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川南侠隐传 > 第四章 百狨之王

川南侠隐传 第四章 百狨之王

作者:觅舟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何秘书临走时还说,要是连天寨弟兄有意一同抗敌,就在第三日上午派人到县公署找他,四人思前想后,决定由王兴会、易老伯和虎娃三人留守山寨,杜刚执意要亲自前往汉安县公署找何秘书,易老伯只得给他戴上一顶毡帽,说:“你这颗光头太招人耳目。”等杜刚一走,易老伯又吩咐王兴会带了几个人,随后跟着以防不测。

第三天上午,杜刚找到汉安县公署,门口的宪兵进去一通报,不多时,从公署里开出一辆汽车,滴滴地叫着喇叭,杜刚以为在叫他让路呢,车停下来了,车门打开,一个戴着眼镜、穿着西式夹克的人走下来握住了杜刚的手:“杜寨主果然单枪匹马前来,令人敬佩,来了,走走,上车,我带你去见县长去……”

杜刚甩开了他的手,斜眼瞅他:“诶,这位兄弟,你是哪位?”那人取下眼镜,杜刚认出来了,正是何秘书,杜刚说:“何秘书,你这身打扮,倒是抢眼得很,认不出你了。”何秘书笑着,连拉带拽把他拉上车,有了上回的见面铺垫,这次两人亲近了许多,杜刚仍是侧头从头到脚地打量着:“我说,现在的师爷穿这身衣服坐衙门么?”何秘书说:“对对,这是国民**新式官服,等杜寨主接受整编后,就算穿上这身衣服啦。”

杜刚第一次坐汽车,感觉比马车快多了,他用手悄悄摸了一下坐垫,又软又滑,他四处张望了好一会,看了半天也没有看明白前面的车夫是怎么开动这洋家伙的,他自小在胡桂全的料场做工长大,少有进过县城,占据连天山以后,和汉安县成了水火对头,更不敢轻易进城,算起来他进汉安县也不过十来次。他怕何秘书笑话,咳嗽了一下,问:“我说,我们这是去哪里?”何秘书说:“不是说好了吗?带你去见县长,我和县长汇报过了,说你啊,以全县百姓为重,愿意接受整编,共抗强敌。”

杜刚说:“等等,我可是说好了,我们连天寨的兄弟,一个也不能分开,你可是答应了我的……”何秘书:“答应了,答应了,放心吧,每月按人头结算支付薪俸!”

杜刚心中窃喜,突然想笑,连忙说:“这县长不在县衙坐堂,他住哪里啊?”何秘书说:“哦,县长在教堂做礼拜呢!”

礼拜!这是杜刚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何秘书一路还和他讲了很多基督教的知识,讲了天下的教派,就以拜菩萨的佛教和拜天主上帝的基督教人数最多,李县长早年有过留洋经历,所以信奉这个从大洋彼岸传来的洋人宗教。

杜刚不明白李县长为什么选择在教堂见他,但他见何秘书说得这么神秘,李县长又只是在教堂一排长椅上,听他简要的介绍了连天寨的情况以及接受整编的要求后,诚恳地说了几句表示同意和感谢的话后,就交由何秘书安排接下来整编的具体事宜,杜刚心里有点火大,他认为,这个李县长过于平静和冷淡,他是看不起连天寨。亏得何秘书在一旁解释了半天,他才勉强接受了李县长是因为教堂这种神圣的场所不宜高声和喧哗所以才变现得平淡的说法。

两人从教堂出来,何秘书将杜刚安排在县衙的招待所,喝了七八天酒。由何秘书去把连天山钱粮登记、人马编制等事宜办妥并拿给杜刚一份盖有中华民国**西南行署的公文后,这事就算办成了。从此,连天寨就正式成为隶属于广州国民**麾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武装。

何秘书替杜刚把制服穿上,又牵来一匹高头大马,杜刚挥舞着马上配备的战刀,跑了几个来回。何秘书带他到县里各个机关走访认识了一遍,不知不觉又过了半个月,杜刚心想,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天请何秘书向李县长转达:愿回转连天寨调集人马,渡江退敌。李县长早已心急如焚,郭勋淇的先头部队驻扎江北已经多日,只等答复便要过江,是李县长一再以驻军大事,需先请示上峰才能作答来推延时日。见杜刚请战,连忙准许,并叫人带了配备的武器、服装,用卡车装了两车,随杜刚一起,拨转连天山。王兴会见杜刚平安无事,满载而归,也十分高兴,两人一同回转。

