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42章 报社舆论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42章 报社舆论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3月14日(星期四)的一期《东方日报》,在正刊中间显眼的位置,打出‘感恩读者回馈读者’的广告宣传:从3月21日(星期四)开始,凡是购入《东方日报》的报纸(带编号),将有几率得到一根大黄鱼金条,价值约400大洋,每日名额三位.

当日消息一经传出,顿时整个沪市及周边的《东方日报》读者都人心躁动起来,并且带动着身边的亲朋好友。

一时间,多少人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甚至当日的《东方日报》销量便已经开始暴涨。

毕竟‘好赌’是人的天性,此举让很多平常看不上《东方日报》的文人,也在心中暗地里盘算一番。

买买报纸而已,看谁的不是看呢!

“陈经理,你找我?”

记者汪春华来到总经理办公室,有些崇拜的看着陈光良这个‘恩师’。

他报道的‘阮玲玉和张达民’系列新闻,受到很大的社会关注,他也因此获得奖金和公司地位。

陈光良说道:“我想组建一个专门报道‘名人’、‘电影明星’只见的娱乐八卦的团队,并打算让你来负责!”

汪春华高兴的说道:“谢谢陈经理的栽培,我一定好好做的!”

陈光良思考了一下,补充说道:“报道别人的私生活,总归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所以这中间的尺度,你要把握好。”

尺度?

汪春华若有所思的说道:“好,我明白了!”

不明白也得明白,反正就是事实报道呗,不报道假新闻就是;另外,不要去惹那些惹不起的人就行,例如杜月笙、黄金荣,甚至沪市的警备区司令、市长,以及政府和总司令等。

大概是这样!

陈光良又说道:“对了,名人要选择社会的女演员、名媛去报道,这样更有话题。例如陆小曼和徐志摩的婚姻中,陆小曼平常的生活有多奢华,而徐志摩为了养家,不得不四处奔波赚钱,自己又如何省吃俭用。类似这样的话题,一定很热门!”

这个都不用《东方日报》报道,前面就已经有杂志刊登了。

在1927年12月17日上海小报《福尔摩斯》刊出了一篇文章《伍大姐按摩得腻友》,署名为“屁哲”。文章的署名摆明了此文的低级趣味,是篇影射名人的小黄文,讲述按摩医生洪祥甲和交际明星伍大姐的风流韵事。“伍大姐果然生得又娇小,又曼妙,出落得大人一般”影射陆小曼,伍大姐丈夫书生本色的“诗哲余心麻”自然指徐志摩,余心麻的前妻“弓叔衡的妹子”指的是张幼仪,叫洪祥甲的按摩家则是翁瑞午。

翁瑞午是票友,是按摩医生,有了他的按摩,陆小曼“一天二十四小时,没有小半天完全舒服”的身体总算能舒服片刻。他还让陆小曼吸上了鸦片,烟榻上两人相对吞云吐雾。

汪春华当即领悟道:“好只是这种新闻容易惹上官司?”

陈光良笑道:“只要你们是事实,撰写新闻的时候不要搞小黄文,剩下的由公司来解决。这中间的尺度,不是让你自己把握么!”

“我明白了”

可以做‘温和派’,但不能放弃这种受欢迎的新闻。

面对《东方日报》的攻势,《申报》、《新闻报》、《时事新报》等沪市的本地报纸,终于坐不住了。

《东方日报》创刊的时候,搞了一个‘免费赠送’,就将自己的销量提升至全国第三(后回落至全国第四)。

要是这次《东方日报》再次成功,那就是稳居全国第三,并且直接会让《申报》、《新闻报》的读者大减。

哪怕是现在,《申报》和《新闻报》的销量都各自减少大几千份。

一时间,这些本地报纸开始发表各种攻击的言论:

《申报》:某报的总经理出身社会底层,仅读过几年私塾,如今办起报纸则内容充满了低俗。如今又采取‘抽奖’的方式,无疑是一种赌博方式。

此新闻虽然没有明说,但却暗讽陈光良出身市井,又是商人办报,所以报纸充满了铜臭和低俗。

《新闻报》:某报纸多番采取充满铜臭味的商业措施,来发展旗下的报纸,有违新闻和文化的本身。

《时事新闻》:感恩回馈是假,意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销量是真。与其这样,何不如好好的提高新闻质量,这样读者才会买账。

翌日开始,各大报纸轮番针对《东方日报》的举措,发表针对性的言论。

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大家联合在一起,抵制《东方日报》一样。

当然越是如此,说明他们越是害怕《东方日报》的崛起。

另外一方面,《东方日报》并不需要和这些竞争对手打好关系,因为他们现在就算要购买新闻,也是从其它城市的报纸和通讯社购买。

没有必要交朋友!

各大报纸的言论,似乎总是喜欢针对陈光良,讲他读书少、铜臭味重,但偏偏喜欢来办报纸,掺和文化人的事情。

甚至还有报纸影射陈光良是开车行出身,是流氓出身,当然这种言论只是见不得光的影射,而非直接点名。

但不管怎么说,好像陈光良一下子得罪了沪市所有的报纸,处境变得堪忧似的。

所以就有一些知根知底的朋友,纷纷打电话过来关怀,甚至有人要帮忙作证的,这让陈光良心情显得很不错。

实际上,他根本不在乎这些,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这点舆论简直是不堪一击!

杜月笙打来电话,倒是让陈光良有些意外。

“光良呐,要不要紧?要不要事情暂停一下,毕竟现在目的也达到一点,听说报纸销量已经突破三万份了?”

电话里的杜月笙,很是关切的问候。

陈光良不由得佩服人家,这点小事也会关照一下,而且杜月笙作为股东,按道理更关心《东方日报》的销量,陈光良牺牲一下算什么。

“感谢杜先生的关心,不过这点小风小浪,还吓不到我。杜先生只管看好戏好啦,敌人越是害怕,越是叫得凶而已!”

