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是你们逼我做皇帝的 > 第二十一章 朝争

是你们逼我做皇帝的 第二十一章 朝争

作者:徐狂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50: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小妞腿长腰细,脸蛋精致,放到后世都够做个模特了!

而且平日也不是冷冰冰的,但一到晚上……就变了个人似的,难道有恐男症?

李允熥烦恼的薅着头发,自己这热脸贴着冷屁股也半个月了,一点效果都没有!

除了圆房这件事之外,徐妙锦倒是很符合皇后的身份做派,人前端庄有礼,对宫人恩威并施,召见重臣勋贵女眷也拿得上台面。

甚至于每日李允熥天不亮起床,徐妙锦都会起身陪同用膳,再送李允熥上早朝。

每日若是李允熥不在坤宁宫用膳,徐妙锦也会陪同用膳。

总而言之一句话,徐妙锦对皇后这个身份不反感,对皇帝这个身份也不反感,就是对李允熥不假辞色。

嗯,李允熥差不多能肯定,新婚当夜,还口口声声,此生许佛!

狗屁,徐妙锦压根不吃素斋,平日里最喜欢吃肉,别说平时就连初一十五都不诵经念佛。

燕王太妃徐氏是劝了又劝,但徐妙锦……呃,完全不杵这位二十年才初见面的大姐,这点上比徐辉组、徐增寿都要强。

李允熥忍不住心里嘀咕,难道是因为自己五年前窥探徐妙锦,最后和徐增寿闹了一场的缘故?

“早上吃的清淡点。”李允熥笑道:“小米粥最是养人。”

自从穿越而来,李允熥饮食习惯和前世保持的差不多,他也有这样的条件,后来折腾出了蜂窝煤、小煤炉,还弄出几个产业,饮食水平比前世还要好,不过,每天早上都是一碗小米粥,养胃。

徐妙锦神色淡淡,款款而来,突然察觉到什么,狠狠瞪了眼……李允熥赶紧收回视线,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样。

哎,这样的身材,这样的大长腿,可惜了了……李允熥忍不住想,放在后世,就算在娱乐圈里,也是顶尖的好苗子呢。

瞄了眼桌上,除了小米粥,还有两盘小菜,一笼包子,一盘煎饺,徐妙锦默不作声的坐下……李允熥忍不住想笑,这是个吃货,这也是他好些天才发现的,只要桌上有肉,徐妙锦就胃口大开。

前几天,李允熥想吃咸菜、酸萝卜丁,结果徐妙锦连着两天早上都没怎么动筷子。

嗯,今天是牛肉包,猪肉煎饺,李允熥本就食量大,两个人很快一扫而空。

说起来,这样的早餐并不符合皇帝皇后的身份,但李允熥才懒得管呢,自己都做了傀儡皇帝了,还不能在范围之内自在点?

倒是徐氏在武英殿和早朝上提过两次……大致意思是,五年征战,耗尽国力,就连陛下也节衣缩食!

瞄了眼常宽站的远,李允熥凑过去,小声说:“阿锦……”

这个称呼……李允熥才出口,就看见徐妙锦身子抖了抖,这显然不是被感动的,而是被恶心的或者吓到了。

“陛下该启程奉天殿了。”

“阿锦,朕这大半个月都是睡在偏殿,每日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李允熥这几句话是真心实意,“朕……认床。”

徐妙锦长着一双漂亮的丹凤眼,视线在李允熥脸上扫了扫,“陛下该启程奉天殿了。”

“阿锦的意思……今晚朕回……”

“陛下该上早朝了。”

徐妙锦霍然起身……李允熥条件反射的往后缩了缩。

“墨砚,陛下太爱那张床,待会儿送到偏殿去!”

“是。”

李允熥无语的看着墨砚……徐妙锦带进宫的宫女,准备指挥宫人去搬床了。

“罢了,罢了。”李允熥一甩袖子,“反正朕在武英殿一样能睡!”

看着李允熥气呼呼的离去,墨砚凑近小声道:“小姐,陛下倒是不像坊间传言那般……”

徐妙锦的眼珠子在眼眶里滴溜溜的转,毫无雍容华贵气象,倒是有点古灵精怪的模样,哼了声没说话。

身为开国六王之首,第一名将中山王徐达的小女儿,徐妙锦怎么可能真到二十岁都嫁不出去……

六年前,徐妙锦回到金陵,长兄徐辉组、三兄徐增寿开始挑妹婿……结果五年前,吴王李允熥冒冒失失的打听……居然都知道徐妙锦的闺名!

古代高门大户待嫁女的闺名……那是绝对不能泄露出去的。

天知道李允熥从哪儿打听到的,徐辉组、徐增寿都是大怒……最关键的是,李允熥当时已经娶了赵氏为正妃,难道是想让徐妙锦为侧妃?

这简直就是在羞辱徐家,徐增寿立即找上门和李允熥干了一场……但徐妙锦的婚事也就此搁置下来了。

一来当时削藩初起,李允炆对吴王、衡王几个弟弟比较看重,二来闺名都传开了,合适的人家谁也不愿意娶啊。

之后是靖难之役,徐辉组和徐增寿兄弟反目,前者看中的,后者反对,后者看中的,前者反对,闹的徐家后院家宅不宁,徐妙锦才一直耽搁到现在……直到李允熥上位。

被逼着嫁入皇室,虽然贵为皇后,徐妙锦怎么可能心里没怒气呢?

反正这是个傀儡皇帝!

