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华娱:重生了,还逼我做渣男啊 > 第三百三十六章 稳了啊

陈诺不知道罗曼·波兰斯基是怎么想的。

之前也就不说了,仗着资格老,看不惯一夜爆红的崽崽,霸凌一下业界新人,倒也是常规操作。

可这都2010年了大哥。

真当他fb上那个2091万粉丝是摆设?

踏马一个国际通缉犯,不夹着尾巴过日子,还敢到处发声,生怕大家忘了你是吧?

电话他是真的打了。洛杉矶警察局911。

打电话的时,别说他差点笑出来,电话里的那个接线生小姐姐是真的都笑了。

“波兰斯基?柏林?”

那口气,就像是在说海绵宝宝?火星?

不过无所谓,这本来就是用来搞笑的。

除非美利坚统一全球,LAPD才可能跨洋追凶。

但是,这么有趣的事,那么多媒体记者看在眼里,不可能不报道。

呵呵。

陈诺是下定决心,要试试那个炼铜癖的成色。

他倒是想看看,当全世界人民都回忆起罗曼·波兰斯基在70年代做过什么事情之后,他的艺术家头衔和来自亡妻的同情分,还能不能继续保护他在欧罗巴逍遥度日,大放厥词。

陈诺很生气,因为这人说的话太过分。

居然说他是当今世界最被高估的男演员。

他要是的话,那面前这人又是个啥?

“嘿,陈,等你好久了。”

“你好莱昂,很高兴你来这里看我的电影。”

两人先拥抱了一下,随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退后两步,打量了一下陈诺身上的衣着,挑了挑眉毛,“中国风?挺酷的。”

“Yeah,哈咯,马丁,谢谢你来捧场。”陈诺又跟马丁·斯科塞斯握了握手,抱了一下。

老友见面挺开心的,离电影开场还有一会儿时间,陈诺干脆就坐在电影宫宽敞的座椅上,跟他们两个聊了起来。

话题自然是围绕着马上开始的这部电影。

“你们的电影非常受欢迎,希望我们的电影后天晚上也有这种盛况。”马丁·斯科塞斯笑道,“上次你在柏林拿奖是什么时候?05年?”

“对,2005年,第55届。”

“我听说那个时候你还只是一个高中生?”

“是的没错。”

小李子wow了一声,接着道:“我敢说,有了那座奖杯之后。你在你的高中一定非常受欢迎。”

陈诺笑道:“但还是比不上你在泰坦尼克之后那么受欢迎。”

小李子笑了,道:“世界上的好事总不能被你一个人占了。你想要我的泰坦尼克,除非拿你的奥斯卡奖来换。”

“男配角而已,这你也看得上。”

“最佳音效我都想要。我每次想到你的卧室里有那座小金人,我都睡不着觉,我没有开玩笑,陈。”

“它没在我卧室。我其实都忘了我把它放在哪里了。不好意思,莱昂,人总会对得到的东西不会那么珍惜。反之……我理解你。”

“哈哈!”莱昂莱多笑了起来。然后用手挡着,给他比划了个中指。

陈诺也笑着照葫芦画瓢的比了回去。

两个人互f了一下,小李子叹了口气,说道:“我真的很嫉妒你,马丁告诉我,这次你很有机会第二次拿到柏林影帝。”

“噢?”陈诺惊讶的看向好莱坞顶级大导。

马丁斯科赛斯笑了起来,跟着也说道:“柏林这里喜欢现实主义题材。这符合你们电影海报给我的感觉,并且这次的评委会主席还是我的老朋友维尔纳赫尔佐格。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他喜欢有关于爱情的电影。”

听完这话,陈诺不开心是不可能的。

电影是门艺术。

只要是艺术,那主观色彩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个电影节上的评委会主席偏好某种类型的电影,那对于这类型的电影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

不仅开心,他还真想给张一谋张导点个赞。

老谋子牛逼啊。

其实来之前,张一谋跟他聊过。说是错过了威尼斯,算是因祸得福。

为什么呢?

