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唐侠 > 第一章 琉璃五珠

唐侠 第一章 琉璃五珠

作者:四更谈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且说皇宫一役,惊天地,泣鬼神,死伤无数,血流成河。因为世人都以为是睦王联合鱼朝恩的叛乱,后人便称其为“睦王宫变”。

长安城北的乱葬岗,腐肉堆积成山,一里外都能闻到尸臭。还是京兆尹冒着大不韪,上书道:“如此多的尸体,露天堆积在一起,极易生瘟疫。即便是叛军,也该挖个坑埋了,撒上石灰,否则这灾瘟入了城,更是大麻烦。”

皇帝虽然恨这些人入骨,可最终还是允了,又拨了一笔银子,购置大量生石灰,整个坑里都铺了厚厚一层。

非派的讣告称,那一夜间,共丧生五十九人,重伤二十人,轻伤无数。几乎折损了整个非派,最精锐的长安堂口三分之一的力量,不可不谓惨烈。

这虽然代价极大,但回报亦丰。

皇帝封了带头救驾的非派副宗主一个四品“明威将军”。虽然是个无实权的虚职,但品级却高。以后不仅可以领着朝廷俸禄,更是可以使用官道,或在官驿落脚,户籍也从民籍变成仕籍,这其中的好处可不是一星半点。

韩临渊的老爹虽然未出什么力量,甚至人都不在长安,但这事非派功劳巨大,不能封了副宗主,却不封正宗主。反正都是虚职,索性也封了一个正四品。其他参与者,也都有封赏,牺牲的更是追封了高阶官衔,让遗属可每年领些体恤银子,不至于寒了有功之臣的心。

这黄澄澄的三卷圣旨册封名录念下来,一时间,非派风光无限。

不过这些都是小恩小惠。真正要紧的,是圣旨上的另外两事:

其一,希望非派推举三人,入门下省。

其中一人为从五品“左谏议大夫”。这职位虽不高,但是却是一个日日可以直达天听的位置。所谓“讽朝政之得失,谏皇帝之功过”,正是谏议大夫的职责。这正就意味着,非派正式被大唐皇帝认可,成了皇帝的智囊。一人为谏议大夫,则是整个非派都有了倚仗。

另外两人则出任“补阙”和“拾遗”两个官职,都是言官,位置低于谏议大夫,也不必每日上朝。

所谓“补阙”,官名来自“言国家有过阙而补正之”,仅仅是从七品。不过听官名,便知其重要。而“拾遗”的品秩更低,只是从八品下。当年,杜甫也曾是这个官职,于是才有了日后“杜拾遗”的别称。

这第二事,便是要非派推举两人,则要出任东宫·家令寺卿的职位,是从七品的官衔。

东宫设有三寺:家令寺、率更寺和仆寺。原本是和三省六部九寺中的职能对应。不过多少年演变下来,东宫三寺和大内九寺一样,已经几乎成了虚职,事情都让宦官们做了。

这个职务,实地里便是给太子出谋划策、料理事物的角色,虽不如正三品的太子宾客那样正式隆重,但的的确确是一个要和太子朝夕相处,谈天说地的位置。这日后太子一旦继位,身边亲信哪还能没有个飞黄腾达的一天,其中意味,谁觉不出?

这皇帝也算是对非派不薄,不仅给了当朝好处,连下一朝也备上了。

所谓功名,果然都是博出来的,没有那五十九人的血,哪有今日的非派。

非派出力了,飞鹏武馆死伤的人更多。马学文也得了一个四品将军,赏赐不少,不过对武馆里的人只封了些虚职,至于那些言官的位置,却一个没给。

这就要说到门派背景了。非派不论怎么说,都是名门望族,除了江湖,在天下文人中也有贤名,不说历朝历代非派都不断有人科举,入朝为仕,算是书香门第。单单祖上的一本《韩非子》就已经奠定了其在文人中的地位,这是一个黑道势力,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非派来历,见一卷五章)

今日已是“睦王宫变”后的第三日,到了义士下葬的日子。

非派大殿,房檐一圈都挂着白帐黑灯笼,院子里堆满花圈挽幛,正殿中间,一个大大的“奠”字之下,供着五十九个牌位,分列六行,看着令人心惊。

整个非派府邸,上至副宗主,下至低级弟子,全部都换了“五服之首”的“斩衰丧服”,示意是非派巨丧,沉重哀悼。

法家做丧事,便有法家的规矩。寻常佛教超度,木鱼念经那一套是没有的。整个灵堂很是安静,宾客礼拜过后,就会被安排到客院招待,那里面却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这么大的事情,宫里自然也派人来置办,但太极宫火灾之后,四处凋敝都等着修缮,人手也是捉襟见肘。还多亏了魏泽,从永达堂抽了一堆人手,又将一应寿材、丧仪器具全部包办,全了义士们的体面。

