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女帝 > 第302章 平地惊雷

女帝 第302章 平地惊雷

作者:微云疏影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5-30 09:42: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消几日,长安城便发生了一件大事——卢乡侯的幼子曾宪与邱攘为争夺行首,大打出手,推搡之间,邱攘不慎从楼梯上滚落,当场就没了性命!

邱孺人一听,险些没昏了过去。

这位韩王宠妾本就不是什么有见识的女子,她如这世间大多数的妇人一般,认定男人才是自己的依仗。若无父兄,终少了几分底气。若是韩王有幸能登上大宝,她欲与王妃对抗,就更需要外力援助。如今邱攘一死,邱孺人的几个侄儿年纪尚轻,非但不能给她带来什么帮助,反倒要她照拂,岂能不恨?

在她心中,自家人本就是最金贵的,任何人都不能对不起他们。韩王妃对她礼让有加的时候,她尚要踩上两脚,作践一番,何况曾宪害死了邱攘呢?竟觉曾宪以命相抵都不够,非要卢乡侯一家受尽折磨不可!

放在心尖的爱妾苦苦哀求,韩王自是满口答应,但他知晓圣人对邱家的厌恶,怕自己真这样咄咄逼人,圣人大怒之下,也不顾什么脏不脏手,会直接寻个理由将邱家满门都给弄死。

韩王正在琢磨该怎么做,才能既替邱孺人出口恶气,又不惹来圣人的怒火,却不知事态已经不由他控制了。

三司主官或被圣人换了,或被敲打过,前些日子飞马贼旧部的事情还没平息,如今又来这一出,自然绷紧了神经,战战兢兢,将案子彻查的同时,也不敢有任何隐瞒。很快,满长安都知道事情的起因。

邱攘骤然从天上掉到地下,自然是极为不甘的,现实却摆在那里,家业、田产都没了,韩王虽有接济,邱孺人也会给银钱,到底远远不如先前富贵。偏偏邱家先祖出身贫寒,迄今也不过显贵了二、三代,别的不说,女色方面却是极不讲究的,家里风气乱得很,否则也不会养出邱大娘子这等撺掇韩王杀未婚妻的主儿。

花天酒地是要有经济基础的,邱家底子薄,经这么一削,哪有多少余财供挥霍?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邱家人哪能习惯成白身的日子?见自己很难回到上流社会,仗着韩王庇护,索性扯下最后一层遮羞布,为了享乐,也不要什么脸面了,经常去酒馆白吃白喝,到教坊、花楼白睡姑娘,还专门挑好的点。

能在长安开得起好店铺的,背后自然有人,却又有多少人会为了区区商贾,与韩王抗衡?没办法,忍了,反正有这么一门“好”亲戚在,对韩王的名声也是一重妨碍。

最先忍不住的不是别人,恰恰是花楼的姑娘们——妓/女们生活不容易啊x了这行,想做清倌人,实在是难如登天,十有**还是要落到卖身一途。以色侍人换来的辛苦钱,自己得不到一分,想要攒下私房体己,就只能靠恩客的赏赐。尚要藏紧一点,免得被鸨儿龟奴发现,没收了去。

邱攘连度夜资都不付,更不可能有什么打赏,偏偏点得又是顶好的姑娘。这些女子的花期也就几年,往往是过了十七八便算“人老珠黄”,沦为下乘了,不趁着这时候攒点私房,以后怎么办?故一听得邱攘来,个个推三阻四,不愿接待。曾宪年轻英俊,出手大方,花楼的姑娘都乐意服侍他,再加上他喝得太多,神智有些不清醒……不就酿成祸事了么?

机灵些的已经看了出来,这是有人做局,要引得鲁王和韩王对上,故不肯蹚这趟浑水。再有一些人,觉得韩王不如鲁王远矣,有心卖鲁王一个好。

曾宪并非亲手打死邱攘,而是酒醉推搡之时,邱攘一脚踩空,从楼梯上跌下来,才会没了性命。在场的还有很多人,谁都可以作证,顶多能算“过失杀人”。.

再说了,曾宪出身世家,父亲又是侯爵,哪怕真打死了一个白丁,也是有一定“优容”的,虽不像前朝一样,未明着写在律法上,却是约定俗称的规矩。更不要说这个白豆被圣人厌恶,对曾宪,就更要从轻发落了。

条件是,没人找事的话。

韩王起初也没想到这么多,他就是打算给爱妾出个气,但他的府中,实在是……惨不忍睹,说得不好听,漏得和筛子似的。心腹的谋士,小半是鲁王的人,一些是魏王的人,还有几个是赵王的人。

鲁王想要息事宁人,集中火力对付魏王;魏王想要鲁王和韩王对上,自己获得喘息之机;赵王不欲任何一个兄弟好,坏水直冒。谋士们各怀心思,争来辩去,唇枪舌剑让韩王头疼得很,忍不住拍桌子:“你们若是拿不出一个让孤出气的法子,便给孤统统滚出去!”

