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女帝 > 第414章 理想现实

女帝 第414章 理想现实

作者:微云疏影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5-30 09:42: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秦琬到底没去过江南,纵对江南民风颇为清楚,到底不敢贸然下论断。-- ///需知这个世道,一山之隔尚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言和风俗,何况一水之隔呢?她思忖片刻,便道“元启,旭之,你们稍待片刻,等穆大人来了,咱们一道商榷,也好拿出最为稳妥的方案。”

恰巧,到了传膳的时间,秦琬便命人送些膳食点心来。

裴熙在宫来去自如,用餐也不是一回两回,唯独这一次,他冷眼看着内‘侍’传膳,又每样菜夹了一筷子,先试吃过后,再恭敬呈来,目光复又落到制作‘精’美的点心,不知在想些什么。

秦琬一直想着凉州的事情,食不知味,没瞧见这一幕。待到穆淼来了,她立刻给对方看座,便问“若将流民迁往江南,土地可够安置?”

穆淼知他们对江南都是一知半解,听闻秦琬有让壮劳力南迁的意思,想到江南运河,不由‘精’神一震,闻言便道“江南土地‘肥’沃,世家大族置田动辄千顷,可供开拓的荒田不计其数。不仅如此,江南许多地方遍布水泽,百姓无太多土地耕种,却遍值桑树。若将流民迁往那儿,纵一时片刻无法习惯,久了也安之若素。”

朝廷虽推行均田制,但各地情况不同,在江南水乡,均田制的执行力度自然没有在平原的大。需知江南许多地方与北边不同,那儿除了百姓居住的房屋外,便是蜿蜒的水路,出入或过桥,或乘船,房屋旁边种着几棵桑树,平日以养蚕为生,这主要是‘女’人的活,男人则打打渔,若有手艺自然好,没有手艺卖些苦力。

话又说回来,江南的手艺人较多,制作的东西又‘精’致又耐用,销路好也不是没道理的。

虽说历朝历代,没有哪朝不是重农抑商的,较之前朝,大夏已经开放了许多,只要商人‘交’税,管你南来北往还是东奔西走,手续足够便不妨碍你经营,反倒还有些推崇的意思。尤其是江南的丝绸、瓷器、茶叶,还有各式各样的手工品,到哪都十分抢手,带来的十分丰厚的税收,朝廷没道理不重视不是?

如果将流民安置在这种地方,需要的土地又少了很多,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至于税制改革……以后再说吧!这等一旦处理不好,会动寅本的大事,等闲不可轻易提及。

秦琬闻言,若有所思“对北人来说,纵是开垦荒田,也养蚕织布踏实。”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对土地有种本能的热爱,没有自己的几亩地便觉得浑身下哪里都不自在。故她想了想,说“不如这样,家里愿意多出几个男丁去开运河的,便分给他们几亩土地?若不想付出劳力,便将他们迁往水乡。”

她想到了一件事。

江南既然多桑树,许多人家靠蚕丝‘交’税,也是说,‘女’子不仅是家重要的劳动力,如果当家的男人没一‘门’手艺的话,她们赚得指不定男人还多。

“此计虽好,却需防着经手此事的人作孽,将田地与泽地明码标价,压榨本没有多少钱财的流民。”卫拓缓缓道,“怕这些流民被强制迁移后,不愿呆在水乡,宁愿转投佛寺。”

听见“佛寺”二字,在场的人都‘露’出一丝不满。

“佛”之一字,往往是和“胡”联系起来的,汉人崇道,胡人崇佛,本是常态。但佛教传入原后,逐渐改变的教义令饱受痛苦的百姓得以接受,明明自己都快活不下去,还拿血汗钱去供养那群不事生产的僧人。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非但剔去发丝,还要再头烙几个印子,本让这些饱读诗书的人无法接受。更莫要说佛寺往往不事生产,只靠信众的供奉过日子,略差一些的佛寺倒也罢了,昔日先帝攻占江南的时候,建康城外最大的佛寺,以铜铸殿,佛像纯金。先帝派兵捣毁,兵卒被其气象所慑,竟不敢前,信众哭天抢地,诅咒他们会有报应。最后是先帝亲自动手,将这座佛寺给拆了,略一计算,才发现该佛寺储存的财富得当时南朝三十年的税收,占据了万顷土地,光是武僧蓄养了千。更莫要说该佛寺地位略高的僧人,娇妻美妾,仆从如云,看了哪家美‘女’破家灭‘门’,将之抢来,过得达官贵人都自在,都肆无忌惮。

虽说先帝对佛、道别无二致,统统不信,但他们这些权力心的人都清楚,因为这段经历的缘故,起佛教,先帝对道教的容忍度明显高一些。譬如秦恪,他说他崇道,圣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算了,顶多临终的时候叮嘱一句,你千万信什么神仙方术,金丹秘法。如果秦恪信得是佛,你看先帝会不会把长子的皮扒下来,让他长一长记‘性’?

