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女帝 > 第三十四章 道长

女帝 第三十四章 道长

作者:微云疏影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5-30 09:42: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沈淮回到谯县公府,径自去了书房,长随富贵已然迎了上来,恭敬道:“郎主,彭泽那边有信过来。”

听见姑姑来了信,沈淮眉头一扬,脚步都加快了几分,却不忘嘱咐道:“待会小九回来的时候,你或平安去问问,那两名女子究竟是魏王府的什么人。”他总觉得方才的事情太巧,卢乡侯的小儿子平日纵然跋扈,也没无礼到这份上啊!更何况,魏王一向低调隐忍,办事勤恳,何时学了赵王、韩王以及旁的权贵得做派,也打算上贡美女了?

平安、富贵二人记下这事,恭恭敬敬在门口候着,不消片刻,却闻书房内传来茶杯落地,烛台撞击的声音,不由心中一惊。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就见大门霍地打开,沈淮急急冲出去,边走边吩咐道:“快开库房!去请大夫!将那些保胎的,安胎的,对胎儿和刚出生的孩子有益的药材,全部拿出来!还有,高价去请大夫,稳婆,哪个愿意去一趟彭泽,我赏他五百贯!”

听见“保胎”和“彭泽”,平安、富贵心中一凛,自不敢有所怠慢。

沈淮又急又气,没想到姑姑沈曼竟会在这时候有孕,更没想到一来一去,两人的信竟是错过了。算算日子,沈曼的胎也就五个月不到,哪怕在长安被人精心照料着都未必稳妥,何况在流放之地呢?若是因自己的信,姑姑受了惊,动了气,甚至……自己,自己……自己怎么面对姑姑,怎么面对代王,怎么面对列祖列宗?

天大地大,沈曼最大,知晓沈曼出事,沈淮担忧都来不及,自无暇顾及其他。故平安特特来了一趟,告知沈淮,说小九已将那两位女子送到魏王府,并打听清楚,少女姓纪,乃是魏王府一个纪姓幕僚的亲戚,特来投奔。中年女子姓李,应当是幕僚娘子身边得力的妈妈时,沈淮胡乱点了点头,忙着清点药材,寻觅大夫,压根没将这事往心里去。

于氏知晓沈曼怀孕的事情后,脸色亦是惨白如纸,知晓自己这次闯下大祸――纵没有王妃的身份,沈曼之于沈淮,也似母似姊,几近相依为命。如今沈曼三十有五,膝下却只有一个女儿傍身,若流掉了一个男孩子……光想想那副场景,于氏的牙齿就不住打战,她成天求神拜佛,祈祷沈曼这一胎千万不要有事。

不得不说,人到了绝望却无力的时候,选择多有相似之处。于氏大字不识一个,秦恪博学多才,满腹诗书,面对沈曼越发不好的情状,除了求医问药外,便是将希望寄托于漫天神佛。

裴熙见此情景,觉得是个机会,便命人将孙道长给提了出来。

新官上任三把火,孙道长和陈三郎既是裴熙弄到大狱里去的,狱卒少不得好好“招待”一番。好在前任父母官刘宽胆小,对狱卒胥吏约束虽算不得严,却有一条禁令不可触犯,那便是――绝对不能弄出人命!

刘宽求四平八稳,对胥吏从不刁难,这些小吏们自然不会为了一两个钱就跑去触他的霉头,久而久之竟形成习惯。闹得十里八乡的人都知晓,入彭泽县大牢的人,纵一穷二白,浑身上下刮不出什么油水,也就是受一顿皮肉之苦,不会被下阴手给害了。

像孙道长这样仙风道骨的老者,狱卒本能地有点尊重,怕他扛不住刑罚,一命呜呼,除了选一间又黑又脏的牢房让他待着,以及进大牢第一天示威般地殴打外,竟没有再做什么。

饶是如此,二三十天的班房蹲下来,孙道长也脱了一层皮。

走出牢房的那一刻,这位老道士承受不住强烈的光线,下意识缩了缩头,眯起眼,任由蓬乱的头发挡住视线。

见他畏畏缩缩的样子,狱卒心中厌恶不已,碍于裴熙要见他,这才忍住给他一鞭子的冲动,粗声粗气地说:“给你一炷香的时间,进去好好梳洗,旁边有干净衣裳。”说罢,狱卒铜铃似眼睛一瞪,威胁道,“若在使君面前胡说八道,有你好瞧的!”