“你啊,厉害!”

最后赞了一句,杜月笙挂了电话。

陈光良陷入思考,随即开始提笔。

虽然说,他不在意最近几天的舆论汹汹,甚至矛头直指他本人。

但是,该做一些简单的辩解,还是有必要的。

当然,最终文章还是以《东方日报》的办报理念为主题。

陈光良在文章里写到,《东方日报》的办报理念是——让读者不出门,也晓天下事;《东方日报》的新闻,不带着主观思维去下定论,因为在本报看来——报纸不应该以势压人,说某人怎么样怎么样,报纸没权去定罪,或控诉某人,我觉得它们报纸这样做是不对的。同样,报纸在转载某些学者的言论时,理应慎重的标注‘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本报言论’;毕竟热衷政治者,较多的是一无所有的人。

写完后,陈光良喊来总编张静庐,说道:“替我发表在明天的报纸上,再帮我润色下文字,落款还是以报社的名义吧!”

张静庐虽然忙碌,但却很好奇的看起来,随后说道:“陈经理的办报理念,才应该是正确的,我这就去准备。”

他时常听到陈光良对编辑们说道:“客观报道,不带感情色彩,更不要评论。”

而他也听到很多次,陈光良对管理层说道:“少谈政治,赚钱为上。政治,我们不是不要碰,而是希望可以走中立路线,我们只是这样希望。”

实际上,想这样做也是很难的,有时候南鲸方面也不希望《东方日报》这样,更希望倒向南鲸政府,这就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智谋去拒绝。

所以说,这里面的学问根本不是简单的‘中立’,而是一个复杂的手段。

“嗯告诉报社的人,不要去和人家打擂台,而是要宣传我们办报的理念。”

“好,我明白。”

打口水战,肯定可以掀起一股更大的舆论热潮,但却对《东方日报》没有更多的好处。

所以,陈光良虽然生气《申报》等报纸欺负人,但更多的是为《东方日报》辩解。

不一会,副总编兼副刊主编韩楚风,来到他的办公室。

“陈经理,这是一篇不错的投稿,我拿给你看一下!”

《东方日报》在创刊时,就打出邀约投稿武侠的广告,所以会经常收到一点中长篇武侠,但实际上不多,毕竟这不是主流的。

但事实上,《蜀山剑侠》连载两个月,反响是非常大的。

陈光良拿起一看,顿时笑了,这不就是他知道的姑苏家顾明道的《荒江女侠》吗?

他故意快速的浏览起来,随后说道:“不错,这是我第一个看起来心动的,你们觉得可以连载,就买下来,待遇可以稍微提高点。”

“好”

副刊连载两本,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且这个顾明道后面,可以替他来代笔《天龙八部》。

就准备再剽窃这一部,后面《东方日报》也发展起来,不再需要了。

《申报》。

史量才此时正在和编辑部行政负责人陈景韩交谈,张竹平离开已经是必然,接下来他倚重的人当中,陈景韩首当其冲。

他找来陈景韩说道:“这个攻击人家老板的言论,不要刊登了,正所谓‘胜者为王’,现在攻击人家,只会徒增笑话。”

陈景韩脸一红,这事还真和他有关,如今他的顶头上司张竹平已经确定要离开《申报》,他不过是想在史量才面前露露手而已,哪知道拍到马腿上。

“现在大家都在围攻陈光良,我们的言论不算出格,比起他做的事,我们不算什么!”

史量才闻言后,脸上也有些赞同和鄙视,确实《东方日报》的行为,他是非常看不起的。

“那也是报社行为,上升不到人家老板身上,你还是注意点吧!”

终究不愿意放弃——痛打落水狗的计划!

“好不过这次《东方日报》搞个抽奖活动,怕是对我们的销量影响很大的!”

沪市就那么大,看报纸的就那么多,很多人买了《东方日报》就不会选择《申报》,除了一些坚定的进步人士。

所以,现在申报销量已经只有14万份,没有冒头了!

史量才说道:“活动过后,一切恢复原样,怕什么!”

他算了一下,《东方日报》最多短暂提高到三万份以上,后续可能还是维持在三万份。

如此的话,倒是威胁不大,用不着太过紧张。

实际上,此时他还拥有新闻报50%股权,虽然控制权不在手上,但分红依旧在。所以《新闻报》销量少了一万,他也是有些不舒服的。

《新闻报》

继承祖业的汪伯奇与汪仲韦,也正在议论《东方日报》的事情。

他们的父亲汪汉溪是《新闻报》的创始人之一,当然大股东是外国人福开森,1924年汪汉溪死后,其子汪伯奇与汪仲韦分别任总经理和协理。汪伯奇对编辑部采取了大众化和商业化的编辑方针,多登社会新闻,吸引了广大市民阶层的读者,报纸销量大幅攀升。

《新闻报》的销量也迎来第二个‘辉煌十年’,今年的销量已经一度超过《申报》,最高记录十五万份。

不过《东方日报》崛起后,两家报纸冲突较大,故《新闻报》损一万的销量。

“我们《新闻报》和《东方日报》的风格较为类似(大众化),这次如果《东方日报》真的更上一层楼,我们的《新闻报》销量还会减少!”汪伯奇感叹道。

汪仲伟马上建议道:“要不要我们也如此做?”

汪伯奇有些心动的说道:“先看看《东方日报》的效果再说。另外,针对《东方日报》老板的舆论不要停!”

汪仲伟点点头,说道:“这个我明白”

相比史量才,显然汪伯奇兄弟更加的商人,此时他们自然更愿意跟风,加入对陈光良的讨伐当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