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玄幻 > 圣女来时不纳粮 > 第七百零一章 《千河谷的苍蝇会采蜜》

湛蓝色的天空和深蓝色的海面间囤积着乳白的云山,海鸥盘旋在云山之上,降落在桅杆之间,发出呜哇呜哇地鸣叫。

带着鱼腥味的海风吹过海岸嶙峋的石块,卷过爬满了藤壶的船身,来往的行人纷纷捂住了头顶的毡帽,朝着一望无垠的海面上张望。

只可惜在水坝城港口,市民们并不能看到水天一线的美景,能看到的,只有无数长帆组成的密林在缓缓移动。

这也是水坝城帆船之都名号的由来,坐落于风车地瑙安河河口的水坝城有着极其优秀的深水港,可以停靠大小帆船两千余艘,每日来往客商七八千人。

此刻,起码有近千艘大小商船排着队等待在海岸边,搬运工们在冬日穿着夏日的背心,喊着号子将木箱一个个抬下。

大白天穿着覆面黑袍的吸血鬼或血奴,昂着脑袋戴着假耳朵的艾尔人,醉醺醺睡在屋檐下的矮人,甚至还能看到半人马黑帮盘踞在街口。

商人们运来西边血肉王庭的谷物、丝绸、茶叶与贵金属,运走了河上屿的呢绒、黎明岛的葡萄酒、风车地的高档家具与工艺品、鳕鱼堡的鎏金器、鲜花丘的骨瓷与白砂地的琉璃。

正是因为这个特性,水坝城如今已是莱亚王国进行海外贸易的中心。

莱亚王室每年都能从风车地吸血至少20万金镑,是王室重要的财源,但相比于风车地整体的财富,这个数字甚至有点少。

因为虽然风车地名义上归莱亚所有,但莱亚人的手几乎伸不进去。

在风车地之战后,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先王不得不将风车地交给帝国议会托管,以求从风车地的银行家族和寡头获得足够的贷款。

如果说风车地之战中,法兰人是输了面子,莱亚人是输了里子,那么风车地人就是双赢——双倍赢麻了。

法兰人没有获得百年战争期间被莱亚人非法侵占的领土,莱亚人虽然保住了唯一的良港出海口,但却失去了对风车地的控制权。

在奇异的政治博弈间,风车地就这么莫名其妙获得了千河谷人抛头颅洒热血才得到的自主权。

在五六十年之内,风车地的城镇数量从原先的一百来个暴增到了近三百个,全帝国的商人、市民和工匠都在朝风车地移民。

正是因为这样繁荣的商业文化,诞生了大量的市民阶层,在内陆因为过于昂贵而无法运营的茶餐厅在风车地比比皆是。

和农夫与工匠们不同,商人和市民们获得收入以信息差为生,所以他们需要一个能够交流信息的地方。

在海牙街街角的一座茶餐厅内,在这个大上午需要劳作的时间,便能看到成群的市民与学者们,翘着脚坐在茶餐厅内闲聊辩论。

这间茶餐厅不算大,砖石结构上覆盖了一层红漆的木板,靠墙一端则是一个曲尺状的柜台。

与这时候的其他酒馆餐厅不同,墙面上既没有安装神龛也没有放置兽皮与鹿头,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笔触精美的肖像画和风景画。

坐在一幅海岛风景画之下,已然从河上屿国王大学毕业的露菲尔带着水晶眼镜,正在整理手中的稿件。

“……朋友前不久到千河谷购买染料,回来告诉我说,在千河谷他算开眼界了,千河谷的苍蝇,会采蜜!……”

“……圣父制造出苍蝇并非让他们生来逐臭,而是肮脏糟糕的环境造成的。千河谷的市民不仅洁身自好,还会主动清扫地面的垃圾与脏污……”

“……从城镇到乡村,从山谷到河畔,入目所及都是鲜艳的花朵和地毯一样的茵茵绿草……”

“……在如此干净的环境下,为了能够生存,苍蝇自然而然便开始了改变,不再追逐屎尿,而是像蜜蜂一样,为庄稼和花草授粉……”

露菲尔摘下了眼镜,揉了揉发酸的脖子,从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海中抬起头。

拿起桌子上的凉红茶,抿了一口,她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经过半年的锻炼,这批水坝城报社的编辑和记者们总算是勉强上道,能写出还算不错的文章报道了。

坐在茶餐厅的角落,露菲尔放眼望去,整个茶餐厅内差不多一半的人都在捧着一份《艺林》阅读,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原先偷懒的想法都会消失不少。

从年初《艺林》发行到今天,这份周刊甚至是半周刊的报纸已然风靡了风车地的大小城镇。

一开始的时候,风车地的众人还以为是拉金家的大小姐闲着没事干,搞出这么一个小册子来玩一玩。

小册子上除了刊登转载一些《真理报》的文章外,就是帝国内诸侯的各项新闻,和几位学者师兄的约稿以及刊登一些酸诗和小笑话。

前几期的《艺林》虽然发行频繁,但一直不温不火,反倒是那些“教会笑话”为它争取来一批期期必买的拥趸。

最后为了清库存腾地方,露菲尔不得不将这些《艺林》白送。

她的大哥佛拉芒坐船坐了五天到了水坝城,和露菲尔说了一句“快出下一期吧,家里厕所又没纸了。”便坐船离开。

露菲尔气得好几天都吃不下饭,硬生生饿瘦了四五斤,甚至都开始自我怀疑这个报社是不是办得太蠢?

