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女帝 > 第423章 见龙在田

女帝 第423章 见龙在田

作者:微云疏影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5-30 09:42: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秦琬为安笙忧虑的时候,安笙也惦记着好友的近况,不无忧心地说:“圣天子登基的时候,已经放了一批宫‘女’,东内的人手可足?”

这等近乎于“窥探宫闱”的话语,也只有安笙这种和秦琬‘交’情深厚的人才敢问。。 し她明面上问得是大明宫的人手够不够,实际上却是问太极宫的力量可充足,需不需要再熏‘女’内‘侍’,以充宫廷。若是想得再深一点,便该是问,皇帝会不会再回太极宫中来,长安的政治中心,莫不是要转一转?

论雄浑,论‘精’巧,论华丽,大明宫与太极宫也差不了多少。但前者毕竟是行宫,先帝也不常去,人手自然是不足的。就算避暑消夏,难道太极宫的宫‘女’和内‘侍’就不前往么?可如今又不一样,帝后俨然长住大明宫,秦琬却在太极宫内处理朝政大事,这就由不得安笙不多想。

如果帝后连大朝会都不回来,一意要在大明宫举行,秦琬留在太极宫,又有什么意思?

秦琬虽不信道,却被道家思想影响,加上她本身对《易》也颇有造诣。自然明白,当初长安城重建,耗费的巨额人力物力不说,那位慕容安大师在玄学上的造诣更是非同凡响。太极宫落址处乃是北天中央,与紫微星相对,虽地势较低,却刚好是六爻之地中的“九二”位,取“见龙在田”之意,修筑太极宫。不远处的“九三”之坡,则取了“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之意,故将百官衙署修建于此。至于“九五”之位,太过尊贵,非凡人所能居住,故建一佛寺,一道观,分驻东西,以镇压气运。

与堪称“正朔”的太极宫相比,大明宫虽也建在龙首高原上,可俯瞰整座长安城,到底没有太极宫这样近乎天成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大明宫一开始只是避暑行宫,太宗、世宗宁愿在‘潮’湿闷热的太极宫待着,都没有将政治中心挪一挪的意思。

裴熙敢胡编道教诸神,对《易》却十分看重,就连他都佩服慕容安的才学,秦琬怎会轻慢此事?自然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也是她明知父母很想她陪伴身边,也知这样感情容易生分,仍坚持住在太极宫的原因。

正朔不可偏,一旦移宫,有伤皇朝气运。

秦恪为什么要住在大明宫,不想回到太极宫中来,秦琬心中也有数,太极宫的环境不怎么好固然是缘由,但这只是一个借口。哪怕太极宫上上下下,连妃子到内‘侍’没一个不被酷暑煎熬的,也委屈不到皇帝身上。倘若太极宫真呆不下去,怎么没见先帝走?要知道先帝当时年过古稀,更受不得热,也没半点挪位的意思。实在是这太极宫中,承载得都是秦恪不怎么美好的回忆,不管是童年时的冷待,还是长成后的战战兢兢。既然不想面对,那就只有逃了。

在秦琬看来,这是一件极不明智的事情。

正如安笙说的那样,皇帝住大明宫,政治中心却在太极宫,本就有消息不通,分权之嫌。一旦被人截断消息,变成了聋子瞎子。更不要说帝后移宫,要带一大批人去,这其中会‘混’入多少居心叵测之人?再有便是,为彰显仁德,秦恪登基后,已经放了一批宫‘女’。如今既要保证大明宫的舒适,又要保证太极宫的排场,毕竟太极宫才是根本,万一人太少了,哪里疏忽,出了什么岔子,或者进了些歪瓜裂枣,心怀叵测之人,想要对当权者不利,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皇宫的宫‘女’内‘侍’若是多些,倒也罢了,本朝三代又都是励‘精’图治的帝王,后宫中的宫‘女’内‘侍’从来都是够用就好。毕竟这是蹉跎人家半生,甚至毁了一生的事情,明君哪个愿意多造这等孽?唯有皇室**,皇帝昏聩,才会令宫中充斥着千上万的宫‘女’,供他享乐。人手本就不充足的情况下,偏偏大内和东内还不能差多少人,怎么可能办到?

大张旗鼓征召宫‘女’、内‘侍’,那是不可能的,还是那句话,上头的命令到了下面,就能演变出无数‘花’样来。皇帝或许只是要几个扫洒的人手,民间的风评就能把他给搞臭,为什么?因为下面的人趁机敲诈、搜刮,欺男霸‘女’,甚至看到美‘女’,无视人家已经定亲,直接送上京去?你不过一句话,就造成了无数家庭的苦难,怎么可能不被骂?至于内‘侍’,那就更不行了,你见过哪朝皇帝说,伺候我的太监不够多,再多送几个进来?但凡有一条出路,哪家父母舍得让儿子做太监?就是卖给别人做奴婢,也比当内‘侍’强啊!

