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唐侠 > 十八章 要学武功好商量

唐侠 十八章 要学武功好商量

作者:四更谈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我还当是谁,原来是你个臭小子。”李秉匆忙从外院进来,一眼就瞧见正殿里等他的那人。

彩姨交代下人去找李秉的时候,也没说清楚这宫里的人到底是谁,弄的他着急忙慌回到府上,才发现堂上坐的原来是十一皇子李选。

“你来之前也不……”

不等他说完进门,另一个人影从门侧边走出来,收了手中正在把玩的剑,微笑着看着李秉。

“太子殿下?”

来人正是太子李适,看起来比睦王李述年长几岁,一身土黄常服,圆顶绸帽,中间镶青白玉,深褐腰带,坠三环玉佩。他肤色略深些,四方脸,额角阔而饱满,鼻挺而直,嘴唇厚实,没有了睦王的精明睿智的面容,倒是显得更敦厚沉稳。

他微微一笑,阳光洒脱:“李秉,好久不见!”

看着李秉刚要行礼,他一把扶起:“免礼,免礼,都是堂兄弟,也没有外人在,不必拘礼!”这说起话来节奏缓慢,但抑扬顿挫格外明显。

“我给皇后请安出来,正好在路上碰到老十一找母后要出宫令牌。怕他麻烦,就送他出来,也一道来看看。上次蜀中的事情,还多亏你帮忙。睦王都送里礼物过来,我还没来得及感谢呢。”

(太子生母为睿真皇后,已亡故,当今皇后为贞懿皇后,并非太子生母。)

说完,太子有掂了掂手上那柄剑,交到李秉手上——正是睦王送的“倦尘”。

“这剑还是去年父皇军场校武,赏给三弟的,他能转赠给你,也算舍得。”他伴着李秉走到座椅前,先自己坐下,又请李秉坐下,漫不经心聊到:

“一说到老三这事,父皇不让我插手,年节期间,文武百官休朝十日,却累的襄王殿下还每日去刑部操劳,倒是我落得一身轻松。”

他短促的叹口气,一爬张拍在自己腿上:“算了,都过去了,不说这个事情了。我不常出来,刚看了你的妹妹们,这小孩子唱起来可真快,距上次见才没多久,一下又高了一截。”

他看着李秉,两人都沉默不语,再没什么好客套的,终于聊到了正题:“对了,听王叔说,你这次出去武功长进不少?你小时候不是不喜欢练武吗?怎么忽然间迷上武功了?”

“啊?”李秉乍被这么一问,不知从何说起,遂道:“这话就说来话长了,本来也没想好好学,鬼使神差的,就学了一点,结果越学越多。在江湖转了一圈,还给自己惹了不少麻烦!”说完,他无奈的摇了摇头。

李选听着这话,目光落到李秉手腕上,忽然一愣,眉头紧皱,满脸诧异,转瞬回过神,面色恢复如常,却还是看着李秉的手腕。

“哦?要紧吗?”太子关切的问道:“是惹上什么江湖势力了吗?”

“那倒没有,就是练功练岔了,内功出了点问题。”李秉摆手道:“没什么要紧,谢谢太子挂怀。”

“虽然襄王叔也是武学高手,不过一山还有一山高,你要是要是有什么问题,我倒是可以给你说个两好去处。”

他看着李秉听得专心,略有些满意,微笑道:“虽然兵部也有‘武略馆’,藏有不少武学典籍可以翻阅,但是比起我今天给你说的,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太子起身,将正殿的门关起来,这么一本正经,倒是惹得李秉更加好奇。

“这个事情,原本只有皇子才可以知道,今日说给你听,可不要外传。连你的结拜兄弟们,也不能说。”

李秉微微颔首,又听太子凑近些,细语道:

“在隋之前,我们李家,也是脱胎于诸如‘长安非派’这样的势力,一脚入朝为官,一脚又在江湖,两边相互驰援,算是有利有弊吧。

话说回来,当年隋朝覆灭,天下割据。当时的大势力:二薛、二李、宋、刘、王、窦、萧、杜、梁。哪一个背后没有一点江湖力量?

