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92章 被迫认购公债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92章 被迫认购公债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翌日。

陈光良心情不错,没想到因为严家的一个表亲逃婚事件,反而促进了他和严人美的婚事。

从昨天和严人美的相处来看,再过一年时间,结婚便不再是问题,而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至于结婚过后,严人美想继续读书,他自然也不会阻拦。

陈光良更注重‘家庭观念’和‘家族观念’,而不是很注重‘享乐’,所以对未来的妻子是保持着足够的尊重。

在长江地产的办公室里,陈光良并没有投入到工作当中,而是开始思考‘商业帝国的下一步动作’。

截止到1930年7月初,陈光良的商业帝国可谓庞大无比,财富也已经突破千万大洋。

地产:愚园路、靖安寺路(南鲸西路)、威海路、霞飞路(淮海路),仅这四个区域的地产项目,就为陈光良带来约600万大洋的财富。后续‘香格里拉饭店’营业后,会持续带来新的收益,当然也还有一些零散的收租项目。

金融:长江钱庄在标金期货中,总计获得410万的利润;在标金现货中,也获得160多万的利润。而长江地产在‘金银汇率’上,也获得约60多万的利润。合计下来,陈光良在金融上足足赚了570多万的巨资(长江钱庄9成股权)。

实业:同昌车行制造厂(30%股权)每年可为陈光良带来10万的利润、维他奶每年的净利润也在10多万大洋、捷瑞煤球厂每年也可为他带来近10万的利润,三项加起来便是年入三十万的利润。

交通:在上个月(6月),长江出租车的第二批100辆汽车投入运营,目前已经是沪市最大的出租车企业之一(和云飞规模相当,220辆汽车),不过这里的资产不高,因为都是贷款购车。另外,长江车行(黄包车行)的价值大概是三十万大洋。

报业:《东方日报》和《资本》虽然一年可谓报社提供近十五万的利润,但陈光良并没有看中其经济效益,更多是注重舆论影响力。

综上,陈光良目前的财富已经高达1300万左右,是真正意义上的‘巨富’。

‘南鲸政府财神爷’宋仔文低调的来到沪市,随后便走进虞洽卿在皋兰路18号的住所,随后受到虞洽卿的招待。

虞洽卿是‘江浙财团’的代表人物,南鲸政府正是得到江浙财团的支持,才形式上统一了华夏。

“和德公,我这次来沪市只为一件事,那就是希望得到您的帮助,将‘民国十九年关税公债’尽快售完。”

所谓‘公债’,就是南鲸政府筹措经费的手段,一般每年占政府收入的25~30%;事实上,公债的收益并不低,差不多年息在8%,南鲸政府是用未来的关税作为担保。

从1927开始,公债的价格其实是一路走高,但今年上半年却陷入呆滞情况。

那么在这种情况,今年的公债自然就有些难度售罄。

一般来说,基本都是各大银行来摊牌,但总归也不可能全部由银行、钱庄等购入,所以富商自然是个很好的选择。

虞洽卿一听,当即装作热情的说道:“既然是政府所需,我自然当全力协助。不知道这个‘民国十九年关税公债’还有多少额度没有售完?”

宋仔文知道人是找对了,当即说道:“还有300万,前面1700万已经被银行界和部分富商认购。马上就要准备抽签来决定偿还债务,但现在认购还没有满额,这是个问题。”

所谓抽签偿还债务,就是决定先后偿还哪些企业手中的公债。

虞洽卿思考一番后,说道:“我最近也为公债的事情烦恼,沪市政府找我担任‘市政公债’的主任,筹集三百万的资金,为大上海计划的开发资金。这事,也陷入僵局。不过我现在倒是有点眉头了,最近沪市一些钱庄在标金上所赚颇丰,其中便包括长江钱庄的陈光良,他无疑有实力认购一部分。”

反正已经坑了一次,再坑一次也无妨。

宋仔文一听,说道:“陈光良,我倒是经常听说他。只是他的生意主要是在租界,另外又掌握着《东方日报》,故倒是一直没有向他摊牌过公债。”

虞洽卿笑着说道:“只要是华夏人,自然该为国分忧。更何况,陈光良在炒标金上,赚取了数百万的利润,有实力认购公债。我这边还正准备取得他的支持,希望他认购10万的市政公债。”、

若是陈光良在这里,一定会大骂虞洽卿一通。

‘市政基金保管委员会’前面已经致函过给陈光良的长江地产公司,希望长江地产认购10万的份额,但陈光良压根没打算认购这个‘大上海计划开发公债(总共300万)’,故一直没有吭声。

没想到,虞洽卿又来个更大的‘套路’。

宋仔文说道:“既然如此,他认购个一百万,应该问题不大吧?”

