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川南侠隐传 > 第二十三章 彩凤求凰

川南侠隐传 第二十三章 彩凤求凰

作者:觅舟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一天,我又见他一人在灯下叹气,终于忍不住走进去,这一次他却没有发现我,我轻声喊他,也不见他回答,我走到近前,才发现,他拿着笔在一张铺满桌子的白纸上正在画着一副奇特的山水画,眼里的泪,竟在不停地掉在纸上,将那画中的山水也糊了好大的一团。”

“当时我见他心中似有十分大的愁苦不解,心中有似刀割,我当即跪在他面前,重重磕头请他不可这样悲伤。”

“师父把我拉起来,对我说:‘没有用的,我当日在街头将你救下,心头总是心惊肉跳,我唯恐我的孩子也和你当日一样,在街头,在街头……’”

“师父几度哽咽,硬是说不下去,我知道他要说,只怕他的孩子也和我当日一样,与狗争食,正饱受摧残。师父痛彻心扉,我却突然好羡慕我那位素未谋面的师弟,我心想,如果我的生死父亲也想师父一样曾经那样寻找于我,我也就心中慰藉了,只是我竟然不知道自己父母是什么人。”

“那一晚,师父画完图画,便叫来一些酒菜,我二人便对饮了起来。他那一晚也说了些他过去之事,只是当时我也喝了些酒,已经不大记得,只记得师父好像说他曾在朝中为官,说道后来,便悲从中来,失声痛哭起来,我知道他一定是思念他的孩子和师娘,却只知道陪同痛哭,并不知道如何劝慰。”

“从那天晚上以后,师父便又不知道去向,第二天一早,我便只见他房间留下这幅画,我知他又出门而去,只怕又要半年数月才会回来,我也期盼着他那一天突然带着师弟师娘回来,谁知他就此一去,直到今天,已经是三十三年过去了,他再也没有回来。”

刘浩来说到这里,虽然不愿意当着这大家的面过于动容,然而情之所至,眼角早已经是绯红。辜鸿铭望着大厅北面这一副画说道:“云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南浦心中凄苦之意,早已经跃然于纸上,看来他当日作画之时,便已经有决绝之意,只是我辈这三十年来,恐难以感同身受其万一。”

王兴会和卢德铭、杨曦朝那副画望去,这才知道这画竟然是刘南浦的遗作。王兴会凝目去看画中的山峰,隐隐约约果然能感受到些悲凉。那山高垒深,如劈似剜,浑然不是常见的山水模样,自然是作画人心境的折射。

王兴会低了头,不去想它。那个白胖老者文道希把话头接过去,说道:“不错,他当日正是出门去寻找他的妻儿而去。他的妻子,正是我的师妹。我和师妹师从大清朝咸丰年间南派理学宗师陈醴,我师妹在我门中眼光甚高,她出身高贵,容颜华美,我师兄弟很多人都爱慕于她,她却统统不放在眼里。”一个年迈的老者,半躺在椅子里,慢条斯理地讲述着刻在他心里的往事,他不慌不忙地说一段休息一会儿,大家也不打断,只是齐刷刷地注视着他的脸,希望从他脸上的表情能看出故事的些许轨迹和走向,但看到的,只有他那游移空洞的目光里饱含的沧桑。

“大清咸丰五年,我和师妹陪同师父由京畿道南下还乡,师父知道我家住袁州府,便同意顺道去看望我的家人,我一听之下,心中大喜过望,我们一路沿河南安徽南下,这一天在宿州马当矶过江,便到了江西境内。”

“当时长江沿线,鱼米之乡,商贸已经十分发达,我们三人眼见了江北乡民安居乐业的景象,心中不禁倍感欣慰,哪知过了江后,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难民源源不断地从西拥过来,我们好歹挨到了石钟山渡口,从这渡江,便可以到彭蠡泽西岸,再顺着庐山、德安一路南下,不日便可到袁州境内。”