临行前李县长送给杜刚一只短枪,并发表了言辞恳切的致辞:“希望杜寨主此去,不负党国重托,施展擎天之力,行止战之殇,救全城百姓于倒悬。”

杜刚回到山寨,整编了队伍,留五百人和易老伯、虎娃一起留守山寨,点起三千人马,和王兴会一起,浩浩荡荡下山而去,邓锦凡在板桥饭店备了酒肉,大伙大吃一顿,往北进发,易老伯劝阻不住,内心焦灼不安。沿途百姓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都纷纷倚门观看,杜刚和王兴会骑在马上,意气风发。行到距离县城两公里处,大军扎下营寨,城里早看见了,何秘书接着,用卡车拉来一车米面,两头猪,犒赏三军,将部队送到长江南岸,对岸影影绰绰,人声鼎沸,杜刚派人把渡口守住,沿江挖下工事掩体,将人马沿江排开,和郭勋淇的先头部队隔江对峙,李县长这才以广州国民**的名义将不准调防的电报拍到唐师长军中,自带人回城,紧闭城门。

早在郭勋淇到达江北前半个月,长江北岸的居民就得到了汉安县战前预告,未免给对方留下公开对抗的把柄,这次预告以县知事公署的名义口头传达,各村、各保敲锣打鼓挨家挨户告知,大部分老乡都收拾细软到到南岸避难去了,只有一个姓赵的和一个姓朱的富户,家大业大,仓促间无法搬走,只好将女眷,男丁送到汉安县城亲戚家住下,赵家老爷和朱家老爷说什么也要留下看家护院,这可是祖上几辈人留下的基业。

那天胡家眷属和雷德贵被杜刚等人从连天山赶走后,自然是投奔了富顺的郭勋淇旅部,胡桂全一通哭诉,郭勋淇也颇为震怒,连天山地势险要,扼守滇黔入蜀咽喉,他早就有心把它当成大后方的苦心经营,以留作他日在政坛上和别人一较高下的政治资本,还特地安排了手下的心腹上尉连长协防,没成想竟让一伙刁民夺了去。雷德贵仍然气不过王陵基调拨竹子一事,向郭勋淇阐明了暴乱的前因后果,又说:“我看此事和王旅长也脱不了干系,若不是他欺人太甚逼得太紧,我们也不至于日夜赶工,激怒了匪人。”

汉安县是王陵基的驻地,郭勋淇原本无可奈何,只好将这笔债暂时记在心里,广州国民**的介入,让川中各路势力都面临新的处境,民国建立头十年,无论是孙先生、还是当上总统的袁大头、曹锟、总理段祺瑞都无法调动川中诸路人马,但凡有公文致,川军刘总督军皆以益州疲敝,缺少钱粮,且川中各地,匪患极多,也需紧要堤防来搪塞。刘总督军但凡事军机大事,都要听他手下一位姓杨的办公室主任的意见,用这位杨主任的话来说就是:“这好办,谁要调咱们的部队,咱们就问他要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钱粮不到,人马难行。”刘总督军的侄子势力日渐强大,不愿处处受刘总督军的节制,于是率先向广州示好,开放川南宜宾等地接受了广州国民**西南行署委任的第一批县长,汉安县李县长就是其中一个。

这批县长刚到任不久,唐师长他曾对属下一干将领说:“俗话说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刘湘出卖我川中地盘向广州示好,希望借广州的势力来掣肘他叔父,势必一失足成千古恨呐。我们川中各路袍哥,向来只听刘总督军之命,王陵基要跟随刘湘一条道走到黑,我们近在咫尺,可不能坐视他人势力插进我们的地盘,得找个借口把汉安县拿过来才好。”