但这个情况,却在黑蛇湾战争爆发后出现了巨大的转变。

由于黑蛇湾战争关乎相当重要的香料贸易,所以风车地的船主和市民们都对战争进程相当心焦。

而在诸多满天飞的流言中,《艺林》是对黑蛇湾战争报道最准确最及时的,这为它吸引了一批数量不少的读者。

毕竟《艺林》在千河谷有独家消息渠道——露菲尔的几个高级僧侣好友,包括弗采娃、阿尔芒、莱昂纳多等人。

同时,从这份《艺林》报纸与黑蛇湾战争,霍恩和圣联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

风车地的城镇中,学者们开始研究《千河谷自由宪章》,骑士们则是纷纷高价收购废弃圣铳和发条炮,而市民们最关注的却是香料价格。

这条逻辑链很简单:战争由农民叛军发起,所以必定带来破坏,破坏必然导致减产,香料和糖都要减产,那么提前囤积就能卖上高价。

于是大批市民开始疯狂囤积香料和黑糖,甚至有人借钱去囤积,那些银行家和商业贵族们高呼“香料秋季必涨价”推波助澜。

唯有《艺林》在报纸刊登了匿名报道,不仅准确地告知了战争情况和黑蛇湾现状,并呼吁众多市民不要囤积,圣联并不是那种愚昧的叛军。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九月份香料船如期驶入港口,市场上的香料不仅没少反而多了。

那些囤积香料的市民赔得裤子都没了。

反而是那些购买了《艺林》的市民们什么事都没有,甚至还有人靠着做空赚了一笔。

经此一役,《艺林》名声大噪,那些拿来垫桌脚的小册子再次登上桌面,成为了市民们的必读物。

这一读不得了,新奇的口语化文章,有趣的教会笑话,激动人心的千河谷神学大辩论,先进的《千河谷宪章》和城建……

在这个谣言流言和不靠谱消息满天飞的时代,《艺林》学习自《真理报》的先进理念,顿时让其变成了时下最准确、时效性最强的消息来源。

著名大学者大法官奎瓦林更是亲自点评这份报纸“理性、中立、客观”,当然奎瓦林大师点评这份报纸是偶然间看到的,和某主编是他的学生没有任何关系。

那几天《艺林》都卖疯了,每天都在加印,印一批卖一批,露菲尔甚至都把前期亏空给平了。

随着《艺林》的风靡,学者们更是发现《艺林》上发一篇文章效果比街头演讲十次都好,某些艺术点评家在报纸上一句话就能让一位新画家作品卖脱销。

商人们惊奇地发现,《艺林》上搜集和分析出来的信息比他们重金购买的都优质,更别提打广告的商家和船主带来的收益了。

原先在老家百般催婚的父亲更是给露菲尔亲笔写了一封信,简单来说,就是“你做得对,极对!”

《艺林》可不是简简单单一份报纸一样简单,其背后还隐藏着舆论喉舌的潜力,这才是拉金家族看中的。

只不过她现在同样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大量仿冒报纸的出现。

毕竟印刷报纸又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却可以牢牢控制舆论风向,自然被大量市民和商业贵族盯上。

这些小报虽然不如《艺林》,但却胜在便宜和敢于胡编乱造。

由于《艺林》发表了太多“千河谷神话”,导致他们一直在攻讦露菲尔是千河谷间谍。

外加一些风车地本地城市寡头的针对,就连露菲尔是拉金家族的大小姐都有些左支右绌。

她刚刚整理完一个关于黑蛇湾战争的特稿,正准备稍作休息时,茶餐厅的门突然被推开。

就在露菲尔继续审稿的时候,一个穿着简朴但神色急促的年轻学生走了进来,他扫视四周,见到露菲尔后,便迅速走来。

“露菲尔小姐……”那报社雇员压低了声音,“是新一期的《真理报》和圣联那边派来的使者。”

露菲尔的眉头微微一皱,她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稿件递给这雇员:“好,我明白了。”

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衣襟,走出了茶餐厅,穿过拥挤的木质楼梯,她来到了茶餐厅对面报社二楼的会议室。

门外站着一名身着深色衣袍的男子,手腕藏在斗篷里,一双倒三角眼眨都不眨地瞪视着周围。

露菲尔礼貌地向他点了点头,推开了门。

“阿尔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