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大明战神朱祁镇 > 一百八十九章 谁给他们的勇气

南京六部的官员大多是在京师失势之后调往南京,一向与北京六部不对付,更是将南直隶当做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北边带着不小的防范之心。

倭乱突发,到今日,各地的军报传来,已经有一名御史,三个指挥,五个千户先后接连战死,两座县城失陷,各卫军马死伤两千余人,百姓死伤更是不计其数。

如今,南直隶各府都是如临大敌,每日天还未黑就早早闭门,城里都是逃难进来的百姓,到处都是一片人心惶惶的场景。

朝廷军马损失巨大,可倭寇……

这货子倭寇来路不同,与先前的倭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先前的倭寇虽也难缠,但各卫军马凭借着人数优势,倒也是平分秋色。

但如今这次,明眼人都看得出,每次接战,一面倒的局势。

各卫报上来都是大胜,杀敌无数,可一旦索要人头,却是含含糊糊,一个也都拿不出来……

再不然的话,交上来的人头只需一看,就知道到底是谁的人头。

大捷这里面多少水分,所有人都是心照不宣……

南京城里,最人着急上火的人,便是南京兵部尚书余洪和南京守备平江伯陈豫。

余洪作为南京兵部尚书,掌管江南四十九卫,近二十多万人马。

陈豫为南京守备勋臣,负责南京三大营军务一应事务。

如此一来,江南兵事上有任何风吹草动,这两位都是躲不过去的。

今日两人的会面,有着共同的一个目标,同时也都心怀鬼胎。

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如何尽可能快的平定此次的倭乱。

要知道,这次倭乱在军马围剿之下,不仅没被剿灭,还有着越来越大的趋势。

如此说来,岂不是南直隶军马无能,是他们两位无能?

浙江那边已经报到了京师,南直隶这边也已经上报了。

对了,还有皇城里的那个太监,他恐怕也早就给皇帝报上去了。

瞒是不可能的,现在要做的,就是在京师插手之前将此事处理干净。

余洪知道,别看江南卫所二十万人马,可承平已久,全都已经不堪大用。

让这帮子军户去打穷凶极恶的倭寇,能赢才见鬼了。

余洪鉴于这种局势,便将主意打到了南直隶尚且还有战力的三大营身上。

南京京营尚有十万之众,倭寇虽不清楚人数,但绝不可能过千。

余洪打算让南京京营调出三千人马,再有卫所军一同围剿,定能让这些倭寇有来无回。

其实南直隶倒是有支真正的百战强军,孝陵卫。

孝陵卫是作为保护“孝陵”的部队,恐怕是江南唯一满员,兵精甲足的卫所,麾下一卫有5600名官兵,一卫中有5个所,每一个所中有1120人。

而且这些官兵都是经过长期训练而挑选出来的,在这其中其中又挑选了500名精兵。

精兵的选择标准:能骑马扬鞭,飞速奔驰,还要骑马跨过一道壕,越过一堵墙,并在马上开弓射箭,三箭中两箭者才为合格。

这些精兵每五年进行调整考核一次,都是淮西人士,在江南首屈一指。

南直隶可没有疯子敢短了他们的东西,亏待谁也不敢亏待他们。

只是这支军马太过特殊,谁也没有胆子敢把这主意打到他们头上去。

况且,自己这个兵部尚书和陈豫的南京守备勋臣恐怕也指挥不动。

于是余洪只能退而求其次,来找南京京营。

然而想要南京京营,陈豫这一关是一定躲不过去的。

陈豫心中冷笑,好一个老匹夫,打的一手好算盘。

自己是守备不假,可无诏令私自调动京营大军,这等弄权所为,纯纯找死不成。

若是为此有人借机参奏一笔,自己可就全玩完了。

余洪早就预料到了陈豫顾及一般,再三保证,这只不过是个便宜之法,他这就上书陛下,请调南京京营的诏令。

余洪还说,若是陛下真的追责下来,他愿与六部官员,江南军民一并上书澄清,定保平江伯无事。

话里话外,还透露着只要陈豫肯出兵,江南自然会投桃报李。

最后余洪还玩起一手的道德绑架,愿伯爷为江南百万军民三思,救民于水火之中。

余洪背后的人在江南有多大的能量,陈豫是知道的。

朝廷半数官员出自江南,每年科举一甲二甲的进士们里十之六七也都是江南人士。

这些人在江南各地也都是首屈一指的大族,各种攀附关系,结成姻亲,根深蒂固之下,无论是在朝在野,都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能够得到这样一股力量相助,或许自己这个伯爵再上一层……不是不可能。

