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09章 购买汽车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09章 购买汽车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商报》最终与陈光良无缘,不过这次也不算收获,他因此结识方椒伯,而且加入‘宁波旅沪同乡会’。

当然,陈光良对《商报》的设备和资源,依旧还觊觎着,因为他认为洪雁宾、黄春荪不会成功的。

正因如此,陈光良只需要静静的等待计划,择机再投资报纸。

6月下旬的一天。

陈光良来到沪南的一块土地上,参加‘同昌车行制造厂’奠基仪式。

作为第二大股东,他最近两个月时间也为这间工厂的筹备,出了很多的主意和精力。

在奠基仪式上,陈光良作为二股东,也邀请了一些自己的朋友前来,包括章其华教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李寿民经理。

“诸老板,听陈老板讲,你们这个项目需要贷款十万大洋,不知道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你这个工厂的优势?”李寿民现场询问道。

一般制造厂都非常赚钱,银行家也非常乐意放款给实业。

诸闻武立即介绍起来,说道:“李经理,我们同昌车行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始终在自行车领域耕耘,拥有丰富的经验。这一次我们开设工厂,目标是每个月生产400~500辆自行车,并以自己的品牌‘凤凰’、‘飞轮’两个牌子来推出”

凤凰牌,是陈光良提出来的;

飞轮牌,是诸闻武提出来的;

两个大股东各自提出一个品牌,看看后续那个品牌更畅销。

李寿民听完介绍后,满意的说道:“这样看来,你们算得上华夏第一个自己生产的自行车工厂,虽然很多零件都是进口,你们品牌更像是组装的,但也算很大的进步。”

诸闻武马上说道:“在零部件上,我们也会逐渐生产制造车架、踏脚、车轴等主要部件,及装配整车。”

自行车当中最复杂的生产工艺,一定是链条,这玩意是一个国家的工业代表体现,华夏在50年代前基本都不能生产。

所以这部分零件,就只能靠进口。

李寿民点点头,说道:“好,你们工厂获得贷款的几率很大,后续我们可以细聊。”

诸闻武等人大喜,心中也感叹陈光良真的和银行很熟悉。

实际上,若不是有‘三轮黄包车’这个市场需求在,诸闻武等人可能不想贷款。

虽然同昌车行一年打算生产5000~6000辆自行车,但实质上利润也就二十万大洋左右,这种利润都不一定用得上贷款。

但如果考虑到全国主要大城市能推广‘三轮黄包车’,那这个市场一下增大了很多倍。

随着一人一铲土,‘同昌车行制造厂’正式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年底开始正式投入生产。

在这期间,关于‘三轮黄包车’的研发工作,已经在秘密进行,预计明年中开始推出,年底正式批量生产。

如何将‘三轮黄包车’进行推广,这是陈光良的工作内容。

甚至是‘三轮黄包车’的研发工作,陈光良也亲自参与其中。

其实很简单,陈光良前世又不是没有玩过,这一世更是对黄包车结构非常了解。

总算赶在1928年的上半年,陈光良将20万的资金全部买入地皮,还多花出了1万大洋(借调)。

截止到六月下旬,陈光良手中已经拥有63亩愚园路地皮(西段居多,中段也有点),另外在霞飞路则拥有19.5亩的地皮。

前前后后,陈光良大概是花了24万多元的巨资,他真正成为沪市的地产大亨。

当然他的地皮都在愚园路的西段、霞飞路的西段和中段,地理位置还是差点;但是,这些地方的升值潜力却是最大的。

一时间,陈光良都有些想‘躺平’起来了。

当然那是不可能的!

他这点钱财还是算不上什么,毕竟还基本都是负债。

如此一来。

长江地产的两个项目已经是稳定推进,陈光良只需要定期去视察工地,监督一番;

个人投资地皮方面,也已经全部完成,只需要两年后再考虑出售的问题;

长江车行如今基本上是停止扩张,陈光良若想发展,只能通过‘购入交通科的股权’来增长自己的权益(如今分红达到9000元以上)。

他拥有‘同昌车行制造厂’的三成股权,预计得明年(1929)年底正式批量生产,那么分红得1930年底了。

办报纸的希望暂时落空。

如今,看来只有进入出租车行列了!

通过近半年的调查和了解,这个时代的出租车运营,陈光良已经非常熟悉。

这个时代的出租车‘叫车’,不是在路上招手,愿意很简单,一升汽油要0.4~0.7毛,出租车根本不会边跑边等客,毕竟油费太高;所以,普遍叫出租车都是通过电话来叫车,其次是通过出租车的‘助手’来招揽客人。

这个时代的出租车收费模式是‘计时’,客人上车后,司机会添一个单子,上面写好上车时间,待下车的时候,再添上下车时间,如此来收费。另外,顾客还需要给10%的小费,这是司机的主要工资收入。一些外资的出租车上,甚至还有自动计费器。

而这个时代的司机收入一般在60大洋以上!

