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无限之邪正 > 第36章 凯班新的青春修行

无限之邪正 第36章 凯班新的青春修行

作者:书之贤者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12 21:52: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日,凯班在焕然一新的八号训练场开始新一天的修行。

“从今天起,开始新的青春修行!”迈特凯说着,摆出了一个金刚站桩的姿势,明显是在修炼《铁布衫奇功》。

【《铁布衫奇功》(5星):也称《铁骨奇功》,当世奇功绝艺级横练外功,由《大乘铁布衫》升华而来。共十八层六境界,一到三层为铜皮铁骨,四到六层为寒光照铁衣,七到九层为铁铠战甲,十到十二层为钢筋铁骨,十三到十五层为金筋钢骨,十六到十八层为铁武银躯。】

李水木的心灵修为达到7星后,《大乘铁布衫》便圆满了,但是却没能像之前别的武学一样自动升星为更高等的武学。李水木猜测是自己在外功方面的积累不够,也没有着急,之后几日大量研读各种外功、炼体功法,如《金钟罩》、《铁身功》、《十三太保横练身》、《铜像功》、《金刚不坏神功》、《枯木禅功》、《龙象般若功》等,增加自己在外功见识上的底蕴。

果然,等到其《野球拳》罡劲境界稳固后,内家拳内练功夫行至易髓,《大乘铁布衫》自动升星为《铁布衫奇功》,在原本练内脏境界之上多了一重洗髓。

内家拳功夫,拳劲有明暗化的划分,境界上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三步层层递进,内练方面也有易筋、易骨和易髓三层次。

此前,李水木修行的《大乘铁布衫》在炼体方面仅止步于练内脏,他知道再往上应该就是洗练骨髓,强大骨髓的造血功能,为再下一步的“换血”打基础,但他并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洗髓的修炼。直到他内家拳练至化劲上层功夫的罡劲,内练方面自然而然突破到易髓,他才豁然开朗,明了如何修炼洗髓,《大乘铁布衫》也顺势升华为《铁布衫奇功》。

有时候,李水木也在佩服自己的眼光独到,选修的三门功夫,内功《吐纳法》,内家拳《野球拳》,外功《大乘铁布衫》皆有相互促进的功效。

刚开始的时候,他是借着本世界的身体强健,外功修为提升飞快。而外功反过来也更进一步加强体魄,同时加快内功和内家拳的修炼速度。

而后内功练到一定地步,借着内功独到的养练身体之功效,反过来促进外功和内家拳的修炼。同时,凭借着修炼内家拳,精细操纵肉身、内劲的控制力,加强对内家真气和外家真气的掌控力。

再然后突破到先天境界,内功和外功皆已修炼到极高深的地步,修行进度慢慢减缓。这时候,凭借着高强的心神修为,后期修行越发注重精神素养的内家拳修炼进度反而后来居上,先一步突破到更高一层,又反过来对内功和外功的修行提升有了促进作用。

这不,继外功《大乘铁布衫》升华为《铁布衫奇功》后,内功《仙授胎息功》也修炼到圆满,升华出《先天炁功》!

【《先天炁功》(5星):当世绝顶内功,属道家吐纳之法。此功衍化自“纯阳真人”吕洞宾传下的人元功法,蕴含纯阳真意,旨练炁长生,练就人元大丹。

道家修性炼命之术,首先讲究祛病健体,其次注重延年益寿,最后追求长生久视。盖道家功法,遵循“道法自然”,依法行持,不可能出现任何偏差,且与他家气功都可相通。】

这是李水木观重阳真人的《先天功》有感,进而领悟出来的。而重阳真人乃是纯阳真人隔代传人,因而这门功法得纯阳真意甚多。

中华道家认为,后天修行,修出来的是“气”,而先天修行,却是修炼“炁”,一后天一先天,不可同位而语。

中华道家修炼,重视“炁”对人体的作用。认为“炁聚则生,炁亡则死。”天地万物无不需炁以生之。东晋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炁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炁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中华道家吐纳,就是一种行炁之法,至简至易,常年坚持,自可终身受益。

中华道家认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胎儿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道太和之炁。那时并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熟,裂脑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闻,变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气粗而浮,呼长而吸短。从此太空太和之系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燕,谓之先天元炁,“动而愈出”(老子语),反失于太空。久而久之,先天气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盖人生禀天地之数有限,要知保气即保生也。故常人欲求长生之术,亦应求延年之法。中华道家修炼,就是要返本还源,回到婴儿先天状态,以增益寿算。吐纳之法,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之气,气足则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层修炼。丹经谓“欲点长明灯,须用添油法”是也。

《先天炁功》修的便是“添油法”,己心体天心,以呼吸吐纳之术,与天地呼吸共鸣,吞吐冥冥虚空中的炁,补填己身,己身无有损耗,自得长生。

只是有趣的是,自《吐纳法》而来,这一路升华出的内功尽是道家之属,而从《太上玉轴六字气诀》、《胎息法》皆含人教太上真法,到《仙授胎息功》、《先天炁功》更是纯阳真人嫡传法门衍化,李水木完全可以自称为是人教弟子,纯阳嫡传了。

