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72章 准备建婚房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72章 准备建婚房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隔日,陈光良来到东方报社,并和商业杂志《资本》的主编冯子铭等人进行沟通交流。

冯子铭是从《商业杂志(上海1926)》挖过来的主编,而其原来的东家,已经是日暮西山,处于随时要停办的程度。所以在《东方日报》伸出橄榄枝后,冯子铭随即选择跳槽。

要知道,《东方日报》可是华夏三大报纸之一,销量已经突破90000份,仅次于《新闻报》和《申报》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东方日报》仅创刊一年时间,就取得如此成就。很多人都会讲,或许超过《新闻报》也未必不可能的。

而且《东方日报》以擅长‘时事新闻’、‘商业新闻’而闻名,举办商业半月刊自然更有优势。

“陈经理、洪协理、黄经理,《资本》半月刊主要发表有关商业经济的论着及译述,国际商业形势、国内经济政策、商业界社团组织等方面的研究文章,刊登商业专论、商业统计、国内外商业调查、商业新闻、商业常识、商业名人传记,还有商业经营方法、商店店主与雇员关系等具体问题的交流、介绍国内外及上海的著名企业家及其成功经验.”

黄春荪看了一眼陈光良,随后才主动说道:“如果是这样,我们和《商业杂志(上海1926)》这本杂志的区别不大,成功点在哪里?”

直击要害。

冯子铭连忙说道:“当然是依托《东方日报》的信息渠道和资源,《资本》的优势更明显。另外,以陈经理在商业领域的成就和人脉,也是一大优势。最后,我目前已经说服虞洽卿、方椒伯、马寅初、冯子明、张振远、蒋梦芸、朱景逸、沈庭凯、黄其刘、沈维挺、屠广钧等为撰稿人。”

黄春荪笑道:“这当然还是不够的,《资本》还需要增加内容的多元化,例如吃喝玩乐。点评某家饭店,为读者介绍这个饭店的优点或缺钱;最近男人都穿什么样材质的西服,什么样的皮鞋,等流行元素;某某舞厅商业人士也需要适当的放松心情,所以对此类文章会很有兴趣。另外,这同样是探讨商业模式、商业经营的方式”

冯子铭认真的记录下来,脸上看得出来很是认可新的套路,《东方日报》果然名不虚传,有太多创新的手段。

陈光良这时候才说道:“所以这部分内容需要一些年轻有朝气的编辑,措辞要幽默消闲,不要死气沉沉。”

“好,陈经理”

最后,陈光良询问道:“预计什么时候可以创刊?”

筹备也快两个月了,当然之前主要是筹备编辑团队。

冯子铭说道:“最快也得一个月时间,才能最充分的准备。”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行吧.最近报社有在研究‘世界经济大萧条’专题,可以作为杂志第一期的主题。”

“好”

陈光良现在是唱衰世界经济,全上海,甚至国内很多城市的人都知道。

这种言论自然是很有市场,所以导致国内进口黄金的加速,这对经济说不定是一件好事。

当然此时的华夏外汇并不多,但用白银兑黄金却是非常正常的,这个年代白银也是贵金属,不像后世那样的廉价。

开完《资本》的会议后,陈光良和洪雁宾、黄春荪来到办公室相谈。

如今,《东方日报》销量突破90000,每月盈利在1万大洋左右,堪称很赚钱的报纸。

而《申报》的销量虽然有13万(报纸市场在变好),但是赚钱的能力,也只是这个程度。主要是《申报》是知识分子的主要读者,吸金能力率稍微低一点。

与此同时,‘东方日报大厦’也开始动工,预计两年时间竣工,并投入使用。

东方日报大厦高七层,建筑面积为6500平方米,总投资28万大洋(含地皮)。

投资那么多,又是建总部写字楼,又是创刊《资本》半月刊,显然资金主要是来自贷款(8厘的利息)。

“黄经理,麻烦最近一段时间,暂时不要刊登关于美国经济萧条的新闻,毕竟登太多,搞得我是为了炒标金一样!”