虞洽卿当即说道:“问题不大,剩下的再由几家钱庄平摊下去。只不过要想陈光良认购,还得你亲自出面会会,我愿意从中介绍!”

宋仔文点点头,说道:“好,我今天就想会会他!”

“我马上去联络”

两个多小时后,陈光良不紧不慢的出现在虞洽卿的府邸。

见到宋仔文后,他也并不惊讶,而是和客气的招呼。

虽然说‘自古以来,钱不跟权斗’,但他也没有必要阿谀奉承。

当然陈光良本人对宋仔文,绝对是很有好感的,毕竟他认为宋仔文是很有真本领,而且前世对国家很有贡献的人物,值得钦佩。

前世,宋仔文是坚定的‘反日份子’,因为这事还丢了官;其次宋仔文在抗战期间,争取了大量的美援,也争取了华夏在国际的地位;最后宋仔文没有贪污,反而很有真本领。

简单寒暄后,宋仔文也直入主题:“陈先生,‘民国十九年关税公债’还有一点认购额度,我们财政·部希望你们沪市钱庄相助,特别是希望你认购一百万的额度。”

陈光良并不意外,毕竟他现在也是金融人物,还是个巨富,公债是逃不过的。

所以,他爽快的说道:“好”

这一下,反倒是宋仔文和虞洽卿有些意外了,毕竟今年公债出现疲弱之势。

宋仔文便说道:“那实在太好了,有陈先生你的带头,相信沪市钱庄认购剩余的额度不在话下。”

陈光良回道:“那不敢当,我只是沪市钱庄的新人,当不得宋先生如此夸奖。不过我也有个不情之请!”

“请说”

陈光良随即说道:“我想将长江钱庄升级为长江银行,还望南鲸财政·部给予意见指导!”

没有提‘照顾’,而是希望‘指导’,意思是该如何如何,就直接明说,条件可以满足,但程序一定不能为难。

宋仔文一听,当即说道:“这个倒是没有问题,陈先生大可放心前往申请牌照,需要那些条件,我们也相信你可以做到。”

“好”

虞洽卿见缝插针,又提及‘大上海建设公债’,陈光良这次也没有拒绝,认购了十万额度。要知道,委员会曾多次发函上海闸北水电公司,希望该公司认购5万元。

随后,三人在虞洽卿家里用餐起来,并讨论一些事情。

宋仔文主动说道:“去年底,我看完陈先生的文章后,便令中央银行增加黄金储备,收获颇多。对于陈先生在‘世界经济大萧条’理论,我个人也是很钦佩。现在我想请教一下,世界经济大萧条,对我国会有哪些影响?”

他堂堂一个留美高材生,一个南鲸财政·部长,如今却不耻下问,看得出来两件事——第一,宋仔文不仅有真本事,而且也很谦虚;第二,陈光良在《东方日报》撰写的文章,确实为他赢得了很多荣誉。

陈光良连忙说道:“不敢。个人见解有一些,说得不好,部长不要放在心上。就我个人来看,主要是减少农产品的进口,导致我国的生丝、茶叶、猪鬃、桐油等对外出口价格大幅下跌,后面可能即使降价到很低的价格也难以卖出,这导致了农村的残破、农业的凋敝和农民的困苦。其次,像英国法国这样的欧洲国家和英联邦国家和地区,为了应对经济萧条,可能在这一两年退出‘金本位’,允许货币贬值,日本也会遭到经济重创,最近一两年可能侵占我们的东北,获得战略资源。”

从这番言论可以看出来,陈光良是非常讨厌日本,他在报纸上也发表过这样的言论,可谓不怕得罪日本人,更不怕日本的特务了。

早晚,他要手刃一些日本人!

宋仔文没想到,一个只读过私塾的年轻人,居然有如此远大的见解。

他能感受到,陈光良的分析是很对的,因为生丝、茶叶、猪鬃、桐油等已经开始掉价不少。

“日本如果侵略华夏东北,陈先生又有什么高论?”

“没有,我从不做这种评论,这是政府的事情,哪怕我掌握着《东方日报》,也不会做评论,我们只讲客观事实。”

哪怕知道宋仔文是反日的坚定派,他也不会多说。

毕竟,他又不能改变太多的事情,何必去瞎操心。

“陈先生倒是谨慎,不过无妨,今天我也是有不少收获!”