“江南的佛教……”裴熙冷冷一笑,意味深长,心里盘算着怎么将他们给拆下一层,秦琬却有点失望,“取舍之道,由不得百姓?”

穆淼对秦琬的‘性’子还不是很熟,卫拓却明白,秦琬的想法,出发点是好的她虽是天潢贵胄,对百姓却有种难得的尊重和怜悯,纵然大局面不能令对方随心所‘欲’,却想在小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补偿一些。哪怕这份补偿仅仅是给予对方一些选择,谈不多优厚,到底是一份心意,未来如何,全看你们怎么抉择。问题是,那些以捞钱为己任的官员,不会错过任何一个雁过拔‘毛’的机会。

若朝廷真下达这样的政策,明明是仁政,是好事,对那些地方官来说,却无疑是有一次发横财的机会。他们不会在乎这些隐户、流民是多么的可怜,只会眯着‘精’明的小眼睛,装出一副大义凛然,忠心为公的样子,从本瘦骨嶙峋的流民身,再刮出一层血‘肉’来。

这是年轻君主的通病,太想要好了,却没有经验,好好的命令下达,巨额钱财下发,却架不住层层拦着的手,原本的好事也成了坏事。

事实,历朝历代,除了几个特别自‘私’自利,自己开心了不管别人,谁能让自己舒服提拔谁,胡作非为导致天下大‘乱’的君主外。别的君主,没有哪一个不是希望国家太太平平,长治久安,自己能做千古一帝的。毕竟国家发展得好,他们过的顺心,子孙后代也更有保障不是?又有谁真愿意做亡国之君呢?再说了,能当皇帝的,除了老天掉馅饼,真正撞大运的外,大部分人的脑子又哪里差了,岂会看不到国家的弊病?纵然他们看不到,也有忠心为国的人会说,会想,更会做。一次又一次的变法之所以没能成功,一是舍不下这张椅子,也没有足够的魄力和手腕抗衡既有利益集团,二便是底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穷尽一切手段钻空子。

卫拓对大夏朝廷的真实情况非常熟悉,纵然没烂到前朝后期那种程度,蛀虫却是少不了的。他明白秦琬的用意,但对朝廷来说,越是规定得严格至极,让人没什么空子可钻,想伸手要做好下大狱的准备的命令越好。相反,那些仁慈的,弹‘性’的,有太多可‘操’作余地的命令,到地方一定会变了味,实在不可取。

纵然命令太过严格死板,会有“一刀切”之类的负面效果,甚至在执行的时候,会啼笑皆非,匪夷所思,但两害相权取其轻。严格的命令会让很多奉行庸之道的官员望而却步,而不是像仁慈的命令一样,你捞我捞大家捞,反正法不责众,只要不闹民变,算掉乌纱帽也不至于个个都掉脑袋。

出于这等想法,卫拓轻轻颌首,回答道“政令若不明晰,庸人岂能了悟?”

秦琬登时便‘露’出失望之‘色’,她沉默了许久,才道“那这样办吧,将弘农一郡的流民安置到周边郡县,至于江南一事,‘交’给穆大人了。”言下之意,便是穆淼官复原职,再任扬州总管,好为江南运河的开凿做准备。

至于这些流民怎么安置么,自然是要派兵的,这一派兵么,若说某某地方有盗匪,那些世家应该明白了。

如今秦琬也明白,世事不可能十全十美,你要将所有隐户都带走,世家非得和皇室拼命不可。只能是尽可能地多带些人出来,世家若是乖觉,早早投诚,秦琬自不吝于许他们一份前程,若是不识抬举……他们不愿割‘肉’放血,秦琬也只有让他们伤筋动骨了。

穆淼见秦琬对他这般信任,心绪‘激’‘荡’之余,又有些伤感据他所知,新皇和皇后对穆家都是有些意见的,江都公主还愿意用他,可见信重了。这等容人之量,正是明君必备的素质之一。奈何穆家嫡系曾占尽了后族的便宜,如今竟一心培养族那些尚未被打落尘埃的‘女’孩子,希望将她们送进宫,好生下个皇子。

新皇年纪已经大了,虽说稚龄儿‘女’有几个,却未必能继续,纵然有,也未必能站……用不确定的未来,换得皇后的敌意,只因皇后无子?若是大哥一人糊涂倒也罢了,偏偏……穆家从什么时候开始,居然变成这幅模样了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