“好,我等会和编辑部沟通一下。”

洪雁宾和黄春荪在里肯定在说,你不就是为了炒标金,搞出一个‘美国冲向地狱’的新闻么。

当然,这篇文章发表后,《东方日报》受到的关注度也变大,销量也顺势上涨一些。

所以接下来报社‘投其所好’,又组织了大量关于美股‘股灾’、‘经济萧条’的新闻撰写,基本上都是很陈光良的言论一致。期间,自然也是表面看涨黄金和美汇登言论,着实吸睛无数。

随后,大家又聊了一些报社的事情,才各自离开。

目前东方报社已经形成‘三人管理’,其中陈光良是‘灵魂人物’,黄春荪是‘执行人’,洪雁宾是‘机动辅助’。接下来,才是《东方日报》、《资本》的团队。

至于虞洽卿和杜月笙两名股东,早已经被陈光良架空,很难干涉报社的经营。

当然杜月笙也达到他的目的,他和洪雁宾加起来的股权不少,另外洪雁宾是他得意门徒,《东方日报》总归不会对他不利。

汽车缓缓行驶在沪市的街道上,陈光良坐在后排,心中终于有一份宁静的感觉。

穿越这个时代已经快三年时间,一直都在忙碌着事业,半分不敢停歇;而如今,他的事业总算是稳定下来,更重要的是社会地位稳定下来。

此次他在《东方日报》刊登文章,也让很多人见识到他和《东方日报》的影响力,也印证他在沪市的‘权力’。

相比较《申报》的史量才宣称:“你总司令有百万兵,那我也有百万读者,也是百万兵。”当然也确实一度给总司令造成很大的麻烦,后世在总司令下台时,甚至出言非常不逊。

陈光良显然不会去和真正的‘权力’去碰撞,他明白‘暴力机构’的可怕性,他更多的是在于‘自保’而已,让自己不会轻易的被人拿捏和宰割。

更何况,他事业的核心区是在‘租界’,也就是地产和金融,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保障性;最后,便是他要打造的一支‘暴力机构’——安保公司、物业安保、车夫等。

总体说来,现在虽然不能说高枕无忧,但也有几分保障。

来到长江地产的写字楼,这家公司已经有二十八个职员,这些人至少也是接受过‘高级中学’教育(文员),大部分都是大学预科(大专)和本科,留学生暂时没有。

将郭德明、陆元台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陈光良说道:“两件事:第一件事,我当初承诺拿出每年3%利润作为年终分红,你们财务部门抓紧时间核算一下,只算愚园路‘分期分层’的四批项目。”

郭德明点点头,说道:“好,多谢老板。”

陈光良笑道:“这是你们应该得的.核算出‘分红’总数后,你们两个高层各拿1成半,剩下的管理层再分四成,最后三成则分给职员。”

他算了一下,应该是310万的利润,那就是差不多93000的奖金分红。郭德明和陆元台各拿一成,那自然就是各约1.4万的奖金分红,两人加起来就是2.8万。

还有九个算管理层,分走总数3.7万,也差不多都分走一套房。

剩下的17个职员,则分剩下的2.8万,也是非常丰盛。

郭德明随后说道:“那管理层应该也要分两级,部门正职分多一点,副职分少一点;同理,员工也分两级,老员工和新员工。”

陈光良说道:“这个你们两人拿出方案来,另外吴经理是拿这边财务经理的分红,不要忘了!”

“好,不会忘的,晚点我们给您名单。”

这显然是一个庞大的分红!

长江地产的老员工,都已经可以买得起房了。

当然,长江地产是提供了员工宿舍的,买不买随便员工自己决定。

接下来,陈光良继续说道:“第二件事,威海路那幅地皮,也该策划起来,首先要先划给我三亩地,我打算修建一幢花园别墅;而剩余的地皮,你们觉得如何开发是好?”

威海路的这幅地皮,就在‘太阳公寓’旁边,斜对面便是‘张园’,地理位置没得说,距离南鲸西路很近。

而陈光良要占地三亩的地皮(2000平米),自然是打算修建一幢‘婚房’,打造一幢真正的豪宅。

以前他总是考虑以后离开沪市,不要建什么商业大厦、花园住宅,现在陈光良的想法发生了改变,有时候不需要算得那么精细,毕竟他的财富增长速度很快,就算1948年前没有套现完,也是没有太大的影响。

当然,理论上是毫无问题的。

陆元台当即说道:“修建高档公寓,长期出租,这是个不错的投资方法!”

