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07章 报纸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07章 报纸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仅用两天时间,陈光良便筹集资金21000大洋,赎回交通科手中的D、E项目50%股权。这样一来,下个月也无需给交通科这两个项目的分红。

与此同时,长江车行也开始进行分红,一众股东喜笑颜开。

总有车夫询问‘何时再招股入伙’,但答案是比较让人失望的——鉴于目前大照会车牌已经高达450左右,长江车行暂无计划新增项目。

一时间,近一半的车夫是比较失望的,当然这只是短期性的情绪而已,毕竟生活还得继续。

“陈老板,现在长江车行怎么就不够买新车了呢?”一群车夫围着陈光良,焦急的问道。

陈光良是来简单派分红的,而这些车夫想必是来凑热闹的。

“各位,现在牌照费用实在太高,再加上长江车行已经发展得差不多,所以不再有购买新车的想法,请见谅!”

他还是非常客气的应对这种场面,也是他的一种人格魅力。

有车夫抱怨道:“我们就是知道长江车行会招股入伙,所以才辛辛苦苦积攒资金,还掺一两股。现在没有招股入伙,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存这笔钱了!”

又有车夫附和道:“是啊,这几个月我省吃俭用,好不容易凑齐二十大洋,就指望着收点利息呢!”

大家纷纷有些抱怨起来,若不是有周兴高等保镖盯着,指不定闹出个大问题来。

这也能成为一种‘民怨’?

陈光良开口说道:“大家不要灰心,若是大照会车牌降下来,我们会考虑继续投资的。不过你们手中的资金,不妨存进银行,一年吃个8厘的利息也好。”

“我们才不相信银行,说不定哪天就把我们的钱卷跑了!”

“就是啊,要不存在陈老板你这里,你给个10厘息就好,省得我们麻烦了!”

“对啊,陈老板你是做生意的,要不我们把钱存在你这里,你给我们利息好啦?”

陈光良愕然,这钱是赶着往自己口袋送啊!

殊不知,这些车夫家里放着现金,实在是不放心。

所以原本是打算来‘招股入伙’的,如今也只能退而其次,希望陈光良手下。

“大家安静一下,这样我考虑一下,晚点车行会通知大家的。”

“好勒”

众人散去后,陈光良才朝着办公室走去,脑海里也在思考‘成立长江财务公司’的事情。

所谓‘财务公司’,实际上是金融公司,为将来成立银行做准备。

不行,还是太过麻烦,陈光良很快挥掉脑海里的想法。

成立‘财务公司’还是太早,但吸纳这些车夫手中的闲散资金,倒是很有必要,就当是帮这些人存着钱。

随后,他找来何向东并说道:“既然大家手中的资金不方便存储,我们长江车行就开通一个存放的功能,将钱存入我们的账上,每年可获得15厘的利息,十个大洋起放。你组织和宣传一下,我让人配合你的行动。”

名义上是存在长江车行,实质上是存在陈光良的个人账户上。

何向东马上说道:“嗯,保证宣传到位,每天的资金会及时向您汇报和准确入账。”

陈光良满意的说道:“这些钱若是积攒起来,正好我们可以正式成为一家出租车企业,而且是正规的出租车企业,不用做‘抛岗’生意那么麻烦。”

成立正式的出租车企业,自然也是延用‘长江车行’的招牌,但需要寻找写字楼一间,以及拉一根电话线才像话。因为这个年代的出租车,电话叫车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

“好的,我马上准备一下。”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愚园路西段的地皮从2300元每亩,涨到3100元每亩(有道契的情况);愚园路中段地皮也从3000元每亩,涨到4500元每亩。

就算如此,也还引起数个地产商的争抢,并不止王宪成、王俊成兄弟在收购。

这些是陈光良没有想到的事情!

不过很快他释然。

首先,愚园路已经被划为公租界势力范围,是通过‘越界筑路’的巡逻权来决定的;

其次,愚园路已经成为公寓和高档住宅的理想区域,这里已经有数个新式里弄和花园式住宅;

最后,愚园路成为大家炒作的对象,形成一种盲目的跟风。

对于当前的情况,陈光良不仅没有遗憾,反而非常欣喜起来,毕竟他可是愚园路最大的‘地主’,坐拥足足63亩土地和2个地产项目的发展权。

另外一方面,他在霞飞路也取得一些进展,再次斥资2万出头购入一副5亩的地皮,地段比较靠西,但好歹也是霞飞路。

20万的‘炒地皮’资金,已经用了差不多16万,剩下的4万相信很快也能花出去,但绝不会再购入愚园路的地皮。

一切进展顺利,陈光良便动起其它的心思。

这一天,他邀请今年认识的朋友周瘦鹃,即《申报》副刊的主编,一起在一间茶馆喝茶。

陈光良也没有太多的废话,而是直入主题道:“这次邀请周兄喝茶,是想请教办报一事,还望周兄为我指点迷津!”

周瘦鹃很是惊讶的说道:“陈老板要办报?”

心道,你一个车行出身的老板,就算现在跻身地产商行列,那也不至于干起办报这种事吧?