正所谓高风险高收益,利益丰厚的背后也是巨大的风险。

若是自家真的调兵,京师的陛下会怎么想……

听北边的信,皇帝已经狠狠整顿了一次五军都督府,对京营下了狠手。

也就是南京京营天高皇帝远,一时还顾不上插手。

陈豫一时间拿捏不准,只能是搪塞几句。

可论谁都没有想到,接下来的事情出乎了所有人都预料。

这一支倭寇长驱直入,从浙江登陆之后,一路杀到安徽,如今,居然掉头直往南京扑去。

南京,大明的留都。

足利小五郎将自己疯狂的想法开始操作起来。

是谁给他的勇气?

是明军。

倭寇字击溃瑞安千户所之后,信心大增,他们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在上虞杀死一名御史,随后从杭州附近逃窜到淳安。

倭寇在从杭州到淳安县的过程中,与数支数倍于己的明军交手,无一败绩。

不过接连交战之下,总归也是损失了一百多人。

可是仅剩三百余人的倭寇,士气似乎并未受到影响。

反而是明朝方面,被倭寇吓得够呛。因为浙兵防守松懈,倭寇大摇大摆地离开了浙江,来到徽州府。而徽州府的五百多名守军,见到这支倭寇,竟然“悉奔溃”,望风而逃。

五百多人打不赢倭寇,那人数翻倍呢?

旌德县千余官兵抵御倭寇,南陵县七百多人防守,全都没挡住,两座县城接连失陷,倭寇却反客为主,在这两座县城里大肆劫掠,焚毁了不少房屋,足利小五郎带着他们,途经太平县,最终到达南京城郊的江宁。。

消息传来,南京震动,整个南直隶都疯了。

大明立国至今七十载,从未有谁能兵临南京城下。

更何况,还是一支倭寇。

传出去,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南京城墙,分为内城、外郭两圈。江宁虽在南京外郭城墙的范围之外,但离城门也不算远。眼见倭寇逼近,陈豫慌了手脚,与六部侍郎以上官员,魏国公等勋臣紧急碰面。

碰面之后,几人一番商议,最后决定,京营指挥朱襄、蒋升两人带领兵马,在城外的樱桃园阻击倭寇。

但谁都没有想到,这又是一次大败。

时值初夏,天气愈发炎热,明军原本打算以逸待劳,可是等了半天,倭寇不来,明军不耐暑热,竟然纷纷脱下铠甲,躲在树荫下饮酒乘凉。

就在明军防备松懈之时,倭寇突然冲出,打了明军一个措手不及,明军逃跑之际,反而摔进自己先前挖好的沟渠里,动弹不得,只能够坐以待毙,死伤无数。

这帮倭寇手拿武士刀追杀明军,“持刃大呼而前,其便旋如风”,刀法精湛,又狠又快。

指挥蒋升骑着马为倭寇所伤,其他明军自然更加抵挡不住。

此一役,明军战死了三百多人,连朱襄本人都被倭寇所杀,蒋升身负重伤,从马上摔了下来,侥幸捡回一条命。

蒋升带着溃兵逃回南京,举城骇然。

这场败仗将恐惧的气氛推到了顶点,一下子让全南京人心惶惶,南京城内的官员们迅速下令,紧闭城门,全城戒严,分工防守十三座主要城门,并让老百姓在城墙上轮流值守,严防倭寇攻城。