“却见渡口对岸还滞留了大量的难民,船夫源源不断地将人送到东岸后,立即又摇撸放空西去,竟不肯带人返程。下来的难民拖家带口,均是面有菜色,沸沸扬扬都在谈论。我听得都在议论两广兵变之事,我心中一急,我父母虽然早随我在京中居住,但桑梓之地,亲朋故友也还甚多,我连忙细细打听,不错,那一年正是两广金田起义,我猛然听到一个家乡口音,连忙上前探听,一问之下,那对逃难的夫妇对我说,长毛一路从两广北上,转眼怕是要席卷而来。那人见我还要记着要过江,关怀地说了一句:‘年轻人,家里还有人吗?要是没有人了就快逃吧!别回去了。’”

“我忧心忡忡,眼见对岸码头堵塞,便只得勒转马头,赶着车沿着鄱阳湖东岸奔去,没有想到鄱阳湖东岸港汊遍布,沿湖泥泞深陷马足车轮,甚是难行,我们不得已只得不再往东走绕过港汊。当时正是,风雪残年,马上黄昏,我眼见越走越远,心头越是沉重,心想:家乡遭逢战乱,我恨不得一夜便到故乡。”

“我们向东又折返了二里许里,眼看走进一处叫苏山村的村落,不料车轮陷进泥里,再也拉不出来,我恩师在车中颠簸,早已疲惫不堪,师妹要照顾恩师,想我也是一介书生,几次下来要将马车推出泥沼,直弄了一身泥泞,却哪里推得动分毫?我心中一急,便鞭打起畜生而来。”

“就在这时,湖畔走来一匹白马,马上一名少年人,剑眉入鬓,英气逼人,却是愁眉不展。他看了我们一眼,也不说话,突然双腿一夹,朝我那马车左侧冲去,顺手在车把上一拉,手上用力,轻轻巧巧地便将马车推出了泥潭,便要纵马而去。”

“我不敢怠慢,连忙跳下马来,喊他停下,和他相见,多谢他搭手,更问他姓名。只听那少年落落大方地拱手说道:‘萍水相逢,举手之劳,不劳动问姓名。’稍微一鞠躬,又欲转身离去。”

“后来我师妹和我说起,她便是从那时候起,便被这名白马少年磊落洒拓的气度所吸引,她说,我们师兄弟中,虽然多出于官宦之家,但说到气宇非凡却没有一人比得上他,因此当时她在车中见那人急着离开,便忍不住出言相谢,只盼那少年能多停步一刻。”

“那人见师妹出言答谢,果然便勒住马头。当时时近隆冬,鄱阳湖畔北风甚大,我见了那少年身材隽永,骨格雄奇,只穿一件破单衫,在寒风中却丝毫不以为意,脸上尽是英武之气,又见了他言语间不亢不卑,心中也是暗暗赞叹,师妹更即邀请他到村前小店对饮三杯驱寒。”

“那少年果然这次没有拒绝,只说:‘也好’。我和师妹扶着恩师,我们四人便走进那个叫苏山的小渔村,在一家酒坊面前坐下,对饮起来。”

“那村落临水而布,只见江清水冷,江面白鹳成群,家家户户门前垂柳,几只水牛养得膘肥体壮,正在悠闲地晒着太阳,却不见有船只停泊。我心中稍微一思索,便猜想一定是这几日石钟山渡口过往难民极多,摆渡的船夫都去那里了。”

“师妹叽叽喳喳地找话来攀谈,我见那少年言语不多,当即说道:‘这里风光极佳,等他年有暇,一定再要来此地游玩。’他一怔回过神来,见我和师妹两人直盯盯地看着他,他立即反应到自己失态,这才打起精神,和我两人攀谈起来。”

“我们互通了姓名,他正是南浦先生,后来他也曾和我说起那日言语冷漠的原因,他那日刚刚学艺下山,对清廷官员并不愿意走得太近,确实是因为我师妹盛情相邀,这才停马入席。”

“我一问他要去哪里,没有想到他竟然是我同乡,也正要往袁州府探望父母,我问起他如何乡音已改,他对我说,他少小离家,已有数年。有了同乡这层关系,我们又亲近了几分。恩师突然提议,眼下兵荒马乱,我们车仗迤逦,多有不便,不如就请南浦先生回乡代我探望亲友,我们便不再过湖,只在南昌取道继续南下。”