因为威尼斯其实喜欢先锋前卫更加艺术性的电影,这跟《山楂树》的属性其实并不太符合。山楂树去那并不占优势。

而在戛纳柏林威尼斯,这欧洲三大电影节里面,柏林才是最适合他们的。

在评委会成员名单出来之后,张导更是说道维尔纳赫尔佐格作为德国电影新四杰之一,正是拍爱情片出身,山楂树这一次真是来对了。

哪怕跟几个评委拉不上关系,只能公平竞争,其实他们也并不落下风。

如果说只是老谋子一个人这么说,陈诺还有点半信半疑,但现在又在马丁斯科赛斯口中证实了这个消息,陈诺可真是彻底服了。

老谋子不愧是老谋子,可真是老谋深算啊。

好消息被证实,陈诺虽然心里高兴,脸上也没有显露出来。

跟马丁谦虚了几句,再和小李子聊了一会儿,也就回到了剧组那边的座位上。

这时柏林电影节的组委会主席迪特·考斯里克进场了,还专程走过来,跟他们寒暄打招呼。

虽然主竞赛单元的电影,组委会主席到场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能让考斯里克直接走到座位上,与之谈笑风生的剧组可不多。

由此可见,老谋子此人不仅老谋深算,消息灵通,运筹帷幄,不战而屈人之兵。

牌面那确实也是杠杠的。

陈诺越想越觉得,在欧洲这地界,说张导是一条金大腿也并不为过。

稳了。

看来这次是稳了啊。

电影节主席一般都是作为压轴嘉宾到场,考斯里克来了没一会儿,大厅里的灯也熄灭了。

《山楂树之恋》在柏林电影节上的世界首映随之开始。

各个电影公司的logo之后,在戏中扮演村长的李雪健老师出现在了电影里,70年代那个淳朴素质的中国,便在电影宫里的数千观众面前缓缓铺陈开来。

电影一开场,就是李雪健老师在公交车站接一群知识青年。

这些年轻人,为了谱写革命故事,从城里下乡到了西坪村。

扎着两根小辫儿,清纯唯美的静秋,正是其中的一员。

不过,可能是开场有些温吞水,所以电影都开始了,陈诺注意到前面都还有不少观众都在交头接耳。

直到静秋和老三的初次相逢之后,这种现象才慢慢消失。

张导抓着扶手的手背上的青筋,也才终于松弛下来。

说实话,虽然张导实属大腿无疑,但陈诺觉得老谋子现在心态不太好,太急了。

山楂树本来就是一部慢热的电影,就跟一部慢热的一样,慢慢写下去,总会有人看的。世界这么大,千奇百怪的人这么多,作者再菜,也还是有那种瞎了眼的读者觉得不错的。

而且,去除字幕的山楂树,也绝对没有那么不堪。至少也应该是首订上千的级别。

慌啥呢?

城里来的学生静秋,暂住在村长家。

地质勘探队的老三也常来村长家吃饭,两人因此结识。

老三善良热情,帮静秋换灯泡、买钢笔,还夸赞她的文笔,随着日常相处,两人渐生好感。

在电影开场三十分钟左右,老三终于向静秋表白了。

陈诺看着自己在电视上,稍微有点做作的说道:“我肯定不是第一个爱上你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不过我相信,我是最爱你的那一个。”

这句肉麻台词在电影宫里的顶级音响里放出来。

陈诺看着屏幕上的老三和静秋四目相对,哪怕他不信爱情好多年,奇怪的居然也有种被融化的感觉。

之后更是不知不觉的沉浸在了电影情节之中。

没有了那些让人出戏的字幕,不再一味迎合市场、追求通俗直白,

张艺谋到底还是那个张艺谋。

他在这最终版本的山楂树里,增加了他擅长的色彩叙事。

相识的春日,镜头前处处是绿色。那是希望破土而出。恰似静秋与老三初遇时心底悄然萌生的悸动,一切都充满着未知的期许。

热恋的盛夏,红色元素随处可见,老三送给静秋的红泳衣、喜庆的红布、热烈的山楂果,满溢着炽热奔放的爱意,那是两颗年轻的心毫无保留的奔赴。

暂别的金秋,一层带着哀伤的黄悄然蒙在银幕之上。落叶纷飞,老三的不告而别如同这秋日的萧瑟,静秋的世界里有了怅惘的凉意,思念在金黄中蔓延。

诀别的寒冬,绝望的白铺天盖地笼罩了整个视界。白雪皑皑,掩盖了过往的足迹,也像是要将这段爱情一并吞噬。

当山楂树上,反常地开满了红色的花,宛如鲜血染红的颜色。刘艺霏饰演的静秋在老三的病床前恸哭,那哭声让整个影厅如死般寂静。

当最后,老三死了,静秋独自一人来到山楂树下,那孤独的身影就像一副画,镌刻在陈诺的眼眸里。

让他鼻子都有点酸了。

心里忍不住泛起一股冲动。

不,不是冲动。

陈诺相信,整个影厅中,绝不只有他一个人有这种感觉。

第60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女演员,刘艺霏!

