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唐侠 > 廿一章 香积古刹

唐侠 廿一章 香积古刹

作者:四更谈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李秉早起,脑海里不知怎么就响起这首诗来。王维的诗大多写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誉为诗佛。这首《过香积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诗佛为佛寺题了一首佛诗,不知道算不算是缘分。”李秉脑海里闪过这个念头,不觉笑了笑。

他原本是想叫日麦一起去香积寺的,谁知房里的管家说,日麦一早已经离开,留下纸条说是去长安见个故人,至晚则归,却也没明说是谁。

这就让李秉摸不到头脑了,日麦连长安都没有到过,哪里来的故人。不过他也习惯了日麦的神秘,随他去。

只是临出门时候,被蓷之逐叫住:

“近日天象奇特,太微垣被太阴鸷之气笼罩,光芒渐微,长安恐有大事发生,世子殿下,早些回来!”

李秉哦了一声,想到昨夜发生的事情,心里有些疑惑,这司天台的看家本事,好像也不完全是乱猜的。

非派不少人都去了沔州找韩临渊的下落,门庭有些冷落,入了主殿之后却瞧不见人,反是倒了偏院,才瞧着三五个人影,盈澜儿也在其中。

“薛副宗主,你们这是?”李秉看着铺了满院的书册,不由问道。

“是世子殿下啊。看今天太阳不错,就把藏书阁里的书晒晒。今年冬天阴冷,水气重。不少书册都受潮了。”他说完,瞟见盈澜儿抱着一筐书,连忙喊停:“澜儿!那一筐书都是两晋的原著,在日头地下晒一天就变成粉了,可不敢。”

盈澜儿已经铺开了几本书,又连忙收回筐里。

“那些书放入风室里面,吹一吹就好了。晚一点检查一下,如果书已经有损毁的话,就手抄一本留起来。”薛副宗主停下手里的活,笑吟吟对李秉道:“世子殿下来,有什么事情吗?”

薛副宗主年过古稀,是非派中唯一尚存的老一辈,他身体还算硬朗,说话缓慢,略有些伛偻。

长安非派自宗主之下,有两位副宗主,五位分堂堂主。魏副宗主果敢刚毅,又正直中年,最是精明强干。薛副宗主则不同,为人宅心仁厚,老成持重。

两人共事,相得益彰。即便非派宗主云游的这三年里,非派在二人的共同打理下,有条不紊,蒸蒸日上。

“我是来找澜儿姑娘的,去香积寺看看学文的伤势。”

薛副宗主还未说说话,盈澜儿又抱着一个更大的筐子从书堂出来,放在地上,猛呼出一口气:“我今天就不去了。香积寺在闭寺,我入寺不方便,你自己去吧,如果有什么需要,告诉我一声。”

说话间,她又蹲下,将书册翻好,一本一本的摊在木桌上:“宗里人手也不够,我晒完这些,还要帮忙抄书。”说完,她瞥了薛副宗主,对李秉使个眼色,意思是:这么重的几千本书,总不能指望薛副宗主抬来抬去的吧。

李秉略有些失望,却也只能点头答应,又问:“有什么关于临渊的消息吗?”

薛副宗主试着去捡落在地上的一本书,可刚弯腰,忽然站不起身,面目苦痛,李秉赶忙上前掺扶。

“哎呀,果然还是老了。”他揉揉腰:“早上收到飞鸽传书,说有人在苏州见过少宗主。魏副宗主已经赶过去了。希望能有好消息!”

李秉点头:“人没伤着就好。”他只希望马学文的事情能尽快解决,自己也好抽身去苏州。

“那我自己去了。”既然帮不上忙,也该离开。他刚出院子,忽然又转身回来:

“对了。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韩叔父也没有回来吗?”