郭德明犹豫了一下,说道:“长江地产已经投资了‘香格里拉饭店’,不应该再修建公寓。毕竟公寓不方便分层出售,如果是收租,回笼资金太慢。”

陆元台马上反驳道:“如今,沪市的地皮太贵,我们公司又没有新购的地皮。而公司的资金比较充足,可以考虑投资公寓,长期收租也是一件好事。”

他们曾经建议老板再购买地皮,毕竟长江地产已经建立起很大的信誉和优势,地皮贵一点也能大赚。

但很显然,陈光良并没有采纳,所以陆元台的观点也没有错。

陈光良说道:“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底,沪市的住宅应该就会趋于饱和。届时,一旦有外部因素出现,沪市的地产就会下跌,特别是租金收益并不容乐观。”

这段时间,‘分期分层’开始频频亮相报纸上的广告,很多地产公司都学会并运用起来。

原本沪市是8万套住宅,可能最近三年时间就会增加2万套以上(含很多收租用途的新建住房),而沪市的中产阶级就那么多,所以饱和是很容易的。

陆元台一听,顿时也明白老板的意思了,他便说道:“如果不建高档公寓,那么可以建五层小洋楼,这样分层出售没问题,还能最大的利润化。”

这个年代的工务局,对建筑的要求只有必须是‘注册建筑师’设计之类的条件,对于你建多少层,建的密度多少,这类没有具体的规划。

而‘洋房’可以是2~3层,也可以是4~5层,但最高就是五层。

陈光良说道:“五层倒是不必,毕竟太高,还是按照四层来建。7亩地皮,也可以建个22幢楼,有88层。按照高档洋房来建,我们也能获利很多。”

地段如此好,卖8000大洋一层以上不是问题,那么可以卖出70万。

地皮当初就花了10万大洋而已,当然现在至少是20万大洋。

建筑费和税费、利息费等,就算20万,也还有足足30~40万的利润(地皮成本的算法),还能空出3亩多的土地。

陆元台随即说道:“好老板您对花园别墅有没有什么要求?”

虽然建议都没有采纳,他也不放在心上,反而询问老板对别墅的要求起来。

“嗯,我比较注重隐私和安全,建筑面积不需要太大,建个三层的钢混结构,总建筑面积在1000多平方米出头即可,主要是院子可以留大一些。建筑成本方面,不要超过10万两。”

太过奢华也没有必要,稍微档次高点就行!

陆元台点点头,说道:“嗯,晚一点我去寻以为知名建筑师来打造,10万大洋以内也是可以很有档次的。”

其实这个时代的建筑造价,可谓是天上地下的差距,如果是进口材料,那建筑费就是天上;如果少量用进口材料,而使用本地的材料,则价格会比较平民化。

例如1919年,嘉道理原先在今黄陂南路上的住宅失火,妻子摩卡塔为救被困屋内的家庭女教师而丧生。嘉道理悲痛欲绝,为避免触景生情,带着两个儿子去伦敦暂住。行前委托好友建筑师拉汉·布朗为他在大西路(即今延·安西路上)重建新屋,却不知格拉汉是一个有名的醉汉,常常是喝足了白兰地后对图纸大抒豪情,结果把供四五人居住的宅院造成了一座大理石宫殿。

结果,1924年新屋落成,嘉道理重回上海时,看到的是“一幢宫殿式的建筑和一个烂醉如泥、正躺在医院里的布朗”,而管理这幢花园洋房至少得用三、四十个佣人,更让他吃惊的是,承包商寄来的账单上竟是高达100万两白银的天文数字,按当时米价折算,可买大米5000万斤,足够14万人吃一年。别墅以巨额的白银建造,弄得嘉道理哭笑不得;但这毕竟是一座美丽的建筑,而且嘉道理本人也十分喜欢这幢建筑。

陈光良不想去攀比这种,毕竟不是永久性的住宅,完全没有浪费太多的资金。

十万以内的建筑费,再加上价值六七万的地皮费(还会涨),算下来也是近20万的投资了。

本身‘威海路’这幅地皮,就可以为他带来30~40万大洋的利润,如今他花的也不算多。

这样一来,陈光良仅剩下霞飞路的20亩地皮,如果来不及开发,他打算明年(1930)卖出去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