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 226 决策(5k)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226 决策(5k)

作者:渔雪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明明在电话里沟通的时候很有底气啊……

明明见面聊天时也很有姿态啊……

明明才刚开始蜜月期啊……

俞兴对于葛智杰的表现只觉头皮发麻,孵化项目的打法核心是要“以快打慢”,要是这样搞下去,还有什么好打的?

他没有立即表示不满,而是细细思考应该怎么来处理这种事。

从之前的交流来看,葛智杰的技术能力是够的,公司需要的也就是这个,至于他疑似不太稳定的情绪……

俞兴左想右想,先是与招来的百度、网易两位程序员聊了又聊,又和百晓生的员工们印证理解,首先试图确认稳妥的技术路线,比如,相较于葛智杰提到的系统架构,微信似乎也可以使用分层架构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设计。

前者固然在理论上可以拥有更高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以及技术多样性等优点,但它……

“俞总,不是我不想支持葛智杰的想法,可是,我们开发这样的软件不应该考虑到与企鹅的竞争吗?我们应该没有那么多时间和资源来推技术吧?国内现在也就阿里在这方面有实践,这种姑且称之为微服务架构的理念是好的,但我不认为它真的适合我们。”

“这种开发难度很高的,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贸然尝试把一个大型系统拆分成多个微服务,开发和维护都是问题,我随便想想就感觉头疼了,跨服务的业务逻辑协调会很复杂,还得维护数据的一致性……”

之前与葛智杰发生分歧并争吵的谭睿泽给出颇为笃定的意见,他的主张就是采用分层架构与分布式相互结合。

俞兴没有急躁,询问这位来自网易的员工意见:“分层架构与分布式相结合,这也不是现在的唯一解吧?”

“是的,但相较于葛智杰想做的,这已经克制很多了。”谭睿泽侃侃而谈,“俞总,选择什么样的系统架构,咱们得根据软件的特性来,像微信这种软件,一旦成功,它的功能不会少,用户规模也不会小,数据量大,对于实时性的要求也高。”

“我们从一开始就把系统功能划分出来,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等等,这样结构清晰,也比较容易维护和扩展,不同层次还可以用不同团队来开发和维护。”

“我不知道微信这样的软件能不能取得市场上的成功,但我认为,还是得考虑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吧,分布式架构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

“这要说起来又得长篇大论,俞总,我今天晚上把这些全部整理成一份报告,明天给你。”

“总而言之,我认为,葛智杰的想法太超前了,市面上其它的架构,单体的容易开发和部署,但是,微信功能一多,代码复杂度就得急剧上升,后期修改功能有可能影响系统的稳定性,还不容易满足高并发场景下的需求。”

“如果用主从架构,它的数据同步可能出现延迟,这不利于微信的实时性聊天,而要是做简单的分层架构吧,它没有分布式的支持,一旦需要处理高并发和大规模用户数据,恐怕很快就会出现性能瓶颈。”

俞兴消化这些信息,思索之后问道:“照你这么说,要是只做分层架构,按现在的常规情况,多大规模的用户体量会碰见性能瓶颈?”

“这和业务逻辑复不复杂有关,唔……”谭睿泽在心里琢磨了一会,说道,“模糊点来看,可能30-50万就容易碰见瓶颈了,即时通讯的需求就是这样,系统就是得具有短时间里同时处理大量请求的能力。”

他认真的说道:“不然,两款产品,QQ用着不卡,咱们的用着卡,这还怎么竞争呢?”

俞兴听着谭睿泽的这话,被激活了一些模糊的记忆,当年的米聊是不是也碰见过这样的问题?

它比微信更早上线了语音功能,也因此很吸粉,但经常宕机而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这种产品的体验肯定十分重要,而企鹅把QQ做到国内第一,它处理这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就无出其右了。

自家现在做竞品,需要把用户规模做到多大程序才能完成最起码的狙击效果……俞兴期望的这个数字最终是千万级的,也就是,卖它的时候至少拥有1000万用户。

这样既能卖上价,也才能真正对企鹅产生冲击。

当然,千万打底,越多越好。

俞兴踌躇好一会,问道:“我这么听下来……这样做开发需要多大的团队?”

“俞总,我给你算算哈,做整体机构的设计和技术选型,这得三到五个人吧,前端面向安卓、iOS和塞班,每个平台需要五到八个人,后端负责实现微信的业务逻辑,这里得做分布式系统的开发和数据管理,不知道十五个人能不能打住,哦对,还有移动端的适配和优化,感觉要五个人,另外做功能、性能、兼容等方面的测试……”谭睿泽掰着手指,细细计算。

俞兴忍不住打断道:“你详细的都写在晚上的报告里,总体规模多少人左右?”