这个韩叔父自然指的是非派宗主,韩临渊的父亲。他和韩临渊结拜,以兄弟相称,该叫韩宗主一声叔父。

“派人去通知了,可是找不到人。三年前,宗主走的时候只说是去云游,没说地方,也无从找起。不过……少宗主遇害,融教重出江湖,这事不少门派都知道,只要宗主还在中原,一定能听到消息!”

离开长安非派,李秉去了魏泽的私宅。

“山海一榭”

李秉每次来,都不由的看一眼这浩气磅礴的牌匾,这是当年教李秉四兄弟写字的老师——“颜真卿”亲笔所题,单单这四个字就价值万金。

当年初次来时,还是钻狗洞进入的破败院子,现在已经被修葺成全长安最富丽堂皇的宅院之一。

他原本是想找魏泽同行,却也不能如愿。

魏泽本身筋骨不强,昨日又在花蟹居受了一场惊吓,不知道是劳累过度,还是被阴气伤着,人虽然没有大碍,可是今日身体发虚,只能在被窝养着。

一连三个朋友都有事情,走了一圈,结果还是只有自己一人。

他骑着白马,在朱雀大街上走过,仿佛眼前的长安和一年前的长安是两个世界。香积寺在长安城外南侧七八里路的“樊川”,襄王府在长安城东北角,路程不近。

樊川是西汉开国将军樊哙的食邑,也因此得名。荒废后被农人占据,逐渐变成僧侣云集之地,单单这里喊得出名号的寺[悠悠读书 ]庙就有二十多座。其中以“兴教寺、华严寺、兴国寺、牛头寺、云栖寺、禅经寺、洪福寺和香积寺”最为出名,并称“樊川八大寺”。

这里的大部分寺庙都很小,唯有香积寺占地极大。整个长安城内外所有寺庙,也只有皇家的西明寺能和其相较。

还未看见围墙,一个新修的三丈高的大理石五门牌坊映入眼帘,正中三个字“香积寺”便是王维的手笔。

不同于西明寺内外两院的简单划分,香积寺规模巨大,共分井字形九个院落:

首行正中是“十三间光辉殿”:供奉各路主佛的地方。最大的一尊释迦摩尼金像足有两丈高,纯铜铸造,漆以半厘厚的纯金镀层,香蜡烛光之下,熠熠生辉。

首行左侧是“经阁”:藏经阁是个二层小楼,远不如西明寺藏书丰富,但却另外有十座陀罗尼经幢,十分特别。

首行右侧是“百佛堂”:一个专门为信徒供奉长明灯和小佛像神龛的地方。

井字中心是“禅房”:供僧侣打坐练功的地方。正中一座两层青砖钟楼,攒尖顶,方形四穹顶,重檐三滴水,显得巍峨不凡。里面的一口青铜大钟,名为“梵天”。足有万斤重,声音厚重浑厚。钟楼,是所有净土宗寺庙最看重的地方。

禅房左右两个院落,分别是入门弟子和高阶僧侣的住所。

后边三院,右侧是“善堂”:是个给重病人看病的地方。说是看病,大多住的都是不久于人世的人,想在死前多听听大师的指点,受一些香火熏陶,最好能升入西天净土,即便不能,来世也可以投个好胎。

正中是“法事堂”:一共九大九小,十八间屋子。香积寺的净土法事大多都是在事主家里做,但有些不方便的事情,也会选在这里。

最左侧是一个陡峭的荒山,被修整的像梯田一般,一层一层的整齐的排列着数座舍利塔,鳞次栉比,都是香积寺历代大师的埋骨地。最上面的一座,是净土宗创始者“善导大师”的崇灵塔。

净土宗二祖,也是净土宗的实际创始者,善导大师圆寂后,其弟子怀恽于永隆二年(唐高宗)为其建崇灵塔祭奠安葬骨灰,后在善导塔周边发展出一座寺院,落成于神龙二年(唐中宗),至今也不到七十年而已。

