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是你们逼我做皇帝的 > 第二十三章 平衡之术

是你们逼我做皇帝的 第二十三章 平衡之术

作者:徐狂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0: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坤宁宫。

已然入夜了,侧殿书房里,四盏宫灯将屋内照的一片光亮,徐氏凝神看着桌案上的纸张。

笑呵呵的李高炽坐在一旁看热闹,李高煦和李允熥都有点不自在……因为徐氏正在检查作业,这些时日两人抄的史书。

简直了,从《史记》开始,《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一路抄到《宋史》、《金史》、《辽史》。

也就是《元史》是本朝编纂,放在翰林院里还没来得及出版……不然也得抄!

“陛下这笔字……”徐氏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想了想才说:“陛下常年习武,字体古拙劲正,刚强有力,不如习魏碑吧,正巧原燕王府中有《张猛龙碑》、《郑文公碑》。”

练字……李允熥有点接受不能。

这笔字太差劲,能怪我吗?

那是前身的锅好不好,不好好练字就知道习武!

而自己……前世天天手机电脑,就练了练自己的名字准备给疯狂的粉丝签名,可惜没用上……还没名声大噪就穿越了!

“四婶,其实侄儿是故意写成这样的。”李允熥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现在侄儿也就能在武英殿签字盖印了,这笔字……朝中还真没人能假冒!”

李高炽忍俊不禁,“陛下说的是,模仿陛下笔迹……的确是强人所难。”

“今日三妹来了趟,听说她每日督促陛下早朝,碑文明日送去乾清宫,就让三妹督促陛下练字吧。”徐氏现在也聪明了,压根不理会李允熥的胡说八道。

将一卷纸移开,徐氏将另一卷纸放在眼前,“高煦这倒是……”

“老九,这真的是你抄的?”李允熥刻意用阴森森的语调发问。

李高煦脸都不红,“每日抄史,直至深夜。”

“狗……”

“母亲责罚,必然亲手誊抄。”李高炽义正言辞,“陛下,九弟绝不会让他人代为誊抄!”

李允熥简直了……不是你告诉我,李高煦那厮特地找了模仿他字迹的人吗?

现在居然反口了?!

你什么时候和李高煦穿一条裤子了?!

但下一刻,李允熥反应过来了,徐氏责罚儿子都是以抄书为手段……李高炽总不会从不犯错吧?

八成这死胖子也有枪手呢,这是怕祸延己身呢!

被吓了跳的李高煦盯着李允熥,冷笑道:“母亲可知,今日午后,陛下亲手殴打中书舍人,官袍上还有脚印呢,多有朝臣不忿,说不定明日就有御史上书了。”

李允熥暗骂两句,这货真是心胸狭窄,报仇都不带转身的……不过这也是他想看到的,不然为什么要特地在刘璟衣服上留个脚印?

“杨应能?”李高炽有些惊诧,“陛下,杨应能原为吴王府教授,还是陛下亲自召来的……”

“不是杨应能,今日新增了位中书舍人。”

“噢噢噢……诚意伯家的那位……”李高炽立即反应过来,“噢噢噢……原谷王府的长史啊。”

李高炽、李高煦都心知肚明,陛下是为了谷王那件事撒气呢……前日茹瑺说漏了嘴,陛下当时就气的直拍桌子,这是把刘璟拎过来泄愤。

看徐氏投来不悦的视线,李允熥委屈道:“四婶不让侄儿去校场演武……也只能小惩大诫了,也没怎么动手……”

“他密报皇兄,害得侄儿现在……念在往日交情,也就踹了几脚而已。”

徐氏深深吸了口气,“陛下身为天下之主……罢了,罢了!”

“四婶,要不换衡王……”李允熥小心翼翼的试探,“侄儿就藩苏州……不,松江怎么样?”

徐氏面无表情的说:“罢了,继续抄史吧,而且用魏碑文抄。”

李高煦忍不住扑哧笑出来了,让你坑我,现在爽了吧?!

“刘璟原为谷王府长史,正五品,陛下召其为中书舍人,正七品,实在不合适。”李高炽侃侃而谈,“总归曾被皇组父赞誉,又是诚意伯后人,不好太过苛待,今日陛下此举实在轻佻。”

李高煦难得附和道:“不召其入朝还好,召为中书舍人,的确不妥。”

“六哥老九的意思……一撸到底可以,但降了品级不行?”

