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第三帝国 > 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下塔吉尔

第三帝国 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下塔吉尔

作者:华东之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1:03:37 来源:蚂蚁文学

乌拉尔山,属于苏维埃的中部,北起北冰洋喀拉海的拜达拉茨湾,南至哈萨克草原地带,绵延2000多千米,介于东欧平原和西伯利亚平原之间。

山势一般不高,平均海拔500米1200米;亚极地1894米的人民峰是乌拉尔的最高峰。

这里是亚欧大陆的分界线,对苏维埃来说,一向都是重视欧洲的工业建设,乌拉尔山地区在以前,简直就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但是,乌拉尔山脉却是苏联一个矿藏宝库,它的东坡蕴藏着磁铁、铜、铝、铂、石棉等矿产;西坡则储有钾盐、石油和天然气。

还有大量的林业资源,西坡的分布着大片阔叶林和针叶林,林中生长着椴树、橡树、枫树、白桦等树种;东坡大多是落叶松,阔叶林很少见。

这样的矿产资源,对苏维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沿着乌拉尔山的山脉,分布着一些城市,比如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车里雅宾斯克、彼尔姆、乌法、伊热夫斯克、奥连布尔格、下塔吉尔、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和库尔甘等。

而现在,这些城市的工业,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因为,整个苏维埃西部的工业,几乎都搬迁过来了。

叶卡特琳娜堡是重要的机械生产基地,车里雅宾斯克是著名的坦克和汽车基地以及炼钢基地,以及最重要的铁路枢纽,马格尼托哥尔斯克、下塔吉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乌法等地是乌拉尔炼钢工业区的组成部分,是大型的炼钢、炼铁、煤炭炼焦、采煤和铁矿工业基地。

下塔吉尔,一八三厂。

苏联也经常以数字编号来命名工厂,在后世流传更多的是他们的地名命名的名字,乌拉尔山机车厂。

这里原来是iv斯大林乌拉尔铁道车辆制造厂,之后,随着乌克兰局势的恶化,哈尔科夫蒸汽机车厂整体搬迁了过来,他们合成了最新的更大的乌拉尔山机车厂。

现在,机车厂里面正在日夜不停地生产t-34坦克,虽然这款坦克在德国人的面前没有太大的技术优势,但是它的设计简单,产量很大,满足苏维埃的需求。

用庞大的数量战胜对手!

现在的石油是在短缺,但是苏维埃同时也在想尽办法努力,争取提高石油产量,被炸的第二巴库也在恢复产油,这些和他们无关。

他们只要生产好坦克就行了。

在苏维埃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下塔吉尔的坦克工厂的工人们也爆发了极大的生产热情,在每天只有几块面包的情况下,他们依旧在日夜不停地生产,现在的月产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700辆!

这可以和德国对比一下,虽然德国已经整合了欧洲的工业,由克虏伯进行统筹分配,德国最重要的虎式坦克,月产量也没有超过400辆,这已经是所有工厂的总产量了。

而下塔吉尔一个坦克工厂,一个月就能生产700辆坦克!

此时,在工厂的外面的空地上,已经停满了大量的坦克,这些新造出来的坦克,都在等待着铁路运输。

当年德国人为了从乌拉尔山运输铁矿石,还专门修建了一条铁路,现在,这条铁路发挥出来了作用,可以让他们的运输更加便捷。

即使如此,因为各个地方都需要运输,所以他们也要等待物资调度。

同时,就在坦克厂的旁边,还有相应的坦克设计局,代号kb-520。

这个设计局,来历悠久,他们就是曾经由科什金带队,研制出来大名鼎鼎的t-34坦克的设计团队。

可惜科什金英年早逝,让人唏嘘,之后,设计局就由科什金的挚友,亚历山大-a-莫洛佐夫带领。

在现在这样的时期里,他们是相当的紧张的,虽然这里有工业基础,但是他们面临的依旧是个烂摊子。

橡胶短缺、钢材短缺、电气设备短缺,几乎所有的需要的材料都缺。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局必须要改进坦克的生产,尽最大的努力节省每一吨橡胶、钢材、装甲钢、电线和一切珍贵的生产物资。

所以,原型的t-34坦克的几乎所有部件都被做了修改以适应这种战时的艰苦环境。比如用铸铁件代替了铜部件、用焊接代替了铆钉。生产程序被极大简化,生产速度加快、成本降低。这对t-34坦克在战时条件的大规模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至于产品质量低劣?那当然不用他操心,反正坦克上战场,平均活不过十个小时,只要能开上去就行。

相比德国的精益求精,坦克炮塔内部都有皮质的内饰来让士兵不磕头,苏联的坦克,那就是劳斯莱斯和三马子的区别。

但是,莫洛佐夫知道,仅仅生产这些纯粹用来消耗的t-34,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我们什么都缺,能完成上级制定的生产任务就已经不错了,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来进行坦克的改进。”在简陋的会议室里,莫洛托夫的助手,n-a-库切连科说道。

简直是新一轮的争执,这样的争执,几乎自从这里投产之后就开始了。

莫洛托夫要改进t-34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t-34,纯粹就是消耗德国人的炮弹的角色,我们甚至无法从后面击毁德国人的虎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旧生产落后的t-34,其实就是在犯罪,我们必须要改进,迫不及待。”莫洛托夫再次强调。

先不说因为离去的科什金的关系,不忍心看着t-34今天的这个下场,仅仅就是珍惜前线战士的生命,也必须要改进好现有的坦克才行。

“怎么改?”另一名助手,a-v-科列斯尼科夫问道。

他敏锐地意识到了莫洛托夫的话语改变了,前几天,一直都在喊研制新坦克,但是今天,突然变成了改进现有坦克了,也许这样难度更小?

“我们的火力严重不足,必须要改进坦克炮,就现有的火炮来选择,用85毫米的高炮改进是最合适的,同时,扩大我们的底部座圈,增加炮塔空间,改成三人制炮塔。”莫洛托夫说道。

(也有说法这85毫米炮是加农炮出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