“我一听之下,也觉得可行,那少年更是当即答应,我于是就在村前借来纸笔,写了一封信给留在家乡的几名家族的长辈,和他们说明情由,让他们有困难便进京找我父母相聚。

临走时师妹终于忍不住将我们的住址写在了另外的一张纸条上,交到南浦先生手里,说道既然是带信自然要知道回书的地址,南浦先生点头接过,就告别而去。”

“凡事都讲些因缘,兴许是南浦先生终于也是被师妹所吸引,其实我师妹天姿国色,南浦先生如何不会心动,他二人也是男才女貌,绝佳的配偶。我们再次见到南浦先生又是在第二年的谷雨。我们随师父往广东探完亲,早已经返回京中国子监任职,这一日有人敲门,我一开门发现竟然是南浦先生。他和数月前的形容截然不同,形同枯槁,脸上颧骨也出来了,我们把他扶进府中,细问之下他咬牙切齿,原来后来他返回家乡,竟然发现父母已经死在长毛北进的过程中,而我族中的几位长辈,也早已经搬迁了地址。”

“长毛军是当年北方人对太平军的蔑称,我素来不喜欢长毛,当即好言宽慰,请他留下将养。我师妹知道他历经丧亲之痛,自然是十分的体贴温慰,要让南浦先生长留在她身边。他与我师妹耳鬓厮磨,慢慢的,两人也算情投意合。不过南莆先生却不甘为人下,他为人十分聪明机警,性情也是稳重又一股狠辣,又是报仇心切。他有心钻研,数年之后,淮军奇字营中出了一名年轻高手,英勇善战,为朝廷建立下不小的功勋,后来更是深得皇帝的赏识,从此也可谓是平步青云了……”

文道希喃喃地说着,声音嘎然而断,突然不见他继续往下说。大家又朝他望去,只见他拿起身边的一只茶缸,喝完了茶,用手指将茶叶夹下,放在口中,慢慢地嚼,慢慢地嚼,眼里呆呆地望着眼前,呼呼地喘着粗气。

辜鸿铭深吸一口气,说道:“南浦先生大才,但终究也逃不过一个情字。他是大智大勇之人,自然也是至情至性之人,方才浩来小兄弟所说,南浦先生后来常自郁郁寡欢,这一点我自是深信不疑。自南浦先生妻子失踪以后,南浦先生曾苦苦寻找数年,只在盘缠用尽之后才回来取用。蒙他看中我们交情匪浅,他也有一次到我府上取用银俩,我当时也曾经劝慰过他,妻儿下落不明不可急切,只得慢慢打听,不料南浦先生摇头对我说道:‘为人夫岂能有一天不知妻子下落,为人父怎能忍心一日幼子飘零,我知道,他们一定还在等我去找他,我如何能有一日懈怠,我不管结果如何,不管找不找得到他们的下落,但凡我活着一天,我便寻找一天,’他说道动情处,对我说道:‘兄弟你可知道,我只要一停下来便心如刀割,自觉不配为人,便是猪狗也不如,我只有不停地寻找,不停地寻找啊!’”

辜鸿铭转述这几句言语,在大家听来有如就是刘南浦口述。杨曦被这几句话打动,低声嘤嘤地啼哭起来,她虽然和王兴会、卢德铭一样,不知道这南浦先生的妻儿时如何失散,但她女儿家心思更加柔软细腻,这时候听了刘南浦苦寻妻儿几年,心头柔肠百转,忍不住哭出声来。

王兴会、杨曦、卢德铭心中,这时都是一个疑问,就是南浦先生的妻儿究竟是如何走失,杨曦更是出言询问:“后来呢?后来刘伯伯找到他的妻子和孩子了吗?辜伯伯你快说下去啊!”

