划时代意义,也可以说是‘长江财团’的开端。

会议过后,各家公司很快行动起来。

陈光良决定办银行,自然首先要有人才加盟,他原来的属下已经完全不够用。

他有工商界的地位优势,将渴望人才加盟的需求一讲,自然有工商界的好友帮忙介绍。另外,他长期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金城银行、四明银行等合作,也知道该向他们挥舞一下锄头,撬走一些银行人才。

除了人才之外,自然也需要有知名人士来担任董事,这个也不难。

长江钱庄。

郭德明也搬到这里工作,开始和吴新河一道,整顿陈光良旗下企业的财务。

“老板,账面价值110万的公债已经全部抛出,亏损11.5万。”胡金顺来到陈光良的办公室,汇报了一个消息。

陈光良莞尔,说道:“这可是我生平第一次亏钱,不过应该不能算在经商上。”

胡金顺迎合的说道:“当初老板你认购这批公债后,第一时间就在市场卖空公债,说明您根本不看好这个市场。说到底,只是您不得不认购而已!”

陈光良没有较真,而是说道:“这些先不去管他了。最近,你除了继续关注公债、标金行情之外,还需要关注一下棉纱期货交易,有机会我会入场的。”

投机,永远是最赚钱的!

陈光良为什么突然要将公债甩卖掉?

毕竟自从去年9月18日,东北军帮助蒋,中原大战也以蒋胜利为结果后,公债其实已经稳定下来。

不过陈光良却知道,今年6~8月先有‘江淮大水灾’,9月又有‘9·18事件’,这公债注定还会迎来继续大暴跌,差不多年底能有面值的50%就不错了。

明年还有‘1·28事件’,公债继续暴跌,跌至面值40%。

介于此,陈光良抓紧斩仓才是正理,亏损11.5万就当为国家贡献了。

更何况,明年2月份开始,陈光良大可考虑抄底公债,毕竟1932~1937年属于政治和经济稳定的阶段。“棉纱期货交易?这个可是受那些棉纱大户操纵厉害得紧,贸然入场,怕是风险很大!”胡金顺犹豫了一下,还是提醒道。

虽然说,老板如今在标金、公债市场表现亮眼,但这两个市场,很难受人操控。

但棉纱期货交易,确是哪些棉纱大户操纵严重的地盘。

陈光良笑道:“没关系,我有把握,你先去打探一下消息。”

胡金顺见状,只能说道:“好的”

其实陈光良只是想操作一把就走,绝不逗留。

因为918发生,代表着棉纱市场失去东北市场,跌是大势所趋。

如今陈光良投资那么多实业,如果不在‘投机’中找钱,那么他怕是抗风险能力很差。但如果只进行‘投机’,那么他又没有足够的社会影响力,很容易造人宰割。

相辅相成,都必须要去做。

今年(1931),陈光良仅靠着‘英镑贬值’、‘棉纱暴跌’,就可以赚上百万大洋,这是实业家不敢想象的利润。

别看刘鸿生这个实业大王很了不起,但实际上他的大中华火柴厂、章华纺织厂、水泥厂等,基本到了三十年代是亏损的,也只有中华码头、煤矿能盈利一些,但也不多。

实业家都艰难得很。

反观陈光良,一路走来,在地产和金融中赚的财富,足以是很多巨商一辈子的财富。

程霖生两代人积累2000万财富,结果被他亏损完毕;黄楚九奋斗几十年,资产不到千万,而且最后落得资不抵债,家人拿着几万大洋度余生;

陈光良的座右铭就是——想做实业,得先从金融下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