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第三帝国 > 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V-4改进型飞弹

第三帝国 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V-4改进型飞弹

作者:华东之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1:03:37 来源:蚂蚁文学

造船厂,只能分布在沿海才行,美国人是不可能像苏联那样把工业向内地转移的,至少造船工业就不行,更好的是,现在美国人的一大溜的新的航母,舾装的舾装,造船体的造船体,还没有完全入役,正是打的最好机会。

冰岛。

虽然已经是夏季,冰岛的气候依旧是清凉的,最高不会超过20度,正是最合适的天气。

同时,冰岛由于位于高纬度地带,在夏季,那白天会非常漫长,而夜晚相当短暂。

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的西部,一百公里处,一座平台的山坳之间的平地上,此时,正处于忙碌之中。

这里是固定发射阵地。

以前的v-2飞弹,长度只是十米级别的,可以轻松地被拖车拖着前进,随时竖起来打,但是,随着导弹的长度不断增加,再进行机动发射就会面临很多的麻烦了。

现在在德国本土,正在使用鼠式坦克的底盘进行改造,作为机动发射的底盘,与此同时,多个也开始建筑地面固定发射阵地。

所谓固定发射阵地,那就是不能移动的,同时,为了避免敌人的打击,这些固定发射阵地,都是发射井的形式。

平时,井盖闭合之后,根本就看不出什么来,同时,这井盖也可以扛大当量的炸弹的袭击,也就是说,如果美国人悍然出动轰炸机,甚至使用舰炮抵近射击的时候,这些发射阵地也能抵抗住。

同时,两边的山峰上都部署着防空高炮阵地,美国人想要轰炸,没那么容易。

飞机的轰炸,必须要首先进入轰炸航路,瞄准目标,直线飞行,现在这里是个盆地,他们进入之后,根本就找不到目标,等到发现目标,就已经飞过了。

这里是最好的发射阵地了。

当建造为发射井的方式之后,面临的问题就更多了,最大的就是发射时候的燃气如何排放,要设计复杂的导流装置才行。

德国的工程师们,克服了种种问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在这里建造出来了二十个地下发射井,绝对是进展迅速了。

同时,就在发射阵地的旁边,还建造起来了一个掩映在森林中的总装车间,从帝国运输来的导弹零件,在总装车间里面被组装起来,运到这边的发射井里面发射,绝对是高效的了。

在初期投产之后,只要零件供应充足,他们一天就可以生产出二十枚导弹来。

正好供应导弹的连续发射。

此时,在发射阵地的一角,木制的指挥室内,冰岛导弹基地负责人瓦尔德-多恩伯格上校大声地下达命令:“注意,两个小时准备,目标,诺福克,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北纬:36°54‘西经:76°18‘。”

多恩伯格上校也是v-2飞弹早期建立时候的军方人物,当时他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上尉而已,而现在,他已经成长为统领一座基地的导弹部队长官,同时,他手下的飞弹,也都已经是最新的v-4改进型。

v-4导弹刚刚在前不久才完成了试射,当时第一枚的实弹,就对准了敖德萨,炸苏联人个人翻马仰。

v-4飞弹是德国最新的导弹了,相比以前的v-2,最大的区别就是二级火箭,同时,几乎使用的都是成熟的技术,一级火箭是三台v-2火箭发动机并联的形势,二级火箭是单台v-2的发动机,所以进展很迅速,只要能克服二级火箭空中分离的难关,那就算是成功了,同时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让这款导弹的设计大为简单,优化弹道。

即使如此,也才能打到两千五百公里的射程而已,想要打到美国,本来是不够的。

这种时候,希瑞克又提出了简单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减少弹头重量,增加燃料箱,从而增加射程。

在后世,伊拉克就是这么搞的,伊拉克只有飞毛腿导弹,根本就打不到以色列和沙特首都利雅得去,当时,伊拉克用了很简单的办法,三弹并两弹,射程翻一番,通过把一枚飞毛腿导弹拆开,把燃料箱给另外两枚导弹使用,从而增加了射程。

同时,把弹头重量减轻到只有190千克,成功地把射程只有三百公里的飞毛腿,变成了射程六百公里的侯赛因导弹。

在现在情况下,研制全新的导弹,更大推力的发动机,那都需要有条不紊地进行,绝对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

所以,也只有从v-4上继续想办法,增加燃料箱,减轻弹头重量,由于已经有了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改进设计,进行计算机模拟,都很顺利,当把弹头由一吨变成五百千克,同时增加了五米多长的导弹弹体,重新优化弹道,这款导弹的最大射程,达到了五千公里。

可以威胁到美国西海岸的主要城市了,现在,该是它发威的时候了。

得到了命令之后,基地里面的导弹兵,立刻就紧张地准备起来。

这批导弹,是昨天才从生产线上下来,然后进入地下发射井的,现在,在地下发射井内,戴上了防毒面具的官兵,开始进入了最初的发射程序,给导弹加注燃料。

当成为发射井的方式之后,加注燃料就更简单了。偏二甲肼是有剧毒的,硝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加注燃料是发射环节中最危险的,同时也是不可逆的,一旦加注完成,导弹就必须要打出去。

严格按照规程办事,是保证安全的前提。

与此同时,在指挥室的旁边,一台大型的机器,开始发出了嗡嗡的响声,当它工作的时候,连一旁的指示灯都变暗了。

想要进行任何的攻击,都要计算射击诸元,在舰炮等等的攻击中,只要射击指挥仪就行了,不断地调整,最终运气好就能命中。

但是,到了弹道导弹发射,就不行了,几百公里之外,根本就看不到,就需要复杂的弹道计算,在以前,只能采用机械式的射击指挥仪,误差很大。

现在就不同了。

当德国的第一台计算机被制造出来之后,技术人员们当然没有止步不前,第一台,只是一个起点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