这个时代的出租车企业,华资很难竞争得过外资,因为华人加油会贵一点,修车也会贵一点,故目前沪市两家最大的出租车企业,都是英资和美资。当然凡是无绝对,华资也会有其它的优势。

这个时代的很多华资出租车公司,都是采用二手车,因为价格能便宜很多。

不过陈光良也有一定的顾虑,最近一年半,他不会大力发展出租车行业,最多初始投资两万大洋。因此,出租车稀少,发展缓慢,势必在众多出租车中不能取得什么优势。

就当慢慢的熟悉经验吧!

几日后,陈光良带着何向东、周兴高等人,来到位于福州路的英资‘中央汽车公司’。

这家公司不仅仅代理欧洲汽车,同样也代理美国汽车;不仅仅有新车出售,亦有二手车出售。

其业务做得很大,是沪市的大型汽车代理行,也是汽车零部件、汽车维修的大行。

事前他们已经打过招呼,希望购入五辆二手的‘雪佛兰’汽车。

来到中央汽车公司时,销售代理查理和华人销售吴宪骢接待了他们一行。

陈光良很直接的说道:“我要验验车”

查理和吴宪骢有些意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还懂验车?

吴宪骢笑着说道:“陈老板尽管放心,这些汽车都有五成新,现在就卖了三成新的价格!”

陈光良不置与否,而是自顾自的开始验车起来。

虽然这个时代的汽车,和后世不一样,但却是更加简化和粗狂。

陈光良本人已经考取了公租界的驾照,点火汽车,更是亲自感受一番。

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这批车只有三四成新,根本不是吴宪骢说的五成新。

“这批车应该是国外直接进口的二手车,仅三四成新的样子,前面的大灯是新换的”陈光良开始找茬起来,而且采用的事英语。

查理见被识破,又见陈光良会说英文,当即说道:“不错,但价格我们也非常便宜,每辆车只需要2500大洋,而新车可是要6000多大洋。”

目前,市面上最便宜的是福特T型车,新车也就3000大洋不到,不过这种汽车非常简陋和空间小,而且是敞篷的,做出租车显然不适合。

陈光良很快就还价道:“2200大洋一辆,然后分半年还清,我考虑将这五辆车拿下。我们是用来做出租车的,后续会继续购买汽车,会继续考虑你们的车行。”

这一次开设‘长江出租车’,陈光良一共是准备拿出2万大洋,接下来还需要找‘驻点’和‘拉电话线’。

出租车的驻点,肯定是要‘门面性质的’,将车听到门面上,有人电话喊车,就立即到指定目的地接客。所以,驻点还需要拉电话线,这也是一笔开支。

当然,2万大洋还是很充足的,只不过能分批支付,当然更有利。

查理不会还价,只想着陈光良是准备开出租车的,那么接下来的维修、零部件,以及继续购入汽车,都是一笔笔生意,就准备答应下来。

“好,希望你们守信用的支付车款,逾期我们将收回车辆。”

吴宪骢懵逼,合着这位主英语那么流利,直接和他的上司进行交涉,最终似乎谈了一个很大的优惠。

再次检验一番后,陈光良确定问题不大,心中也盘算了一下这批车需要多久回本的问题?

出租车一小时是4元,再加10%的服务费,一天大概能接客6~8小时,即行驶约100公里(沪市基本规定不超过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实际平均也就15公里每小时),耗油约10~12升(福特T型车因为小,百公里耗油仅八升左右)。

油费一天差不多需要6元,车资差不多在25~30元,司机的薪水基本都在服务费里面,所以这里面的毛利在20元。

当然,毛利里面还要除掉电话费、其他职员的薪资、车行的租金、更换零部件和维修费、税费等。

总结下来,一辆二手车,十二个月以内肯定能回本,九个月回本比较理想。

不管了,最近一年半都先用二手车顶着,等到1930年前后,搞他个一批新车回来,组建沪市顶级的出租车企业。

接下里,陈光良和查理签署了合同。

合同规定,五辆车总价是11000大洋,首批支付2000大洋,后面六个月分批还清(每个月付1500大洋)。

这里面有个细节,长江出租车的首付款如此低,并不是刚刚的一番言辞说服,而是陈光良的信誉担保。

在陈光良的名片上,有两个名头,随便哪个名头拿出来,都是信誉的保证。

包括‘长江车行’,毕竟是一家中等车行,拥有465辆黄包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