辜鸿铭没有说话。

倒是那名一直没有发言的老大盛宣怀慢慢地一字一顿地说出一句话:“南浦先生其情可悯,然而所托非人。那名女子,实在是,唉,受尽世间大苦,也造下世间大孽,令人一言难尽啊。”

杨曦啊的一声惊住,呆呆地转头看着盛宣怀,嘴里念道:“……受尽世间大苦,也造下世间大孽,究竟南浦伯伯的这位夫人,做下什么事情,得了几位一句这样的评价……”

还没有发言的陈立三、汪兆镛、杨度、邓海山等几位老人自然知道其中详情,但却没有一人回答得了杨曦,都在眼神空无一物地茫然地坐在当地。

盛宣怀叫来两名工人,安排了一些事情下去,少时几个人便抬来一件小小的炉坩放在大厅中间,又将炉膛里放了三四斤木炭,呼呼地拉起风箱来。汉冶萍公司既然沾了一个冶字,这炼铁烧炉那是本行起家,要找一件小小的坩炉自然不在话下。只是这一次,却连几位老人也不知道,盛宣怀是何用意。

过了片刻,又有一个工人小心翼翼地将一只淡黄色的小鹅颈壶送到盛宣怀手里。盛宣怀一手接着,一手搀扶着那名工人,慢慢地站起来说道:“南浦先生和我很是投缘,我且给大家看一件物事,这个是琉璃鹅颈壶。几十年前,琉璃可是一个稀罕物件,百姓家中可难得寻找一件,只有皇亲国戚,才能用上琉璃制品。当时的琉璃制品,还不如这件这么精致华丽,这件琉璃鹅颈壶,是南浦先生引用了西方玻璃制品的制造技术冶炼而成,本打算送给慈禧皇后,唉,却没有料到,如今已物是人非,南蒲先生一厢情愿,这件琉璃杯,就烧了也罢。”他边说边走,见坩炉已经烧得通红,手一松,啪地一声,那只精美的琉璃鹅颈壶掉进坩炉中,跌得粉碎。那工人一顿猛拉风箱,炉底火苗高高窜起,不一会坩炉中慢慢滋滋作响,那琉璃壶便化为一炉浅黄色的汁水。

辜鸿铭心痒难搔,走上前去朝坩炉中观看。盛宣怀也不说话,见那黄色的汁水翻滚了几回,又喊人取来一只大铁桶,装满冷水,放在大厅中间,这才叫那名工人退开。他亲手将坩炉拿起,朝大家看了一圈,说道:“大家看好了。”说着将炉中琉璃水倾斜而下,水中滋起阵阵热气,弥漫满屋,好一阵子才不见动静。

大家都不解其中意思,盛宣怀撸起衣袖,伸手从铁桶中一捞,将那琉璃汁水重新凝结的一个圆圆的水滴状琉璃球拿在手上。球尾一条长长的尾巴,就和鼠尾相似。

盛宣怀说话了:“琉璃遇水冷却,内心却是降温稍慢,南浦先生为我公司重要的技术人员,曾经和我展示过这一实验,他说道,琉璃制品但凡这样处理,外表就会变得坚逾金石,虽有万吨压抗而不碎,今日我们便来重新演示一遍。”说着将琉璃球平放在一块大铁毡上,用手轻轻捏着鼠尾,点点头示意站在旁边的两名工人。

那两名工人各拿起一柄打铁的大锤,抡足了劲往那琉璃球上砸去。只听得锃锃声响,有如金钢相碰。两名工人只抡得十来下,两只胳膊便酸痛起来,手掌震得发麻,停下来喘气。盛宣怀轻轻举起琉璃球,那玻璃球仍然晶莹剔透,丝毫无损,一点痕迹也全无。

在场的大家相顾骇然,心想一块小小的琉璃,便是丢地上也会碎成渣渣,今日却是大开眼界,连陈、汪、杨、邓四个老者和盛宣怀和刘南浦都相交已久,也是第一次听说并眼见这样的奇迹。