直接颁奖就对了,绝对是实至名归。

第一遍在新画面公司的放映室里看的时候还不觉得。

估计是有字幕扫兴,加之屏幕太小。

但现在,他真的觉得这改版之后的山楂树真的太好看了,刘艺霏在里面的发挥也太出色了。

那最后几段的哭戏,在电影宫的巨幕上演出来,真的让人深深为之共情。

陈诺觉得,要是以后刘艺霏还能没电影拍,那得是全体中国电影界的耻辱。

……

电影结束了。

而后经过短短几秒钟的沉默,全场的掌声如雷鸣般响起。

再然后,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全场观众纷纷起立。

电影屏幕上还在滚动着主创人员的名单,然而大厅里的灯光已经迫不及待的亮起,

可惜柏林没有戛纳那些花里胡哨的聚光灯,无法让主创团队享受那种令人眩晕的全场致敬。

不过,当张一谋和陈诺,刘艺霏,姜瑞佳一起在座位上起立,向四面八方挥手致意的时候,掌声瞬间又高了好几个度。

老谋子笑得脸上都是褶子,姜瑞佳激动得满脸通红,刘艺霏笑颜如花,早忘了和陈诺之间的不愉快,朝四面八方频频挥手。在她身边的座位上,刘晓莉一边鼓掌一边眼泛泪光。

陈诺也很高兴,他看向了小李子和马丁斯科塞斯的位置,朝那边挥了几下手。

不过,当看到那两人脸上表情的时候,陈诺不免有点奇怪。

怎么有种假笑的感觉?

不过他也没太放在心上。

很快,掌声平息下去了。

张一谋带着电影的主创团队在观众们的注目礼下先行退场,移步于采访厅,接受媒体采访。

偌大的采访厅,被世界各地的娱乐媒体记者挤得满满当当。比起《团圆》那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让陈诺脸上的笑容又多了几分。

说实话,他今天才从中国回来,论起身体状态并不算好。

但是坐在采访席后前面,面对记者提问的时候,他都感觉自己精神抖擞。

或许这就是一部好电影带来的效果,就跟吃了兴奋剂一样。

这部电影真的太对他胃口了,同为爱情电影,比起无聊冗长,肉欲横流,剧情还看都不咋看得懂的蓝莓之夜,

他绝对更爱这个版本的山楂树。

它就像一首语文课本上,清新淡雅,朗朗上口的小诗,就像“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没有中国人会不喜欢其中的留白和韵味,以及那浅浅淡淡,无需宣之于口的爱。

不过,他没有想到,抽起来的那个德国记者的第一个问题居然不是问绝对牛逼的张一谋,也不是问准柏林影后刘艺霏,不是问发挥出色的姜瑞佳,更不是问他。

这个记者的第一个问题是询问和他们一起坐在采访席上,相当于只是个陪客的组委会主席,迪特·考斯里克。

德国记者,说的当然是德语,叽里咕噜的说了个问题,陈诺也没听懂,只是感觉句子挺简短的。

但是,这个问题似乎很难的样子。

考斯里克好像是被难住了,抓耳挠腮的在那摸着胡子,思考措辞。

陈诺正在疑惑这个问题有多难,毕竟考斯里克什么人,什么场面没见过,怎么直接卡了壳?

这时,坐在陈诺他们身后的翻译把问题翻译了出来。

“主席先生,你如何看待这部电影,你喜欢它吗?”

陈诺愣了一下。

就这?

……

……

罗曼·波兰斯基在众人鼓掌的时候,就和助理一起走出了主影厅。

在那个档口,其他两影厅的观众也在离席。所以,戴着鸭舌帽的大导演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并没有引起什么人的注意。

出来之后,在电影宫门口,他听着四周观众的议论,哈哈的笑了几声,然后就像放下了一块心头大石一样,和助理一边兴高采烈的聊着天,一边去停车场乘车离开了。

他前脚刚走,山姆·怀特也跟着走了出来。

和在戛纳一样,他这次到来柏林,不仅仅是作为《好莱坞报道》的电影节特约评论员,也是因为受了某人的委托。

这一次,他没有忘记打电话,离开了嘈杂的人群之后,他第一时间从兜里掏出了手机,带着笑意说道:“halo,哈维,这一次,我想机会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