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是你们逼我做皇帝的 > 第四十八章 人质

是你们逼我做皇帝的 第四十八章 人质

作者:徐狂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0: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短暂的卷动金陵风云之后,袁珙选择在距离金陵三十里外的一处道观落脚,并拒绝了太常寺卿、翰林侍读等虚职,金陵终于再次恢复了平静。

如一颗石子扔进池塘,平静的水平泛起了涟漪,……燕军中多有知晓袁珙曾拜会前燕王李棣,年长者也多知袁珙百无一谬的传奇故事。

或是因为朝局,或是因为自保,但无论如何,袁珙都没有对燕王、赵王表示出任何的偏颇,对衡王、徐王更没有什么关注。

京中什么样的传闻都有……李允熥坐在武英殿侧殿中,无聊的看着徐氏批阅奏折,他只管最后签字盖章,心里在想,有人以袁珙闭口不言猜测李允炆没死,这也就罢了,但居然还有人猜测李棣也没死!

不过这都不关我的事……坊间传闻金陵无天子气,但都是指燕王、赵王、衡王、徐王他们,压根就没人提到当今陛下。

瞄了眼手边的奏折,李允熥笑道:“四婶眼光独到,六哥也擅识人,这夏元吉果然有一手。”

徐氏点头道:“筹集如许多粮米,由福建海路北上,至山东改为陆运,虽然耗费颇多,但终归使大军无后顾之忧。”

李允熥一路看下去,打了个哈气,“四婶,夏元吉提到太湖水患,他是想疏通河道吗?”

“夏元吉有治水之能。”徐氏详加解释道:“四年前闽地水患,便是夏元吉合福建布政司新掘河道分流,保三县平安。”

“奏折中已然说明,太湖水患已有两年,洪水不退,主要是因入海的吴淞河道淤塞,更百余里已为平陆,只能另选河道挖掘。”

李允熥连连点头,一手捏着奏折,另一只手紧紧攥成拳头,青筋毕露……松江是自己好不容易选定的地点。

徐氏继续解释道:“夏元吉选刘家港、白茆港两地入江,再上接大黄浦,引淀山湖水自南跄口入海。”

“只可惜工程浩大,略略一算,不提钱粮,至少民夫十万……”

“如今朝中哪里有那么多钱粮,民夫……抽调那么多民夫北上运粮,再过些时日就是秋收了。”李允熥嘀咕了声,“只能先放放了?”

徐氏叹了口气,“夏元吉为户部尚书,不可轻易离京,只能先托付松江府……不过暂时只能治标,难以治本。”

李允熥嗯嗯了几句,他记得历史上大概就是永乐初年,夏元吉以户部尚书的身份治理太湖,疏通吴淞,那就是所谓的“黄浦夺淞”。

这一世,虽然夏元吉依旧成为了户部尚书,但李棣已死,诸王夺嫡,大战连绵,北地多遭战乱,朝廷短时间内是抽不出人手、钱粮去疏通吴淞河道的,更别说挖掘新河道了。

也就是说,周继瑜、叶福以及金山卫在松江依旧有着很高的自由度……李允熥在心里琢磨,都一个月了,不知道松江那边折腾的如何了?

吴王府之前多年的积累……李允熥最早是想一走了之,全都不要了,若是执意带上,只怕会留下蛛丝马迹。

但这不是没走成嘛。

既然没走成,被推上皇位后的李允熥第一件事就是让常宽通知了当时还没入宫的杨应能,将吴王府的不少工匠、存料和研发出来的玩意全都藏了起来。

一直到一个多月前,杨应能才找到机会,将那些资料、工匠陆续送出了金陵,最主要的目的地就是松江府。

李允熥目光幽幽,自己已经能做了目前所有能做的,而且是以极为冒险的方式……能聚集财力的秘方,能研发火药、火器的工匠,金山卫的中低层的将领,可能遭到的倭寇侵袭,还有因为太湖水患、山东大战而聚集在松江周边的大量难民。

李允熥自信,如果让自己亲手操作……很快就能在松江建立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基地,但松江知府周继瑜、华亭知县叶福,这两个人李允熥没有一丝印象。

两人均在金川门一战中受伤,证明了他们理应是李允炆的忠实臣子,不会投向燕王一脉……但这只证明了他们的品行,并不能证明他们的能力。

燕军都打进金陵了,还要坚守金川门……这本身就说明他们脑子并不活络,李允熥最怕的就是,这两人是那种臣子。

哪一种?

