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76章 外商和华商的交锋

1月底,是农历新年。

由于南鲸政府取消春节,所以沪市的各大企业也无需放假。

不过在沪市以外的地方,却爆发了很多冲突和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引得各家媒体竞相报道。所以说今年是抓得最严的一年,也是激起民间反抗最厉害的一年。

时间,在这种荒唐中过去。

很快,来到1930年的2月。

这一天,东方报业发行‘半月刊’杂志《资本》,印刷了足足1.5万册.

在1926年时,《良友》杂志创刊,印刷的是7000册,便算是一炮而红。如今,《良友》的销量已经高达近四万份,销往全球。

而如今,《资本》背靠《东方日报》这颗大树,事先又进行了大肆的宣传,故信心十足。

《资本》创刊号的封面,并没有学《良友》的美女封面,而是选择用‘金币垒砌’来替代;封面上面还有很多‘预告性’文字,例如:世界经济迎来大萧条、教你如何守住财富、谁是清末民初的华夏首富等。

《资本》采取‘影写凹版印刷’工艺,质量比市面上的杂志更加的高,一共是36页。

《资本》创刊号可谓‘干货满满’,特别是陈光良的刊文,详细讲述‘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正在发生’、‘黄金价格前景展望’、‘日本侵略东北的可能性’。

这里面陈光良点了日本侵略东北的可能性,显然他现在也是不怎么担心日本特务,毕竟他有绝技防身。

《资本》杂志一出,再次在沪市的商业圈引起巨大的反响,基本上经商、从政的人,都会选择购买。至于一些知识分子,也有部分会选择。

很多人,都是冲着‘陈光良’和《东方日报》的名头购买的!

“世界经济正在经历大萧条,凡是工业国家都不能幸免,难道真如此吗?”

“肯定呀,陈光良刊登的文章,那一定是没得错了。人家能从《东方日报》的通讯社得到海外的信息来源,再加上人家擅长商业经济的分析,一定没错了!听他的,赶紧去购买黄金保值,才是正理!”

这时候,上海的金银汇率已经攀升至43,而且上海的金商频频通过走私、从海外进口大量的黄金。在这一点上,甚至是反应快过欧美国家,要归功于《东方日报》。

“这个日本也是工业国家,一旦其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日本经济也必将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那么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一定会选择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进而图谋华夏的东北!”

“分析的很有道理啊,东北军应该未雨绸缪,及时防备日本人的狼子野心。”

陈光良在分析中,只是讲日本一旦受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那么一定是军国主义思想抬头,图谋华夏东北来转移矛盾。

他的观点之中,只是分析这种事情的可能发生性,并没有主张南鲸政府该如何如何、东北军该如何如何。

所以他也不怕得罪南鲸政府,毕竟他的措辞还是很保守的,只是在就事论事而已。

在上海金业交易所里,此时交易繁忙,声音充斥着整个交易天井。

最近一个月时间,标金从415左右,已经攀升至430左右,这不是陈光良的功劳,因为海外黄金市场在涨。

期间,程霖生也尝试着‘卖空’,只是事与愿违,多方的力量一直很大。

“又来这一套?”程霖生看着《资本》杂志上的正文,忍不住讲道。

吴桂贞凑过来看了一下,随后说道:“现在还不到月底,他就算利用舆论拉高,也不是最后的交割价格。老板不妨暂停卖空,等这个杂志过一周时间,舆论降一降再卖空。”

程霖生是坚定‘卖空者’,但也不是‘十足傻瓜’,很快就接受吴桂贞的建议,并道:“行,要真是把标金价格炒到440,那我们就大手笔卖空。不对,从435就可以大手笔卖空了!”

市场就是如此,有人是看多,有人是看空;

陈光良也不是绝对的风向标,很多人持‘看空’观点,也不会轻易转变;更何况,标金从去年10月的405点,已经涨到430点以上,又得有多少人认为——已经涨到头了,转而做空呢?

吴桂贞此时提醒道:“老板,听说孔祥熙也在做多标金,你说他和陈光良会不会勾结在一起?”

程霖生闻言后,不仅没有感到害怕,反而笑道:“在这个领域,谁来都是一样的,他们两个联合起来,也不会有我的财势雄厚,不足为虑!”