谭睿泽心里默算,很快给出答案:“80到120个人吧。”

俞兴皱起眉头,之前考虑原本张小龙团队的开发背景,团队预期是在20人左右,其中的核心团队是葛智杰的五个人,现在这么算起来,规模膨胀的太迅速了。

但他转念一想,这应该是对的。

产品开发不难,难的是背后对产品的支撑。

张小龙他们这方面碰到的只会是小问题,企鹅只要确认后就能迅速给予支持,而己方想要从零开始就需要做这方面的技术规划,不过,公司刚成立,员工数量就要追上做了一年半的百晓生了。

谭睿泽见俞总在考虑,补充了一句:“企鹅的系统架构也是类似的,而且,它的用户规模更大,采用了更多的架构设计,既然产品要对标企鹅,这方面是应当向它学习的。”

俞兴很难不赞同。

他沉吟一会之后说道:“那明天上午你把报告给我,我们争取两天之内确定下来方向和预算。”

谭睿泽很意外,他说这些确实是自己认真思考后的想法,也算对得起自己的待遇,但是,并没有奢望到得到这么直接的回应。

领导应该什么样?

这不折个中?

尽管俞总没有立即答应,但他的态度已经挺明确了。

谭睿泽既惊讶,又振奋。

“葛智杰的想法,我现在也能理解,你的想法也是,但我们需要在巨头竞争的压力下寻找一条最合适的现实之路。”俞兴表达自己的立场,“既然要做,我们就做我们能力范围之内最好的事情,然后再看它会怎么样。”

能力范围之内最好!

俞兴没有太多的犹豫,他已经比较倾向于谭睿泽的想法,因为……

好吧,企鹅这种核心业务是即时通讯产品的系统架构很具有说服力。

不管用户数量还是产品功能又或者系统稳定性,巨头自然有巨头的技术功底,而考虑到一款新兴应用不是真要究极对标QQ那种数亿用户的大魔王,提前筹备的效果或许能够支撑这种前期竞争。

俞兴自己的心里有一本账,即便按照谭睿泽的估算上限,120个人在1年之内的薪资支出不会超过1500万,而万。

只要微信公司能做出来一些希望,中间融资是能支持必要投入的。

产出大于投入,这就是一笔赚钱的账。

更何况,还有过山峰的伺机而动。

这天晚上在初步有了倾向之后,俞兴整理了与谭睿泽谈话的录音,用里面的主要技术部分来寻求百晓生程序员们的意见。

毋庸置疑,百晓生的程序员们与大代价请来的谭睿泽、葛智杰存在很大差距,但他们也能给予侧面的佐证。

最终,俞兴得到了一种感觉。

葛智杰是激进派,谭睿泽是没那么激进的激进派。

次日上午,八点半,俞兴把葛智杰请来了自己的办公室,尝试尽量解决他的一部分思想压力,上来就先抛出了三个问题。

“葛总,你觉得我们刚刚成立不到一个月的微信公司是大厂吗?”

“葛总,你觉得我们的技术实力可以比肩探索技术前沿的阿里吗?”

“葛总,你觉得公司的资金能够支撑这些吗?”

葛智杰沉默不语,脸色开始有点不好看。

半晌之后,他给了自己的想法:“这是奠定与企鹅产品竞争的框架基础,可能确实需要一些探索,但我这两天有在尝试与阿里的人交流,也许可以挖来几位,他们有这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葛总,我们预留不了那么多探索的时间,我们需要在尽可能的时间里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俞兴指出问题,“我们当前的主要矛盾就是要趁着企鹅还没有在移动端发力而抢跑一段时间,这段抢跑的时间越长,我们越有成功的希望。”

“如果能成功,那再反过来做探索也不迟,就拿你说的阿里,它不也是这两年才开始探索,它为什么不成立的时候搞这些?”

“这都是一样的道理,咱不能痴迷于技术前沿的魔力。”

葛智杰被这样批评了几句,有些抹不开脸,不稳定的情绪又开始蠢蠢欲动。

“葛总,你别请辞。”俞兴察觉到那么一丝苗头,先制止,后谈经验,真诚的说道,“葛总,你也知道我是学医出身,我们有个概念叫做‘循证医学’,说是要把医生的个人经验与当前的最佳研究结合,再考虑患者的意愿,制定出最适合的方案。”

“论经验,那就得看你们这些人的经验,论最佳研究,国内不应该看阿里,而是应该看本身在做即时通讯的企鹅……”

俞兴这么一说便把谭睿泽连夜写出来的报告递了过去,上面阐述了企鹅的系统架构设计,又比较了各种架构的优缺点,以及微信公司当前的状况。

不得不说,谭睿泽这样一篇洋洋洒洒的论述都要打破他对程序员的印象了。

“俞总,你认为他更正确,是么?”葛智杰看完之后给了这样一句。

“微信公司需要一个更适合当前阶段的方向,至于他的建议是不是更正确,我希望葛总能和他仔细交流之后再给我一个答案。”俞兴说到这里,继续刚才没说的第三个因素,“公司如何发展,还要论意愿,葛总,你们要充分考虑到我投入的意愿,这样才能让我们走在最快的路上。”