“认床,还认床!”徐妙锦嘀咕道:“不都准备远遁江湖了吗?”

“难道还要把床榻带上路?”

嘴里这么说着,徐妙锦却转头交代,“去问问,侧殿的宫人可是懈怠了?”

成婚大半个月,到现在也没让丈夫进房,徐妙锦本来还觉得李允熥是个无耻荒淫之辈,毕竟荒唐王爷的名声遍传金陵,但没想到至今也不越雷池……她突然想起,大姐提到过,吴王府内没又侍妾,连通房都没有。

此刻的李允熥无聊的坐在皇位上,两眼无神的听着下面臣子的扯淡……通政使上奏,蒙古犯边。

这是有可能的,本朝就是驱逐蒙古得以立国,一直纠缠到一百多年后,直到黑山白水的通古斯野人取而代之,如今本朝叔侄内斗,打生打死,蒙古人来占便宜,自然是有可能的。

李允熥记得很清楚,李棣登基之后,先后五次远征蒙古,最后一次病死途中,这证明蒙古的实力还是挺雄厚的。

但在这个节骨点提到此事,毫无疑问,剑指燕王一脉。

从道理上来说,驻军北平,防御蒙古,是燕王的责任,从之前按照两方的谈判结果来说,陛下登基后,燕军主力应当北返。

下面的臣子乱七八糟的,有人举荐李高炽……正儿八经的燕王,理应坐镇北平。

有人举荐徐辉组……中山王长子,精通兵法,必能克敌。

有人举荐李高煦……五年征战,所向睥睨。

呃,李高煦眼眶上青紫还没消呢。

还有人举荐铁铉……上马能管军,下马能治民!

甚至还有人举荐常升呢!

皇位上的李允熥打了个大大的哈欠,转头瞄了眼珠帘后的徐氏,心想也不知道这位会怎么处置这事。

显而易见,金陵内外数万战力强劲的燕军是压在无数人心头的巨石,无数人都想将这块巨石丢得越远越好。

而燕王一脉在短时间内是绝对不敢让大部分燕军北上的,徐辉组麾下十万大军至今还驻扎在龙潭虎视眈眈。

但燕军不可能不北上,这支大军是防御蒙古的主力,一旦蒙古南下,侵入中原,那事就闹大了。

所以,今日是徐辉组一方的突然出剑,将燕王一脉逼到了拐角处。

北边那个烂摊子,是你们燕王府的破事,我们是不会帮忙收拾的!

不管是燕王李高炽,还是赵王李高煦,总归要有人率军北上,抵御蒙古大军。

非要我们收拾……也行!

徐辉组不会轻动,但还有文武双全的铁选,两度击败李棣的盛勇,骁勇善战的平安。

但他们接手北方防务,必定会动摇燕王一脉的根基,这是李高炽、李高煦难以接受的。

朝臣群起而攻之,李高炽、李高煦只能强词夺理狡辩……没办法,人家占着理呢,蒙古南侵,是你们燕王府的责任。

燕王坐镇北平,抵御蒙古……这是太组皇帝定下的,难道你们不认?

太组皇帝才仙逝不过五年,你们这些不孝孙儿啊!

依附燕王一脉的礼部尚书蹇义、工部尚书严震、户部侍郎夏元吉、都察院右都御史陈瑛跳出来争辩几句,比如什么负责抵御蒙古的不仅有燕王府,也有宁王,比如什么军情未明,蒙古大军南下也不知是真是假?

好吧,对着那些武将,可能还会守礼……对方那是真敢揍人的。

但对这这几位昔日同僚,十几张嘴将他们骂的面无人色!

是,抵御蒙古,宁王的确也有责任,但他麾下大军难道不是被李棣抢走了吗?

什么军情不明,来报信的是燕军士卒!

其中以吏部尚书张紞、左都御史练子宁、右副都御史景清最为卖力,劈头盖脸的骂,感觉那几位都恶贯满盈,堪比秦桧了。

李允熥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一幕,主要关注的是景清……这位在历史上很有名字,原始空中假意降燕,上朝的时候带着匕首想刺杀李棣,结果败落被处以磔刑,差不多就是五马分尸,而且还被族诛。

勇气可嘉,但脑子不太好使……上朝的时候刺杀,还是刺杀身经百战的李棣!

越闹越凶,越吵越乱,李高煦原本还想着明哲保身,领军北上抵御蒙古……那是燕王的事,但我是赵王啊。

让大哥领军北上吧,万一出点什么意外……我也只能惋惜落泪了。

但李高煦明显没想明白,人家要的不是什么燕王北上,而是燕军北上……而兵权是在赵王李高煦手中,找李高炽有个毛用啊!

最后还是徐氏出面,先查实军情,后调燕军北上。

大部分朝臣都面露喜色,觉得自己赢了一场……但李允熥无语了,别傻了,还真以为燕军会以主力北上,然后留下几个臭鱼烂虾让你们翻盘?

从个人角度来看,李允熥其实也不希望看到燕军主力北上,若是那样,徐辉组若能扫清燕王一脉,权势就太大了。

即使自己说出李允炆病逝,拿出传位诏书……徐辉组会信吗?

肯信吗?

到那时候,徐辉组会不会认为换十五岁的衡王,或者才八岁的徐王做皇帝更合适呢?

东汉末年,董卓入京,难道从一开始就打算做权臣吗?

无非是一步一步走过去的,徐辉组会不会是下一个董卓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