香积寺最初占地很小,名声却大,一直未有扩建。

安史之乱时,郭子仪率官军在此和安禄山叛军作战,香积寺惨遭浩劫,寺庙基本被毁,大量文物遭毁损和遗失。不过李僙收复长安后,香积寺破而后立,经过一年又一年的扩建,才拥有今天的规模。

整个寺庙,透露这一种与其他寺庙全然不同的富丽堂皇。短短百年不到,一个小寺庙能发展至此,都要从净土宗的教义说起。

净土宗的核心教义便是对西天净土世界的崇拜,主张行善积阴德。教义简单明了,易于传播,比其他佛门流派发展的更快。

既然信了净土宗,死后一场法事是少不了的。香积寺起初也只是收几文香火钱贴补用度。

可后来唐朝国力日渐强盛,长安人口增长,香积寺的信徒也越来越多,最终的结果便是找净土宗做法事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死后要做法事,如果平日里做了亏心事,或者遇上什么难处,也要做场法事求个心安。

香积寺虽然尽量多的帮助信徒,依旧只收取几文辛苦钱。可法事太多,人手实在忙不开,有钱人家为了请到得到高僧来,往往愿意捐献更多的香火钱。

百佛堂的位置有限,供奉一座长明灯,需要钱五十贯,供奉一座小神像,需要钱五百贯,每年香油钱另计。远的不说,襄王府的彩姨是继侧房,不能在西明寺供奉佛像,便在香积寺里,供了一座一尺高的纯金“送子观音”,想给李僙再添个小世子。

长此以往,互相攀比,成就了今天香积寺日进斗金的局面。

中原的文明,虽然早在商朝时期,君权就已经彻底凌驾于神权之上,而现在又有儒释道兵法墨等多重信仰,君权本应该更远超神权才对。

可一家信仰在平头百姓中做大,若再不节制,就要生出乱子来。

一则唐朝立国以来,历代君主都对佛教以极高礼遇和大力提倡,给予免税、免徭役。寺庙人丁兴旺,不断吸纳百姓钱财,国家税收则减少,国库渐空。

二则,佛教喜铸铜像,单是长安,就有数万铜像。每年大唐产出的铜矿只有定数,都用来塑佛,哪里还有铜铸钱,铸农具?

三则,因为僧侣免徭役。不少人犯了事,宁愿出家,也不愿被流放。如此一来,寺庙内九流混杂,滋生是非,更有恶寺打家劫舍,鱼肉乡里。

四则,壮年都入了寺庙,没有文生,没有甲兵,没有农人,没有工匠,国家如何发展?

凡此种种,实在令人忧心。

每当神权要越过君权时,一场动荡不免发生。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先后毁灭诸多佛寺,削减僧侣,强制还俗。

反观现在大唐,国力衰弱下来,百姓日子过的不好,拜神求佛的人反而更多,恐怕对国力耗损更重,说不得就要来一次清洗。

不过这是后话,现在香积寺蒸蒸日上,隐隐有超过西明寺,成为长安百寺魁首的趋势。

李秉站在牌匾前,瞟一眼“香积寺”三个题字,再看两旁的百姓,心中五味陈杂。

即便今日寺门紧闭,在寺外等着的人却依旧不少。有人带着贡品登门,有人顶礼膜拜、不断磕头,有人甚至在寺门口的小路边直接烧起了纸钱,有人尝试给看守大门的和尚塞铜板求个方便。

看着着芸芸众生像,李秉不由的摇头叹息。

两个和尚守在门口,不断劝导香客返回。李秉报了名号,才被请进去。

一群香客看着大门打开,蜂拥而上,和尚们忙不迭的关上大门,有些狼狈。

在大殿里,观摩着释迦摩尼的金身,等了一会,普念大师才从禅房过来:“世子殿下驾临,有失远迎,还请见谅,阿弥陀佛。”