这些烦心事,秦琬都没告诉父母,那是她的亲生父母,他们提心吊胆了这么多年,想要享乐一番,秦琬还能为自己而拦着?哪怕接下来再头大,她也要一个人扛,而不是继续仰仗父母遮风挡雨。

二十年了,她总算可以回馈他们,岂能不知节制地索取?

“这些事情,我会处理。”秦琬看了一眼远处的天空,淡淡道,“万事都急不得,一步步来吧!”

没错,与宫中缺人、‘女’学等事情相比,真正重要的,还是安西、安南、安北三处都护府。

“这个秋天……”秦琬背对着安笙和纪清‘露’,如是说,“必定十分难熬。”

话虽如此,她却没有半点伤感的意思,字里行间透出的,竟是跃跃‘欲’试。

没错,跃跃‘欲’试。

没有人期待战争的到来,但有些时候,当我们知道战争避无可避,所能做的,也只是做好万全的准备,同时,为自己谋点福利。

“姜略做了安北大都护,周五顶了安南大都护。”秦琬盘算着这些将领的名字,有些惋惜,“只可惜,子深、夏臣,因为我的缘故,你们两个没办法驰骋沙场。”

开疆拓土,抵御外敌固然重要,皇宫也需重臣把守,尤其是现在这等情况,两宫距离有些远,秦琬不能不留心腹在宫内。

陈玄已是丽竟‘门’统领,常青领着太极宫的一大支兵权,沈淮则负责大明宫的守备。这三人是秦琬信得过,不可能会反叛的力量。其他人么,无论有没有向秦琬投诚,秦琬都不会相信。

说不想征战沙场,那是假的,哪个男儿没有几分豪情壮志?只不过呢,有人进,就必须有人退。他们这些人的荣华富贵,前程地位,都来自于秦琬。秦琬若是倒了,就算他们在边疆立了再大的功劳也没用。不是被人夺去,身家‘性’命,也是系于别人一念之间,从此举步维艰。

陈玄欠了欠身,正‘色’道:“殿下应当警惕那两位,赵庶人一事也不过短短几年,世易时移,人心却未必往好的方向变。”

他口中的“那两位”,不是别人,正是鲁王与苍梧郡王秦敬。

倘若说秦琬只是觉得自己在军权上颇有些无力,必须全力培养自己人的话,鲁王和秦敬就更是抓耳挠腮,也没办法求得军权的‘门’道――秦琬再怎么认为她于军权上不济,也扶起了赵肃,推出了萧誉,姜略承了她的情,周五是代王府出身,还抬举了常青,令陈玄做了丽竟‘门’统领。沈家兴旺,从前装作瞧不见的亲朋故旧纷纷靠上来,人脉资源不小。现如今,叶陵对安笙的倾慕,无疑也是一桩砝码。

若往更疏远一点的关系算,从前和韩王‘交’好的将领,眼见秦琬对韩嗣王照顾有加,不说会帮她,总承了一份恩情。更不要说韩王之死是魏王下的黑手,已经是朝廷没有明说,但大家心里都有本账的事情了。不管魏王是怎么死的,他因秦琬之事而被查,总是板上钉钉的。无形之中,偏向已经产生了,单看秦琬怎么运用而已。

与秦琬相比,鲁王和秦敬在军队中的势力,实在有些不能看。这还是秦琬势力没有坐大的时候,真要再打个三五年的仗,让萧誉和赵肃起来。光是这两个人就能串起不小的资源,更不要说叶陵和姜缘。真到那时候,大家都是“江都公主党”,那是宁愿看着秦琬立儿皇帝,也不会让他们有可乘之机的。如果不趁今年胡人秋季入侵的机会,让秦琬摔个狠狠的跟头,等秦琬把势力经营好了,他们还怎么谋求那张皇位?

士人多忠君爱国不假,皇族可就不那么回事了。当了皇帝,会心疼自己的基业,自然容不得有人出卖自身,引狼入室,夺取这‘花’‘花’江山。但对想当皇帝想疯了的皇室子弟来说,只要能成大事,做什么不行?大不了自己登基之后,登高一呼,将这些胡人给赶出去呗?就好像冤杀大将,以为随便换个人就能顶上一样。

外敌固然让人头疼,家贼却让你头疼之余,心肝脾肺也一起疼。

“你多派些能手,盯紧了他们,把证据收集齐了。”秦琬早已想到这件事,冷冷道,“今年是阿耶的好年头,我不想杀人。”

.q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