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28章 东方日报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28章 东方日报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长江车行基地的一间砖木结构房子里,‘维他奶’企业正在进行‘豆奶’的研发。

研发人员一共是四名,其中有两人是陈光良从屈臣氏里挖的饮料方面的人才,又在沪市登报招募了两名。

这四人不仅懂饮料产品这一行,也懂得相关机器方面的知识,所以此时‘豆奶’的工艺,已经初步出来了。

陈光良将其大概氛围四大步:原料准备和浸泡去皮、磨浆和煮浆、过虑和调配、杀菌和罐装,实际上又细分八个步骤。

其中第一大步,倒不需要现代化的机械,只需人工即可;

到了第二大步,则需要用到磨浆机、煮浆锅、连续煮浆设备等,这些设备是豆奶能否工业化的重要设备。而磨好的豆浆需进行煮浆处理,以去除其中的豆腥味和有害物质,同时提高豆奶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所以这一步很关键。

到了第三大步,过滤设备可选用离心机、过滤筛等,根据生产规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过滤方式;至于调配,主要是加入白糖、牛奶或乳粉、香草精等(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配方)。

最后第四大步,需要巴氏杀菌和罐装的设备,巴氏杀菌法通常用于牛奶,此套设备西方很常用,采用高温蒸汽来达到杀菌,也同样可用于豆奶;罐装都不用说了,华夏已经有自己的汽水工业。

“老板,这是目前的豆奶成品,是可以喝的,你试试?”首席技术员吴广亮,将一杯豆奶拿了过来。

其实,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豆奶’,但毕竟万变不离其中,更何况陈光良在之前已经搜集和实验了了很多资料。

目前最大的问题,只是解决‘工业化’而已。

“嗯,我尝尝!”

陈光良品尝后,仔细回味着嘴里的口味,随即问道:“测过PH值没有?”

吴广亮点头说道:“测过,中性的,这也是工艺中的一环。”

陈光良又说道:“后期得想办法,加入一些香草精进去,增加其的口味。另外,加入维生素后期也在考虑的范畴。”

这里的香草精,是人工提取‘香草’的一种,不是化学制品的香精。

像是豆奶里面加入的牛奶部分,后期可以选择用鲜牛奶,也可以选择乳粉,要看具体的成本和工艺。

吴广亮等人随即记录下来。

陈光良又问道:“设备的事情呢,你们是怎么想的?”

其实这些设备,别说现在快三十年代了,就是再往前面二十年,欧美也已经有这样的设备。豆奶的制作工艺并不困难,只是大家没有想到这种产品而已。

吴广亮说道:“我们的想法是通过自行设计,然后采购相关的设备,进行一个组装即可。例如这个研磨机,日本都有进口的”

听到要从日本进口机器,陈光良也没有表示反对,毕竟师夷长技以制夷。说不定日本机器研磨的豆奶,提高了华夏人的身体素质,将来能在战场上出一份力。

“行,最近最短时间,我们想设计一下生产线,豆奶的口味现在还不错,而且后续可以调整。”

问题不大,几个月时间就能搞出一套生产线来。

这一时期,华夏已经可以生产胶鞋等,例如大中华橡胶厂是今年投产的,采取的是日本的设备和技术,后世还能生产轮胎等制品;华夏还有生产电风扇的,电机都是自己生产的,华生牌电风扇已经是市场上的主要品牌

所以说,陈光良一开始就知道,‘豆奶’的工艺不会太复杂,如今来看,果不其然。

实际上,最近陈光良将一半的精力,都放在了《东方日报》的筹备上。

他亲自培训编辑、记者,亲自应聘新加入人才事宜,很多事情他都是亲自抓,这样他才放心。

12月中旬,东方报社。

陈光良在办公室里,和黄春荪、张静庐一起接见了‘申时电讯社’的汪英宾。

‘申时电讯社’是申报的总编张竹平和副总编汪英宾,背地里成立的一家电讯社,一是张、汪明显另起炉灶,二是申时电讯社实际是出卖《申报》的资源。

目前《东方日报》正稀缺这种资源,自然马上洽谈合作。

陈光良开口说道:“汪先生,我们也是沪市的报社,你们卖给我们的消息,会不会晚一天。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不会买这种消息,还不如从申报上转载。”

所谓转载,其实就是抄袭,当然内容重新编辑一下即可。

反正这个年代,又没有什么版权意识。

当然这样一来,都是人家的二手消息,势必会失去很多读者。

汪英宾马上说道:“不是,保证是一手的消息,当然卖给你们的,也只是通过电话描述的新闻,具体需要你们自己去编辑。”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这是自然,既然如此,那我们谈谈价格吧!”

这是权宜之计,《东方日报》正在组建自己的记者网络,等时间一到,根本都不需要购入新闻。

更何况,陈光良也明白,《申报》的总经理史量才,绝不会坐视不管,早晚要收拾张竹平和汪英宾。

实际上,关于《申报》的史量才和张竹平的事情,陈光良也是了解一些。

大概意思就是张竹平负责《申报》,可谓一人之下,《申报》能有今天也有张竹平一大半的功劳。但张竹平雄心勃勃,具有远大理想,不甘长期屈居人下,为他人做嫁衣。随着《申报》达到鼎盛,仅在史量才一人之下的张,地位日高,权势日盛,报馆内一切对内对外事务,他时常提出自己的意见。

说白了,张竹平离去之心也在心里埋下,所以走之前就准备做些卖公司资源的事情,而1924年美国留学归来的汪英宾便是张的帮凶之一。

很快,双方达成价格上的协议。

这一次想申时电讯社购入新闻,是陈光良的提议,他知道张竹平和汪英宾一定会同意的,毕竟两人自立申时电讯就已经意味着要离开《申报》。

待汪英宾离开后,陈光良说道:“最近的《商报》,就按我说的方式继续出版,先试试效果!”