他知李秉来意,带着他便往善堂走。

“禅房里正在议事,不太方便。我带世子殿下从百佛堂去见马施主。”刚出正院又道:“显诚和不香大师,一早去了周围的几座寺庙观摩,现在也不在寺中。”

穿过一间间佛堂,看着里面成千上万的长明灯和小佛像神龛,李秉忽然觉得这香积寺似乎比西明寺的名望更高些。

那一盏盏长明灯,一座座小神像的钱财,要是换成兵甲,恐怕大唐现在也不会丢了河西三镇。

李秉蓦然长叹一声,倒是引得普念摸不着头脑。

还未到善堂,呻吟声、争吵声、木鱼声、诵经声,已经透过围墙,声声入耳。即便是闭寺的时期,已经收治的人,也依旧在接受治疗。

一张张床板上,躺的都是将死之人,马学文也在这里便成了香积寺里唯一一个身体强健的“香客”。

他穿着一身素白单衣,在院子里打拳,一招一式,打的缓慢,但也有些力道。身旁站在两个武馆的弟子,拿着他的外袍。

“学文!”李秉看他行动无虞,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下:“你全恢复了?”

“大哥!”马学文看见来人,快步走上来,鼓了股胳膊上的腱子肉:“浑身发酸,使不上力气,打打拳,活动活动筋骨。”

“啊~!”李秉正要说话,一间善堂里传来惨叫一声尖锐的痛苦惨叫,有的人怕是已经要熬不住了。

“请问大师,有没有可以让我们兄弟二人说话的地方?”李秉问道:“这里实在有些吵杂。”。

“法事堂现在没有人,二位请随我来!”普念和尚单手一迎,为两人指明方向。

可还未动身,空中传来一阵浅薄而悠远的乐器声。

“呜……呜……”

窸窸窣窣,这声音像是洞箫,又像是埙。

“呜……呜……”

没响两声,这声音又逐渐变大且厚重,隐约更为凄婉悲凉。

“呜……呜……”

才刚刚透出凄凉,这第三轮转而变得潇杀起来,暗中带着尖锐短促的声音,像女人和孩子的哭声。

“呜呜……呜呜……”

哭声越来越大,逐渐掩盖住了原本洞箫的声音。偶尔几声凄惨的叫声,短促而尖锐。

院中的几人凝神静听,这声音听不出源头,似乎一直萦绕在香积寺上空。

李秉隐隐觉得这声音让自己变得有些烦躁,马学文的眉头也拧成倒八。

再过了两个呼吸的时间,最初的烦躁已经变成了心神不宁。李秉的心跳不自觉的加不少,胃里翻腾,极其难受。马学文也觉得额头疼的厉害,一手握住太阳穴,不断的揉搓。

“哇哈……哇啦……呜呜……咦……呜……呜咦……”

空中的声音变的更加奇怪,像鬼夜哭一般。

这声音刚发出,一时间,善堂里的病人好像都陷入了魔怔,有人哭,有人闹,有人哈哈大笑,有人瑟瑟发抖,有人暴躁狂怒,有人痴呆犯傻。

看着善堂里的乱象,李秉才明白这声音定是人为,居然敢跟到香积寺来,看来马学文的对头不一般呐。

“大衍阴风号?”普念似乎猜到了这声音的来路,连忙对着善堂里的人吼道:“这是道家邪教的东西,握住耳朵,快握住耳朵。”

他说完便冲进善堂,里面有初级弟子已经打起来了,床板木桌神像被砸的稀烂。

李秉几人连忙捂住耳朵,只看普念一人在善堂里,强制分开几个弟子,一人一脚,将他们踹出院中,双指一挥,在每人头上画了一个“卐”字,这几个弟子才安定下来。

这边刚压制住,善堂里又开始了新的打闹,病人、义工、弟子、护卫乱做一团。

普念一人如何管的了这么多人。

“咚!”一声厚重的钟鸣,从香积寺正中的钟楼传来。李秉难受的感觉稍减。

“咚!”这声音更重,让马学文顿觉清爽。

“咚!”最后变得暴怒的几个弟子,已经率先安定下来。

高僧敲了“梵天钟”后,天空中的号角,也变浓重,两股声音互相对扛,一时间也难分胜负。

呼,一股阴风吹过,原本冬末难得一见的烈日当头忽然变的萧索起来,善堂院里的温度逐渐降低,不一会连日头也看不见了,只有一团奇怪的乌云当空,和那晚花蟹别居的情况如出一辙,不过来的更猛烈些。

