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女帝 > 第430章 携风倾雨

女帝 第430章 携风倾雨

作者:微云疏影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5-30 09:42: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冯欢的心思,知晓他遭遇的人都能猜个七七八八,虽有些嫌弃他假公济‘私’,李家救他反招来这么大一个仇人,却不得不承认,他说得很对高句丽如今的情状,确实很适合动手,万一李家彻底把持住了朝政,焉知他们不想改朝换代?既是如此,“军功”便是最大的屏障,也唯有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人们才不会管谁掌权,只要能将外敌赶出去,就是家国的功臣。。 [就上 新^^^^奇^^中^^文^^网

以大夏的国力,支持东北、西北两面开战虽能做到,对航运却是极大的考验。尤其是西北战线,东南运路的艰难令朝廷不得不驱使极多的徭役保持粮道的畅通。一旦拖上个一两年,很可能因为补给跟不上,从而功亏一篑。民间的风评更不消说,不管打仗还是徭役都不是好差事,多征一两月尚且能避则避,何况是好几年呢?民怨不沸腾才是怪事。

西北的突厥虽说光阿史那一姓就分裂成了几十个部落,彼此之间征伐不休,却没有哪个明眼人会天真地认为这种这种局面能长久地保持下去。如果能趁着草原上没有任何一个部落树立起绝对优势的时候对高句丽开战,就能避免双线作战的风险,相对而言,胜算也能高一些。

徐密见秦琬踌躇满志,掂量一番如今的局势,觉得情况虽好,也没有到摧枯拉朽的程度。若是再等几年,不管是江南运河的开通,还是东南运路恢复通畅,战前的准备也更为充足,更加有利。哪怕是姜略,初来乍到,也未必熟悉东北的情况。故他沉‘吟’片刻,还是唱了反调:“既是如此,咱们也不好大军压境。高句丽的政局虽‘乱’,若见大夏大军压境,恐大夏威势,怕又是另一重情状了。”

他说得也极有道理,如今高句丽自诩国泰民安,不管是朝臣、士子还是兵将,都将心思放在了皇位传承这等大势上。李氏虽势大,到底没有一个身负李氏血统的皇子,纵然占据正统,许多颇有势力的家族怕李氏有窃国之心,届时自己也成了‘乱’臣贼子,未必就会依附他们。更何况李氏兵权赫赫,闵氏想要对付李氏,自然有求于大夏。即便闵氏不与大夏合作,只要他们对外散布言论,说李氏为了攫赛大的权力,不断发动战争,李氏定然一个头两个大。毕竟这世上,喜欢安逸,不喜欢打仗的人还是占了大多数。

对大夏来说,高句丽这个强敌自然是越腐朽,越‘混’‘乱’,内耗得越厉害越好,若是这两家能斗个十年八年的,节省大夏多少兵力?这时候发兵攻打高句丽,未必就是好时机了亡国灭种的灾难就在眼前,主战派的势力定然高涨,一旦将主和派压服,岂不是大夏帮他们先把朝堂给‘弄’平稳了么?

哀兵必胜,自古有之。背水一战的人,总是比心有所系的人多几分胆气的。徐密乃是儒家子弟,盼望看到李氏窃国,闵氏派人逃往大夏,最好是有闵家血统的那位高氏皇子来大夏求援。如此一来,大夏师出有名,一举成为高句丽的宗主国。而非如诸胡一般,烧杀抢掠,抑或是恃强凌弱。

这个想法或许有点迂腐可笑,却不能否认,许多文臣心底都是这样期望的。

利益,他们要;名声,他们也要!

秦琬也知是这么一个道理,但她也希望北边能和高句丽大打一场,胜,则打出士气,纵然有一两场的失败,也能令夜郎自大的许多臣子认识到高句丽的强大,以及他们的狼子野心。故她望着卫拓,想听听他的看法。

卫拓对这个问题也思考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求稳。但他也明白,这时候不能过度打击秦琬,还有那些比较偏主战一派的官员、勋贵等人的心情。

文武为什么会对立,矛盾越发尖锐?除了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外,最重要的难道不就是文官求稳,武将要功,利益冲突,两看相厌?