已经是灵堂开放的最后一日,来吊唁的人比前两日更多,除了各个逝者的亲友、江湖门派,甚至还有不少文人学士。非派在各地都有学堂,一代代育人下来,已经学子满天下。这也能看出其的底蕴之深厚。

近便的门派前两日已经到了,今个来的都是远处的人。法家四门中,嘉州蜀风商会,衡州云起宗、邯郸商君门,都是今日才到。林林总总,近乎千人,非派弟子应付不来,李秉和魏泽在客院帮忙招待应酬。

按往常的习惯,下葬之前,遗体是要放在灵堂里的。不过这次人数人数太多,而且有的尸身都已经面目全非,亦或尸骨不全,太过于骇人,都停在殓房里。由专们的阴阳师或者入殓师把尸体拼接好,穿好吉服,画好妆容,躺在寿材里。

若谁真心有意,便有弟子带其去殓房见最后一面。

非派少主韩临渊和副宗主站在灵堂正前方,为前来吊唁的人一一答礼。

“飞鹏武馆少馆主——马学文到。”迎门的礼宾高喊一声。

马学文一手吊着绷带,进了灵堂,磕头跪拜,行了大礼。礼还未毕,居然落了两滴泪花在蒲团上。

男儿有泪不轻弹,特别是马学文这种铿锵汉子,刀斧加身而面不改色,又何曾落过眼泪。

“闳逸师父……”他呜咽的喊着名字,为全部义士行了大礼之后,又单独对着一个灵位磕了三个响头。

这个“闳逸师父”并非非派长老,但却是非派的传法师父,功夫不算特别高强,但熟读几乎所有法学典籍。当时非派宗主开私塾,六位常设的教习师父,闳逸便是其中之一。他于李、韩、马、魏四人都有师徒之谊。

十多年的师徒情谊一朝迸发,马学文哭的厉害,临渊又何尝不是,看着马学文伤心,自己的愁绪更是被带动。

高高兴兴回来一趟,结果看到的却是五十九具冷冰冰的尸体,都是平日里时时见面的叔伯兄弟,一下子全没了,世间又有几人能承受如此痛楚。

韩临渊刚拉马学文起来,又听门口喊道:

“大唐太子殿下、七皇子、十一皇子到。”

一眼望去,三人迎面来,都是白丧服,就连身后的一众太监,也都是素衣带孝,可谓赤诚。

太子殿下领头,带着一众宫人行了跪礼。

刚刚三拜完毕,有太监正想起身,看着太子还在继续,也跟着将三拜变成九拜大礼。论仪制,皇家祭奠,派了太常寺的官员,又由太子出礼,行了九跪九拜这种祭奠祖宗和至贤才用的大礼,实在是给足了非派脸面。

非派副宗主也感激皇恩浩荡,恭恭敬敬跟太子还礼。

倒是韩临渊在还礼时,瞪着李选,面部抽动,似有怒意。

趁着太子和副宗主两人寒暄,李选抽身,大方走到韩临渊身边,拱手行礼:

“临渊兄弟,这次多亏了非派,才让我李唐免于一难。”

非派上下都知道,这个十一皇子跟着李秉已经来过不少次,和临渊也是好友。两人寒暄,倒也不意外。

韩临渊也还礼道:“这次我去洛阳,原本也带了礼物给你,可谁知,回来居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礼物就给忘了。刚才还想说过两天让李秉给你送去宫里,既然你来了,就跟我去拿一下吧。”

“也好!”

韩临渊带着李选,步入后院,穿过鱼肠般弯弯绕绕的庭落,才到了韩临渊的院子——“汉水滨”。

寻常时候,两人在一起可谓无话不谈,可今天一路上,韩临渊一言不发。李选心里多少也有底,跟着一路沉默。今日人多,但几乎都在前院,这后院内宅,反而冷冷清清,气氛更觉压抑。

到了门口,韩临渊先驻足开门,请李选先进去,他跟在后头,双手合上门,回身看李选,还不等他说话,抬腿猛的便是一脚,将其踹翻在地。

即便韩临渊也不通外功,只会术法,但这身子骨还是比李选强健的多,一脚下去,李选已经疼的不能动弹。

他护住脑袋,蜷成一团,韩临渊照着他的后背,一连踢了七八脚,还不解气,拉住他的领子,将他从地上拽起来,用膝盖尯在他小腹,又抬手一胳膊肘抡在脸上,将他打个趔蹶,撞在墙上。