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可惜李允熥记得的那些有能力的历史人物,要么投了燕王一脉,比如夏元吉,要么投了徐辉组,比如茹瑺,再要么是持中立立场……而那些永乐年间的名臣,李允熥暂时还不敢用,鬼知道他们会不会将自己这个傀儡皇帝作为升官的踏脚石!

最典型的就是杨子蓉。

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并没什么名气,因为历史上李棣登基之后,将其改为了杨荣……大名鼎鼎的三杨之一的杨荣。

从理智上分析,杨子蓉如今是谁都不肯用,唯一可能给他希望的就是李允熥……但在一次刘璟通过常宽送进宫的口信中提到杨子蓉后,李允熥给出的是否定的回复。

收了杨子蓉……这厮最有可能做的就是将自己卖了,以此博得燕王李高炽的好感。

外面吵的越来越厉害了,李允熥侧耳细听,居然有桌椅到地的声音,忍不住撇撇嘴,瞄了眼凑近的中书舍人杨应能,“谁挨揍了?”

杨应能犹豫了下,见徐氏也看了过来,垂头道:“魏国公……兵部尚书,成国公……左副都御史茹瑺。”

嗯,魏国公徐辉组在揍他弟弟,兵部尚书徐增寿,而成国公朱能在揍徐辉组麾下最得力的茹瑺。

徐氏脸色有些泛白,霍然起身,突然身子晃了晃,扶着案脚才站稳。

“四婶,别急。”李允熥赶紧扶住,“四婶别急,政见不同而已,无甚大事。”

徐氏甩开李允熥,疾步走入正殿,李允熥犹豫了下没跟上去……这种针锋相对的场合,自己掺和进去没什么好处。

“陛下。”杨应能低声道:“东面传信,钱粮不足。”

“外面闹的那么凶,朕出去……你以为他们不敢揍朕,大虫虽猛,也难敌群狼啊!”李允熥大声叹息,随即低声道:“别急,慢慢来。”

杨应能躬身行礼,细若微声,“翰林编修,原吴王府副署理欲外放松江府同知。”

李允熥呆了呆,在多位宫人的注视下,疾步走到正殿外,听着里面的动静,又搓着手走回来,背对着宫人,神色变幻莫测。

第一次见到杨士奇还是建文元年,那时候自己不屑一顾,因为对方报名是杨寓,士奇是他的字……自己只是感叹,这年头姓杨的怎么就那么多!

后面的三杨,吴王府内还有个杨应能,现在又多了个杨寓。

一直到建文四年,李允熥才弄清楚,原来杨寓就是杨士奇……不过那时候,他已经隐隐有了遁走的念头,也不在乎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杨士奇突然想外放松江同知……这种消息是通过杨应能传来的,而且外放的地点还是松江府,这让李允熥能立即确定,杨士奇应该知道些什么。

真不简单啊!

这样的历史名人哪个都不是好糊弄的……呃,可能就赵王李高煦是真有点蠢。

“其寡母、妻、独子均已送至华亭。”

李允熥嘴唇哆嗦了下,这么狠?!

将一家人都交出来做人质?

拜托,这种走钢丝的高难度活,我自己都没什么信心呢!

侧头看了眼隔壁的正殿,李允熥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低声道:“岂能以人母为质,当于金陵奉养,其子可送至金山卫。”

杨应能无声退开,心里忍不住吐槽,不能以杨士奇的母亲为人质?

所以将杨士奇的寡母送到金陵,扣在手中,然后再将杨士奇的独子送去金山卫,扣在手中……双保险啊!

李允熥久久凝视着墙壁,脸上神情颇为复杂,没想到杨士奇能看破,更没想到杨士奇会选择登上这条破船……

自己能信任他吗?

但无论如何,杨士奇在历史上是四朝元老,执掌内阁首辅十余年,是如今天下数的出来的人杰,自己或许无法完全相信他……但却可以用他。

将母亲、独子扣下……这其中的意味,想必杨士奇这样的聪明人应该不会误解。

如果不想重用你,何必要扣作人质呢?

李允熥正思绪万千的时候,正殿内突然传来高声呼喊。

“母妃!”

“大姐!”

“母亲,母亲!”

那是李高炽、李高煦、徐增寿的呼喊,李允熥一个激灵,健步如飞冲进正殿,如今徐氏是自己最重要的依仗!

只见站在龙椅边的徐氏手抚额头,摇摇欲坠,一旁的徐增寿正扶着肩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