李高炽、李高煦都不吭声了,虽然事实就是这样,但这话听起来怎么就那么古怪呢?

徐氏叹了口气,挥手道:“坐下说话。”

李允熥主动去搬了两个圆凳来,“四婶,今日阿锦过来说些什么?”

听到这个称呼,李高炽、李高煦都有点龇牙咧嘴,不知道的还以为夫妻情深呢,哪里知道丈夫到现在都进不了卧室。

“三妹说了,陛下认床,准备把床搬到武英殿侧殿去!”徐氏没好气的如此说,惹得李高煦嗤笑。

李高煦这个人,战场搏杀勇猛,脑子也够用,更有野心,但却是个喜则雀跃,怒则拔刀的人,相对来说心思比较浅。

而李高炽是个老银币,什么时候脸上都带着笑,城府很深,这一个多月内在拉拢朝臣上的效果比李高煦好得多,燕王府内人来人往,而且还将好几位朝臣从狱中捞出来。

徐氏正色道:“你们也接到军报了,留守北平燕王府的侍卫已然急信抵达金陵,三万蒙古大军南下,肆虐北疆,燕军北上,乃必然之责……”

“四婶……”李允熥迟疑道:“这等事,侄儿还是回避吧。”

“此乃国事,陛下何须回避?”李高炽笑呵呵的说:“待会儿还要请陛下查漏补缺呢。”

李允熥在心里暗骂……国事我就不用回避?

你们商量的国事难道不是和你们自己息息相关吗?

李高煦咳嗽两声,“燕军北上抵御蒙古大军,的确是应有之义。”

这厮也不反对,李允熥差不多懂了……八成这三位已经商量好了,只是通报而已。

“那我……”

“陛下请安坐。”徐氏叹道:“如今金陵局势复杂难言,两方混战……应天府人口流失,多少村落无人烟……”

“五年大战,谁是谁非,已经不重要了。”

“此刻,当携手并进,力挽国事。”

“太组皇帝定下燕王、宁王守边,此策不可更改。”

“陛下,拟调三万燕军,另从龙潭大营中,选五万精锐,一同北上,汇合北地兵力,理应能驱逐蒙军。”

李允熥眨眨眼,立即想明白了其间缘由……为什么要拉着自己说这件事了。

两个多月前,李棣率军过江,先后收拢之前败军降卒以及举军来降的平江伯陈瑄,麾下大军约莫六七万战卒,调动三万北上,差不多是燕军的一半,说不上主力,但也不能算是偏师。

但于此同时,燕王一脉也提出了要求,调动五万官军一同北上。

如今对燕王一脉威胁最大的是一直驻守在龙潭的十余万大军,其中一部分是徐辉组麾下,一部分是梅殷从淮安府带回来的。

虽然名义上是十余万大军,但战力相对比较弱,毕竟之前五年,多少战力强横的大军都已经填进那个无底洞了,调动五万,而且是相对比较强的五万精锐……那留下来的,基本上什么都做不了了。

李允熥听丘松说过,当日徐辉组、梅殷率军从龙潭进击,李高煦亲自领骑兵冲阵……几乎踏破敌阵,这种场景在之前五年内,其实是很少出现的,反而是李棣经常陷入阵中,张辅的父亲张玉就是如此阵亡。

当然了,徐辉组未必会同意这个条件……所以,徐氏母子三人才对李允熥透露内情。

换句话说,他们是想让李允熥去劝说徐辉组、铁选、常升等人。

李允熥开始还在装傻,但李高煦不耐烦的说:“若是他们不肯出军,那大家都在金陵等着,等着蒙古大军一直打到金陵!”

“老九啊老九,你觉得他们会听我的?”李允熥苦口婆心道:“舅舅一直就看不上我,大舅子更是看不上我!”

一个是舅舅,一个是大舅子……李高煦愣了下才反应过来,断然道:“那就要看陛下了,母亲和大舅商量过!”

嗯,这个舅舅和刚才那个舅舅不是一回事。

其实这个处置方案对李允熥比较有利……相对来说能保持金陵城内以及朝局上的平衡性,在他这个皇帝还是傀儡皇帝的时候,任何破坏平衡的事件发生,最危险的就是他这个坐在皇位上的人。

“魏国公不同意?”李允熥问了句,又追问道:“老九,你让我去劝……总得给我交个底吧,魏国公为什么不同意?”

