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81章 敌方的阴谋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81章 敌方的阴谋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江出租车订购的第一批100辆出租车,已经抵达沪市的港口,陈光良亲自来到现场看卸货。

最近这段时间,他在出租车事业上没有闲着,组建了‘华商汽车商业同业公会’,并且在做三件事。

其中的两件事情,都已经做成——第一件事是联合同业,统一登记石油用量,促使石油公司对华商汽车用油实施降低10%的优惠价;第二件事是成立研究会,研究外商服务情况和竞争策略。

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件事,还在交涉当中——反对租界当局歧视华商车行,遇到司机违规,对华商车处理严,对洋车却极宽。

最后一件事稍稍遇到一点麻烦,那就是租界当局在第一次谈判中,多少有些应付,后续还得继续给租金当局施压。

看着一辆辆雪佛兰被从货轮上卸下,随后放在港口,陈光良心情也显得不错。

王图霸业谈笑间,

就问外资怕不怕!

“抓紧时间检查车辆,然后投入到外观的改造中,我们争取下旬投入到运营!”陈光良朝着梁孟起等人说道。

如今,长江出租车已经是拥有350人的团队,仅司机就已经有250人。

最近这个月,也是在狠抓‘员工素质’培训工作。

梁孟起正被眼前的一幕‘激动’,听到老板的话,连忙说道:“没问题的,我们已经准备了近三个月了,各个步骤都已经安排好,保证第一时间投入运营。”

从去年12月开始,长江出租车便已经在研究如何打败泰来和云飞两家出租车巨头。仅仅是汽车的数量达到220辆,显然还是不够的,而是需要更多的‘大招’。

营销,才是真正的‘大招’。

陈光良满意的说道:“要给大家打气,我们要做沪市第一大出租车企业,所以我们的服务一定要做到最好。过段时间我们研究一下‘激励制度’,长期服务最好的一批出租车司机,我们给予奖励。”

有投诉就要扣钱,服务好自然也该奖励。

“好,等投入运营后,我们再正式研究这个激励制度。”

确定这批货物在海上没有问题后,陈光良在匆匆的离开现场,交给专业人士继续检查。没问题后,长江出租车就该缴纳尾款,以及支付下一批的首付款(总款20%,就4万美金)。

下一批的首付款,是从长江地产那边支取的。

相当于,除了第一笔贷款50万大洋(22万美金外),在不考虑新增贷款的情况下,长江地产还需要向长江出租车支取60万美金。

陈光良也不打算再新增贷款,毕竟现在长江地产的回款差不多够了,甚至今年要还清很多债务。

通过这种方式,陈光良也可以兑换美元外汇,以期达到‘增值’的效果。

长江出租车的汽车一到港口,立即引起很多人的主意。

其中就包括泰来、云飞两公司,他们通过调查发现——这些车辆隶属长江出租车,顿时大吃一惊,并随即私下聚会,商讨对策。

此时上海最大的出租汽车公司,是美国人开的云飞汽车公司。云飞公司是上海出租车行业实力最强的,拥有220辆汽车,雇员600多人,而且云飞汽车公司的200多辆汽车都是崭新的福特汽车。

它的总经理高尔特是美国人,擅长经营管理,公司经营的井井有条。这时候出租车都是电话预约制,云飞的预约电话号码30189,谐音“岁临一杯酒”,非常简单好记,因此一度雄踞上海出租车行业榜首,。

外商都很擅长宣传和塑造企业形象,云飞汽车在车顶上漆有“云飞”两个大字,赫然可见。“云飞汽车,腾云驾雾”,“云飞车夫,训练有素,驾驶稳妥”,这样的广告语随处可见。

除此之外,英商泰来汽车公司实力也非常雄厚,拥有200辆汽车,以英国造汽车为主,总经理施莱恩也是很注重管理,特别强调‘绅士服务’模式。

此次‘长江出租车’突然购入100辆汽车,打了云飞、泰来一个措手不及。

随即,两家公司的高层聚在一起,商讨对策。

‘美国人’高尔特开口说道:“我还查到一个消息,长江出租车订购的汽车不止100辆!”