葛智杰看着面前的俞总,表情还是不太好看。

俞兴这时候没像前面几天那样劝解,而是说道:“葛总,公司这种刚开始的阶段就是要‘能者上’,谭睿泽从今天就是咱们的技术副总监了。”

“我觉得我不适……”葛智杰的情绪一个波动之下又想请辞了。

俞兴直接打断道:“葛总,公司在招人,百晓生的招聘团队也在帮忙招人,但有人反馈说,百度出来的技术都不太行,建议我从网易、华为、阿里等公司招。”

葛智杰不屑的笑了一声,觉得可能真有这样的话,但更可能是俞总的激将法。

“你辞辞辞,你总得证明点什么再辞吧?哪怕把我前面两千万的预算花完呢?”俞兴微微摇头,也展示了一些不屑,“这样看起来,谭睿泽最起码还敢花钱,还敢问我要预算。”

俞兴仿佛找到了第二个进入蜜月期的人。

他看到葛智杰不说话,继续说道:“葛总,咱们之前是白纸黑字签了合同的,但如果你真的很畏惧企鹅,我也理解,你考虑清楚,想走就走,那就让谭睿泽当这个技术总监,我看他自己也觉得并不比你逊色。”

葛智杰放下报告,瞥了两眼俞总:“行了,俞总,你有胆子掏钱,别人没理由不敢花,压力是压力,谁来面对企鹅都有压力,我仍然认为微服务会是更好的更长远的选择,但你既然这样说,那就这样来吧。”

俞兴“嗯”了一声。

“我去找谭睿泽。”葛智杰走了一步,又说了句,“我去通知他来当这个技术副总监。”

俞兴答了一个字:“好。”

总裁办里重新安静。

俞兴拿起报告,又忍不住皱眉,实在不太能理解葛智杰的这种情绪,要是现在重新选,他真觉得谭睿泽似乎更适合。

但转念一想……

谭睿泽不会也有别的毛病吧?

搞技术的总还是要回归到技术层面说话,这些能很快用时间验证。

俞兴把秘书喊进来,让他去楼下,准备协调微信公司的招人事宜,正好从百晓生下订单,可以多快好省的来物色人选。

临近中午,俞兴还在琢磨微信的开发工作,电话里出现一个几乎没联系过的号码,来自酷6网的李善友。

“喂,俞总,给你拜个晚年啊。”李善友笑着寒暄。

《非你莫属》刚开始录制的时候,俞兴和李善友的位置是挨着的,彼此交流还算正常,但关系也没多亲近。

所以,俞兴对于他忽然打电话过来有些纳闷,寒暄几句之后才知道来意。

“我看刚播出的节目,俞总还念叨我呢。”李善友的笑声淡了一些,“俞总的消息就是灵通啊。”

俞兴有点惊讶,很坦诚的说道:“李总,我不知道你什么意思,我纯粹是很久没去录节目,所以,没怎么看到熟悉的人才有点感慨。”

电话另一端的李善友有点怀疑这样的说辞,但思考几秒后选择相信,又叹道:“俞总,我要从酷6网离开了,我还以为你已经拿到了消息,然后才那样提到我。”

俞兴哭笑不得:“这个真没有。”

“你不是百晓生吗?”李善友说道。

俞兴答道:“倒也没那么百……”

李善友沉默一会,说道:“俞总,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本来以为你挖到了我们公司内部的矛盾,唉,既然没有,但我也打电话了,还是说一句,要是哪天爆出我离开酷6的新闻,希望百晓生不要大肆宣扬,也不要描绘我和盛大的矛盾。”

酷6网在2009年被盛大收购,随即被注入纳斯达克上市的华友世纪,实现实现曲线上市。

俞兴听到是这样的请求,只能遗憾的回应道:“李总,你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吗?”

李善友:“……”

好像有些所托非人!

他只能说道:“那还请你们不要颠倒黑白,不要歪曲事实。”

俞兴承诺道:“这是一定的,当然了,如果这件事不可挽回,我认为,李总你自己在论坛发个帖子,效果会更好,你觉得呢?”

李善友沉吟片刻,倒觉得这话挺对,也就应道:“那好,等我正式辞职再出声,免得被无端猜测。”

俞兴这时候问道:“连你都离职,那盛大后续有裁员计划吗?”

李善友头皮有点麻:“我很可能决定不了这个了。”

俞兴也就不再多问,只给予祝福:“李总,离开酷6未必是坏事,希望你今年会开启新的旅程。”

李善友感谢了祝福,结束通话后拿着手机,愣了一会才发现完全没达到目的,反而变成自己要到百晓生上发帖……

他摇了摇头,只有无奈和叹息。

另一端的俞兴略微琢磨了来电,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但仍旧嘱咐了秘书。

“关注下酷6网的情况,近期好像有变动。”

大事不放过,小事不错过。

微信要展开,百晓生也还得继续发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