一旁的李高炽挠挠头,“是我去说的……大舅一扭头就走了。”

李允熥出了会儿神,转头看向徐氏,“四婶,这事儿……侄儿倒是觉得挺好,抵御蒙古,总不能全让燕王府扛着,朝中理应出兵,但打战那是要花钱的……”

“我们没钱。”李高煦斩钉截铁道:“开拔北上,耗用粮草,还有武器铠甲,全都得朝中户部,工部拨出。”

“一毛不拔啊?”李允熥抽抽嘴角,“那谁领军?”

这个问题问出口,书房内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徐氏微微叹息,视线在两个儿子之间来回打转,她难以抉择,这也是她不能做出选择的选择。

无论让哪个领军北上,让哪个留在金陵,都必定会有一个埋怨自己偏心……而自己能压得住两个儿子,能保持朝中如今的局势,主要凭借的就是前燕王正妃,和李高煦、李高炽母亲的身份。

一旦出现了偏心,难道还指望儿子不会反抗吗?

徐氏熟读史书,父亲徐达一代名将也通晓权谋,是洪武一朝难得善始善终的,更有李棣这样的丈夫。

她心里很清楚,两个儿子的眼睛都盯着那张皇位,要不是自己急行南下,李高煦怕是登基大典都办完了,而长子李高炽也盯着皇位,但最怕的是李高煦登上皇位。

皇权之争,父子、兄弟、叔侄,什么都是浮云,难道母子就能例外?

沉默了好久之后,李高煦咳嗽两声,“今日早朝,朝臣都说……抵御蒙古南侵,是燕王府之责。”

“为兄如今继承燕王位,但二弟难道不是父亲之子?”李高炽勉强笑道:“二弟也知晓,为兄不善战事,只怕还要二弟……”

“不善战事?”李高煦嗤笑道:“不善战事……好像五日前,大哥邀平江伯赴宴,两人小宴……大哥也不让我作陪?”

这是李高煦在嘲讽李高炽口不应心,暗地里拉拢平江伯陈瑄……这代表着李高炽正在向军中伸手,这是前者不想看到的。

陈瑄举军投降使燕军顺利度过长江进逼金陵,虽然立下大功,其实他在燕军中地位并不高,资历……可能就没有比他低的了,最终能封爵平江伯,一方面是因为他代表着降将,另一方面是因为燕王李高炽为其出力。

李允熥一边看戏,一边在心里琢磨,领军北上,其实是有好有坏。

若是李高炽领军,好处是,有可能收复部分燕军将领,毕竟名正言顺,如此日后就对李高煦会产生不小的威胁。

毕竟李高炽最缺的就是军方的支持。

坏处也很明显,驱逐蒙古大军之后,李高炽可能会坐镇北平,远离金陵这个正治中心,很多事都难以插手,说不定哪天就听到李高煦篡位登基的消息了。

但现在李高炽坚持不肯走,有可能是盯着皇位,但更可能是怕李高煦篡位。

而李高煦也不肯走……这就值得玩味了。

难道李高煦有短时间内动手的打算?

换个人可能不会这么想,但偏偏李允熥是个穿越者,这位有时候脑子缺根弦啊!

历史上,宣宗继位,李高煦想起兵造反被生擒活捉,原本还只是被软禁而已,结果有一次宣宗李瞻基探望,李高煦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伸脚把侄儿皇帝绊了一跤!

这是什么鬼操作啊!

最终宣宗下令,将李高煦关在铜钟里,用木柴堆满,放火生生烧死了李高煦。

典型的不作死就不会死!

书房内,徐氏转头呆呆的盯着灯罩里跳动的烛火,李高煦、李高炽兄弟俩你一句我一句,看似平淡,却是刀剑相向。

李允熥看看这个,瞄瞄那个……哎,一个雄壮英武,一个肥胖如猪,一个恨不得天天趋马奔驰,一个恨不得天天一步都不走!

几乎什么都是反的……天生的对头啊!

“咳咳,咳咳!”李允熥看看时辰不早了,“六哥,老九,你们慢慢谈……四婶,我先回去睡了。”

徐氏回过神来,脸上浮现出难以言喻的苦笑,“陛下再坐坐吧,你们都出去……一母同胞,一母同胞……”

“母亲!”

“母妃……”

李允熥咂咂嘴,今天才发现,李高炽一直称呼母亲,而李高煦一直称呼母妃!