郭勋淇认为报仇的机会来了,他立即接话:“听说汉安县南连天山一带出了一伙悍匪,占山为王,侵扰良民,我们何不向上将军请命,就说出兵征缴连天山,连天山向十里就是兴文县城,孚威上将军同蔡锷交恶,世人皆知,蔡锷属下一帮人,都被我们赶到了云南,唯独姓吕的还在兴文等地盘踞,只要拿下了连天山,整个兴文县就在眼皮底下,上将军一定批准我们出兵,到时候兵到汉安县,料想这个新来的县长不能推脱,等他开城迎接,我们来个顺手牵羊,岂不是水到渠成,手到拿来?”他这一番心思,可谓一石三鸟,全被何秘书猜中。郭勋淇心想,只要汉安县纳入唐师长的势力范围,小小一个连天山,还能逃得出我的掌心!

果然一切都在郭勋淇的预料当中,孚威将军批准后,郭勋淇就迫不及待地自告奋勇的充当前部先锋,他将赵家朱家两位老爷送来讨好的钱财照收不误,将旅部扎进朱家大院,命令部队一字排开,陈兵北岸,整个汉安县就在眼前一览无余。他像一位种地的农夫看着自家土地一样语重心长地说:“家贼好啊,有家贼了,起码证明仓库里有余粮了!”

接到唐师长的开战指令,又是在这半个月后,唐师长的命令上面只有一个字:“打!”从这斩钉截铁的一个字上面,也可以看出唐师长被彻底地激怒了。唐师长原本不愿正面撕破脸皮开战,没有料到汉安县不给面子,不但不给面子,还虚与委蛇拖延了一个月之久,副官说道:“看来汉安县识破我们的意图了,我们是中了缓兵之计,他此刻一定有所防备……”唐师长将汉安县拍来的不准调防的电报揉成一团,狠狠地摔在地上:“小小弹丸之地,无亲无故、枪不过百,就算有防备又怎么样,告诉勋骑,给我狠狠地揍他,限他一个月之内,拿下汉安县。”

两军对峙了一个月,零星接过几仗,双方各有损伤,杜刚和王兴会都无退兵之策,焦躁不已,这一天中午,王兴会刚去城中运粮回来,士兵正在抱着枪打盹,突然“咚咚”炮声响起,大伙慌忙看时,上游一艘小船顺流而下,小船旁边浪花飞溅,划船的一名少年头上无发,身穿直裰,是个小沙弥和尚,想来是他不知道两军在此交战,误入阵地,这时见北岸开炮,慌忙把船往南岸划。

南岸看得真切,眼见小船驶出射程之外,炮声才停止。小和尚跳下船来,一言不发,从船舱中扶出一位老人,将他背在肩上,往岸上走来。那老人脚上流血,想是刚才在船里,被炮风所伤。杜刚吩咐士兵接住,一问,原来这名老人是附近青峰寺的住持广智和尚。杜刚久居川南,知道广智和尚在当地积德行善,附近的百姓都对他很是敬重他。杜刚连忙让人替他包扎伤口,王兴会又喊人准备下素席,小和尚狼吞虎咽,吃了三碗米饭,五个馒头。

广智年老血衰,腿上伤口出血不少,仍是不能起床,王兴会拿来小碗,亲自将粥水送到广智口中。广智叫小和尚磕头感谢,王兴会慌忙拦住,杜刚说:“青峰寺是有名的庙宇,大师是此间活菩萨,施符化水,救苦救难,谁不知道?这次都怪我等在这里交战,累及大师受伤,我杜某不才,将来一定要荡平各方势力,混一川中,到那时天下太平,再无战火,才遂了我的心愿。”

广智一怔,沉默了半响,说:“将军有为百姓造福的心,那是功德无量,但我想问将军一句,统一川中之后,又该如何?”

杜刚说:“我世居此地,只求一方平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若能统一川中,那已经是极大的福分,不敢再做他想,眼下自贡人马犯境,我等并无退兵之策,大师世居此地,不知可有良策相告?”

广智微微一笑,江风吹过,岸边树木莎莎作响,他指着一棵银杏树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将军请看那树上的叶子,大风过去,树叶有的落在大道上,有的落在阴沟里,归途不同,但它们都因风而落。”

杜刚不知道如何对答,广智又说:“世人都是树上的叶子,终归要化为尘土,多少救国救民,无非争权夺利,其实树叶落在哪里,又有什么区别?乌桕仍是乌桕,银杏还是银杏。”广智双手合十,默念佛号,不理杜刚,微微转头对小和尚说道:“同光,你以为如何呢?”

