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第三帝国 > 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科罗廖夫和格鲁什科

第三帝国 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科罗廖夫和格鲁什科

作者:华东之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1:03:37 来源:蚂蚁文学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乌克兰人,对从事航天专业的人来说,他的名字是耳熟能详,苏联宇航事业的伟大设计师与组织者,第一枚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洲际火箭(弹道导弹)的设计者,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火箭的设计者、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的总设计师等等。

可以说,如果当时诺贝尔奖能颁发到苏联去的话,他肯定会不止一次得奖,哪怕是在冷战之中,他做出的也是对全人类有益的贡献。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可能永远呆在摇篮里,对航天事业来说,科罗廖夫就是那个把人类送出摇篮的人。

但是,科罗廖夫现在,却是犯人的身份。

这当然都是大清洗的原因。

在37年的时候,轰轰烈烈的大清洗开始了,和很多无辜的人一样,科罗廖夫也被判了刑,和那些被枪毙的人比起来,他还是幸运的。

他只被判了十年,去西伯利亚做苦力而已。

当时很多的科学家都被送进监狱了,一瞬间,苏联人发现自己没有科研力量了,于是,很多人又出来了,比如著名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等人。

他们出来之后,依旧关心着在监狱里面的同行们,同波列夫和科罗廖夫就是好朋友,他多次向苏共中央提出请求,想要让科罗廖夫离开监狱,恢复正常工作。

而就在这时,苏联注意到了德国已经研制成功了弹道导弹,虽然射程不远,也是一种可怕的大杀器,而苏联研制火箭的人才,都在监狱里呢。

于是,科罗廖夫被放出来了,转到第4号特种监狱,重新开始研制火箭。

但是,他们依旧需要劳动,白天劳动,晚上才能工作,每天长时间的工作,对他们的身体都是一种摧残。

当初把科罗廖夫投进去的人,就是贝利亚。而现在,贝利亚是战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防委员会成员,他的任务从情报、外交到组织修造防御工事、工厂后撤和武器生产等都有。

他知道火箭对苏维埃的重要,他也知道科罗廖夫的重要,所以,他已经准备好给科罗廖夫提供更好的条件来工作了。

事有轻重,对贝利亚来说,发掘每一个囚犯的劳动力,赶紧建成这里的石油城,是他目前最重要的,而现在开采出来了储量巨大的油田,他已经可以交待莫斯科了,所以像科罗廖夫这样的人才,可以给他们更好的发挥舞台了。

当年执行斯大林命令最坚决的,就有贝利亚,而在斯大林死后,为大清洗中的犯人平叛,贝利亚也是很积极的。

贝利亚知道这些都是苏维埃最宝贵的人员。

科罗廖夫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贝利亚,或者说,他也不关心这样的问题,他一门心思放在了火箭上。

苏维埃的火箭,要在他的手下出来!

一支烟抽完,科罗廖夫的计算完成了,他这才扭过头来,望着贝利亚,说道:“我希望格鲁什科能够和我一起工作。”

对科罗廖夫来说,他必须要有格鲁什科的帮助才行。

瓦连京-彼得洛维奇-格鲁什科,属于苏联的火箭发动机专家,当初是和科罗廖夫一起被关进去的,科罗廖夫要制造火箭,没有合适的发动机是不行的,格鲁什科是必须的。

(对他们的关系,华东之雄真是相当的感叹。没有格鲁什科,就没有科罗廖夫的辉煌,但是在登月火箭发动机上,科罗廖夫却和格鲁什科分道扬镳了,宁可搞出来无数台发动机并联的n1火箭来,也不用rd270在这里就不多卖弄了,省的各位大大说骗字数。)

“没问题。”贝利亚很轻松地就答应了。

这次打出来了储量丰富的大油井,总之,可以松一口气了,贝利亚望着那正在燃烧的油井里面的石油气,相当的满意。

没有人知道,此时的天空中,正有一架远程侦察机飞来。

漫长的航程是枯燥的,因为机舱内的容积有限,所以不可能像容克-390那样,搞出来小型的休息室,让人在床上睡觉。

他们只能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坚守着,望着外面的蓝天白云,时间就在一点点地过去。

飞过了里海,飞过了哈萨克斯坦,在几个地标处进行了校准航向之后,这架远程的容克-86p侦察机,还在慢悠悠地飞行着。

不错,如果按照战斗机的七百多公里的时速来看,它的速度绝对够慢的了,但是,在高度上和航程上,却无法比过它。

一万五千米的高度,已经超过了对流层的高度,这里不会有恶劣的天气影响,不会有特殊的气流,他们的飞行很平稳,除了柴油机那特有的哒哒的声音之外,就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了。

一路飞来,他们可以轮流休息,只有领航员斯蒂格勒一直都在工作着,他要确定航路的正确。

下面的地形,在他眼里就看成了地图上的弯曲回转,他在不断地比对着,阳光从西面照到了机舱里,整个机舱都闪耀着金光。

“注意,即将飞到目标上空,准备拍照。”斯蒂格勒喊道。

经过了漫长的飞行,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他们很快就要到达目标上空了。

作为一架侦察机,它最主要的设备就是航空相机,经过改进之后,它可以携带三台高精度的照相机,只要飞一次,就能把目标拍个够,然后带回去研究。

飞了这么久,就是等现在的机会!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一路飞过来,苏联人没有任何的反应,看来这边的航线是绝对没问题的。

突然间,斯蒂格勒喊道:“我看到了油井在燃烧!”

他们居然在打新的油井,而且还不止一座!

只有新开的油井,才会点燃它,这是基本常识。

地下的能源,油气层一般都是原油、天然气、水还有其他固体杂质的气液固三相共存体,原油占绝大多说的叫油井,天然气占绝大多说的叫气井。

虽然说是油田,但是多少都会有少量的天然气在里面,能够把它分离出来存储使用固然是很好,但是增加一套天然气分离系统的费用远远比这少量的天然气的价值不知道要贵多少倍,所以还不如把它烧掉。

这些天然气直接排到大气中,很不安全,一旦遇火会发生火灾,甚至爆炸。尤其是笼罩在油田上空,直接排放出去,随着浓度不断增加,搞不好会让整个油田变成温压弹这样可怕的场面。

所以,在打出油井,开采之前,必须要可控制的条件下将这些气体烧掉,确保安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