听见自个儿要去见裴熙,孙道长本能地有些发憷,却又怕受皮肉之苦。再说了,陈三郎还关在大狱中,没被放出来呢!他不过一介草民,惹恼了裴熙,可没什么好果子吃。

心中存着这些事,孙道长便只是匆匆打理一下蓬头垢面的自己,穿上粗布衣裳,刚推开门,便有人欠了欠身,礼貌道:“道长,这边请。”

孙道长天南海北都闯过,见这人容貌普通,气度却十分沉稳,衣着看似简单,实则不凡,还以为他是哪家郎君,心中惴惴,有意打探一二,却不敢开口没,就这样一路走到了偏厅,见此人喊裴熙郎君,侍立一旁,才知这人竟是裴熙的奴仆。

越是这样,孙道长越不敢做声。

裴熙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我问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然后呢?”

这是在……考校他?

孙道长心中忐忑,不敢胡作猜测,恭敬道:“三生万物。”

“天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裴熙见孙道长局促的模样,皱了皱眉,望向一旁的秦琬。秦琬想了想,问:“何谓三才即安?”

孙道长想到她坐在秦恪的身边,秦恪又是裴熙颇为尊敬的对象,暗暗揣度秦琬的身份,却不敢唐突怠慢半分,立刻答道:“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秦琬听了,没说什么,很快又出了一道题:“横津三寸灵所居,隐芝翳郁自相扶。”

孙道长捏了把汗,想了许久,方道:“中池内神服赤珠,丹锦云袍带虎符。”

听见这两人一问一答,裴熙挑了挑眉。

他虽知代王所学甚杂,涉猎极广,却没想到代王居然连《黄帝阴符经》和《黄庭经》都教给了女儿。这是觉得秦琬天赋太好,学什么都很快,不得不将之拿出来呢?还是代王本来就对道教有点意思,只是怕被圣人责怪,不敢表露呢?

秦琬看了看孙道长,又想了想,缓缓道:“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

孙道长不安地搓着双手,小心翼翼地看着秦琬,没想到这个长得漂漂亮亮的小姑娘这么厉害,对道门典籍知晓得比他还清楚。

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这句话真耳熟,在哪里听过呢?

裴熙不耐烦地皱了皱眉头,刚要说什么,看见秦琬静静盯着孙道长的目光,快到嘴边的话都吞了下去,也瞧着孙道长。

被他们两人这么一盯,孙道长额头不住沁出冷汗,他努力回忆着在道观的日子,冥思苦想,好半天才颤抖着说:“是非历脏法,内观……内观,内观那个,哦,对了,内观有所思。”

裴熙被孙道长气得笑了,还不等他出言讥讽,秦琬就露出担忧之色:“裴使君,这位老丈连周易参同契的章节和句子都会弄混,如何骗过阿耶和阿娘呢?”

被秦琬这么一说,孙道长的脸苦得能滴出水来。

这位小娘子真当经文是不要钱的不成?和尚念经,道士诵经,经书从哪来?名士所著,大儒翻译,道门真人、佛门领袖且写且修,终于成就一部部经典。但这些典籍,别人岂会白白给你?莫说佛道之争,就连不同的寺庙、道观之间,明争暗斗也少不了,敝帚自珍更是常事。若非他在道观中混了许久,每日竖着耳朵听那些牛鼻子做早课,偶尔偷得一两句就反复背诵,好容易将《道德经》《黄庭经》和《黄帝阴符经》给记熟了。这还全赖他所栖身的道观比较大,这三部典籍又流传已久的缘故。至于《周易参同契》,说得多半是外丹的炼制之术,无论谁得到了它,都会将之奉若至宝。收集材料,炼制金丹,将之作为进身之阶,献给达官贵人乃至帝王,谋取一辈子的荣华富贵。谁又会轻易将之拿出来,给他一个籍籍无名的江湖道士看?

这些道理,秦琬不懂,裴熙却是懂的。但裴熙有意试探并敲打孙道长一二,闻言竟点了点头,赞同道:“大郎君博览群书,若是滥竽充数,死记硬背,压根瞒不过他。若让他察觉到咱们的用心,只怕不美。”

孙道长早就断定了这两人的出身非富即贵,他混惯了江湖,听见裴熙称秦恪为“大郎君”,对秦琬又颇为礼待,联想起一则传言,不由悚然而惊。

圣人流放自己的儿子,自不会昭告天下,皇子龙孙被我赶到哪里。故除了消息灵通的官员以及当地官员外,旁人对此事压根不知,刘宽和严氏谈话之时,也是屏退众人,否则砚香怎会不知秦恪的身份,只知他是犯了事的贵人?

若真是自己想的那位大郎君,三郎做的事情……孙道长一想到这里,如坠冰窟,情急之下,近乎绝望地低吼:“我虽不会周易参同契,但,但,但我会度人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