众人大吃一惊,‘英国人’施莱恩当即问道:“具体有多少辆车?”

高尔特摇摇头,说道:“通用公司的人不肯告知,据说是签署了保密协议,看来这个长江出租车很不简单!”

施莱恩当着大家说道:“你说对了,长江出租车很不简单,是因为他们的老板陈光良非常不简单。这个陈光良是沪市的报业大亨、地产大亨、黄金大亨,资本雄厚。所以他要是想全力发展出租车产业,那么拥有我们一样的实力,并不困难!”

作为英国人,对于公共租金的事情,显然更灵通一些。

高尔特思考一番后,开始说道:

“长江出租车成立不过两年时间,据我所知,陈光良以前是做黄包车生意起家的,所以我觉得长江出租车的业务和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是其一。”

“长江出租车虽然订购了足够的车辆,但我们两家拥有的出租车达400多辆,依旧占据着优势;同时,我们的车辆维修、零部件、汽油成本,都低于华资。这是其二。”

“管理上,华夏人只会传统的管理,根本不懂现代化管理;反观我们西方人经营的企业,不管是业务和服务,都是一等一。这是其三。”

“广告和营销,这也是华人不擅长的。这是第四。”

“我们有四个优势,所以不必担忧。而现在,我们可以趁着长江出租车的新车还没有运营,打出价格战,彻底扼杀华资出租车的前途。”

上一次,他们要求华资出租车涨价,是因为‘优势在我’,华资出租车形成不了竞争力。

但如今,长江出租车到沪一百辆汽车后,他们立刻‘反向操作’,打压竞争对手。

高尔特此人,也算经验老道。

泰来的施莱恩一听,询问道:“你觉得价格该如何降低?”

高尔特当即说道:“如果只降一点,那么效果不会明显,我觉得干脆将一小时的价格降至3.5元一小时(车速一般是在15-20英里一小时,1英里等于1.6公里)。”

众人纷纷惊讶起来!

目前来说,沪市出租车的收费在1小时4.5~6元。

在之前,华资一般就收4.5元一小时,外资基本在5~6元。

要是按照高尔特的价格,相当于外资出租车直接六七折。

施莱恩说道:“这样一来,我们的利润大减下来,以后损失就大了!”

高尔特此时很有信心的说道:“打价格战,只是一时的,目的是打压华资出租车。而且,现在我们西方正在经历大萧条,汽油价格正在下跌,这对我们是有利的。只要我们两家齐心,可以在汽油、零部件、维修上,大大的降低成本而好处就太多了,长江出租车的100辆还没有经营,我们就获得更加稳固的客源,届时他们更难经营。”

施莱恩想了一下,也咬咬牙的答应道:“就这样说定,我们两家都以3.5元1小时的价格。另外一方面,听说华资出租车公会正在向工部局游说——反对歧视,我们再去工部局走走关系,对我们的车多家照顾。”

“有道理”

很快,双方商定‘双管齐下’——降价、针对华资出租车违规处理。

3月8日(星期六),陈光良、严智多、方椒伯三人再次来到长江地产售楼处,因为今天将是‘新城花园’售罄的一天。

历时八天时间,总算将590层楼出售掉(另外10层楼为商铺一二层,为合伙公司自留出租用。另长江地产也购入两幢洋房,也要给钱结算)。

“老板、严老板、方老板,590层楼已经全部签署完合同,新城花园售罄了!”上午11点前,郭德明高兴的来到三个股东面前,并汇报道。

多少有些‘坎坎坷坷’,广告都已经做的是二十天,总算可以提前两天下掉了!

陈光良笑道:“好,你们抓紧时间,将50%首付款在今天下午前存入银行,资金安全很重要!”

