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第三帝国 > 第三百零六章 A-32坦克

第三帝国 第三百零六章 A-32坦克

作者:华东之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1:03:37 来源:蚂蚁文学

“他们的坦克,是20吨级的,50毫米的坦克炮,性能相当不错,尤其是防护能力,而我们的现有坦克,根本就无法击穿他们,我们必须要有新的坦克才行。”别洛托夫少校首先说道。

作为一名从西班牙内战里回来的坦克兵指挥官,而且还没有被清洗掉,别洛托夫自然是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西班牙内战中,苏联的坦克,简直就是一败涂地,整个苏维埃的高级指挥官,都相当的震动。

“所以,我们建议,我们的坦克,必须要在近距离内抵御50毫米火炮的直射,在中远距离内要抵御75毫米火炮斜射。”别洛托夫继续说道。

近距离,是五百米之内,中远距离,则是五百米之外,对方装备的有50毫米坦克炮,还有少量的是75毫米炮,所以,己方的坦克,必须要按照这些指标来研制新的坦克,才能够让坦克兵们拥有信心。

“看来,我们必须要发展新的坦克。”叼着大烟锅的斯大林,脸色是阴沉的:“你们有好的方案吗?”

这次会议上,到来的还有坦克工业的设计师。

在30年代,苏联有2个坦克生产基地,均在红军汽车装甲坦克总局的领导之下,负责人是ia哈勒甫斯基。

其中一个位于列宁格勒,是由基洛夫工厂和红十月工厂等组成的生产基地;另一个是哈尔科夫机车厂。

前者负责生产t-28、t-35和t-26等坦克,后者负责生产bt系列快速坦克。

听到了斯大林的问话,科京首先发言了。

约瑟夫-雅科夫列维奇-科京,现在的头衔是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主任设计师。列宁格勒的3个厂,即伏罗希洛夫工厂、布尔什维克工厂和基洛夫工厂,而领头羊是基洛夫工厂。

“我们认为,想要增加我们的坦克防护力,我们就必须要增加装甲防护。”科京说道:“所以,我们决定在现有的t-28坦克的基础上,换装新的发动机,同时增加我们的装甲防护。”

科京侃侃而谈,作为一名著名的坦克设计师,他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比如,他是苏维埃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女婿!他经常和斯大林见面,深受斯大林的器重。

现在,听到了科京的方案,斯大林也在一旁点头,增加装甲防护,增加车重,换新的发动机,这些,都是正途。

科京汇报了整整两个小时,他一共有三种方案,每一种都介绍得很详细。

一直到他介绍完了,才轮到了哈尔科夫工厂。

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去年成为了哈尔科夫工厂坦克设计室总设计师,他的思想,和科京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认为,仅仅增加重量,会导致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我们现在的t-35坦克,总重五十二吨,但是,各种机械故障层出不穷。我们认为,坦克的重量,控制在三十吨内,是符合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的。”

这话说得让科京相当不满意。

其实,科什金没有说错,t-35这种重型的多炮塔坦克,是苏维埃的骄傲,每次莫斯科阅兵,都在红场里引起轰动。

不过,仅此而已,这种坦克的总产量都不到一百,除了阅兵的时候吸引眼球,就没有作战能力,故障很多。可以说,这种坦克就是为了摆架子的,显示苏维埃的坦克的先进性,几乎就和佩-8差不多。

科什金还比较年轻,不会说官场上的那一套,他不知道,就自己的这一番言论,就已经上了科京的黑名单。

“所以,我们的设计方案,是通过防弹外形,用倾斜装甲来增加防护。我们观察到,德国人的坦克,使用的是倾斜甲板,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倾斜装甲可以有更好的防护能力,我们也打算这么做,而且,我们要采用铸造的方式,得到更好的防弹外形。”

科什金将己方的设计方案,代号a-32提交了上去,别洛托夫少校拿到了这份设计方案之后,在内心中是赞同的,只是碍于科京的面子,不便于立刻发表意见。

仅仅靠增加重量,绝对不如靠改变外形来得更合适!

“我们的这款坦克,是通用性的坦克,集bt系列坦克的高速、t-28的火力和t-26的小巧于一身,通用坦克的出现完全可以节约部队的成本。”科什金继续说道。

“你们设计的这款坦克,看起来没有轮履两用?”科京猛地发现了什么,向着科什金问到。

这个时代,还是提倡轮履两用的,苏联的bt快速坦克,全部都是这样的,拆下了履带就是轮子,在公路上行走,装上了履带就能越野,似乎是全能型,但是实际上,却是鸡肋。

军队很少使用bt坦克的车轮模式,太麻烦了,同时,这种设计会增加生产的复杂度和本身重量。

科什金将自己的想法都说了出来:“我们已经观察到,德国的坦克,已经放弃了轮履两用,全部使用履带底盘,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听得一旁的人直摇头,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成员,伏罗希洛夫元帅,坚决地反对纯履带式:“我们绝对不能放弃轮式的高速行进,这会让我们的部队丧失快速机动的能力!”

斯大林叼着大烟锅,一直都没有说话。

平心而论,斯大林也不特别赞成纯履带式。但是,现在德国人既然全部都履带化了,那说明这种方式是有好处的,要不德国人怎么会这么用?

但是,对德国适合的,对苏联不一定适合,毕竟,苏联的国土太广阔了,在进入战区之前,高速的轮式方案,也是不可或缺的。

“科什金同志,我需要你能证明纯履带方案的优越性。”斯大林说道:“可以同时制造轮履结合的,两者进行比较。”

就这样,斯大林拍板了,而科什金也是眉头一皱,轮履结合?自己的坦克,根本就没有预留这部分的空间啊!这样的改进,毫无意义。

自己可以先答应下来,但是,重点还是要放到履带式的上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