这云刚聚成一团,一道急促的木鱼声突然响起。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李秉只觉得每一声似乎都响在自己脑海,木鱼声中,好似还夹杂着浅浅的吟诵佛经的声音。

西明寺的和尚曾说过,这次香积寺的比试,争的就是一件法器,叫做“潜心木鱼”,想来这声音大概源自这件法器了。

每一声木鱼捶落下,似乎都敲在上空的乌云中心上。

钟楼上空的云层变浅变薄,慢慢裂出一个圆洞来,圆洞逐渐扩大,不一会已经有数丈宽,连善堂院内都有了一丝阳光。

云层似乎不想就此散去,阴风吹的更猛烈起来,刚见着的一丝阳光,转眼覆灭。

就在“梵天钟”“潜心木鱼”和这“大衍阴风号”斗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个人影忽然出现在善堂的房顶上——年纪不大,身材瘦削,双目赤红,分不出眼珠和眼仁;头发松散;一身皮肤漆黑,如同夜色一般。

他衣服破烂,手持一柄厚重的大剑,和羸弱的身躯极不相称。

“是你?”马学文认出了来人,扭头对李秉道:“是蓝田郭家的小儿子。”

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马学文想起这几天受的苦楚,手里的拳头攥的更紧,只是看郭家儿子的神情气质,变得严肃冷峻,哪有半分十几天前的胆小怯懦。

郭少爷瞟一眼马学文,手中重剑微微一抬。

“唰!”一个闪身,人已经出现在马学文身前,手中的重剑高高举起。

“好快的身法!”两人完全不曾料到郭少爷武功如此高,马学文身体还病着,反应不及,幸亏李秉在躲开之余,一掌将他推开,否则刚才的一刀落下,他必死无疑。

见着了这一招,李秉不敢再掉以轻心,只恨手里没有兵刃,难以御敌。

他一手折了院中干枯的树枝,抬手一剑。

“一天星斗!”

郭少爷身体微微倾斜,随意躲过这招,反手又是一剑横扫,攻向李秉。这样老道的对敌策略,即便李秉也没有,少说也要三五年真刀真枪经验,才用的出来。

这反攻如果迅捷,大大出乎李秉预料,无奈之下,只能迎一招对月行樽。

即便驾驭真气在树枝表面,也绝对不能和郭少爷手中的重剑硬碰,他看着郭少爷的剑路,右手一抬,脚尖点地后仰,变招躲开剑锋。

重剑扫过李秉的手臂,他眼瞧着重剑和树枝擦过,并未碰上。可是重剑带过的剑气,居然将他手中的树枝刮成十几节斑驳的残片——一根三尺长的树枝,转瞬只剩李秉手里一拃长的把儿。连他胳膊上也被划出几道血痕。

剑气这东西,他早在子午宗的公羊剑主身上见过一次。可这么凌冽的,却听也没听说过,万万想不到是出自这么瘦弱的一个年轻人。

李秉连退数步,不敢正面对敌。

郭少爷越追越近,逼的他渐渐脱不了身,只能疲于奔命。

马学文看着郭少爷用的剑招,心中更加疑惑。

“奇怪!他居然用的是,单传九门之一,展玉堂的《扼云重剑诀》!”

——————

多了两个均订,不知道是那两位慧眼识珠的大侠。开心!

我只有写出更好的作品,才能报答你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