管理这个项目的企业,注册的是‘大华管理公司’,但管理人员和职员,肯定都是长江地产的兼职,当然也得收一部分管理费的。

“没问题最近,我们都是边存首付款,边兑换成黄金和美元。”

最近,陈光良所有的企业都得到通知,公司资金尽可能兑换黄金、美元,遇到支付也可以用黄金和美元支付。

仅仅是这部分的‘收益’,后面估计也是不少的。毕竟陈光良借的是银元,以后自然也还银元。

随后郭德明便带着人去忙碌,长江地产走上正轨后,存钱这种事,陈光良也放心交给属下;因为就算郭德明也‘卷款私逃’也走不到,他不直接拿钱,有财务部和会计部,还有保镖护送。

方椒伯此时问道:“这黄金还要涨?听说最近标金交易所,搞的动作很大,黄金涨得厉害,这会不会黄金后面会下落,白银反而上升呢?”

最近几天,以程霖生为首的‘卖空方’,和以‘宁波帮’为首的‘做多方’,在标金市场疯狂的炒卖,标金价格在480~490区间大起大落。当然‘程霖生’和‘宁波帮’都只是‘机构而已’,还有其他的机构和散户,毕竟市场的交易量太大了。

陈光良开玩笑的说道:“那就算我让股东们亏了点钱了!”

方椒伯一听,回应道:“有道理!赚钱也有可能亏钱,不过我觉得你很难做亏钱的生意!”

“哈哈”三人都笑了起来。

其实,陈光良还挺喜欢方椒伯这个人,当然不是其它的原因,而是看中他的‘做事能力’,而不是看中方椒伯的背景、财势。

说实话,方椒伯没有什么背景和财势,以前都是投靠在‘北洋军阀代表’的傅筱庵旗下,后来傅筱庵被南鲸政府通缉,方椒伯也就变得低调起来。

但方椒伯有个很大的本领,那就是‘组织和管理’能力很强,他虽然以前最多只是‘上海商会’的副会长,却实际管理了很长一段时间。

而陈光良总归需要一些‘社会活动’,例如‘捐助学校’、‘救助难民’这些公益活动,这时候方椒伯就能派上用场,因为他懂这方面的操作。

所以,陈光良干脆让方椒伯担任‘大华管理公司’的董事长,也是借助一下他的名头。

随后三人找了一家饭店,小聚一番!

翌日,两则新闻比较受关注。

一则新闻是:‘新城花园’600层洋楼已经售罄,长江地产再创佳绩。

二则新闻是:租界政府和华界政府同时对‘分期分层’销售,做出规定——出售的地盘必须是在建项目,完工交付的前8个月时间,才能‘分期分层’的交付,以保证不会出现违约情况。

消息一经传出,引起很大的舆论。

原本一些地产商还想着‘贷款买块地’,就可以通过‘分期分层’来迅速获得资金去建筑开工;如今,却变得有些难度起来,买了一块地皮,还得搭上开工后的第一笔建筑资金。

正好是周末,陈光良来到《东方日报》,他现在一周工作七天是常态。

他找来《东方日报》的主编张静庐,说道:“张主编,找个精通地产和商业的编辑,撰写一篇新闻,表示支持今天租界政府和华界政府对地产的相关限制。文章突出关键点:地产投资越演越烈,政府此举措施,能最大限度保护买家的权益,避免出现地产商从事投机失败后,而产生的恶劣后果”

本来他想写的,不过他担心自己成为其它地产商的‘众矢之的’,大家会说你倒是赚够钱了,现在却想限制我们!

人都是这样的嘛!

陈光良并不是阻拦别人发财,他是担心以后烂尾楼太多,大家将账算在他的头上。

所以,他用《东方日报》编辑的名义,来支持政府和华界,同时也给其它地产商提出警告。

张静庐拿着纸和笔,迅速记录出要点,随后说道:“以谁的名义?”

都那么清楚了,以老板的名义也说得过去;其次,老板不是也经常发表文章么!

“当然不能以我的名义,我就是地产商,这样说得罪人!”

“明白了”

张静庐离开后,陈光良又在报社溜达一圈,算是刷刷自己的存在。

如今,东方报社可谓‘强的可怕’,《东方日报》销量稳增长,在9万出头一些;关键增加了一本《杂志》,销量在18000多册。

既有很大的影响力,又有很不错的盈利。

所以陈光良在想,过段时间是不是该搞个足球队玩玩了,毕竟三十年代的沪市,有这样的氛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