我们李家背后的力量也不少,其中最大、最忠诚的两股力量,就是‘钧威阁’‘云琅台’。这两个门派,一家重内功,一家重外功,各有所长。

‘云琅台’要早一些,大概要追溯到西晋,是李家先祖所创,传承几百年的基业。‘钧威阁’是李家在北朝为官时候,招揽的江湖势力,三代嫡亲联姻六次,才有了铁打般稳固的联系。

高祖(李渊)击败其他割据势力,建立这大唐基业之后,明面上,不便再与江湖帮派有密切的联系。

这两个门派在李家授意之下,偃旗息鼓,合并为一派,各取名字一半,唤作‘威阁琅台’,渐渐隐退江湖,只作为后援,替李家监控江湖。有了朝廷暗中支持,更容易博览天下武学,成为不世出的高深门派。

威阁琅台弟子不算多,但几乎都是内家外家高手,效忠于李家。这样的人,放在朝局纷争,两军千万人马对垒中,或许作用有限,但是要保护一个人周全,就没有那么难。”

太子说道这里,浅浅一笑,看着李秉:“禁军统领‘蒙海远’为何如此得父皇器重,因为他就是从威阁琅台出来的人。不仅如此,他祖上三代都是威阁琅台的人,底细清白。绝对可以信得过。”

“怎么样,是不是有些心动?威阁琅台博览天下武学,你想学的,他自然都有。”太子笑嘻嘻,一手四指轻轻在桌面敲了敲,似乎在等李秉回应,又道:

“你要是喜欢术法,倒是有个更厉害些的门派。

当年太宗陛下登基后,为了弥补‘威阁琅台’的缺陷。便暗中创建了另外两个门派。

其中一个名为‘阡陌宫’,用来专门暗中打探江湖消息,最厉害的时候,密探几乎遍布所有州府。不过后来这个门派被纵横一脉的‘天演阁’和‘天机宫’发现,查了个底朝天。

消息瞒不住,干脆转为明面上的势力,就成了后来的兵部下设机构‘百流司’。这个倒是没什么,这么多年下来,也只剩了个空壳。但另一个却很厉害。

太宗先祖,当年痴迷术法阵法,不满‘威阁琅台’在术法上的研究,便另外创建一个门派,称为‘秦王殿’。门派中人,从不世出,只专心研究天下术法,成了一个隐世门派,因为坐落在秦岭大山之中,人迹罕至,江湖上也几乎没有几人知晓。

不过那里的术法,集多家所长,自成一脉,普天之下,也没有几家能与之相比。

你要是想见识见识,我可以为你引荐。”

李秉倒吸一口凉气,倒是完全不知道皇家之中,还有这些隐秘。

看着他惊异的眼神,太子志得意满,咧嘴一笑:“原本这些门派也不甚活跃,除了年年从国库里领银子,也没什么作为。知道平定安史之乱,才知道这些门派的妙用。如果你在武学或者术法上有所图,这两个地方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太子说的兴起,干脆讲起了自己入住东宫后,曾经去‘威阁琅台’挑选近侍的经历,里面的典籍之丰富,弟子功夫之卓越,一句一句讲来,转眼就是半个时辰。

冬日昼短夜长,这申时还未过,天就转暗下来,太子起身说回宫还有要事,再次向李秉就巴蜀的事情道谢后,起身离开。

临行前,他取下腰牌,留给李选:

“你难得出宫一趟,年节灯会又热闹。留着我的腰牌,宫门下钥之后回来也没关系,只是不要忘记明日一早,还要去给父皇皇后请安。”

两人谢过太子,恭送他出府,看着人影远去,李秉才松了一口气:

“终于走了!憋得我一身汗,听太子聊武学聊的这么开心,还是第一次。”

他看着李选在一边连连发笑,猛拍了他肩膀:“你还笑得出来?那可是未来皇上,这应对起来,轻了就是傲慢无礼,重了就是谄媚,每句话都要掂量清楚再说,可真累。”

“你呀!你呀!”李选看着他的样子,摇了摇头:“有时候觉得你挺聪明的,可笨起来,真的像猪一样!什么时候跟临渊学学,心思细腻一点才好。”

李秉扭着身子,尖声尖气,学着李选:“捏捏捏,什么时候跟临渊学学,心思细腻一点才好~!”说完朝着李选吐舌头:

“临渊,临渊!就见过两次,好像熟的跟什么似的。真不知道是他是你从小到大的好朋友,还是我是。你要是见过私底下的他,还指不定多嫌弃呢!”

“嘿嘿嘿嘿!”李选咯咯咯笑个不停:“你这是嫉妒?还是吃醋?”

话音刚落,却瞧着李秉一下扑在他身上,开始挠他的腰窝。“还吃醋!还吃不吃了?”

两人拧成一团,打打闹闹半天,李选身子孱弱,哪里是李秉的对手,连连求饶。

“好了,好了!别闹了,不过说真的,你没看出太子用意吗?”

“什么用意?”

“哎呀!笨!”李选嫌弃的骂他一句:“睦王倒了,你猜猜之后对他威胁最大的人,是谁?”