此时的程霖生,已经抵押更多的物业,至少拥有1000万的保证金,进而可以调度的额度高达1个亿。

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倘若程霖生全力沽空,市场肯定会受影响。

当然程霖生也过分相信自己的实力,在多个场合声称自己可以‘掌控上海的标金市场’。

如果是在一般的时候,即国际黄金平稳,那么程霖生或许可以做到,前提是没有对手联合。但如今嘛,显然是不太可能的,毕竟大势所趋。

胡北路迎春坊13号。

“啪陈光良,你公报私仇!”顾竹轩将《东方日报》重重的拍在茶几上,脸上的肌肉抖动着,显示着内心极其激烈的跳动。

原来,《东方日报》的一名记者报道,目前上海很多租车行都开始陆续更换‘三轮黄包车’,以减轻人力车夫的‘不人道劳作’;唯独顾氏车行,迟迟不见行动,而且租金亦比同行高。该文章中还影射顾竹轩一向标榜苏北人的同乡情谊,实则将苏北人作为廉价劳动力,丝毫不顾及大家的性命和身体。

文章还指出,沪市公租界的近万张大照会牌照,目前都集中在各大车行手里,普通人仅占两成;而其中又以顾氏车行占比最大,差不多近两成,极其的垄断,并极力压榨。

顾竹轩一向‘标榜’自己是沪市‘江北人’的代表人物,如今却有人质疑——他只是将自己的同乡,视为压榨的对象。

这叫他如何不生气!

老管家捡起报纸,看过新闻后,说道:“这是不是只是个巧合,和陈光良无关?”

这第一是两人一向关系不错,第二是陈光良如今的身份‘高贵一些’,没必要再搭理自己的东家。

顾竹轩很是生气的说道:“不可能,肯定是陈光良故意给我难堪。上次因为座位的事情,他一定是记恨在心。”

老管家叹了一口气,说道:“现在陈光良如日中天,就算是杜月笙也会给他几分薄面,老板上次又何必去得罪于他。虽然他不能怎么着老板,但现在搞些小动作,也是让人防不胜防。”

上次的事情,事发突然,他连想劝的机会就没有,老板就开始临场给人难堪。

顾竹轩咬牙的说道:“我就不信,还有人不怕死。你找人去吓唬吓唬那个记者,就当给《东方日报》以此警告!”

老管家提醒道:“老板,《东方日报》不仅是陈光良的产业,背后也有杜月笙和虞洽卿作为股东,一个不好.”

顾竹轩说道:“一个记者而已,怕什么。更何况,就是吓唬吓唬他,免得真以为我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好,我这就去!”

待老管家去忙后,顾竹轩又打电话给顾氏车行,让唐嘉鹏来别墅一趟。

“这下面的兄弟,对于三轮黄包车有没有想法?”来了之后,顾竹轩问道。

唐嘉鹏此时,已经决定跳槽黄门,应付的说道:“能有什么想法,两轮的也是拉,三轮的也是骑。再说了,这一辆车得150大洋,又是陈光良参股的生意,没必要给他们赚!”

顾氏车行1800多辆车,堪称沪市最大的租车行,若是全部换,那得上二三十万大洋了。

顾竹轩一听,还是不放心的说道:“话不能这么说,人家都在换,我们不换,租车的生意就会减少。我就听说,我们的车现在有些租不出去了,你都没有用心在做事。”

唐嘉鹏低下头,不回答这个问题,主要是他现在心不在曹营。

“这样,去订200辆三轮,这个总得慢慢的还。南鲸政府是提倡用三轮的,这事总得要慢慢来进行。”

“喔好”

目前,顾氏车行也就五十辆三轮,顾竹轩也知道自己被人给拿捏了。要是一点不改变,难免下面的车夫要闹出问题来。

在2月5日,礼查饭店的一间大厅里,沪市四十五家出租车的首脑和高管齐聚一堂,成立华洋出租汽车联合会。

陈光良也带着梁孟起一同出席,他们‘长江出租车’是华资第三大出租车企业,上海第五大出租车企业。

“陈老板,久仰大名”

前来参加的出租车公司老板,纷纷主动向陈光良打招呼,十分的热情。

这一幕让‘祥生公司’的周祥生有些吃醋,明明他们‘祥生’才是华资第一大出租车企业,如今反而最受欢迎的华资老板不是他。

当然他也明白,‘人的名树的影’在这上海滩,陈光良的大名,那还真是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人家不仅是出租车公司的老板,生意更是做到地产、报业、实业等上。