余洪甚至于私下里给了孝陵卫去了信,希望孝陵卫能够予以支援。

陈豫甚至亲自披甲登上城墙,用以激励士气。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一般情况下,攻城方只有在人数有明显优势时,才敢于大张旗鼓地攻城。

两日之后,一支倭寇大摇大摆的出现在了城外。

这几百人个倭寇面对坚固的南京城墙,却并没有退兵的意思。

后来上书所言,倭寇首领“衣红乘马”,打着明晃晃的黄色伞盖,纠集手下,冲击安德门。

南京城的守军一方面用火铳抵御倭寇,另一方面严密搜查奸细,还真抓到了一个。倭寇在城南的几座城门间转悠了几圈,发现无机可乘,终于决定退兵。

倭寇无功而返,但南京城内却依然处于恐慌之中,一直维持着戒严状态。

“虽贼退,尚不敢解严”。

待倭寇退去之后,劫后余生之余,所有人的心都无比沉重。

他们知道,接下来来自京师的问责,不会比这场突如其来的事变好过多少。

南京被围的消息传到京师事,朝中愕然。

几个倭寇,居然敢打南京,岂不是笑话?

但这个笑话,偏偏是南京快马送来的。

南京六部,南京守备勋臣,还有守备太监,送来的都是同一个笑话。

兵部,五军都督府,户部几乎在同一时刻来了人。

司礼监的太监行色匆匆赶来,说是陛下传诸位大人即刻进宫。

到金水桥的时候,金英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咱家见过各位大人。”

金英见到人赶忙迎上去。

“公公客气了,陛下现在………”

邝埜眼见金英再此,就知道不好。

金英摇摇头,“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陛下龙颜大怒,发了好一通的脾气,最后当场掀了桌子。

不是咱家多嘴,南京的事,实在是太过了。”

谁说不是呢?

如今上上下下,谁不骂南京那帮子酒囊饭袋。

倭寇能有多少人?江南又有多少兵?

结果呢,打的这是什么鬼样子,丢他先人。

暖阁。

“陛下,诸位大人到了。”

“传。”

几人进殿之后行礼:“臣等见过陛下。”

“免礼。”

朱祁镇脸色铁青,生硬开口。

众人心中有了底,看来陛下这气还没消,正在气头上。

“今日急着召见诸位,事情是什么,恐怕诸位卿家心里都知道了。

朕第一眼看的时候,朕都不敢相信,朕一连看了三遍,三遍啊。

几个倭寇,居然在江南一路畅通无阻,杀我军民,最后居然,居然敢打南京。

这是在干什么?这是在打朕的脸,再打朝廷的脸,奇耻大辱啊。

你们谁能给朕一个解释,给朕一个解释,为什么会是这样,会是这样。

江南有钱有人,怎么就打成这个样子。

看看,都看看,一路过来,死伤军卒四千余人,百姓不计其数,不计其数。

谁能告诉朕为什么,为什么啊?”

朱祁镇说着说着,火气又大了起来。

玛德那帮狗东西,怪不得多铎南下的时候,南京几十万人马不战而降。

连小日本子都打不过,还打女真人,做梦呢。

“陛下息怒”,邝埜硬着头皮说道:“江南承平已久,武备废弛,此事责在兵部,兵部不可推卸,还请陛下推卸。”

说罢之后,邝埜拜下。

“是,此事五军都督府也难辞其咎,还请陛下降罪。”

张辅也赶忙跪下请罪。

眼见两位老臣跪下,朱祁镇有些于心不忍,“朕不是怪罪两位卿家,此事和两位卿家有什么关系。”

说罢,朱祁镇瞪了一眼一旁的金英:“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把两位老大人扶起来。”

“是”。

金英赶忙招呼一旁的几个太监,小心翼翼将地下两人扶起。

“这事情,怎么也都怪不到你们两人身上。

江南是什么地方?那是我大明的根,是万万不能出什么事情的。

为此,自北迁以来,朝廷给了南京极大的权力,几十万的人马,钱粮充足。

结果,失城丧军,一个个身居高位而无为,真是寒了朕的心。”

听到失城丧军四个字时,所有人内心大震。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