李选身子骨本就柔弱,被这么一通乱打,全身没有一块好地方不说,连喘气都难。嘴角和鼻孔都溢出血来,实在是支撑不住,倒在地上再也起不来。

不过即便挨了这么多打,他却一声也没吭,一滴泪也没流。看着临渊不再动手,才有气无力的道:

“平日的……翩翩公子……韩临渊,打人的时候……可真……可真不像你。我们……咳……我们三个月没见面,还没……还没说两句话,就胡乱打我一顿,总有个……理由吧。”

“我为什么打你,你自己不清楚吗?”韩临渊怒目对着李选,似乎又要忍不住,想要开打,但看着那可怜的样子,还是忍住了,只道:“我问你,我非派上下五十九口的人命,是不是你杀的?”

他几近崩溃,泪花在眼里打转,一字一顿:“他们……可!都!是!我!的!兄!弟!叔!伯!啊!”

李选一手扶着凳子,尝试着拉着凳子腿起身,还后背太疼,还是没能起来,便躺着道:“我可没有那个本事,杀他们的……是鱼朝恩的叛军。”

“你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你而死。你敢说这事和你脱的了干系?你怕是一早就算计上我们非派的人了吧!”韩临渊怒意更盛。

“这你这可冤枉我了。临渊,我至始至终也没有把你,或者非派的任何一个人算计进来,只不过是赶巧赶上了。而且……”

“够了!”韩临渊怒极,转身过去,不再看他:“我不想再听你狡辩。我可真蠢,一开始知道你身份如此复杂,就该早早揭发你,怎么会留着你这个祸害在李秉身边。”

李选白皙如雪的脸上,乌青了一大片,他最终还是撑起身子,半躺在椅子上:“你今天心情不好,我理解,我也不会再跟你争辩,你要怪我就怪我吧。以你的聪明才智,只要问过李秉事情经过,就能知道我所言非虚。”

他仔细的揉了揉嘴角的血,又道:“我是跟着太子出来办事的,呆不了多久。就像我信中所写,李秉现在遇到了麻烦,我虽然有办法化解,但是碍于身份,不能出皇宫,很多事也不方便做。我能信得过的人,只有你。”

他等着韩临渊回头,却失望了,只能默然道:“我有一个计划,不仅可以帮李秉解决麻烦,甚至还可以让他……”

“不用。”韩临渊背对着李选,一眼也不想再看他:“你告诉我方法就好。计划由我来制定。谁知道你是不是又把我和李秉算计在其中。”

“那好!”李选对韩临渊的才智也信得过,也不想再违逆他。既然韩临渊想做主,便由的他。

“这解法,一共有上中下三策,这上策便是……。”李选轻声说了办法,不过三言两语。他说完又道:“怎么样,这不仅一劳永逸,而且由我作保,几乎没有风险,甚至还能让李秉的功夫突飞猛进。”

韩临渊终于转身,轻蔑一笑:“不可能!我是不会让李秉和你们同流合污的。你的上策,于我而言,是下下策。我不同意!”

李选叹息一声,即便早知道他会有这个反应,还是忍不住失望:“那好,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中策……。”

不同于上策,这个中策,李选说了很久。韩临渊也听得很仔细。说到最后,他终于点头:“这个方法听起来可以,但是我要去哪里找那些人?”

李选掏出一张宣纸递到韩临渊手上,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几百小字:“这是我融教这么多年探查出来的消息。这么多条,只要其中一条你能查的仔细,就一定能找到他们。”

冷冷一笑,韩临渊的表情是无限的厌恶:“说来说去,你还是算计到我身上了。帮李秉的同时,还要为你们融教卖命!”

李选却不介怀,淡淡一笑:“看来,你是真的不再信我了。”

韩临渊不接话,又问:“除了这个呢,你的下策呢?”

“下策简单,我这有一本法门,是李秉的师父‘孙无亦’的《散攻法门》,每到月圆夜前夕,李秉散去自己一身真气,可保内功不发作。但是这个方法治标不治本,总有一天,快则十年,晚则二十年,这功法就不管用了。到时候李秉会走上孙无亦的老路。甚至前两个方法,到时候也解不了。”

韩临渊神思敏捷,立刻就想到关窍所在:“那这功法是否可保李秉暂时无忧?”