“各位客气了!今天‘华洋出租汽车联合会’成立,也是我们华资出租车的一个机会。虽然我们现在还比不上美资、英资,但不代表我们以后也不能比上。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争取我们的公平待遇。”

“陈老板说的是啊,我们现在油价比外商贵,租界当局歧视华商车行,遇到司机违规,对华商车处理严,对洋车却极宽。”

“是啊,陈老板你放心,我第一个支持你成为这个‘华洋出租汽车联合会’的董事。”

“对啊,我们就应该选出能为我们华商争取利益的人来作为我们的代表。”

随着陈光良的受欢迎,‘祥生’的周祥生、‘银色’的高登民,纷纷也上前主动打招呼。毕竟他们要是不一点表示,很容易被这个群体说是不团结。

陈光良也和周祥生、高登民聊了几句,无非就是他们华商一定也要掌握主动。

接下来,英美泰来、云飞两公司的总经理施莱恩、高尔特见状,也担心华商联合在一起,当即主持会议。

会议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宣布成立‘华洋出租汽车联合会’。

第二件事,则是选举五位‘董事’。

这个选举不是一人一票,而是由施莱恩和高尔特两人宣布,他们先占三个董事席位,除了他们两人之外,还有租界的一名官员董事。

很明显泰来、云飞两公司,是想牢牢的控制上海出租车行业。

选举五名董事上,一众华资出租车企业倒也没有提出异议,华资的两位董事,则是陈光良和周祥生。

但到最后一个议题时,大家产生了很大的火花!

只见由租界的官员担任董事的佩恩,开口说道:“上海出租车应该将‘划一车价’,统一价格,不应该英商一个价,华商一个价。”

此话一经翻译,立即引起众多车行老板的不满。

目前外商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华商大概是4.5元一小时,而外商在5~6元小时。

为什么外商明明油价更便宜,价格则更贵呢?

很显然,外商不考虑长期经营,再加上垄断着这个市场,自然希望快速的捞钱。

反观华商,实力弱小,成本更高(油费和维修),如果再和外商一样的价格,那么客户基本不会选择他们的!

所以,赚少一点,总比没得赚好。

这时候,陈光良作为领头羊,当即说道:“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们双方的经营方式、管理体制都不同,服务对象也不同,各有特点,何必划一。”

周祥生当即也说道:“是啊,大家的规模也不一样,倘若我们按照你们的价格来,这市场就没有竞争。”

接下来,所有的华资车行老板纷纷反对。

一时间,让佩恩、施莱恩和高尔特三人有些下不得台,最后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

但陈光良再次反客为主的说道:“今天既然已经成立这个公会,我觉得也不能只是考虑大车行,应该也要考虑一下小车行的利益,甚至是整个行业的利益。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联合起来,促使油商统一油价,一视同仁。”

此条建议一处,华商纷纷支持,而外商的脸上则不好看。

英商泰来的施莱恩,当即冷漠的说道:“这个不属于我们‘华洋出租汽车联合会’的工作,不能在这里谈论!”

好家伙,合着这个‘华洋出租汽车联合会’的成立,只是为了你们外资出租车的利益,事关大家华商利益时,你们则拿出一套推辞来。

可想而知,这个会议草草的结束。

不过很多小车行纷纷来到陈光良的身边。

“陈老板,我们和他们就不是一路人,要不我们再重新成立我们华商出租车的联合会?”

“是啊,陈老板刚才提出的问题很有必要解决,我们必须成立华商出租车联合会。”

陈光良见大家意见很统一,当即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接下来筹备一下,成立我们华商的出租车联合会。”

“好好”

“不和这群洋鬼子混了!”

接下来,陈光良和周祥生又讨论了一下,决定2月中旬重新组织大家,成立新的联合会。

周祥生也没有想到,本该他才是华商出租车老板第一人,如今大家更信任陈光良。

回去的途中,他甚至有些担心,陈光良如果拿出资金出来全力发展长江出租车,那么其规模可能很快超过他们一众华资出租车。

虽然说,现在他们当务之急是和外商竞争,但陈光良这个华商的实力也不弱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