洪江会的赖大勺更在盛宣怀的随从中,走出来拿过大锤,说道:“我来。”盛宣怀点点头,又将琉璃球轻轻放在铁毡之上,用两个手指轻轻夹着。赖大勺说道:“老爷您别夹着,小心别伤着你。”他此刻的身份是安源煤矿下的一名矿工,安源煤矿隶属煤田矿务局,按照旧制,赖大勺尊称盛宣怀为老爷。盛宣怀微微一笑,说:“不妨,你用力砸就是。”

赖大勺自持力大,拼尽全力一锤砸下,屋面瓦片也震得锃然响动。盛宣怀紧紧捏住那琉璃球的鼠尾,也忍不住去看那琉璃球是否要碎。赖大勺三锤下来,已经铆足了全力,那铁锤上也砸陷进去一个凹槽,再看那琉璃球,却依然是完好无损。

盛宣怀虽然不是第一次看这番景象,但也忍不住叹为观止,他摇头说道:“想不到世间物事竟有这等新奇的食物,诸位请瞧仔细了。”只见他捏着琉璃球的鼠尾朝大家遍示一周,右手竖起一根手指,往那鼠尾上只一弹。就听得啪地一声脆响,阳光照耀下眼前星光乱飞,那玻璃球瞬间碎成粉末,在空气中闪耀。

大伙啧啧称奇,纷纷惊叹不已,等大家议论过后,盛宣怀又说道:“这个实验,是南浦先生从海外学来,当日第一次演示给我看时,我和诸位一样,也是叹为观止,几觉不可思议,但南浦先生却说,此物竟然这样有灵气,和人倒有几分相似,遇到逆境竟然能练就一身金钢铁骨,精诚所至,无欲则刚,足以顶天立地,不惧怕任何万物,但却又有人性的弱点,一旦被攻击命门,便一击致命!再无还手之力,竟然暗合天地万物造化之理!”

“当日南浦先生所说,这门特性,若用在天工开物之上,必能发挥重大的用处,只是南浦先生没有想到,他自己便如那一只鼠尾琉璃球,任由他才高八斗,武艺精深,百毒不侵,却也抵不过那软肋命门的重重一击!”

大家这时候才知道他演示这个实验的用意。王兴会也觉得新奇,心想:世间万物,坚硬者有金刚石、陨铁等等,致柔者莫过于水,致脆者便如瓷器、玉器、玛瑙,这小小的一颗琉璃珠,竟然同时含有这三种特性,实在是匪夷所思,令人大开眼界。就听见杨曦轻轻地默念盛宣怀转述的那几句话:“……和人倒有几分相似,精诚所至,足以顶天立地,一旦被攻击命门,便一击致命!再无还手之力……,那南浦先生的命门……”

“不错,南浦先生的命门,正是他的那位夫人,也就是道希先生的师妹。”一名精悍的老者站起来朗声说道。

大家循声看去,认得说话的老头正是杨度。

杨度踱到南浦先生灵堂前,朝牌位看了一会,心中默默祷告,转身说道:“我和南浦先生初识,是在他名声渐起之后。话说咸丰皇帝短寿。同治帝死于天花,其实民间早有传闻,同治皇帝是死于花柳之病,此言不虚,同治皇帝一生凄苦,不得宣泄,最后竟然沉沦于烟街柳巷,与市井酒徒无异,他这一放纵便如同撮盐入火,火上浇油,正犯了相生相克之大忌,没有过多久,便掏空了身子,邪毒侵入肾脉,一命呜呼了,等到光绪皇帝即位,这一切算来,转眼也不过十来年的事。”

“光绪皇帝即位后,颇有中兴之意,急欲培养自己的势力,摆脱慈禧太后的掌控,当日南蒲先生在淮军中崛起,颇吸引了光绪皇帝的赏识,便被秘使召入宫中,几次面授机宜。……不错,当日奉诏去宣召南浦先生进宫的,正是在下。”

“我因此也和南浦先生交厚,光绪帝和南浦先生相见恨晚,欲倾心托付,更是计划第二年的科举殿试上要钦点他为武状元。谁料到就是这一年,大清朝出了一件让举国上下颜面丧尽的事情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