“可以。但千万不要让李秉对其依赖。每一次散攻,实际都是变相助长‘黑冥真气’对身体的侵蚀。”

“很好!我明白了,但愿你是真心帮李秉。”韩临渊了却心事,便要离开,却瞥见李选注意到了桌上的一个巴掌大的松木盒子,遂停了下来。

那盒子样式很是特别,表面的镂空雕文上,还刻着一个“选”字。

“我们只见过两次面的时候,你就能察觉出我另有身份,又用了仅仅一个月时间,单枪匹马能查出我是融教尊者。如此才智,我亦不能及。我若对你有算计,怕是也瞒不过你。”

李选一边说话,一边伸手打开了松木小盒,里面是一颗雪白的琉璃珠子,做了对穿单孔。珠子里面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用墨水工工整整写着八个蚊子腿般的小字。

“原来刚才在灵堂你说,要送我礼物,是真的。这个念珠,我记得李秉也有一颗的吧。”

李选将盒子里那颗珠子取出来,又道:“李秉那一颗是黄色的。里面写着:‘秉承天志,复兴李唐。’是他名字的由来。”

他说的没错,不过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其实这珠子,李韩马魏四人,各有一颗,是四人在洛阳游历的时候,一起做的。

马学文的是红色的,上面写着:“侠肝义胆,天下无敌。”是他原本名字‘马无敌’的含义。

魏泽是青色,上书:“予取予求,泽被苍生。”便他父亲所说“做生意的最高境界”。若是天下人要什么,就能给什么,恩泽惠及所有人,这生意也就做成了。是魏泽名字的由来,也是他父亲对他和对永达堂的期许。

韩临渊那颗是蓝色的,里面写的是:“临渊观鱼,羡其自在。”韩临渊这个名字的本意,其实是其父提醒他,要时刻他非派的存亡就如同面临深渊一般,踏错一步就万劫不复,接任非派之后,要小心做决策,不使非派没落。

不过他却另有一番心思,将他的名字解释成“临渊观鱼,羡其自在。”一个活脱脱的无羁性格。

“本来觉得你跟我们相熟,都是好友,这次去洛阳,特意也给你做了一个。现在看来,是我想的太多了。”临渊将一把夺过木盒,扔在地上,一脚踩碎后,摔门离去。

临出门前,李选叫住他:“临渊,我们真的不能回到以前那样无话不谈了吗?”

韩临渊半回过头,双眼尽是凶光:“我不杀你,你应该心存感念才好!”说完,便离开了。

李选揉揉自己的后背,实在是疼的厉害,长叹一声,满脸惋惜:“天下唯独两个好友,又去其一!哎……”

他一手捡起念珠,上面写着:“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这其实并不是李选名字的由来,也许是带着韩临渊对他的期待吧。

这话出自《礼记》礼运大同篇,选字一语双关,即说为政者,也说李选,具备贤良品德和优秀能力外,也要注重信义,与人为善,和睦相处。

“讲信修睦……”李选一笑,摇摇头:“我一个阴诡谋士……”他将珠子擦拭干净,小心翼翼收入怀中。

韩临渊出了自己厢房,又急匆匆往灵堂方向走。经过客院时,正好碰见李秉、魏泽和盈澜儿。

李秉半道截住他:“诶,我听说李选来了,就急匆匆带他去了你的‘汉水滨’。怎么只有你一个人过来了。李选呢?”

他说着,忽然摸了摸下巴:“嘶……。我早就觉得你们两关系不对劲,李选天生俊俏非凡,你也是清秀无比的浪荡公子。难道……你们真有龙阳之癖?怪不得每次跟他见面,他都要问你无数次……”

韩临渊心情不佳,李秉想逗他,结果还是碰上冷冰冰一张脸。对阳光洒脱的临渊来说,这种状态的确少见。

“诶,对了,他呢?”魏泽也想见李选,追问道。

“大概在茅房吧。”

李秉看着情况不对,连忙岔开话题:“对了,我说个事情。明日父王和宫里的人要送当时的援军回‘潼关’‘陕州’‘耀州’还有‘岐州’。我也会跟着,去陕州一趟。”

“去陕州干嘛?”盈澜儿刚问,又反应过来:“对了,是到了你说的,要赎回‘韬剑’的时候了吧。”

“是呀!趁着现在还没有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我还能管住自己,就先去一趟。送韬剑回子午宗,也可以了了心结。”

韩临渊终于暂时忘了那些烦心事:“要不要我们跟你去?”

“不用。这几天你哪能走的开。就是去赎个剑回来,有府兵随行,没什么事情的。两天就回来了。”

魏泽一耸肩:“我反正也没事,就跟你一起去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