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穿书八零:发家从摆摊开始 > 第一卷 第1141章 变化的见证者

桌上很快摆满了精致的茶点,“伯母,试试这个蟹黄包子。”

“还有豉汁排骨。”

周乔耐心地介绍着每一道美食:生滚牛肉粥、水晶虾饺、炸春卷、叉烧包、酥皮蛋挞、金钱肚……

再加上一壶香醇的铁观音,这样的盛宴在83年可不多见。

旁边的老头们用羊城话低声议论着,说她们很有钱。

虽然周丽梅听不懂他们的方言,但周乔淡定地回应:“我只是想带我伯母尝尝新鲜的东西。”

在这里,说普通话的往往是外地人,而外地人常被视为不如本地人富裕。

然而,周乔以自己的行动证明,她不仅有钱,更重要的是有孝心。

两位老人见状,也无言以对,毕竟,他们自己的儿孙未必愿意为长辈花费如此之多。

“太多了,太多了……”周丽梅反复说着这句话,面对如此丰富的食物,她既惊讶又感激。周乔则轻声解释,既然已经点了,不吃也是浪费。

看着满满一桌美食,周丽梅不再言语,心中明白,现在的食量虽大,却不会剩下多少,只是大多数时候人们只会点一壶茶和几个点心,慢慢聊上几个小时。

周乔此次带伯母来享受美食,并非为了闲聊,而是真心想要伯母体验一番。

这些茶点不仅味道绝佳,而且选用的材料都非常实在。

周乔选择的这家老字号,保持了传统的水准,未来可能随着连锁店的扩张而变化,因此她珍惜每一次品尝的机会,想要尽可能多地留下美好的回忆。

当然,这顿饭好吃极了。每一个茶点都充满了诚意,让人回味无穷。

周丽梅从未想过有一天能够享受到这样的待遇,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有一个懂得感恩、孝顺的侄女。

周丽梅不懂羊城话,但周围茶客们的羡慕之情她却能感受到。他们羡慕什么呢?是因为她有个出色的侄女周乔。想到这里,周丽梅觉得嘴里的食物更加美味了。

“小乔,你也来吃点。”周丽梅将盘中的排骨推到侄女面前。

她不知道那些精致的点心制作起来有多复杂,只觉得肉是最实在的食物,所以把最好的留给了侄女。

周乔没有多说,微笑着接受了侄女的心意。

母女俩在酒楼里吃得开心,而周围的雅座中,两位男士正轻声交谈。

一位戴眼镜的先生看着大堂里热闹的人群,对同伴说道:“这两年来羊城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了。”

他的同伴点头同意:“羊城的繁荣远超内地城市,再加上鹏城特区的带动,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不出几年,更多的人会涌向这里寻找机会。”

“你觉得鹏城特区很有潜力?”

另一位回答:“现在鹏城还在建设中,和历史悠久的羊城相比确实还有差距。

它曾经只是一个小集市,即使成为特区,要超过羊城也不是易事。

不过,随着特区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像小乔这样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铁丝网能挡住人们追求更好生活的心愿吗?”他继续说道,“去年四月开始修建的那道86公里长、28米高的铁丝网,真的能阻止资本主义的影响进入内地吗?”

两人知道,虽然有这道屏障,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不会因此停止。

特区的发展势不可挡,而像周乔这样勇敢追梦的年轻人,正是这一变化的见证者。

尽管曾在火车上偶然相遇,但这两位男士并不打算与周乔重叙旧情。

他们的世界与这位乡下女孩的生活轨迹已经渐行渐远,即便命运让他们再次相逢在同一座城市的同一间酒楼里,也只不过是一次偶然的交汇。

然而,那位戴眼镜的男士记得,周乔是个机灵的女孩,短短一个月内,她似乎已经在羊城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周乔没想到,她与火车上遇到的年轻人差点擦肩而过。

她带着周丽梅在羊城度过了充实的一天,她们的脚步远不止停留在火车站周围。

羊城的繁华超越了凤城,尤其是新落成的羊城白天鹅宾馆,这座32层高的大楼。

被当地人亲切称为“32层”,它矗立在沙面岛上,俯瞰着三江交汇处的白鹅潭,景色美不胜收。

周丽梅从未见过如此高的建筑,心中满是惊叹。

周乔许诺两年后再访羊城时,定会带周丽梅入住白天鹅宾馆,一起欣赏那无边的美景。

周丽梅心中默默祈祷,觉得这一切太过奢华,几乎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真的能够体验。

午后,周乔如约来到批发摊位,老板果然拿出了棉衣。他从蛇皮袋中取出棉衣的动作轻柔。

当看到那些棉衣时,周乔惊讶不已:“这是防寒服?”

“你还认识这?”老板显得更加吃惊,“你竟然知道防寒服?”

对于后世的人来说,防寒服几乎是家喻户晓。

这种服装在80年代末开始流行,采用厚尼龙面料作为外层,能有效抵御水珠和风的侵袭,同时内里填充隔热材料和保暖纤维,不仅防寒还特别轻便,颜色鲜艳夺目。

它与传统的棉衣完全不同,既轻巧又保暖,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穿着体验。

周乔轻轻抚摸着这件新颖的防寒服,心中好奇。

一旁的周丽梅也忍不住悄悄捏了一下,发现内部的填充物不像棉花,外面的布料光滑且不同于普通的棉布。

“这衣服到底是什么做的啊?不会是在骗我们吧?”周丽梅担心地提高了声音。

“伯母,再等等,我再看看。”周乔安抚道。

既然已经有了防寒服,那么更高级的羽绒服是否也已经出现了呢?

“老板,你有羽绒服吗?就是鸭绒做的那种。”

老板思索片刻后回答:“你说的是鸭绒服吧,如果你需要的话,我也能找到。”

鸭绒服最近才开始流行,其实这种衣服早就有,但以前主要是为登山运动员设计的,被称为“登山服”。

那时普通百姓既不知道哪里能买到,也负担不起。

这两年经济条件改善了,老百姓手头宽裕了些,制衣厂便开始生产适合大众的鸭绒服。

虽然名字里有“鸭绒”,但实际上里面填充的是整根鸭毛,因为当时的技术还无法单独提取鸭绒作为填充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