这等局势下,且不说文武冲突的问题了,单看武将们高涨的情绪就知道,他们已经忍了很久,迫切需要战功,以稳定自己在新皇帝中的地位。若是这时候阻止,无异于断人前程。故他决定暂时用个折中的法子,便道:“李氏狼子野心,为定高句丽国内局势,定会劫掠边境,攻占城池。”

什么?你说他们不会劫掠?边境摩擦时常发生,谁敢拍‘胸’脯说对方一定不会伤害我们呢?再说了,只要有心,我说你劫掠,那你就是劫掠了嘛!没有目击证人?谁说的?我们能给你找出一大堆!都是我们的子民?那当然!我们大夏的百姓被你们高句丽人欺负了嘛!你如果忍气吞声,我们就为子民“讨回公道”;你说没这回事,那就是蓄意包庇。小羞句丽,竟敢不把大夏放在眼里,我们可给你讲过道理了,既然不服,那就战场上见吧!

他字里行间的深意,众人不问自明。

仗么,是肯定要打的,否则就是阻了摩拳擦掌的武将们的财路。但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还是有很多运作空间的嘛!大军压境,高句丽一宣传,亡国灭种就在眼前,自然要拼命。但如果只是“误会”,很多不知情的人自然会觉得当事人不讲道理你把那几个闹事的‘交’出去不就行了么,何必要搞得国内战火纷繁,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呢?至于那些看得穿的人,又有几个会真正站出来?需知这可不是简简单单说句公道话的问题,牵扯到了站队,动辄干系身家‘性’命,谁能不细细掂量?说不定还要为了自己的利益,顺从闵氏的心意,抹黑李氏,指责他们为了军功,为攫取‘私’利,无视家国等等。理由都是现成的,若不是你们不退让,怎会让边境陷入战火中?

再说了,人都有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边境烽火,城池陷落,也就是嗟叹两声的事情。只有真打到‘门’口了,才会惶恐。咱们先不要咄咄‘逼’人,只拿个三五城池,‘摸’清楚一下高句丽的情况。等过几年,民俗风情也懂了,城池也控制住了,内‘奸’都分散到各处,运河也修建好了,高句丽也该斗得差不多了。咱们再当正义之师,彻底把这个敢和咱们争夺霸主国地位的家伙打趴下不就行了么?

当然,这种事情,大家心领神会就好,没必要宣诸于口。姜略等人也不傻,朝廷传个旨意下去,让他们尽量约束手下,避免生事。聪明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办,笨蛋则没有扶持的必要,不是么?

对于这一提议,文官满意,觉得喊停容易;武将也满意,认为我们多赢几场,朝廷看到大破高句丽的希望,岂能不乘胜追击?秦琬也觉得可行,毕竟她刚处理朝政没多久,虽然急于用战争来证明自己,顺便为自己这一系的人捞点好处,以提升自己在军队中的实力和影响力,好为未来铺路,但也不想在根基未稳的时候就与极为强劲的敌人对上。故她点了点头,拍板道:“就这样罢!大夏乃是礼仪之邦,岂是胡人能比得上的?姜都护忠心为国,孤是信得过的,些许小事,便宜行事即可。”

朝廷的命令传到安北,姜略沉‘吟’片刻,将儿子喊来,问:“依你看,诸将之中,谁适合做这件事。”

姜缘先是有些吃惊,很快便明白父亲的用意一是为了考校他,二便是让他做个传话的。

姜略固然是忠臣不假,却也不是那等顽固不化,不思变通的。秦琬姓秦,又没有驸马,哪怕摄政,也是一‘门’心思为了皇室。且她不怎么喜欢玩‘阴’谋诡计,对朝臣也算尊重,并没有为了夺权就大肆任用小人,戕害忠良。秦敬虽也姓秦,却不是个好相与的。这等好耍心机,就连嫡亲弟弟妹妹都容不下,富贵了就想易妻的男人,姜略是很看不上的。虽说身份有别,他见到秦敬必须行礼,却不妨碍他发自内心不想秦敬当皇帝。

皇权斗争牵扯到了姜家,没错,可他这个位置,难道不想卷进去就不会卷进去么?千叮咛万嘱咐,提醒家人要谨慎,一步都不能走错。如今这等情况,他若是再帮忙收拾,兄长岂不是要肆无忌惮?上梁不正下梁歪,也难怪侄儿的心‘胸’不甚开阔。

对姜略来说,皇帝虽懦弱,却是个仁主,武将在他手下好过活。不比鲁王,许是个明主,自个儿却得战战兢兢‘混’日子。故姜略在这场权利的角逐之中,暗暗偏向了秦琬,姜缘酷肖父亲,也是一样的心思,便道:“谁最渴望立功,便让他做这个出头鸟。”

姜略神‘色’淡淡,说了一句:“有些人渴望立功,却不想担责任。”

“没有高句丽人,还有扶余、。”姜缘自信满满地回答,“安北都护府统辖的地方虽大,要说全是汉人的地方,倒还真没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