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穿书八零:发家从摆摊开始 > 第一卷 第1137章 发挥最大价值

这事交给了胡元彬的妻子,对她来说简直是驾轻就熟。

“别找太远的地方,平房或楼房都可以。”

周乔叮嘱道。

胡元彬的妻子感叹道:“你们这是要搬到城里来住了吗?”

周乔点头微笑,“乡下的日子确实难熬,到凤城谋生会轻松一些。”

他们有了一些积蓄,才有勇气离开家乡。

周勇和周乔手里都有些存款,不然谁敢抛下田地,带着家人进城呢?城里的生活成本高,每样东西都要花钱买,不能像农村那样自给自足。

为了生存,进城的人只能努力工作赚钱。

那时,“农民工”这个词还没有流行起来,大多数外出务工的人都往南方走,而凤城的个体经营者多是城市居民。

周乔和周勇成为了80年代初第一批勇敢进入城市寻找机会的农民。

胡元彬的妻子羡慕他们的勇气,在那个时代,放弃农田进城打拼的农民并不多见。

个体户虽然收入不错,但很少有人愿意放弃稳定的工作去冒险。

毕竟,个体经营不仅辛苦,还有亏本的风险;相比之下,领工资的生活安稳又舒适,很多单位提供的福利也很好,从住房到孩子的教育,几乎应有尽有。

然而,这种安逸的生活让许多人失去了应对变化的能力。

后来的大规模下岗潮中,曾经的铁饭碗也不再保险。

对于那些中年后重新开始的人来说,从头做起比主动走出舒适区的周勇等人更加艰难。

当然,这些未来的变化现在还看不到。

胡元彬的妻子只是嘴上称赞几句,若真让她放弃稳定的工作去做个体户,她肯定不愿意。

最后,他们找到了一套离于奶奶家不远不近的楼房,是凤城铁路局的宿舍之一。

这套房子的卫生间与邻居共用,厨房独立,房间加一个小客厅,勉强算是一室一厅。

这种布局在80年代很常见,与后来的商品房设计不同,那时候的住宅通常是客厅小、房间大,不像现在的房子讲究大客厅。

每月租金只需15元,房东希望一次性收取一年的房租,以避免每个月催缴的麻烦。

周乔还想继续寻找更适合的房子,因为只有一个房间对舅舅一家三口来说可能不太方便。

但是李凤莲却觉得没问题,“可以在客厅放一张小床啊!”她说道。

胡元彬的妻子也觉得不可思议:“咱们住在一起,拉个帘子就解决了,你家可是男孩儿啊。”

在很多地方,一家人挤在一个房间里是常事,尤其是在大城市如京城和上海,男女老少一起睡在大通铺上并不罕见。

现在房子难找,只有像铁路局这样的单位,年轻人一入职就有宿舍可住,空房还能出租……要是动作不快,哪怕一个月15元的租金不算便宜,也会有急需住房的家庭抢着要。

为了周奇的借读问题,胡元彬利用陆征留下的“彩蝶”牌香烟作为礼物,这东西送礼特别有面子。

通过胡元彬的引荐,周勇送出几条烟,并在一家国营饭店宴请相关人员,顺利为周奇办妥了附近小学的借读手续。

农村户口又怎样?有钱的农民同样值得尊重。

李凤莲养了两头猪,特地请村里的屠夫来宰杀。

日河村的村民们对此感到新奇:

“还没过年呢,勇子家怎么就开始杀猪了?”

“这两头猪喂得不错,提前出栏也很肥,每头都有180斤以上吧?”

“真是可惜,再养两个月就能达到200斤了!”

一头200斤的大肥猪确实少见,不用饲料的猪生长缓慢,只有长到200斤才能切出三指厚的肥膘。

这样一块肉,能买到手的主妇会得意许久。

村民们帮忙将猪四蹄绑好,抬到长凳上固定住。

熟练的屠夫一刀刺入猪颈,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盆里装着盐水,热腾腾的猪血喷入其中,逐渐凝固成猪血旺。

新鲜猪血是美味佳肴,北方人喜欢做成血肠与酸菜同炖,而四川则有名菜肥肠血旺,县城地区则是用小葱炒猪血。

等猪血放尽后,用热水烫皮刮毛。

屠夫和他的助手们迅速处理完了一头猪。

虽然周家的猪没有完全达到200斤,但也相差无几。

看着鲜红的瘦肉和白白的肥肉,围观的人忍不住流口水。

“勇子家的肉卖吗?”

都是乡里乡亲,周勇不会定价太高。

大家平时难得见到荤腥,买几斤肉回家解馋也是好事。

“当然卖!”周勇原打算整猪出售,但李凤莲认为这样不划算,而且家里也需要留些肉。

于是决定将两头猪都宰了,边角料该送人的送人,多余的肉卖掉,尽可能让这两头辛苦养育的肥猪发挥最大价值。

直到杀猪的时候,日河村的人才知道,原来周勇准备带着家人搬到城里住了。

“都是为了孩子上学啊!”

周勇的决定让村里人摸不着头脑,大家半信半疑。

他家的田地不再亲自耕种,而是托付给了邻居。

周勇并没有一夜暴富,但他心中都是对未来的期待,他知道如果不离开这个闭塞的地方,发财的梦想只能是梦。

于是,周勇一家三口带着简单的行李和一些猪肉,搬到了省城凤城。

陈旺达的大儿媳看到这一切,忍不住感叹:“周家人也太冲动了吧!”

她觉得周勇赚了点钱就得意忘形,甚至搬到省城去住。

城里虽然租房子容易,但生活成本高,买东西都需要花钱。

等到明年缴税和交提留款的时候,不知道周勇能不能拿得出钱来。

“听说陈顺的爷爷想给周丽梅她们分田,人家都搬到省城去了,还会在乎这点田吗?”陈大嫂嘀咕道。

“你操那么多心干啥?你又不当村长。”

陈老大不耐烦地说。

陈大嫂白了他一眼,心里想着,自己也是为家里考虑。

村里人都说周勇家发了财,她想起那份厚厚的电报,还有周乔去羊城的介绍信,猜测周乔可能找到了一个好的归宿。

如果真是这样,那可能是周乔有钱,而不是周勇。

看来,一个人发达了,连亲戚也能沾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