这名叫同光的小和尚对答:“师父,我本想做一片树叶,静待四季轮回,但又不知道风从何起;我又想化作清风,却怕自己无心吹落了树叶,同光愿做树下那堵墙,能庇护墙角的草木,不受风催之苦。”

广智拈须轻轻点头。杜刚见这师徒二人对答,将他晾在一边,言谈之间,仿佛言语颇为轻蔑,他嘴角微微一瘪,心头不很高兴,但转念一想,突然泛起一个念头,他交代王兴会守住阵地,不可轻举妄动,扶着广智,由小和尚带路,偷偷往青峰寺而来。一路上见那小和尚,背着广智健步如飞,走了三里路,不用歇息,杜刚暗自喝彩。

原来杜刚昨晚做了一奇怪的梦,梦见坐在轿子里,由四个人抬着,大摇大摆地进了县城,两岸百姓夹道欢迎。他心中暗自窃喜,但也不敢断言梦主何吉凶,因此要来青峰寺求神问卜。他打了三卦,卦象都是顺卦,又摇了签,拿着签文,要广智破解。广智感激杜刚救助了他一次,却不认同他参与这割据之争,又知这人心性平常,料想无能如何开导也不能点化,他所谓求佛问卜,无非是讨个吉利,因此也不点破,轻诵佛号,只是不回答。

杜刚站在一边,又出声询问说:“请大师指教,卦象如何!这次交锋,主何吉凶?”广智不愿出言敷衍,只得有感而发,说了几句谒语,他双手合十说: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外无一物立,皆是本心生。”说完就闭了眼睛。

杜刚哪里知道广智心里的想法,他边想边说出口:“哦,泥牛入水,那郭勋淇的炮弹打到水里,打不到岸上,不正是泥牛入水嘛,又什么什么本来无一物,什么什么追风,这不是说郭勋淇不日就要烟消云散,随风而逝吗?”杜刚学识有限,哪里听得懂这深奥的谒语,胡乱解了几句,再问广智,广智心中苦笑,不再作答。杜刚也不在意,自觉是个上上签,心满意足回到前线。

世上的事情,偏偏有这么凑巧,当晚黄昏时分,江安刮着南风,对岸就人声鼎沸,不久便退兵而去,杜刚站在高处,掏出望远镜细看,只见对面的部队一路北撤,越走越远,待到天色将晚,已走得干干净净,看不见一个人。杜刚纵声长笑:“随风而去,这不是随风而去嘛!妙,妙!青峰寺果然有些名头。”王兴会和三千连天寨将士也都欢声雷动。

离城还有两里路,李县长就带着何秘书一干人迎接而来,一路放起爆竹,百姓欢天喜地,杜刚骑在马上带兵入城,想着昨晚的梦境,心中踌躇满志,已达巅峰。

李县长在城里大摆筵席庆贺了三天,杜刚说起青峰寺问卦之事,李县长连忙下令:“快,快,有这样灵验的事,快备下香烛钱纸,咱们这就去青峰寺礼佛。”

杜刚喝得微酣,昂首阔步走在山道上,李县长何秘书在左右相陪,二十多名亲随,抬了牲畜贡品,纸马香烛走在前面,王兴会带着几个兄弟,远远地落在了后头,一行人往青峰山而来。这时候前面吵吵闹闹,队伍停下,何秘书问道:“怎么回事?怎么停下了,前面怎么了?”亲随过来回话:“前面一群猴子挡在路上抢劫贡品,驱赶不散。”

李县长这时候也借着酒意,拨开人群,拨出一直短枪,朝天响了两响。猴类性子最是急躁,有仇当场就报,此刻猴群受了惊吓,稍微往后退得一退,马上又嘶叫着从四面围了上来,龇牙咧嘴,表情更是凶悍,仿佛要将一干人等生吞活剥一般。李县长吃了一惊,醉意全无。大伙背靠背渐渐退成一团,随从中只有两个人带着枪,这会应接不暇。王兴会带了几个弟兄冲上前来驱赶,却也不敢开枪,不一会儿也被猴群围在一起。