这代表了什么呢?

是徐氏更疼爱长子李高炽,还是次子李高煦对徐氏更为敬重呢?

“出去。”

目送两个不省心的儿子出去,徐氏长长叹息,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呃,已经是五月末了,天气越来越热,大伙儿都穿的比较清凉……李允熥的视线肆无忌惮的扫上扫下,特别是徐氏背过身显示蜜桃的时候。

“陛下欲选谁领军北上?”

“这等事……侄儿又做不了主。”李允熥诚恳的说:“主要是魏国公那边……以他的心思,只怕是希望老九领军,但老九决计不肯离开金陵。”

“六哥……继承燕王位,理应领军坐镇北平。”

接下来李允熥话锋一转,“但六哥一来无上阵经验,二来都两百斤了,多走几步路都大喘气呢,实在不太合适。”

在察觉到李高煦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动手的情况下,李允熥怎么可能让李高炽离开金陵……没有李高炽制衡,鬼知道李高煦会不会突然发疯!

“侄儿知道四婶……”

李允熥用低沉浑厚的嗓音低声道:“四叔和皇兄是叔侄,六哥和老九是一母同胞的兄弟……”

“天家少有亲情……”

“唐初武德年间,唐高组与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不以君臣见礼,而以父子相称,最终却酿成玄武门之变。”

借着烛光,李允熥清晰的看见徐氏脸上的泪痕……这是个有辅政之能,但心肠比较软的女人。

也是,如吕后、武则天那般的铁石心肠的女人……太少了,徐氏这样的才是正常标准。

徐氏身子突然微微颤抖,一双火热的大手扶在她的肩膀上。

“四婶先坐,侄儿出个馊主意……”

徐氏精神一震,都忘记了侄儿那双略为不规矩的手。

她虽然对这位侄儿皇帝比较失望,觉得金陵城内荒唐王爷的名声不算虚言,但也知道,这位侄儿并不是个蠢人……仅仅看其当日提出的那些条件,为双方谈判出的那些主意就知道了。

“燕军北上,乃必然之事,否则朝臣群起攻之,等于是将他们推给了魏国公。”

顿了顿,李允熥补充道:“四婶,魏国公可不是站在我这边的……也不知道皇兄到底是死是活……更不知道魏国公知不知内情。”

建文帝李允炆到底是死是活……这是盘旋在无数人脑海中的疑问,徐氏不禁微微颔首,她也知道,徐辉组选李允熥登基,实在是无奈之举,只要有一丝可能,都会找回李允炆。

“三万燕军,选五万官军精锐,共计八万大军北上,理应能击退蒙古,但日后尚需大军驻守北平,捍卫边疆。”

“六哥、老九都不肯离开金陵,不如从燕军中挑选一位大将领军。”

“记得老十二还在北平燕王府吧?”

所谓的老十二是前燕王李棣的第三个儿子,今年十八岁的李高燧。

徐氏脸上登时闪现喜色,“陛下是说……让丘福或者李能,再或几位侯爵领军北上,由高燧坐镇北平?!”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办法吗?”

“不错,不错!”徐氏来回走动,“陛下此言大善!”

李允熥提醒道:“四婶,就怕魏国公那边不同意。”

徐氏脚步一顿,“陛下明日可在文渊阁召见魏国公……若是他不肯,那臣妾也没办法了!”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徐辉组你要是不同意,那李高炽、李高煦肯定是不肯离开的,局势只会越来越糟糕,局势可能会失控……连徐氏这个母亲都未必能压制得住。

这是在放狠话啊!

看来刚才对这个女人的判断还要加上一句,虽然心肠软,但绝不是不通权谋!

李允熥明了的点点头,“侄儿愿为四婶尽力劝说。”

“陛下心思敏捷,颇有资质。”徐氏今夜第一次展颜笑道:“略为磨砺,他日必为一代明君。”

李允熥被这如春风一般的笑容晃了下眼,心想果然不愧是姐妹啊,妹妹美若天仙,做姐姐的虽然年近四旬,但风韵犹存。

呃,前世李允熥这位年纪不大的老戏骨之所以能冒出头,主要就是……所以,现在有点把持不住了。

咳嗽两声,李允熥笑道:“明君那是不敢想的……只求四婶能帮帮忙……侄儿真的认床!”

徐氏忍不住捂嘴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引得李允熥心神摇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