“您过奖了”

吃完晚饭,宋仔文匆匆先告辞一步。

陈光良则朝虞洽卿说道:“和德公,我打算成立长江银行,希望得到你的加盟和提携!”

虞洽卿坑他两次,他当然是知道的,但他就是当做没事一样,毕竟又能怎么办不成。

“行啊,你陈光良做起生意,那自然是有得赚。你的资本额打算多少?”

“200万,你如果愿意入股,可以认购5%!”

“嗯,入股就不必了,反正你资金实力雄厚,我来充个数是可以的。”

“行”

这也很正常,毕竟这种银行一旦开业,说白了就是陈光良的个人银行。虞洽卿并不像真的那么富有,空心大佬的成分也是有的,主要是投资铺的太大了。

翌日,陈光良紧急召开长江钱庄股东和管理层会议,出席会议的包括严智多这个股东,也包括吴新河、胡金顺等管理层。

“资金都已经全部理顺了吧?”

听到老板的话,吴新河马上回答道:“每一笔资金都已经到账,目前长江钱庄持有8080根标金(大黄鱼重十两),价值为510万大洋,另有360万的现大洋。”

严智多听得心头火热,自己就投资了三十万大洋,这一年时间还不到,就已经升值为87万大洋,净赚五十多万大洋。

陈光良点点头,随即说道:“先不急着分红,就把长江钱庄当做银行看待,伯父你若是需要用钱,可以随时支取你的权益。”

严智多摆摆手,说道:“不急不急,就当存在银行就行。”

确实不急,他这次跟着这个女婿,可不止赚大华地产和长江钱庄这里的上百万资产,还有他也兑换了很多标金,这里的升值也不少。更何况,他还是很信任陈光良的。

陈光良接着说道:“长江钱庄马上准备进入公债市场,吴经理和胡经理你们马上安排和‘证券经纪’取得合作关系,安排交易一事。”

目前沪市的公债交易,是在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华商证券两交易所进行;加上当年的‘民十信交大风潮’,导致公债交易的额度一直超过证券。

吴新河提了一句:“老板是想卖空?”

陈光良也没有瞒大家,说道:“不错,就是卖空,但我们没有现货交割。不过现在也无妨,市场是允许这样操作的。”

严智多凝重的说道:“正所谓‘不熟不做’,你对公债的行情了解多少?”

他倒不是担心自己的钱,而是担心陈光良被胜利冲昏头脑。

陈光良自信的说道:“有三条会导致公债大跌:一是4~6月的金价暴涨,进出口货大受打击,关税收入受到影响;二是受中原大战局势胶着的影响,且津海关被阎锡山强行接收,持券人就会怀疑以关税担保之公债库券将受影响;三是金融界普遍头寸吃紧,洋厘抬高,银拆加重。所以,我预测7~8月公债有一波大跌。”

闻言,严智多才放下心,并说道:“原来如此”

会议散去后,大家开始忙碌起来,而陈光良则在办公室里盘算着。

此次他突然宣布进入公债市场,自然是受昨天的事情影响。

倒不是说‘民国十九年关税公债’会让他的一百万打水漂,这倒不会,毕竟八年偿还清楚的条例在,而1931~1937年南鲸政府政权稳固。再加上每年8%的利息,其实算是一个很好的投资。

所以这次的投资,纯属陈光良突然感兴趣,仅此而已!

1928年夏,随着奉系主力退出关外,南鲸国民政府宣布时局已告稳定,并承诺将维持北洋时期各项公债,债市转而乐观,除九六公债外,整理各债市价飞速上涨,‘整六’自50余元涨至70元以上,‘七年’涨近80元一关,虽然4月下旬,曾以北伐迅速进展,整理各债因北方发行关系,下落颇巨,但不久又见回升,其后‘七年’、‘整六’等又有抽签还本消息,市价日涨,‘整六’高至84-85元,‘七年’徘徊于80元左右,较1927年年底时已回涨20-30元之巨。

其他如‘金融’、‘整七’等市价,虽交易不多,但市价也上涨很大,金融公债更因抽签关系,最高达98元,整七在年底达到83.5元,较1927年均上涨达20余元。国民政府发行的二五库券、续发二五库券、卷烟税券、善后公债等各债市价,一度也受到市场的追捧,价格稳中有升。

直到1930年开始,上海公债市场出现疲弱之势。

所以陈光良断定,7~8月的公债市场会又一波大跌,干脆赚一笔再说。

堤内损失堤外补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