“嗯……”李秉沉思半天:“那剩下就是五皇子?可是五皇子也才二十岁啊,和太子差了十五岁,威胁不到吧。”

“笨啊!是你啊!”

“我?!!!”李秉呆如木鸡,细细琢磨李选的话,半晌才道:“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只是个世子啊!”

李选一把拉过李秉,凑到他耳边:“父皇在东宫时候生的,只有太子和睦王。登基后,父皇忙于朝政,后来又有安史之乱,一连七八年都没有皇子诞生,所以后来的皇子年纪都比太子、睦王小不少。

就连五皇兄也才成年不久,两年前才迁出宫,又在朝廷里势单力薄,对太子可是一点威胁也没有的。(二十弱冠成年,非十八。)

八皇兄、十皇兄,也几乎都如此。我就更不用说了,母亲早亡,天生带残,在宫里是最不得宠的一个。

剩下就是十五弟,生母是当今贞懿皇后,虽然也算是嫡子,不过他也才六岁,对太子这个嫡长子来说,也不值一提。

现在睦王已经不能翻身了,宫内已经无人可以相敌。倒是你和襄王叔。早就是他的眼中钉。这下他腾出手来,就要在你们身上下功夫了。”

李秉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关系,傻兮兮问道:“为什么?”

“这还不明白吗?襄王叔战功无数,天下多一半的兵马将军都曾是他旧部,你只想想年节这几天,登门拜访你家的文官武将有多少?怕是回京的官员都来过了吧,你心里还没点底吗?”

“可是我和父王完全没有这个意思啊。”李秉立刻反驳:“我父王不是早早就解甲归田了吗?连朝廷的事情都一点都不过问。”

李选嗤笑:“你是真的没这个意思,不过你父王嘛……哎!总之,现在的情况是,父皇还在,襄王叔恪守本分,一大家人和和睦睦。

但是这两年,父皇服食的丹药越来越多,身子也大不如从前,今年已经有好几次咳血出来,底子里已经完全空虚了,都是在用丹药汤药吊命。

太子殿下,刚刚结束和睦王的内斗,朝局之中根基不稳,明面上支持他的武将,更是一个没有。

倒是襄王叔,虽然远离朝局多年,但是当年的部下,如今都已经位列将军,在清议中也广受好评。鱼朝恩这眼看是要倒了,朝廷里连个能制衡他的人都没有。假如这个时候……”

李选声音压的更低:“我是说假如,我父皇驾崩……襄王叔如果真的要有点什么想法,太子哪来的力量阻拦啊。不说别人,就连禁军统领蒙海远,也算是你父王的师弟。

到时候来个王叔辅政……都不用见血,凭你父王的才智,架空一个‘敦厚老实’的太子,还不是轻而易举吗?”

李秉更是一惊,又听他郑重其事的道:“没错的。襄王叔直到安史之乱之前的四五年,都在“威阁琅台”习武,那一身高强武艺,都是李家家学。”

“这些我怎么都不知道。”

“不是皇子,严禁外传!你以为太子会这么好心告诉你?他心里可盘算着呢。”李选挤眉弄眼:“你若是今日点头,他明日就可以为你安排妥当。”

“这两件事又有什么关系?”他刚说完,自己又反应过来:“你是说,如果我沉迷武学,父王膝下再无其他子嗣可托,自然也不会去打龙椅的主意?”

李选终于呼出一口气:“对咯!你现在才反应过来啊!襄王叔对你的疼爱超过一切,就算只为你将来考量,说不定还真的……”

不等他说完,李秉傻笑望着他:“好了好了……越说越没边了,你开起玩笑还真像那么回事,连我都差点信了,白痴!”

“诶,不过那个秦王殿和威阁琅台,真的有那么厉害吗?比起长安非派又如何?”

李选也懒得跟他斗嘴,不再提太子的事情:“我又没去过,我怎么知道。反正只知道有这么两个地方。”

他伸个懒腰:“难得出来一趟,还想着松泛松泛。你也不带我去看看魏泽他们,年节的时候,西市可热闹的很,我才不要在你府上傻坐一天。”

李秉喊了下人,取了貂绒披风来,递到李选手上:“天色暗下来,外面可冷,你把这个披上。我们现在去,还赶得上和魏泽他们一起用晚膳,正好介绍给你我新的结拜兄弟,安庆方。”

两人并肩而行,刚到院子门口,迎面碰上彩姨。

“刚才蓷家的人来过。看你在房里说话,就没打扰你们。蓷家说一切都准备好了,明日要是方便的话,就可以过去。明日让你父王也回来,跟你一起去吧……”

“蓷家?钦天监蓷家?你找他们干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