谋士们知晓韩王说到做到,也不敢再针尖对麦芒,明知同僚们身后的主子不一样,折中意见,还是拿出了个章程出来,很典型的韩王风格——卢乡侯为儿子奔走,必定是要破财的,邱家……不怎么讨人喜欢,韩王殿下你也不能为邱家得罪圣人。这样吧,等卢乡侯大出血后,你只要咬死了,除非卢乡侯拿爵位相抵,否则就要曾宪以命换命,这就行了。

他们家既出了这么多钱财,又要面临爵位失去的危险,别的不说,卢乡侯世子第一个就不会同意父亲昏头的举动。到时候,父子失和,兄弟反目,这可是一辈子的心结和怨恨,岂不比直接杀了他们好?再说了,若是卢乡侯真愿用爵位换曾宪的性命,又是另一种判法了,庶民杀庶民,绝对要比世家勋贵杀庶民,判得要重一些。

鲁王知晓韩王的意思后,也松了一口气。

对他来,不,应当对所有人来说,抛出一个不成器的纨绔子弟,平息一位王爷的怒火,无疑是一桩很划算的买卖。

既然有了决断,便可再见一见卢乡侯了。

还没等鲁王召来卢乡侯,与之分说,心腹急急来报,事情脱离控制了。

为何?

烂船还有三斤钉呢n况邱家虽被一削到底,仍被韩王庇护?

先前说过,邱家是新崛起的勋贵,套用世家的话来说便是“泥腿子”。虽说大夏的勋贵多有这等出身的,其中许多却倾慕世家作风,努力将自家门风往高雅上凑,渐渐地也成了气候,乍一眼看上去像“诗礼传家”了。当然了,还有些不讲究的,如邱家,父亲是大老粗,儿子也差不了多少。家里蓄着几十个美婢,对发妻也多有轻蔑、折辱,家风甚乱,子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想要成器,难。

历朝历代都摆脱不了一个既定的事实——打仗的时候需要武人,治国的时候需要文人。

文人呢,往往看不起武人,觉得他们粗鄙,不讲规矩。武人呢,又不甘心,若不是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何来江山统一?天下大乱的时候,你们这些光会打嘴仗的家伙在哪里?现在好了,踩着我们祖先、同族的尸骨,好容易得到了太平,就想将我们抛到一边?哪有这样的道理?

大夏三代帝王皆是马背上的皇帝,素来重视功臣,没有过分抬举文臣,更不像前朝那样,武将被挤兑到犄角旮旯去了。若非如此,皇长子妃也不至于从跟随圣人打天下的武将之家里头挑。为不寒功臣之心,连沈曼父母早丧,家中男丁就存了一个侄儿也忍了。

圣人虽对功臣十分重视,没有半丝薄待的意思,也架不住文臣的地位节节拔高,武将们心里自然有点意见,那些家中子弟不成器,没办法做高官,却将责任归咎于文人针对的武将就更不平了。与韩王数落的将领,脾性都粗糙些,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义字倒要排在忠字后头,少不了几分居功自傲,对女人更是轻视非常。见邱家祖上也算有功,因为“区区一件小事”触怒圣人,便被削得如此之惨,本就有点说不出的滋味。又不知听谁说,曾宪要被轻判,说不定只是交些罚金便可了事,登时炸开了锅。

这些人虽没什么文采,甚至胸无点墨,却有幕僚代为捉刀。次日,一封奏疏就传遍了整个朝堂。

奏折大意如下:

听闻最近某某勋贵之子打死了一个庶民,朝臣都说要从轻发落,我却有几点质疑。

那位勋贵的出身虽然显赫,这个庶民的家世也不差。往上推五代,这个勋贵的祖宗还在为前朝效力,家人也分散投靠各方诸侯;庶民的祖先就已经跟着太祖,鞍前马后打天下了。

哪怕不算那么早的事情,单算父祖,某勋贵之家也没见出什么名臣良将,甚至连能吏都无。倒是庶民的父祖,都是统兵一方的将军,虽然他们糊涂,触犯了国家法律,却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看在他几代祖先都是忠诚于陛下,而非左右逢源的臣子身上,也不能真将他当做白丁对待。何况他这么一死,他的几个孩子都年幼,若是因家中失去了顶梁柱而夭折,导致这一家忠臣绝后,天理不容啊陛下!

这封奏疏一出,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韩王没闹明白事情的严重性,有些赞同地点头;鲁王脸色铁青,魏王淡定自若,赵王心中窃喜,圣人……强压怒火,瞧几个儿子的眼神,很不对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