眼看大伙不知如何收场,杜刚醉意正浓,也不知道恐惧,他分开人群,往前一站,破口骂道:“该死的猢狲,见了本寨主,还不退下。”这时候奇怪的事竟然发生了,那群猴子一见杜刚,脸上表情嘎然僵住,像受了极大的惊吓一样,惊叫着逃开。当中一只猴王,跑到路中间,双手作揖拜了四拜,一声唿哨,领着猴群四散而去。

杜刚一怔,醉醺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却把李县长、何秘书等人看得目瞪口呆,啧啧称奇,王兴会也不明所以。惊呆了半响,李县长才领大伙拜倒一片,说:“原来杜寨主果然是神人下凡,连野兽都惧怕拜服,想必身上有王者之气,他日前途必不可限量,怪不得此次马到成功,保住了汉安全城百姓,请受我等一拜!”

杜刚迷迷糊糊,见李县长等这么恭敬,高兴已极,纵声长笑,笑声像怪枭嘶叫一样,远远地向天空飘去,长久不绝。这件事在场的二十个人都看在眼里,要不是亲眼所见,世人都会相信这是传说而已,然而这么多人看见,由不得人不相信。亲眼见到的事就会传颂,连王兴会后来也曾经多次和连天山的弟兄说起杜刚的这次“显圣”,除了显圣,王兴会也找不到一个更合适的词来描述当时的情形,后来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就在全县传开了——连天山出了一位真命天子,是猴王显圣,带领三千勇士赶走了唐师长三万大军,连百兽见了都下拜,从此满城百姓都对连天山敬若神明。

其实当时的事,现场还有一人看在眼里,他就是小和尚同光,他当时正在附近砍柴,听见这边枪响,连忙赶来,刚好目睹了所有的经过,他见大伙不明所以,又见杜刚得意忘形的样子,讪笑了一会,也不愿点破,自行走开。

原来广智和尚心地十分仁慈,平时对待山上的飞禽走兽都倍加爱护,常常有野狗野猫前来寺庙偷食,广智不忍心伤害驱散,情愿寺里僧侣不够吃,也要分一半喂给群兽,久而久之,山里的野兽对广智都心生敬意,其中又以猴子最为聪明,猴子每次见到广智在佛前膜拜,竟也学着作揖,广智引为奇事,往往多施舍食物给拜佛作揖的猴子作为奖励,从此这群猴子更是对菩萨佛像和广智师徒都十分恭敬,有一只猴王,甚至常在广智打坐念经时坐在一边相陪。这群猴子这天挡在路上,抢劫贡品,因为一伙人当中只有杜刚是光头,他一站出来,猴群自然认为杜刚是菩萨和尚一伙,所以立即让开。同光跟随广智在庙里几年,山上少有信士抬着这么多贡品而来,这么多猴群围抢贡品一事,虽然并无先例,但群猴礼佛敬僧的习性,他早已经见怪不怪。他当然知道这其中的缘由。

同光从小被父母送到庙里出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本来见杜刚和王兴会救了他师徒二人,颇有好感,想央求把他留在军中效力,从此也好有了安身立命之处,这时候见杜刚忘形已极的样子,心里有些伤感失望,但片刻之后马上转为不屑和鄙夷。没过多久,广智和尚离世,同光掩埋好师父的遗体,把心一横,离开了青峰寺,走出四川,在河南少林寺安身,后来红军占领河南全境,他投到四方面军中效力,从一名普通红军战士做起,历任班长、排长,营长……,他作战勇猛无比,建功无数,在抗日战争中和解放战争中所向披靡,令对手胆寒。他,就是后来做到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

至于那群猴子,后来中原大战爆发,接着又是铁血川军北上和南下出川抗日,战火终于蔓延到整个川境,等到川中太平,已经是几十年后一九四九年的解放前夕,这群猴子躲进深山老林,倒比世间千千万万流离失所的百姓过得安宁。时至今日,四川蜀南竹海、峨眉山一带的猴子,见到游人前来,仍会上前拦路讨要食物,但唯独不抢光头,就是由此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