有点扯远了,再说迈特凯。

自昨日李水木用以心印心的法门传他内家拳《野球拳》和外功《铁布衫奇功》,凯用了一晚上深深领悟两门功法的奥妙,越发感觉李水木体术境界之高深,对其也越发的敬佩,对于成为其弟子,深感为荣。

隔天,他便开始了两门功法的修行。

凭他的体术造诣,内家拳的明劲于他基本没什难度,无论明刚、明柔都是一蹴而就,进而直通暗劲。暗劲中,暗刚对他来说难度也不大,熟悉熟悉就完全明了了,唯独暗柔稍稍难了些,需要再精修几天才能通透。

《野球拳》的进度慢了下来,迈特凯就专修《铁布衫奇功》。

而凭他那足有五星级的肉身,《铁布衫奇功》上的进境也相当喜人,比李水木当初开始修行时的进步速度还快,几乎一晚上就修炼到了鉄铠战甲,也就是锻膜的阶段!却是迈特凯此前没有修行过这么精细的修行功法,在锻膜上需停一停,多修炼一段时间,不然应该可以直入淬骨境界的。

而迈特凯真是一位好老师,他把李洛克、日向宁次、天天都视为弟子,丝毫没有藏私,两门功法也都传了下去。

只是三人都还是少年,筋骨未稳固成型,迈特凯谨记内家拳与外功的禁忌,少年16岁前不能过度修炼,免得筋骨长歪,因而传给三人的都很浅显,《野球拳》传了暗劲的修行方法,《铁布衫奇功》也只传了前六层。

民国时的形意大师郭云深曾说过,练拳有明劲,暗劲和化劲之分。这让很多人认为练拳一定是从明劲开始,李水木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内家拳修为精深后,才明白这说法对,也不对。

说对,是因为这个明不仅仅指的刚劲,还指的明白的意思,你要先明白劲,然后才能练劲。

明劲的另一种具体表现是刚劲,暗劲则是柔劲,练劲并非一定要从刚劲开始练起。

形意大师尚云祥曾说过:“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

太极之所以需要练的久是因为它是先从柔劲开始练,而形意直接从刚劲开始,刚劲打人全身上下都是劲力,一打就伤一碰就死,而柔劲则是外表不显露,与人交手,突然在暗中发劲,叫人防不胜防。

刚劲好练,柔劲难练,这也是很多人认为柔劲比刚劲更强的缘故,但是真正落在打斗上却都是一等一的手段,形意宗师尚云祥打人只用刚劲,天下没有几人可以匹敌,八卦宗师程廷华则是先用柔劲,同样无人可敌。

所以说劲力没有高下,因地制宜,如何应用均看你面对的局势和对手,这一点精擅形意,八卦,太极的孙禄堂就是最好的例证。

孙禄堂年轻时,郭云深带他到形意起源之地山西搭手切磋,那个时候孙禄堂年轻气盛,打人过招一身刚劲无可匹敌,之后得宋世荣传授宋氏形意的精益,沉心静气,便开始以柔劲来应敌,及至后来学了八卦掌和太极的用劲,便刚柔并济,打出了一个天下第一手的美誉。

因而说,刚劲属于皮肉、筋骨发力,在筋骨未成型之前不可过多修习。柔劲为经脉、脏腑发力,在岁数还小的时候也可修习,早早明会劲力之妙。待16岁之后,身骨成型,再转修刚劲,自可进步神速。

事实上,武林中那些武艺世家都是这么培养后人的,尤其是那些内家拳师是女子的,女子天生体弱,筋骨不比男儿刚强,一般开始修行都是从柔劲入手,待练拳练得气息悠长、劲力充足再转修刚劲,拳法柔中生刚。

又扯远了。

暗劲功夫,三小都选择练了。不过宁次和天天有更适合的“查克拉护盾”可以修炼,没有选择修行《铁布衫奇功》,惟有小李将两门功法都修习了。

说真的,小李碰上了李水木这个叔叔,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幸运的是,他不必再带着沉重的负重过活,因为迈特凯对李水木的体术境界已是心服口服,自然把他的规劝丰为“金科玉律”,知晓李水木让小李不要再过度修炼速度,便让小李去了身上的负重,转而多多修行桩法,练息练力,提升自身体质。

不幸的是,小李此前一直修行的“速度流”体术,早已习惯了身上带着负重的生活,去了负重之后竟一时不习惯了,走路都发飘,稍稍走快点身子就不知道飘哪里去了。

这也是李水木不看好负重修炼法的原因,虽然开始时候提升实力明显,但是后期作用就会越来越小,而且影响自己对身体的控制。好在小李真是体术上的天才,修行一段时间慢慢掌控住自己的身体就好了。

而他的体术却是改了风格,整个人都慢悠悠的,出拳比宁次的柔拳还慢。但要是因此小看他的话,绝对会败得很惨,因为出拳慢反而汇聚了他的力量,他现在的每一拳打出的力量都比以前强十倍还多!

这路拳法,在李水木那里有个响亮的名字,是为——太极刚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