最近,报社已经在招募编辑、记者,自然新闻数目也会增加;如今,又从申时电讯社购入新闻,又是多了不少。

在《东方日报》没有创刊之前,倒是可以先在《商报》进行改革试验。

黄春荪此时已经对陈光良有些佩服,说道:“陈经理改版的这一招,我感觉会非常有用,唯一的缺点就是需要大量的新闻内容,好在我们也在扩大记者群。”

陈光良笑道:“像《申报》这样的大报,新闻都非常充裕,所以他们不仅向全国其他报社出售新闻,旗下亦有《时事新报》。所以,我们后期也是如此,完全不用担心。”

黄春荪马上说道:“那不如保留《商报》?”

陈光良也思索起来,随后说道:“晚点一起讨论下吧,《商报》就算保留,也只能出两张纸。”

倒不是不可以,而是要具体来分析利与弊。

好在《东方日报》要足足筹备近两个月,预计是明年的1月下旬创刊。

随后,陈光良拿出一沓资料,递给张静庐。

“张主编,这是我偶尔得到的一份武侠的大纲,我觉得十分有趣,所以你安排报社寻找擅长写武侠的人,来进行完成。”

事到如今,他不得不拿出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

张静庐结果资料,忍不住先看了几眼,随即问道:“这算是副刊的主要连载吗?”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是长篇,可以连载很久的那种。大纲比较详细,就需要一个人来代笔相当于,按照这个框架写就是了。”

“行,我马上安排一下。”

张静庐此时对新老板,已经是比较佩服,做事也不敢马虎。

更何况,洪雁宾、黄春荪都还在公司担任协理,所以此时整个《商报》管理层和职员,都比较安定和配合。

连载,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新鲜事,例如《新闻报》的副刊‘快活林’,后世在1929年就连载了《荒江女侠》,作者乃是姑苏城的顾明道。

另外一方面,虽然后来北方创作武侠的气氛各炽热,但南方的姑苏区域(沪市、苏州、常熟)也有创作武侠的传统。甚至,真正意义的近代武侠,便是来自南方的《江湖奇侠传》。

在陈光良的规划中,《东方日报》的副刊取名为‘东方天地’,内容覆盖:电影八卦、连载、狗经、马经,主打消闲娱乐。

至于正刊,当然是以时事新闻,特别是本地新闻,还有商业新闻、名家专栏等内容为主。

接着,陈光良又对黄春荪说到:“黄协理,最近招募的记者和编辑,都需要我亲自应聘,统一安排时间进行。另外,报社要对记者的薪酬实行激励制度,将新闻的劲爆性分为三个等级,记者每提供一个新闻便算一个绩效,登记越高,绩效越高,绩效越高,酬劳薪水越高,提高大家的积极性,这个你们也要拿出完善的制度来。”

黄春荪虽然是协理,但其实股权较少,但管理职责很大,相当于后世的‘执行董事’,陈光良很多事情都要靠他来分担,而且他是全职的协理,和洪雁宾的兼职不一样。

“好,陈经理只不过,你这一次性大量招募记者和编辑,我担心公司的财务不能持续下去。”

陈光良直接说道:“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不行,那就是不行,所以钱一定要都花掉。在筹备期间,如果资金还不够,我还会选择贷款一点。另外,《东方日报》创刊后,要免费送十天,每天3万份。”

黄春荪和张静庐大惊,纷纷觉得不可思议,这哪有免费的道理。

黄春荪当即说道:“不可,这免费送出去,岂不是乱套,也不知道这报纸流落到哪里去了!而且,三万份报纸,一天成本就1200大洋,这代价也未免太大。”

陈光良从容的说道:“这可不算代价,而是营销手段。我们并不是免费送给读者,而是免费送给报贩,你们想一想,报贩买《申报》一份赚几个钱(0.036*0.35,约1分钱),然后白得我们的报纸,但售价是2分5厘钱,相当于还是赚2.5分,他们没有成本,还不得卖力推销我们的报纸。若是十天后,我们的报纸能达到2万份,岂不是这12000大洋就花得很值?”

当然,前提是对自己的报纸内容,很有信心,才能出这一招。

黄春荪终于明白了,眼前一亮的说道:“陈经理这一招大气,我们是给报贩让利,利用他们来为我们打开销量。另外,我们可以招募广告,就说我们的销量有三万份,相信可以节俭一些成本。”

陈光良笑道:“小气啦,前十天我们不放广告,等创刊后的第二天,我们再考虑广告招商。总之,这份报纸如果在一个月后,如果不能销量稳定在1万份以上,那么我们就完全失败了,都不需要挣扎;如果能稳定在1万份,说明我们是稳住阵脚,还能继续改善;但如果能在2万份以上,那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黄春荪看着陈光良自信的笑容,也被感化到,说道:“我觉得陈经理的很多办报理念,都是非常先进的,我相信一定可以成功的。”

“好,那我们一起努力吧!”

黄春荪不算是洪雁宾的人,可以拉拢到他这一边来。

当然,如今陈光良是实权派,也不需担忧洪雁宾在东方报社的渗透。

最近的新记者、编辑,都是他亲自招募的,不会出错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