一般来说,办报都是有政府背景,要么是有着很大的资本支持,亦或者像杜月笙这种沪市的顶级势力在背后,最后便是文人办报。

而陈光良毕竟只是一个‘小老板’,倒不是说办报很费钱,而是似乎没有必要的‘动机’吧?

陈光良知道周瘦鹃的所想,开口说道:“我想办一份商业性质的报纸,不掺和政治、不算明显的进步报纸,只打算以商业新闻为主。”

周瘦鹃有一点点理解陈光良的想法了——一个年轻的、白手起家的商人,或许真的想在商界扬名立万,所以准备办一份商业性质报纸。

随即,他开口说道:“商业性质的报纸,去年底才刚刚倒下一张报纸,那就是《商报》,此时这家报纸的机器,还冷冰冰的躺在仓库里呢!”

陈光良不仅没有被吓到,反而觉得是一个机会,问道:“那好啊,正好我可以盘下这个《商报》的设备,另起灶炉。”

周瘦鹃见陈光良就和一个新手一样,忍不住继续劝道:“你知道《商报》为什么倒闭嘛?”

陈光良摇摇头,他不太关心这些。

说实话,他虽然打算办一份商业性质的报纸,但一定是会靠《蜀山剑侠传》、《天龙八部》这些来打开销量;真正的商业新闻和评论,则需要逐步建立一个网络。

周瘦鹃继续道:“因为三大报中的《新闻报》,深受商人们的喜欢;反之,《商报》以前更受知识界和学生青年的喜欢。再加上这份报纸当初在‘打倒军阀(北洋)’和‘拥护军阀’中摇摆,所以最终倒闭。”

陈光良点点头,靠着周瘦鹃终于了解了很多事情。

“周兄能不能来帮我办报,盈亏由我自负?”

周瘦鹃笑着摇摇头,说道:“我好不容易挨了那么多年,也算是积累了一些资本,打算再过一两年就准备退休。”

额,你不是才33岁,谈什么退休!

见陈光良有些疑问,周瘦鹃补充道:“我喜欢莳弄花草,所以退休后想专心此道!”

原来如此!

陈光良想起来了,周瘦鹃在盆景、养花和草领域很出名,后世的苏州还有他的故居,他前世还曾去游览过。

但此人好像在六十年代被人给搞死了?

算了,算了,不干自己的事情。

当然,陈光良继续向周瘦鹃请教一些办报的事情,了解这行业里面的门道。

这个年代办报,基本都是财团和靠山在背后,总经理、协理、广告部经理等负责管理,总编和主笔、编辑等负责内容。

这里面的财团和靠山,基本不负责报纸的经营,但会给报纸定一个调子;而总经理、协理实质上,就是财团和靠山的代言人。

例如现在《商报》设备的主人,便是方椒伯,曾连任两届上海总商会副会长,实质上他的靠山是傅筱庵,而傅筱庵则是北洋军阀的代言人。

如今北伐军打败了北洋军,那么不仅方椒伯已经失势,就是傅筱庵也被北伐军通缉,而去了北方。

不过方椒伯当年担任副会长时,能在两派中持中立和公平的态度,所以倒没有被民国政府针对,但《商报》显然也是办不成了(也有销量的原因)。

了解到这些信息后,陈光良打算去碰碰运气,毕竟他对于办报的信心还挺大的。

而且他说是不参与政治,但实际上他肯定是‘投机者’一个,所以不怕办报纸期间选边的问题,很简单嘛,谁代表政府,就投资谁。

在一间房子里。

“情况不对!”

“大哥,什么情况不对?”

王宪成说道:“我们中了陈光良的圈套,他根本就无意继续购入愚园路地皮,只是利用我们在炒高愚园路地皮而已!”

王俊成一听,也立即反应过来,猛拍一下大腿后说道:“这个王左义也不老实,他为了追求成交,肯定没有告诉我们所有的实情,比如陈光良手中具体有多少亩愚园路地皮。”

最近这段时间,他们已经收购下足足30来亩的愚园路土地,西段价格已经平均在3200元每亩,中段已经4500元每亩。

由于加入其它地产商,所以他们也没有考虑太多,反正就是速战速决拿地皮。

“哎”王宪成叹了一口气,说道:“简直是为别人做嫁衣,我们炒高了地皮,最占便宜的便是愚园路的大地主陈光良,那个地产新贵。”

“现在怎么办?要不要乘机再卖掉?”

“不可,若是如此,愚园路的地皮可能下跌,我们会折本的。”

别看又来几家地产商关注这边的地皮,但只要现在王氏兄弟要出售刚刚买下的地皮,那么短时间内,愚园路地皮可能恢复至半个多月前的情况。

“那就拿着呗,反正也不可能亏吧?”

王宪成眉头皱起来,他的财富其实也就刚刚百万的样子,但他打算再过一两年给四个儿子各分配20万大洋,自己剩下一些修建一幢花园式别墅,准备好慢慢养老。

“就这样吧,问题不大!”

确实问题不大,若是拿在手里,总归能赚到钱。

陈光良也不是坑他们兄弟俩,只是单纯的利用他们来炒高愚园路的地皮。

说到底,愚园路地皮至少还有一倍多的涨幅,无需发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